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单性雌蛙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356031阅读:1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林蛙单性雌蛙培育方法
所属领域本发明涉及林蛙养殖培育技术,特别是林蛙单性雌蛙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林蛙养殖业迅速发展,林蛙的养殖方式也由传统的野生山林散养发展到半人工养殖、全人工养殖多种养殖形式,高密度、快速、集约化养殖林蛙已空前活跃。高新技术的运用使这一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但是由于传统的自然性变雌蛙与雄蛙的比例实际上仅为3∶7或4∶6,雄蛙数量明显多于雌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林蛙单性雌蛙培育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使雄蛙转变为雌蛙,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林蛙以其名贵药品、膳品一哈土模油而闻名海内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及生态价值于一体的两栖动物,雌性林蛙输卵管干燥品称哈士蟆油,是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虚、强身润肺、抗疲劳和促进创伤愈合等,日益被人们认识和开发利用,人工养殖获得成功,促进了林蛙事业的发展。不论天然林蛙还是人工养殖林蛙,生物自然选择原则,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林蛙浑身是宝,可以广泛开发利用,但是目前主要是利用林蛙油,作为滋补保健佳品内销,或者作为我国传统出口商品换取外汇。由于林蛙雌、雄蛙价格相差10倍以上。为了获得更多的哈士蟆油,提高林蛙生产经济效益,林蛙单性雌蛙培育实验成功,对于人工养殖林蛙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及其经济效益又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雌性林蛙转变培育技术,具有性变的范围广,效益剂量范围大的优点。培育方法是以雌性激素诱导林蛙蝌蚪性变为全雌性林蛙。
性别也是一种性状,是发育的结果,所以性别的分化受染色体控制,也受环境条件影响。对于一些爬行类动物(所有的鳄鱼、大部分海龟、一些晰蜴等),性别是由受精卵孵化到一事实上阶段时的孵化温度决定的,即所谓的温度依赖性性别决定。这种孵化时的温度依赖性别决定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即Ia型、Ib型和II型。在Ia型动物中(大部分海龟),高孵化温度则产生雄性,低温产生雌性;在Ib型动物中(蜥蜴)高孵化温度则产生雄性,低温产生雌性,在II型动物中(所有的鳄鱼、一些晰蜴、少数海龟),在高温和低温都产生雌性,介于这种温度之间的则产生雄性。而且每种动物决定性别的孵性温度也不相同,对于尼罗河鳄鱼(II型),孵化温度31.7℃以下产生雌性鳄鱼,在31.7℃-34.5℃产生雄性,高于34.5℃又产生雄性。而对于一些海龟,30℃以上产生雄性,而30℃以下产生雌性。林蛙染色体为2n=24,为雌异质形,雌蛙性染色体为ZW型,雄蛙为ZZ型,林蛙孵子有两种,Z卵子结合,受精卵发育成雄蛙;Z精子和W卵子结合,发育成雌蛙,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但是,性染色体决定性别不是绝对的,林蛙的性别可以转换,雄蛙可以转变为雌娃,林蛙性分化具有可塑性。由于环境条件影响,动物、植物性别转化也时有发生,如母鸡停产,向公鸡转化,即所谓的母鸡鸣。人类的性转换,见(图1、图2)若受孕后1-6周胚胎尚未分化用雌性激诱变成为女性,用雄性激素诱变即可成为男性,也能够使雌性转化为雄性,性功能上转变并不影响性染色体组型,这种性转换称之为性别生理转换。性别生理转换最有成效的还是鱼类,日本、菲律宾、以色列、美国和中国等对鱼性别转换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在已经在青鱼、莫桑比克罗非鱼、澳大利亚罗非鱼、虹鳟鱼、大西洋鲑、达氏湖雀鲷、硬头鳟、阔尾鱼将鱼等都取得了成功。我国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省水产研究所、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水产研究所、湖北省水产研究所、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对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尼罗河非鱼进行了性转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性转换提高了鱼的产量,加快了鱼的生长速度。激光诱导家狐生殖也获得成功,用基因克隆技术培育单性动物也有很好的效果,但技术复杂、推广难度大。借鉴这些理论和实践,林蛙雌性诱变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林蛙胚胎生殖腺的分化有两种可能性,既能发育成精巢也能发育成卵巢。到底分化为精巢还是卵巢,主要取决于促进皮层和髓部发育的因素和它们内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皮层发育髓部退化,则发生卵巢;反之,髓部发育皮层退化,则发生精巢。用性激素处理就能引导皮层和髓部的不同分化,雌性激素能促进皮层发育髓部退化,由雄性转化为雌性。胚胎期生殖腺分化的两种潜在能力,随着胚胎的发育而变小,逐渐变为雌、雄不可逆转。因此,林蛙雌性诱导必须在胚胎发育的早期进行。蛙类核移植试验也表明,在原肠胚以前细胞核具有全能性,推测在原肠胚早期诱导能力最高。林蛙性器官的分化是在胚胎发育的尾芽期到鳃盖完成期,这一阶段进行诱变处理较为适宜。(见图3)从受精卵第6天发育成胚胎的尾芽期到出现鳃盖小蝌蚪。此外,性别的分化也与外界条件有一定的关系。
