联合收割机大豆割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51阅读:26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联合收割机大豆割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割作物装置,具体为联合收割机上大豆割台装置。
目前,小麦的机械化收割的问题已全部解决,但大豆的机械收获还没有解决,用现有的收获小麦的联合收割机收割大豆会留有猫耳茬,造成割台部位的粮食损失严重,给种植户造成很大的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使用方便,被收割的大豆没有猫耳茬的联合收割机大豆割台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刀片9、护刃器10、刀杆11、摆环箱7、摆环臂8、割台主体15、浮动割刀主体架17、仿形托板32、浮动割刀体连接套33、搅龙中心34、喂入口底面35、限位杆36、限位孔37、限位销38、限位套39、割台侧壁40、割台主体连接套41、刀梁43、搅龙28组成,浮动割刀主体架连接套33与浮动割刀主体架17焊接连接,割台主体连接套41与割台主体15是焊接连接,浮动割刀主体架连接套33与割台主体连接套41是经连接销轴19连接由连接销轴19将浮动割刀主体架17,与割台主体15连接为一个可自由浮动整体结构,压簧5与割台主体15连接,拉簧6下端与浮动割刀主体架17连接,上端与割台主体15连接,限位套39是固定在割台侧壁40上,限位杆36固定在浮动割刀主体架17上,限位杆36上有限位孔37,限位杆36穿过限位套39,通过限位销38,限位销38穿入限位孔37内,喂入口底面35与搅龙中心34的水平中心距离L为100mm-140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不留猫耳茬,节约粮食、操作使用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浮动割刀组件喂入口端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浮动割刀主体架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浮动割刀传动端侧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它是由刀片9、护刃器10、刀杆11、摆环箱7、摆环臂8、割台主体15、浮动割刀主体架17、仿形托板32、浮动割刀体连接套33、搅龙中心34、喂入口底面35、限位杆36、限位孔37、限位销38、限位套39、割台侧壁40、割台主体连接套41、刀梁43、搅龙28组成,浮动割刀主体架连接套33与浮动割刀主体架17焊接连接,割台主体连接套41与割台主体15是焊接连接,浮动割刀主体架连接套33与割台主体连接套41是经连接销轴19连接由连接销轴19将浮动割刀主体架17,与割台主体15连接为一个可自由浮动整体结构,压簧5与割台主体15连接,拉簧6下端与浮动割刀主体架17连接,上端与割台主体15连接,限位套39是固定在割台侧壁40上,限位杆36固定在浮动割刀主体架17上,限位杆36上有限位孔37,限位杆36穿过限位套39,通过限位销38,限位销38穿入限位孔37内,喂入口底面35与搅龙中心34的水平中心距离L为100mm-140mm。刀片9切割下来的作物在联合收割机的前进和拨禾轮3的作用下切割下来的作物推向搅龙28,再由搅龙28将作物输送至喂入口31的端,联合收割机在运转作业时,将动力传向割台端的来自主传动轮30,自主传动轮30与主动轴21相连,通过主动轴21将动力传向主动轴输出轮(Ⅰ)25和主动轴输出轮(Ⅱ)26,主动轴输出轮(Ⅰ)25通过传动带22将动力传向搅龙带轮18,搅龙带轮18与搅龙28相连,主动轴输出(Ⅱ)26,通过传动带24在浮动张紧轮16和浮动张紧轮拉簧20作用下,将动力传向摆环箱带轮13,摆环箱带轮13与摆环箱7相连,摆环箱7是固定在浮动割刀主体架17上,摆环箱7驱动摆环臂8,摆环臂8与割刀拉杆23相连,割刀拉杆23与刀杆11相连,并拉动刀杆11往复式运动以达到切割作物目的。刀片9是固定在刀杆11上,护刃器10是固定在刀梁43上,刀梁43是固定在浮动割刀主体架17上,刀杆11和刀片10装在护刃器10内。仿形托板32是按垄距的宽度固定在浮动割刀主体架17的底部,在联合收割机的前进过程中,仿形托板32是贴垄面而又不抢土并托着浮动割刀主体架17以达到仿形切割作物,割茬矮不留有猫耳茬。过渡筛桥12通过合页的连接方式与刀梁43相连。在工作过程中,割刀有时会抢土或地块不好的垄的顶端土块多,过渡筛桥12是按一定间距排放,是起漏土作用而又不会漏豆枝。浮动割刀主体架连接套33和割台主体连接套41通过连接销轴19浮动割刀主体架17与割台主体15相连接,形成了一个可自由浮动的整体结构,压簧5一端与割台主体15相连,另一端与摆环箱7相连,是用来缓解摆环箱的重量给浮动割刀带来的压力,拉簧6下端与浮动割刀主体架17相连,上端与割台主体15相连,其作用是减轻浮动割刀对地面的阻力,使浮动割刀随地面灵活自如浮动。压簧5和拉簧6的弹力的大小是可调整的。限位杆36上钻有限位孔37,限位杆36穿过限位套39通过限位销38,限位销38可穿入限位孔37内,按所需要的浮动范围将其锁定,在工作后进入运输状态时,将浮动割刀主体架17推向割台主体15方向将限位销38穿入限位销孔37内锁紧,以防在运输状态时浮动割刀主体架17窜动,减少磨损。无级变速轮1是调整拨禾轮3的转速,通过传动代2与拨禾轮3相接并保持同步运转。浮动标杆4与割台主体15相连,并有相当程度的浮动范围,下端与浮动割刀主体架17有限度的相碰,其作用是经操作人员示意割刀浮动情况。护拦27与割台主体15相连,其作用是以免作物靠近割台主体15部件,减少损失。
权利要求1.一种联合收割机大豆割台装置,它是由刀片9、护刃器10、刀杆11、摆环箱7、摆环臂8、割台主体15、浮动割刀主体架17、仿形托板32、浮动割刀体连接套33、搅龙中心34、喂入口底面35、限位杆36、限位孔37、限位销38、限位套39、割台侧壁40、割台主体连接套41、刀梁43、搅龙28组成,其特征是浮动割刀主体架连接套33与浮动割刀主体架17焊接连接,割台主体连接套41与割台主体15是焊接连接,浮动割刀主体架连接套33与割台主体连接套41是经连接销轴19连接由连接销轴19将浮动割刀主体架17,与割台主体15连接为一个可自由浮动整体结构,压簧5与割台主体15连接,拉簧6下端与浮动割刀主体架17连接,上端与割台主体15连接,限位套39是固定在割台侧壁40上,限位杆36固定在浮动割刀主体架17上,限位杆36上有限位孔37,限位杆36穿过限位套39,通过限位销38,限位销38穿入限位孔37内,喂入口底面35与搅龙中心34的水平中心距离L为100mm-14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割粮食装置,具体为联合收割机上大豆割台装置。其特点是浮动割刀主体架连接套33与浮动割刀主体架17焊接连接,割台主体连接套41与割台主体15是焊接连接,浮动割刀主体架连接套33与割台主体连接套41是经连接销轴19连接由连接销轴19将浮动割刀主体架17,与割台主体15连接为一个可自由浮动整体结构,压簧5与割台主体15连接,拉簧6下端与浮动割刀主体架17连接,上端与割台主体15连接,限位套39是固定在割台侧壁40上。
文档编号A01D45/00GK2424611SQ0021010
公开日2001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26日
发明者孙首泉 申请人:孙首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