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构树人工种植改良方法

文档序号:123315阅读:27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野生构树人工种植改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生构树人工种植改良方法,该方法是将野生构树苗就地修剪、培育、改良成人工构树林,或直接作为种苗,或采用这些野生苗的枝条或根作为种苗扦插,移植至其它园地,迅速扩大人工种植构树林面积。
背景技术
构树(Broussonetia papyfifera Vant)落叶乔木,或灌木,有时呈藤本状,雌雄异株,根系发达,叶互生,宽卵形至距圆状,卵形,长7-10厘米,宽6-15厘米,缘具粗锯齿,不裂或不规则3-5深裂,上面密被短梗毛,粗糙,下面密被长柔毛,分布于冀、晋、陕、甘、两湖、两广、云、贵、川等20余省。木材松软可制做器具,茎皮纤维长,为造纸原料,树皮、叶、果,均可入药,补肾利尿,强骨明目,树皮浆汁外擦治神经性皮炎及癣症,可为城镇绿化树种。近年来,科学的研究证实,构树叶还可用于生产优良畜禽饲料。
到目前为止,构树都是自然繁殖生长,自生自灭,从未有人工种植和改良,因此,需要提出一种野生构树人工种植改良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野生构树人工种植改良方法,该改良方法包括野生构树的修剪、培育和改良技术;野生构树苗移植改良技术;构树扦插育种技术;可使构树苗木成林时间缩短为一年。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野生构树人工种植改良方法,其要点在于对1-3年多株集中生长的野生构树苗木按植株的行距1-1.5米、植株的株距1-1.5米进行间伐,不予保留的构树植株应连根挖除掉,予以保留的构树植株根部松土,距茎干10-50厘米处挖20-50厘米深的坑,埋入5-10千克农家肥,将茎干距地面15-30厘米处锯断或剪断,树根部浇水即可,同时连根除去其它树木和杂草。
当所述的构树苗木长出多条长18-22厘米的枝条时,每株保留3-5根生长强壮的枝条,多余的剪除,当保留的枝条长到0.8-1.2米时,再从距主茎干10-20厘米处将枝条剪断,30-90天后,每个枝条上又会长出若干个分枝条,每个枝条上保留3-5个分枝条,多余的剪除,保证每株构树共生15-25根分枝条。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在广大农村丘陵、河滩、谷地、田边、地角、房前屋后长的大量野生构树进行改良,使之达到稳产、高产构树叶的目的,利用这些野生构树苗作种苗,移植至其它园地,不仅可以迅速扩大构树人工种植面积,并能大大缩短育苗期。本发明可使构树苗木成林时间缩短为一年,与组织培养和种子繁殖的苗木成林时间相比可提前1-2年,投资者可较快地进入收获期。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一种野生构树人工种植改良方法,对1-3年多株集中生长的野生构树苗木按植株的行距1-1.5米、植株的株距1-1.5米进行间伐,不予保留的构树植株应连根挖除掉,予以保留的构树植株根部松土,距茎干10-50厘米处挖20-50厘米深的坑,埋入5-10千克农家肥,将茎干距地面15-30厘米处锯断或剪断,泥封截面,树根部浇水即可,同时连根除去其它树木和杂草。保留下来的构树苗在1-3个月内将生出多个枝条,当所述的构树苗木长出多条长18-22厘米的枝条时,每株保留3-5根生长强壮的枝条,多余的剪除,当保留的枝条长到0.8-1.2米时,再从距主茎干10-20厘米处将枝条剪断,30-90天后,每个枝条上又会长出多个分枝条,每个枝条上保留3-5个分枝条,多余的剪除,保证每株构树共生15-25根分枝条,每根分枝条上可生长十几片叶子。我国的江南地区一年四季都可按此法对野生构树进行改良。本实施例并能大大缩短育苗期,可使构树苗木成林时间缩短为一年,与组织培养和种子繁殖的苗木成林时间相比可提前1-2年,投资者可较快地进入收获期。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是将实施例一所述的间伐作业过程中被连根挖除的构树植株进行修剪处理,将其根部以上20厘米处的茎干剪除制成移栽树苗,然后将其移栽至苗圃,按植株的行距1-1.5米、植株的株距1-1.5米密度移栽,移栽用树坑的长、宽、深的尺寸为30厘米×30厘米×30厘米,内填5千克左右农家肥作底肥,植入所述的移栽树苗,埋土压实并向上轻拔茎干,再压实、浇水。每年除6、7、8、9月天气炎热不宜移栽之外,其它时节均可按此法移栽。移栽树苗在1-3个月内将生出若干枝条,当所述的构树苗木长出多条长18-22厘米的枝条时,每株保留3-5根生长强壮的枝条,多余的剪除,当保留的枝条长到0.8-1.2米时,再从距主茎干10-20厘米处将枝条剪断,30-90天后,每个枝条上又会长出若干个分枝条,每个枝条上保留3-5个分枝条,多余的剪除,保证每株构树共生15-25根分枝条,每根分枝条上可生长十几片叶子。本实施例的树苗成活率95%以上,且在一年内成林,可供采摘构树叶。