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无机复混肥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641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物无机复混肥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肥料和化学肥料的复混肥料,具体地说是一种生物无机复混肥料。
背景技术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肥料若与化学肥料同时并用,除产生自身固有的肥料效应外,还可提高化学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减少其流失,彼此间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在此需要指出的是,生物肥料不能与速溶性化学肥料直接混合,这是因为速溶性化学肥料遇水溶解后,在微生物菌体表面形成高渗溶液,可能导致微生物失活,使生物肥料丧失作用。
目前已知技术(如中国专利申请CN 1092397A和CN 1106366A),除微生物和速溶性化学肥料外,复混肥料中还添加了较多的有机质;因其不能完全避免微生物与速溶性化学肥料直接接触,故不能充分保证微生物的活性;添加的有机质因施肥量所限,对土壤的作用并不大,相反却限制了化学肥料的加入量,从而降低了复混肥料的养分含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充分保证微生物活性和肥料养分的生物无机复混肥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生物无机复混肥料,以缓控释化学肥料颗粒为核心,外面包裹生物肥料和无机包裹材料。
生物无机复混肥料中缓控释化学肥料与无机包裹材料的重量比最佳为1∶0.3~0.6,生物肥料的添加量最好应保证复混肥料产品每克含有效活菌数大于1.0×106个;复混肥料成品中氮(N)、磷(P2O5)、钾(K2O)总重量含量最好不低于25%;所述缓控释化学肥料颗粒可以为包裹型或包膜型,内容物可以为单质化学肥料、复合型化学肥料或复混型化学肥料(其氮(N)、磷(P2O5)、钾(K2O)总含量最好不低于33%);所述生物肥料所含菌种可以为解磷菌、解钾菌、固氮菌、根瘤菌、纤维素分解菌、抗生素产生菌、光合菌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生物肥料可以是液体剂型、固体剂型或干菌粉;所述无机包裹材料可以为高表面活性矿物(膨润土、高岭土、凹凸棒土、硅藻土、海泡石、蒙脱石、白云石、伊利石、沸石、蛭石、坡缕石等)、钙镁磷肥、氧化镁、氢氧化镁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生物无机复混肥料的制备过程为在40~60℃下,于造粒机中滚动造粒(球形颗粒)、干燥;
在造粒过程中,将液体生物肥料稀释液(即液体生物肥料加适量无菌水,稀释后每毫升含有效活菌数最好应高于1亿个)喷在滚动着的肥料颗粒表面,使包裹材料与肥料颗粒粘合,同时生物肥料与包裹材料均匀混合。液体生物肥料稀释液添加量最好为每公斤包裹材料130~160ml;亦可将固体生物肥料或干菌粉加入高表面活性矿物或其它包裹材料内充分混匀(为保证复混肥料成品的包覆性能和效果,添加的固体生物肥料重量应低于复混肥料成品重量的10%),用水代替液体生物肥料稀释液造粒;成品每克含有效活菌数最好高于2×106个。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具有生物肥料和化学肥料双重性质和功能。本发明的复混肥料,它的有效活菌数(按单位面积施用量计)和养分含量指标分别符合生物肥料和化学肥料的行业标准,在实际应用时,无须其它肥料配合即可基本满足栽培植物的营养需求。
2.充分保证微生物活性。克服了微生物与化学肥料复混的技术障碍,采用无机包裹材料与生物肥料均匀混合;高表面活性矿物对微生物具有保护作用,且明显促进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利于发挥生物肥料的有效性;此外,这种化学肥料在内、微生物在外的结构形式,有利于微生物迅速向植物根系或土壤中扩散转移,摆脱可能形成的高渗环境。而这种集生物肥料和化学肥料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复混肥料,无疑可简化施肥作业,防止生物肥料因使用方法不当而失效,促进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本发明复混肥料在常温下保存四个月,有效活菌数未见减少;保存一年后,有效活菌数仅下降40%。
