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箱底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76阅读:7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蜂箱底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目标是蜂箱底座装置。本发明的领域为养蜂术领域,尤其是抵抗蜜蜂寄生虫的领域。这种寄生虫就是如大蜂螨(VarroaJacobsoni这类的寄生虫。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能够重新利用一部分已有的材料,同时增强抗寄生虫效果。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降低具有抗寄生虫功能的蜂箱底座的成本。
背景技术
在养蜂领域我们尤其了解大蜂螨寄生虫。这种寄生虫是一种生活在蜜蜂身上的蜱螨目,靠吸食蜜蜂的淋巴液(hemolymphe)为生。为了繁殖,寄生虫在封盖前钻进蜂儿的巢房,寄生在蛹上繁殖。我们也知道大蜂螨是一种爱动的寄生虫,它在移动时,会掉落到蜂箱底部,然后再爬上来。
在技术上我们知道法国专利93 06484号传授一种装置,可以阻止V虫爬上来。这种技术装置由一个平面盘构成,在其框架下安装许多横档棍。这此横档棍排列的缝隙可使V虫在掉落时从中漏下去。这些横档棍根据设计被固定在框架上,这种框架的尺寸要正好可以使每根横档棍的两端都能安得上。为使这一技术装置能正常运行,装置的设计要精细,要使大蜂螨能够漏出去,但蜜蜂却出不去。这一工艺需要成本,因而限制了这一装置的普及。
这一技术装置另一个不便之处在于横档棍的固定方式,需要从横档棍的两端来固定,这就要求要选用坚硬而且笔直的横档棍。这种横档棍,在技术上来讲就得是PVC管或是异丁烯酸甲脂管,它们的内壁足够厚,可以满足以上提出的局限。这样就自然使成本升高。
这种技术装置的另一个不便之处,就是在实际安装中需要使用专门工具。安装时也需要对装置的边框进行个别加工。换种说法,这就意味着框架的每一个边,只要不与其它各个边联成整体,就要进行加工。这就要求要拆御已有的边框。这同时也要求使用精确安装或重新安装框架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使用一种廉价的材料安装横档棍,从而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些横档棍借助横向联杆排齐。其中一些横向联杆本身也被固定在框架上。本发明的装置可以借助一个简单的锯子很容易地做成适合蜂箱底部的尺寸。这样,安装与制作本发明装置的成本与前者相比大为降低。
本发明的目标是蜂箱底座装置,它包含一个框架,其截面与蜂箱水平剖面相对应,框架中空,包含位于蜂巢架之下并与之平行的横档棍,与横档棍相毗邻的边框开有洞孔,以使横档棍通过至少一个横向联杆固定在边框上。


研读下面的说明与图示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说明与图示为发明的直陈式表述,而非限制式表述。图示显示
图1本发明所述的包含蜂箱底座装置的蜂箱整体侧面剖面图。
图2本发明所述的蜂箱底座装置俯瞰图。
图3安装在两侧的横向联杆示意图。
图4起排齐作用的横向联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显示包括多种部件的蜂箱101。在实际操作中,这些部件被迭放,由专业人员用工具依次安装。下面的部件是蜂箱底座102,也叫底盘。蜂箱101也包含位于底座102之上的蜂箱体103。蜂箱体103和底座102在接合部具有相同的截面。箱体103之上是盖板盘104,其上是蜂箱盖105。在应用中,在箱体103和由盖板盘104及蜂箱盖105组成的整体之间,蜂箱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继箱,图1中没作示例。
箱体103在其上部,即接近盖盘104的位置,有两个割槽106和107,用来悬垂蜂巢框108。割槽106位于箱体103前面板109上,割槽107位于箱体103后面板110上。前面板109是有蜂洞111一侧的面板。蜂洞111是蜜蜂进出蜂箱101的出入孔。蜂洞111是位于箱体103和底座102之间的孔。在出入口111的位置上,底座102包含有一个起飞跳板。跳板112的上表面与出入孔111的下部相对应。蜂箱101的后面板与前面板相对。
蜂巢框108的上部边长要比蜂箱101前面板与后面板之间的内部距离空间要略长一些,以便使蜂巢框悬垂。蜂巢框108包含与上部边框相联接的部件,以使长度略小于蜂箱101前、后面板内间距的蜂巢得以固定。这样,当我们把整个蜂巢框和蜂巢放入蜂箱101内时,蜂巢框108的上部边框便支撑在割槽106与107上,以确保蜂巢悬垂在蜂箱101内。这样,蜂巢就伸展在与蜂箱101的前面板109、后面板110相垂直的直线方向上。
