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盆式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02277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山药盆式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栽培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山药盆式栽培方法。
山药在国内外市场越来越受到欢迎,市场容量逐年增加,但目前山药生产存在的问题是,山药生产时期长,栽培劳动强度大,栽培技术落后,主要以挖深沟的传统栽培技术为主,也有少量打洞栽培、套管栽培、窖式栽培,这些栽培技术均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不能大面积用于工厂化生产。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推广山药盆式栽培技术,该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打破地域限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山药工厂化高效优质栽培,达到山药品质的标准化;该技术也能实现在城镇居民楼的阳台等地方进行山药观赏栽培,解决了多年来不能在阳台等地方栽培山药的难题,使得山药成为阳台蔬菜的重要成员。
(2)圆盆上下等粗,其内径30厘米,外径31厘米,高12厘米,由普通PVC塑料或具有相同强度的其它无毒材料制成。圆盆上部无盖。圆盆底部中心开孔(孔径8厘米)并向下伸出一个小圆筒。小圆筒上下无盖。小圆筒制作材料与圆盆相同。小圆筒内径8厘米,外径9厘米,高5厘米,上下等粗。
(3)空心管上下等粗,其内径9厘米,外径10厘米,高50厘米,由普通PVC塑料或具有相同强度的其它无毒材料制成,不透光。空心管上下无盖,空心管外壁为白色。圆盆底部向下伸出的小圆筒应与空心管正好套接。
(4)山药盆的支架形式和材料不限,可由钢筋、竹木、砖石等制成,支架应均匀分布在圆盆底部,要求能支撑、固定圆盆,不使倾倒。


本发明专利有3个附图。附图1标题为山药盆结构正视图、附图2标题为山药盆结构俯视图、附图3标题为山药盆式栽培示意图。
3、山药盆式栽培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种薯制备。采用粒径(零余子直径,以下同)在2厘米以上的健康饱满无病虫的零余子作为种薯,或者采用农大短山药(中国专利申请号03109078.8)品种的零余子作为种薯。种薯要求在收获后休眠4个月,播种前2周进行催芽,催芽要求同山药常规栽培技术。
(2)基质装填。栽培基质采用山药专用栽培基质(中国专利申请号03109079.6),装填前先在圆盆底部铺一层地膜,注意要将地膜展平,然后小心铺上混入山药专用肥(中国专利申请号03120792.8)的栽培基质,并使之达到9厘米的规定装填厚度,用小铲刮平。每1千克栽培基质混入20克~30克专用肥。圆盆底部插入空心管,空心管与地面持平。空心管外壁应为白色,以达到反射日光,降低空心管内的气温,确保山药块茎正常生长的作用。
(3)支架固定。山药盆的支架要便于取放山药盆。阳台、庭院栽培的支架应该轻巧、结实、美观。工厂化大面积栽培的支架应高强度、低成本,能够多年重复使用。
(4)播种。当年4月份播种时先把栽培基质浇足水,用小铲在圆盆中央挖一个小洞,将催芽后的种薯(零余子)准确埋设到距栽培基质表面下4厘米处,再刮平表面。
(5)生长期管理。山药出苗以后,需设立茎蔓支架,要求比山药盆高出50厘米,材料可用竹木制成,使用前应统一消毒灭菌。在山药盆底部(空心管底部)已经高出地面30厘米的条件下,可不设立茎蔓支架,任其下垂生长,注意将茎蔓均匀理顺到山药盆四周即可。出苗以后,每个山药盆每隔1天浇透水1次。病虫害防治同山药常规栽培。
(6)收获。当年10月底待山药茎叶枯黄后,即可收获山药。收获时,先将枯黄的茎叶除去,然后将山药盆抬高60厘米以上,小心向下卸掉空心管,用手轻折山药块茎基部(与山药圆盆底部连接处),即可取下山药。
本发明的优点是创造了一种山药盆式栽培方法,该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打破地域限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山药工厂化高效优质栽培,达到山药品质的标准化;该方法也能实现在城镇居民楼的阳台等地方进行山药观赏栽培,解决了多年来不能在阳台等地方栽培山药的难题,使得山药成为阳台蔬菜的重要成员。通过山药盆式栽培方法,能减轻劳动强度60%~80%,并且降低了收获难度,有效控制了山药块茎的破损率。