3.提高化学肥料有效利用率。本发明复混肥料由于采用了缓控释化学肥料,并且加入了生物肥料,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化学肥料的有效利用率,降低了流失率;高表面活性矿物也是一种缓释材料,包裹在缓控释化学肥料颗粒外面,亦可增强其缓控释性能。据报道,我国速溶化学肥料有效利用率仅为35%左右,而缓控释化学肥料有效利用率一般可达50-55%,在保持农作物产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节省化学肥料1/3。根据申请人的研究结果,在施用等量化学肥料的情况下,加施生物肥料(接种剂,7.5-15公斤/公顷)可增加农作物产量10-20%。按此推算,氮、磷、钾总含量为25-30%的本发明复混肥料,其可为农作物提供的营养应高于氮、磷、钾总含量为37.5-45%的速溶化学肥料;如每公顷施用量为600-750公斤,其中所含的生物肥料亦可望增加农作物产量10-20%,且可使农作物品质有所改善。
4.环境友好。本发明采用缓控释化学肥料与生物肥料组合可显著减少化学肥料流失,已如前述;且以满足栽培植物营养需要为原则,可以适当减少化学肥料用量(与使用速溶性化学肥料相比),从而减轻化学肥料对生态环境和食品的污染。


图1为本发明复混肥料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化学肥料,2为化学肥料的缓控释材料包膜或包裹层,3为生物肥料和无机包裹材料包裹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取缓控释化学肥料(球形颗粒,氮、磷、钾总含量36%)5公斤,在荸荠型造粒机内与膨润土2公斤混合,在50℃下滚动造粒5分钟,同时喷加液体磷细菌肥料稀释液300毫升(每毫升含磷细菌2亿个);经干燥、冷却,得本发明复混肥料6.8公斤,其氮、磷、钾总含量26.5%,每克含有效活菌数为5.1×106个。
实施例2取缓控释化学肥料(球形颗粒,氮、磷、钾总含量39%)5公斤,取缓控释化学肥料5公斤,在荸荠型造粒机内与凹凸棒土2.5公斤混合,在50℃下滚动造粒6分钟,同时喷加液体钾细菌肥料稀释液350毫升(每毫升含钾细菌2亿个);经干燥、冷却,得本发明复混肥料7.2公斤,其氮、磷、钾总含量27.1%,每克含有效活菌数为5.6×106个。
实施例3取缓控释化学肥料(球形颗粒,氮、磷、钾总含量39%)5公斤,在荸荠型造粒机内与凹凸棒土1.5公斤、钙镁磷肥0.5公斤(含P2O516%)、固体生物磷钾复合肥250克(每克含磷细菌、钾细菌共2亿个)混合,在50℃下滚动造粒5分钟,同时喷加无菌水320毫升;经干燥、冷却,得本发明复混肥料6.8公斤,其氮、磷、钾总含量29.7%,每克含有效活菌数为5.0×106个。
权利要求
1.一种生物无机复混肥料,其特征在于以缓控释化学肥料颗粒为核心,外面包裹生物肥料和无机包裹材料。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无机复混肥料,其特征在于生物无机复混肥料中缓控释化学肥料与无机包裹材料的重量比为1∶0.3~0.6,生物肥料的添加量应保证复混肥料产品每克含有效活菌数大于1.0×106个。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无机复混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混肥料产品中氮、磷、钾总重量含量不低于25%。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无机复混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控释化学肥料颗粒为包裹型或包膜型,内容物为单质化学肥料、复合型化学肥料或复混型化学肥料。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无机复混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肥料所含菌种为,解磷菌、解钾菌、固氮菌、根瘤菌、纤维素分解菌、抗生素产生菌、光合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无机复混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肥料是液体剂型、固体剂型或干菌粉。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无机复混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包裹材料为钙镁磷肥、氧化镁、氢氧化镁或高表面活性矿物膨润土、高岭土、凹凸棒土、硅藻土、海泡石、蒙脱石、白云石、伊利石、沸石、蛭石、坡缕石中的一种或多种。
全文摘要
一种生物无机复混肥料,以缓控释化学肥料颗粒为核心,外面包裹生物肥料和无机包裹材料,具有生物肥料和化学肥料双重性质和功能。它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化学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减少了流失率,可节省部分化学肥料,并减轻环境和食品污染。
文档编号C05F11/00GK1566038SQ0313380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5日
发明者卜宗式, 白景竑, 张永利, 李洋, 左秀锦, 马小军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