底座102包含前部边框113和后部边框114,与在图1中未表示出来的其它边框联为一体。这些边框的整体构成了一个框架。蜂箱组装好后,底座102的各边框对箱体103的各面板起到支撑作用,但前面板除外,因为蜂洞111将其与底座102相分离。
图1显示,底座102包含一个横档棍115,贯穿在蜂箱101的前后。横档棍115由两根横向联杆116与117所固定。横向联杆116位于蜂箱101的后部附近。横向联杆117位于蜂箱101的前部附近。图1还显示了横向联杆118,其作用已在前面的说明中详述过。
图2显示的是底座102的俯瞰图。底座102包含许多个像横档棍115那样的横档棍。这些横档棍的截面为圆形,从底座102的前部伸展到底座102的后部。这些横档棍都是等距离排列。横档棍间距的大小根据装置的实施在1至5毫米间变化。间距的最小值要与大蜂螨的最大体形相对应。在第一种做法中,最大的间距要保证不让蜜蜂从间距中漏出去。这一点是有用处的,尤其是当转地饲养而需搬运蜂箱时。在这种情况下,只需封闭蜂洞,不让任何一只蜜蜂跑掉。在这第一种做法中,最大的间距是3.5毫米。
在第二种做法中,最大间距由通风的考虑决定。但是,也不能让胡蜂或是大胡蜂之类的入侵者通过这一间距进入蜂箱101。在这第二种做法中,最大间距为5毫米。
当间距超过5毫米时,本发明的传授仍是有效的,但其它的不利之处就会出现,如一些会损害蜂箱101的入侵者可能会进来。
图2也显示了底座102的四个边框包含有割槽201至204,用来安装横向联杆116和117的部件。横向联杆116到118沿伸在底座102中,其方向与横档棍115的方向相垂直。横向联杆116与117的上部长度要长于底座102边框内间距的宽度。横向联杆116与117的下部长度看上去与底座102边框内间距的宽度差不多,略微短一点。
图3显示的是像横向联杆116或117这样的横向联杆。横向联杆116包含中心部位301和两个凸出部位302和303。凸出部位302和303位于中心部位301的两端,处于中心部位301最大面积的延伸部位上。凸出部位302和303处于中心部位301的上部位置。
中心部位301包含有多个中空孔304。这些中空孔的形状与横档棍115的截面相对应。中空孔304可使棍条115插入并给予支撑。就是说,一旦横档棍115插入中空孔304后,横档棍115和横向联杆301之间就不再松动了。
在实际做法中,底座102包含的横档棍115的数量与蜂箱101所包含的蜂巢框108的数量一样多。横向联杆301所包含的中空孔与蜂箱101的容量一样多,这种容量以蜂巢框的数量来表示。
凸出部位302和303放置于底座102边框割槽201和202中。这样,横向联杆就被支撑在了应在的位置。一旦箱体103被安放在底座102之上,横向联杆116便与蜂箱101联成一体了。横向联杆117与116是相同的。它是被安放在割槽204与203中。若要取出横向联杆116或117,首先要将底座102与箱体103拆开。
横向联杆118与横向联杆116和117相同,只是它的两边没有凸出部位。图4显示,横向联杆118只包括中心部位401,其与横向联杆116与117的中心部位301是相同的。
割槽202与201位于底座102相对的两个边框上。割槽202和201具有同底座102的边框114相同的第一间距。割槽204与203位于底座102相对的两个边框上。割槽202和201具有同底座102的边框113相同的第二间距。在实际做法中,这种相等的间距大约为1厘米。在常见的做法中,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是相等的。
在实际做法中,横向联杆118位于底座102的边框113与114正中间。
在一种做法示例中,我们将蜂箱101的内部宽度设定为375毫米。内部宽度是箱体103面板间内部距离。我们另外将底座102的边框的厚度设定为25毫米,高度为50毫米。在这种情况下,横向联杆116与117的中心部位301的长度为375毫米。这些横向联杆的高度为50毫米。凸出部位302和303的高度为10毫米,长度为25毫米。凸出部位使得横向联杆116与117的总长度达到425毫米。
在我们的例子中,蜂箱101包括十个蜂巢框,间距37.5毫米。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横向联杆包含10个孔。在我们的例子中,这些孔是圆形的,孔心间距为37.5毫米。孔心到横向联杆顶部的距离为25毫米。圆孔半径为17毫米,这样每两个圆孔间的距离为3.5毫米。
当蜂箱包含12个蜂巢框时,只需将横向联杆增大,以便在其上增加两个圆孔。
横向联杆116与117的作用是将横档棍与蜂箱联为一体。横向联杆118的作用是改善可能出现的横档棍间不平行现象。横向联杆118可减少横档棍的选择局限,以便可以选择廉价的横档棍。在一个常见的例子中,横档棍为聚乙烯管,其厚度为0.4毫米。
横向联杆116至118也可以保证横档棍固定在对应蜂巢框108的位置,及保证横档棍之间的位置得以保持。一旦安装到位,横向联杆保证每个横档棍都位于一个蜂巢框之下。这样,当大蜂螨掉落时,它就直接穿过横档棍间隙而掉到蜂箱之外。在实际做法中,所有的蜂巢框108都相互平行排列,所有棍条也都平行排列。