(1)山药盆主要由圆盆、空心管、支架三部分组成。
(2)圆盆上下等粗,其内径30厘米,外径31厘米,高12厘米,由普通PVC塑料或具有相同强度的其它无毒材料制成。圆盆上部无盖。圆盆底部中心开孔(孔径8厘米)并向下伸出一个小圆筒。小圆筒上下无盖。小圆筒制作材料与圆盆相同。小圆筒内径8厘米,外径9厘米,高5厘米,上下等粗。
(3)空心管上下等粗,其内径9厘米,外径10厘米,高50厘米,由普通PVC塑料或具有相同强度的其它无毒材料制成,不透光。空心管上下无盖,空心管外壁为白色。圆盆底部向下伸出的小圆筒应与空心管正好套接。
(4)山药盆的支架形式和材料不限,可由钢筋、竹木、砖石等制成,支架应均匀分布在圆盆底部,要求能支撑、固定圆盆,不使倾倒。2、山药工厂化盆式栽培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种薯制备。采用粒径(零余子直径,以下同)在2厘米以上的健康饱满无病虫的零余子作为种薯,或者采用农大短山药(中国专利申请号03109078.8)品种的零余子作为种薯。种薯要求在收获后休眠4个月,播种前2周进行催芽,催芽要求同山药常规栽培技术。
(2)基质装填。栽培基质采用山药专用栽培基质(中国专利申请号03109079.6),装填前先在圆盆底部铺一层地膜,注意要将地膜展平,然后小心铺上混入山药专用肥(中国专利申请号03120792.8)的栽培基质,并使之达到9厘米的规定装填厚度,用小铲刮平。每1千克栽培基质混入30克专用肥。圆盆底部插入空心管,空心管与地面持平。空心管外壁应为白色,以达到反射日光,降低空心管内的气温,确保山药块茎正常生长的作用。
(3)山药盆的排列与支架固定。山药盆的行株距应为100×50厘米,山药盆的支架要便于取放山药盆,支架的形式和材料不限,可由钢筋、竹木、砖石等制成,支架应均匀分布在圆盆底部,关键是要能支撑、固定圆盆,不使倾倒。工厂化大面积栽培的支架应高强度、低成本,能够多年重复使用。
(4)播种。当年4月份播种时先把栽培基质浇足水,用小铲在圆盆中央挖一个小洞,将催芽后的种薯(零余子)准确埋设到距栽培基质表面下4厘米处,再刮平表面。
(5)生长期管理。山药出苗以后,需设立茎蔓支架,要求比山药盆高出50厘米,材料可用竹木制成,使用前应统一消毒灭菌。在山药盆底部(空心管底部)已经高出地面30厘米的条件下,可不设立茎蔓支架,任其下垂生长,注意将茎蔓均匀理顺到山药盆四周即可。出苗以后,每个山药盆每隔1天浇透水1次。病虫害防治同山药常规栽培。
(6)收获。当年10月底待山药茎叶枯黄后,即可收获山药。收获时,先将枯黄的茎叶除去,然后将山药盆抬高60厘米以上,小心向下卸掉空心管,用手轻折山药块茎基部(与山药圆盆底部连接处),即可取下山药。(二)山药阳台盆式栽培方法1、山药盆的规格与制作要求如下(1)山药盆主要由圆盆、空心管、支架三部分组成。
(2)圆盆上下等粗,其内径30厘米,外径31厘米,高12厘米,由普通PVC塑料或具有相同强度的其它无毒材料制成。圆盆上部无盖。圆盆底部中心开孔(孔径8厘米)并向下伸出一个小圆筒。小圆筒上下无盖。小圆筒制作材料与圆盆相同。小圆筒内径8厘米,外径9厘米,高5厘米,上下等粗。
(3)空心管上下等粗,其内径9厘米,外径10厘米,高50厘米,由普通PVC塑料或具有相同强度的其它无毒材料制成,不透光。空心管上下无盖,空心管外壁为白色。圆盆底部向下伸出的小圆筒应与空心管正好套接。
(4)山药盆的支架形式和材料不限,可由钢筋、竹木、砖石等制成,支架应均匀分布在圆盆底部,要求能支撑、固定圆盆,不使倾倒。2、山药阳台盆式栽培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种薯制备。采用粒径(零余子直径,以下同)在2厘米以上的健康饱满无病虫的零余子作为种薯,或者采用农大短山药(中国专利申请号03109078.8)品种的零余子作为种薯。种薯要求在收获后休眠4个月,播种前2周进行催芽,催芽要求同山药常规栽培技术。
(2)基质装填。栽培基质采用山药专用栽培基质(中国专利申请号03109079.6),装填前先在圆盆底部铺一层地膜,注意要将地膜展平,然后小心铺上混入山药专用肥(中国专利申请号03120792.8)的栽培基质,并使之达到9厘米的规定装填厚度,用小铲刮平。每1千克栽培基质混入20克专用肥。圆盆底部插入空心管,空心管与地面持平。空心管外壁应为白色,以达到反射目光,降低空心管内的气温,确保山药块茎正常生长的作用。
(3)支架固定。山药盆的支架要便于取放山药盆,支架的形式和材料不限,可由钢筋、竹木、砖石等制成,支架应均匀分布在圆盆底部,关键是要能支撑、固定圆盆,不使倾倒。阳台、庭院栽培的支架应该轻巧、结实、美观。
