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091阅读:10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力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插秧机。
背景技术
由于在农田面积、田埂宽度、购买成本以及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受到限止,我国目前只有极少一部分地区采用了以手扶拖拉机驱动的全自动插秧机的插秧方式。绝大部分农村,其插秧方式仍沿袭千百年来的手工插秧。其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耕种。至使良田成荒地的现象也有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力插秧机,以其小型化、不使用动力、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来适应广大的普通农户。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由传动机构、插秧机构和倾斜设置的秧苗盒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是a、所述传动机构以行走轮为主动轮;b、所述秧苗盒由机架上的滚轮支承,滚轮导轨呈左、右向固联在秧苗盒底部;设置由传动机构带动的圆柱凸轮,其上凸块与滚轮导轨固联;c、所述插秧机构采用四连杆驱动机构,可启闭夹口的秧夹设置在作为插秧杆的连杆I的底端,连杆I的上端铰接大连杆,大连杆另一端与曲臂铰接,曲臂固联在小转轮上。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实用新型整机结构简单、体积小。适用在各种形状的大、小田地中作业。
2、本实用新型除人工行走牵引以外,无需其它操作,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
3、本实用新型动作准确可靠,插秧均匀。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圆柱凸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秧夹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秧夹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秧苗盒附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由传动机构、插秧机构和倾斜设置的秧苗盒构成。
图1示出,传动机构以行走轮1为主动轮,通过传动皮带分别传动至插秧机构和秧苗盒。
图5所示,秧苗盒2前端敞口,固联在机架上的前挡板26抵于该敞口,前挡板26上对应于秧夹7所在位置,开设取秧槽27。
图2中示出,秧苗盒2由机架上的滚轮3支承,滚轮导轨25呈左、右向固联在秧苗盒2的底部;设置由传动机构带动的圆柱凸轮4,其上凸块5与滚轮导轨25固联;随着圆柱凸轮4的转动,凸块5通过滚轮导轨25带动秧苗盒2在滚轮3上或左或右移动。一方面,通过变换位置,使取秧槽27所在的位置上始终有待夹的秧苗。另一方面,左右摆动的秧苗盒2有利于其中的秧苗6利用重力下移。
图1中示出,插秧机构采用四连杆驱动机构,可启闭夹口的秧夹7设置在作为插秧杆的连杆I8的底端,连杆I8的上端铰接大连杆9,大连杆9的另一端与曲臂10铰接,曲臂10固联在小转轮11上。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为了保证秧夹7能可靠启闭其夹口,秧夹7两侧夹柄12分别通过秧夹连杆13共同与秧夹导杆14铰接,秧夹导杆14的上端与小连杆15铰接;设置“L”形锁定杆16,锁定杆16以其拐角部位铰接在连杆I8上,其外侧杆杆端铰接小连杆15,内侧杆与连杆I8之间设置锁定弹簧17。对应于锁定杆16的内、外侧杆,在机架的不同高度上,分别设置撞块I18和撞块II19。
本实用新型中的分秧、取秧、插秧结构设计合理,完全是模仿手工操作。
当秧夹7自取秧槽中夹出秧苗,沿弧形运动轨迹向下移动,直至插下秧苗。随后,“L”形锁定杆16的内侧杆由于受到撞块I18的撞击,锁定杆16迅即沿顺时针有一转动,转动角度被锁定弹簧17锁定。秧夹导杆14顺导向杆20下压,秧夹7被打开。
此后,秧夹7开始沿弧形运动轨迹重新向上移动,直至穿过取秧槽插入秧苗中。随即,由于受到撞块II19的撞击,锁定杆16迅速沿逆时针有一转动,转动角度同样由锁定弹簧17锁定。秧夹导杆14顺导向杆20向上提,秧夹7被闭口,完成夹秧。
此后,重复上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秧夹对应的取秧槽的位置是不变的,但由于秧苗盒的左右移动,每一次夹出秧苗后,秧苗盒连带其中的秧苗对应于固定不动的取秧槽有一相对位置上的改变,以使取秧槽的位置上始终有可被秧夹夹出的秧苗。
由于秧夹为弧形运动轨迹,因而在上、下移动过程中,不会损伤秧苗。为了提高效率,可以并联设置多组插秧机构。通常,以四组较为适宜,组间距约为160mm。
具体实施中,行走轮1采用叶片式车轮,以避免打滑。在机架的底部,分别设置前后限位滑板。其中,前限位滑板21用于对行走轮1进行限位;后限位滑板22用于对插秧深度进行限位。
此外,为了使得在田地中转弯、调头,以及在陆地上的行走更为轻松自如,可以在传动机构中设置离合器,根据需要进行离合。离合动作由离合手柄23通过离合杆24来完成。
权利要求1.人力插秧机,由传动机构、插秧机构和倾斜设置的秧苗盒构成,其特征是a、所述传动机构以行走轮(1)为主动轮;b、所述秧苗盒(2)由机架上的滚轮(3)支承,滚轮导轨(25)呈左、右向固联在秧苗盒(2)底部;设置由传动机构带动的圆柱凸轮(4),其上凸块(5)与滚轮导轨(25)固联;c、所述插秧机构采用四连杆驱动机构,可启闭夹口的秧夹(7)设置在作为插秧杆的连杆I(8)的底端,连杆I(8)的上端铰接大连杆(9),大连杆(9)另一端与曲臂(10)铰接,曲臂(10)固联在小转轮(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插秧机,其特征是所述秧夹(7),其两侧夹柄(12)分别通过秧夹连杆(13)共同与秧夹导杆(14)铰接,秧夹导杆(14)的上端与小连杆(15)铰接;设置“L”形锁定杆(16),锁定杆(16)以其拐角部位铰接在连杆I(8)上,其外侧杆杆端铰接小连杆(15),内侧杆与连杆I(8)之间设置锁定弹簧(17);对应于所述锁定杆(16)的内、外侧杆,在机架的不同高度上,分别设置撞块I(18)和撞块II(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插秧机,其特征是所述贮秧盒(2)前端敞口,固联在机架上的前挡板(26)抵于该敞口,前挡板(26)上对应于秧夹(7)所在位置,开设取秧槽(27)。
专利摘要人力插秧机,由传动机构、插秧机构和秧苗盒构成,其特征是传动机构以行走轮为主动轮;秧苗盒底部带有滚轮,滚轮导轨呈左、右向固联在机架上;设置由传动机构带动的圆柱凸轮,其上凸块与贮秧盒固联;插秧机构采用四连杆驱动机构,可适时启闭夹口的秧夹设置在作为插秧杆的连杆I的底端,连杆I的上端铰接大连杆,大连杆另一端与曲臂铰接,曲臂固联在小转轮上。本实用新型除人工行走牵引以外,无需其它操作,机械化程度高,动作准确可靠,插秧均匀,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其整机结构简单、体积小。适用在各种形状的大、小田地中作业。
文档编号A01C11/02GK2488261SQ0124500
公开日2002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21日
发明者卞羿峰 申请人:卞羿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