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应当在每年日最低气温12℃以上的季节实施,将实施例一所述的间伐作业过程中被连根挖除的构树植株先进行裁剪处理,将所述构树枝条按每3-5个腋芽剪成小段,每个枝段的入土端用生根粉或赤霉素溶液浸泡5-10分钟后制成扦插苗,按植株的行距10-15厘米、植株的株距10-15厘米的密度将其扦插于预先整治好的苗圃基地,地下1-2个腋芽,地上1-3个腋芽,保证苗圃地温在12℃至30℃,湿度在80%以上。当所述的扦插苗成活后3-5个月生长成构树苗木,将其移栽至大田,按植株的行距1-1.5米、植株的株距1-1.5米密度移栽,当所述的构树苗木长出多条长18-22厘米的枝条时,每株保留3-5根生长强壮的枝条,多余的剪除,当保留的枝条长到0.8-1.2米时,再从距主茎干10-20厘米处将枝条剪断,30-90天后,每个枝条上又会长出若干个分枝条,每个枝条上保留3-5个分枝条,多余的剪除,保证每株构树共生15-25根分枝条。每根分枝条上可生长十几片叶子。本实施例的扦插苗成活率在90%以上,3个月内即可移栽,缩短育苗时间半年,在较短时间内为大面积人工种植构树提供足够的树苗。
权利要求
1.一种野生构树人工种植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对1-3年多株集中生长的野生构树苗木按植株的行距1-1.5米、植株的株距1-1.5米进行间伐,不予保留的构树植株应连根挖除掉,予以保留的构树植株根部松土,距茎干10-50厘米处挖20-50厘米深的坑,埋入5-10千克农家肥,将茎干距地面15-30厘米处锯断或剪断,树根部浇水即可,同时连根除去其它树木和杂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构树人工种植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间伐作业过程中被连根挖除的构树植株进行修剪处理,将其根部以上20厘米处的茎干剪除制成移栽树苗,然后将其移栽至苗圃,按植株的行距1-1.5米、植株的株距1-1.5米密度移栽,内填5千克左右农家肥作底肥,植入所述的移栽树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构树人工种植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间伐作业过程中被连根挖除的构树植株进行裁剪处理,将所述构树枝条按每3-5个腋芽剪成小段,每个枝段的入土端用生根粉或赤霉素溶液浸泡5-10分钟后制成扦插苗,按植株的行距10-15厘米、植株的株距10-15厘米的密度将其扦插于预先整治好的苗圃基地,地下1-2个腋芽,地上1-3个腋芽,保证苗圃地温在12℃至30℃,湿度在8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野生构树人工种植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构树苗木长出多条长18-22厘米的枝条时,每株保留3-5根生长强壮的枝条,多余的剪除,当保留的枝条长到0.8-1.2米时,再从距主茎干10-20厘米处将枝条剪断,30-90天后,每个枝条上又会长出若干个分枝条,每个枝条上保留3-5个分枝条,多余的剪除,保证每株构树共生15-25根分枝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野生构树人工种植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扦插苗成活后3-5个月生长成构树苗木,将其移栽至大田,按植株的行距1-1.5米、植株的株距1-1.5米密度移栽,当所述的构树苗木长出多条长18-22厘米的枝条时,每株保留3-5根生长强壮的枝条,多余的剪除,当保留的枝条长到0.8-1.2米时,再从距主茎干10-20厘米处将枝条剪断,30-90天后,每个枝条上又会长出多个分枝条,每个枝条上保留3-5个分枝条,多余的剪除,保证每株构树共生15-25根分枝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生构树人工种植改良方法,对1-3年多株集中生长的野生构树苗木按植株的行距1-1.5米、植株的株距1-1.5米进行间伐,不予保留的构树植株应连根挖除掉,予以保留的构树植株根部松土,距茎干10-50厘米处挖20-50厘米深的坑,埋入5-10千克农家肥,将茎干距地面15-30厘米处锯断或剪断,树根部浇水即可,同时连根除去其它树木和杂草。本发明能大大缩短育苗期,可使构树苗木成林时间缩短为一年,与组织培养和种子繁殖的苗木成林时间相比可提前1-2年,投资者可较快地进入收获期。
文档编号A01G7/00GK1488241SQ02131138
公开日2004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11日
发明者刘尚文, 汪红 申请人:刘尚文, 汪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