(4)播种。当年4月份播种时先把栽培基质浇足水,用小铲在圆盆中央挖一个小洞,将催芽后的种薯(零余子)准确埋设到距栽培基质表面下4厘米处,再刮平表面。
(5)生长期管理。山药出苗以后,需设立茎蔓支架,要求比山药盆高出50厘米,材料可用竹木制成,使用前应统一消毒灭菌。在山药盆底部(空心管底部)已经高出地面30厘米的条件下,可不设立茎蔓支架,任其下垂生长,注意将茎蔓均匀理顺到山药盆四周即可。出苗以后,每个山药盆每隔1天浇透水1次。病虫害防治同山药常规栽培。
(6)收获。当年10月底待山药茎叶枯黄后,即可收获山药。收获时,先将枯黄的茎叶除去,然后将山药盆抬高60厘米以上,小心向下卸掉空心管,用手轻折山药块茎基部(与山药圆盆底部连接处),即可取下山药。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山药盆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山药盆的规格与制作要求包括以下内容(1)山药盆主要由圆盆、空心管、支架三部分组成。(2)圆盆上下等粗,其内径30厘米,外径31厘米,高12厘米,由普通PVC塑料或具有相同强度的其它无毒材料制成。圆盆上部无盖。圆盆底部中心开孔(孔径8厘米)并向下伸出一个小圆筒。小圆筒上下无盖。小圆筒制作材料与圆盆相同。小圆筒内径8厘米,外径9厘米,高5厘米,上下等粗。(3)空心管上下等粗,其内径9厘米,外径10厘米,高50厘米,由普通PVC塑料或具有相同强度的其它无毒材料制成,不透光。空心管上下无盖,空心管外壁应为白色。圆盆底部向下伸出的小圆筒应与空心管正好套接。(4)山药盆的支架形式和材料不限,可由钢筋、竹木、砖石等制成,支架应均匀分布在圆盆底部,要求能支撑、固定圆盆,不使倾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药盆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栽培步骤(1)种薯制备。采用粒径(零余子直径,以下同)在2厘米以上的健康饱满无病虫的零余子作为种薯,或者采用农大短山药(中国专利申请号03109078.8)品种的零余子。种薯要求在收获后休眠4个月,播种前2周进行催芽,催芽要求同山药常规栽培技术。(2)基质装填。栽培基质采用山药专用栽培基质(中国专利申请号03109079.6),装填前先在圆盆底部铺一层地膜,注意要将地膜展平,然后小心铺上混入山药专用肥(中国专利申请号03120792.8)的栽培基质,并使之达到9厘米的规定装填厚度,用小铲刮平。每1千克栽培基质混入20克~30克专用肥。圆盆底部插入空心管,空心管与地面持平。空心管外壁应为白色,以达到反射日光,降低空心管内的气温,确保山药块茎正常生长的作用。(3)支架固定。山药盆的支架要便于取放山药盆,支架的形式和材料不限,可由钢筋、竹木、砖石等制成,支架应均匀分布在圆盆底部,关键是要能支撑、固定圆盆,不使倾倒。阳台、庭院栽培的支架应该轻巧、结实、美观。工厂化大面积栽培的支架应高强度、低成本,能够多年重复使用。(4)播种。当年4月份播种时先把栽培基质浇足水,用小铲在圆盆中央挖一个小洞,将催芽后的种薯(零余子)准确埋设到距栽培基质表面下4厘米处,再刮平表面。(5)生长期管理。山药出苗以后,需设立茎蔓支架,要求比山药盆高出50厘米,材料可用竹木制成,使用前应统一消毒灭菌。在山药盆底部(空心管底部)已经高出地面30厘米的条件下,可不设立茎蔓支架,任其下垂生长,注意将茎蔓均匀理顺到山药盆四周即可。出苗以后,每个山药盆每隔1天浇透水1次。病虫害防治同山药常规栽培。(6)收获。当年10月底待山药茎叶枯黄后,即可收获山药。收获时,先将枯黄的茎叶除去,然后将山药盆抬高60厘米以上,小心向下卸掉空心管,用手轻折山药块茎基部(与山药圆盆底部连接处),即可取下山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山药盆式栽培方法,该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打破地域限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山药工厂化高效优质栽培,达到山药品质的标准化;该技术也能实现在城镇居民楼的阳台等地方进行山药观赏栽培。通过山药盆式栽培方法,能减轻劳动强度60%~80%,并且降低了收获难度,有效控制了山药块茎的破损率。所产山药色质好,薯形整齐,无病虫害。
文档编号A01G7/00GK1460404SQ03136589
公开日2003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1日
发明者赵冰, 郭焱, 赵鸿钧, 唐红洁, 张勇飞 申请人:中国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