横档棍所采用的材料使得它们的保养非常容易,甚至不必保养。实际上,蜂箱所产生的垃圾很少能粘在棍条上。
在本发明的一种做法上,横档棍的截面可以是三角形、六边形、五边形,或是其它的不至于会阻挡垃圾或大蜂螨掉落出去的凸面形状。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做法上,我们使用更多数量的横向联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轮流使用116式横向联杆和118式横向联杆,或将118式横向联杆增加。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做法上,所有的横向联杆全部采用116式。
权利要求
1.蜂箱(101)的底座装置(102)包含一个框架(113、114),其截面与蜂箱的截面相对应,框架内部中空并包含位于蜂箱108的蜂巢之下并与之平行的横档棍(115),与横档棍相邻的框架上开有洞眼,横档棍通过至少一根横向联杆(116、117)固定在框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蜂箱底座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两根横向联杆将横档棍固定在框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蜂箱底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框架的边框有割槽(201至204)来支撑横向联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蜂箱底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横向联杆拥有至少一个与横档棍截面相对应的圆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蜂箱底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平行的横档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蜂箱底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横档棍间距离在1至5毫米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蜂箱底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横档棍截面为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蜂箱底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横档棍由不粘性物质制成,最好是聚乙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蜂箱底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根没有固定在框架上的用于排齐横档棍的横向联杆(118)。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蜂箱底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框架的一个边框包含一个起飞跳板(112)。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蜂箱底座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被放置在蜂箱之下。
全文摘要
为抵制寄生虫,尤其是大蜂螨,我们在蜂箱底部安装带有横档棍(115)的底座(102),横档棍的缝隙与位置正好可以使寄生虫排漏下去,尤其是当寄生虫向下掉落时。为了便于横档棍的安装,我们设计了用横向联杆来支撑这些横档棍(116至118)。其中两个横向联杆固定在两侧边框上,安装第三根横向联杆可以允许使用廉价的横档棍,并保证它们之间的平行。蜂箱组装好,横档棍位于蜂巢架之下。
文档编号A01K51/00GK1568142SQ02801642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2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14日
发明者让-皮埃尔·勒巴比克 申请人:让-皮埃尔·勒巴比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