林蛙单性雌蛙培育方法,从尾芽期开始到鳃盖完成期,用雌性激素,浓度为每升水含雌性激素0.5毫克。
雌性诱变率为80-100%,并且对蝌蚪变态及林蛙生长发育没有影响。
将药剂先用少量水稀释溶解,再全池喷洒,使池水保持药液目的浓度。也可先把药剂配成目的浓度,洒布在饲料上,喂饲已孵化的蝌蚪。
为了保证蝌蚪饲养池水中的溶氧量和水质新鲜,也要定时换水,并注入一定量新水。注水后药液浓度变稀,应及时根据排出注入水量补充药剂,使池水始终保持目的浓度。
温度对性别转化也有一定作用。诱变处理时,池水温度要控制在20℃以下为宜,温度为12℃左右,雌蛙比例增加;温度超过25℃时,雄蛙比例数据增加。
用雌性激素药剂处理诱变雌蛙,在蝌蚪饲养技术过关以后,再行雌性诱变,这样做比较稳妥,安全。
给药阶段要注意水质变化,不使水质太肥,所以要适当加注些新水或稍换水。这样既可以保证蝌蚪都能吃到药饵,又可防止浮头死苗。对于小池培育方法,更应适时分池稀放。
根据对性诱导蛙的实验蛙解剖观察和切片鉴别表明,随着给药天数的增加,性别比例出现差异成正比相关。尽管雌性林蛙卵巢在同一个体中卵巢有大小差异,但它们完全没有睾丸所具有外部形态,故把实验蛙均视同全单性林蛙(雄性)。
生长及生活情况,根据实验表明,苗种阶段,经4个月左右饲养实验组的成活率分别为78.9%-93.3%,比对照组高出15.59%和4.78%。哈士蟆油重相差一倍和接近一倍。


图1为男性及女性外生殖器开始分化示意图;上部显示男性及女性受精后六周胚胎的构造类似;中部显示甚至在九个星期,构造差异也不大,整个胚胎仍小于两英寸;下部显示出生时完全发育的男性和女性生殖器官。
图2为男性及女性内生殖器开始分化;上部已经把存在的细部构造放大,实际上,受精后六个月的胚胎大小只有半英寸多;下部则显示发育完全的男性及女性内生殖器官。
图3的上部为从蝌蚪到林蛙变态性发育示意图;下部为从卵经过靠鳃呼吸的蝌蚪示意图。
图中,1.林蛙交配受精和产卵在水中进行,2.一个小时之内,胶体在卵的周围膨胀起来,3.卵,4.发育成胚胎,5.胚胎在受精的6天后孵化出来,成为一个带外置羽状鳃的长尾蝌蚪,6.两条后腿在8周之后完全发育形成,7.3个月之后,鳃完全消失,两条前腿也发育完成,8.蛙尾巴的脱落是在其变态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完成。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选取林蛙受精卵胚胎发育到7至30龄之间开始投含有雌性激素的蝌蚪饲料诱饵,因为这阶段林蛙蝌蚪处理性分化前期,受精卵胚胎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培殖、细胞群尚未分化,而且蝌蚪个体小,每只0.4克,投饲少。不仅节省药物,而且易于诱变为雌性林蛙。林蛙蝌蚪饲料由麦夫皮、米糠、豆粉及黄粉出、蝇蛆浆等制成,取150毫克雌性激素粉溶于95%酒精50毫升中,均匀拌入5000克蝌蚪饲料中,阴干备用。投喂方法。以7-20日龄的蝌蚪为例。这时的蝌蚪体重约0.5克/只,每万只计5000克,以投4%的饲料量计算,即每天投喂200克药饵。上9时前分2-3次投完。随着蝌蚪的长大,每3-5天适不调整一次投饲量。连续投喂30天,即可停药,改投一般饲料。
实施例2在7-30龄之间的蝌蚪饲养池按0.5毫克/1000毫升比例配雌性激素液,从7龄拣至30龄,蝌蚪池水最好每天除滤一次,保持水表洁干净,
并有充足氧气,或两个池子输流交替应用,同时控制温度为12℃,满足蝌蚪营养。此种方法简便,但浪费药物。
此外,林蛙单性雌蛙培育方法,用雌性激素,浓度为每升水含雌性激素0.5-毫克,从尾芽期开始到鳃盖期,投入养殖池内喷洒或洒布在饲料上,喂饲已孵化的蝌蚪。
权利要求
1.林蛙单性雌蛙培育方法,从尾芽期开始到鳃盖完成期,用雌性激素,浓度为每升水含雌性激素0.5毫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蛙单性雌蛙培育方法,诱变处理时,池水温度要控制在20℃以下为宜,温度为12℃左右,雌蛙比例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林蛙单性雌蛙培育方法,选取林蛙受精卵胚胎发育到7至30龄之间开始投含有雌性激素的蝌蚪饲料诱饵,取150毫克雌性激素粉溶于95%酒精50毫升中,均匀拌入5000克蝌蚪饲料中,阴干备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林蛙单性雌蛙培育方法,在7-30龄之间的蝌蚪饲养池按0.5毫克/1000毫升比例配雌性激素液,同时控制温度为12℃,满足蝌蚪营养。
全文摘要
林蛙单性雌蛙培育方法,从尾芽期开始到鳃盖完成期,用雌性激素,浓度为每升水含雌性激素0.5毫克。雌性诱变率为80-100%,并且对蝌蚪变态及林蛙生长发育没有影响。林蛙单性雌蛙培育实验成功,对于人工养殖林蛙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及其经济效益又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雌性林蛙转变培育技术,具有性变的范围广,效益剂量范围大的优点。培育方法是以雌性激素诱导林蛙蝌蚪性变为全雌性林蛙。
文档编号A01K67/00GK1504081SQ0214467
公开日2004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4日
发明者苟仕金, 李溪莹, 苟鸿鹰 申请人:沈阳南科专利技术开发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