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机械及旋耕爪部件、旋耕爪安装装置及旋转耕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64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耕作机械及旋耕爪部件、旋耕爪安装装置及旋转耕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附设在拖拉机等行走机械上并能在其行进方向进行所需农活作业的耕作机械及可安装在其上的耕耘旋耕爪部件、旋耕爪安装装置及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更详细的说是涉及一种与用旋转保持体的转动使设在旋转保持体上的多个耕作旋转体一起旋转,并可以适当地选择农活作业所需要的耕作旋转体进行一个农活作业或一系列农活作业的耕作机械。
背景技术
在耕耘旱地或休耕地以后打垄、然后开沟播种时,及锄草以后耕地、然后打垄时,以往,一般是分别用不同的耕作机械进行这些农活作业。因此,由于用分别的耕作机械进行作业,所以很费事且工作效率低,并且,由于需要准备多台耕作机械,所以就招致成本上升的问题。
在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有提案提出可以进行一系列耕耘及打垄双方作业的耕作机械。该耕作机械,被设在拖拉机的后部,在耕地的同时,将被翻耕的土a如图81所示,用具备倒梯形推开部b的农具c推开,形成如图82所示的倒梯形的垄沟d,并在垄沟d、d之间形成垄e。或者,如图83所示,前后具有耕耘旋转体f及碎土旋转体g,并随着拖拉机的行进,在用该耕耘旋转体f翻地以后,用该碎土旋转体g将被翻起的土更细地打碎(参照特开2001-16907号公报)。
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在顺耕时,旋耕爪从根侧顺序地切入耕地并需要抑制切削时的阻力,在逆耕时,由于旋耕爪向与装置的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在耕地中旋转,要承受比顺耕时大的阻力,所以必须要讨论其对策。
在顺耕用时,若使用从根部向后方弯曲的旋耕爪,则在逆耕时就不能原封不动地使用,所以必须更换旋耕爪,但由于费事,就考虑将旋耕爪做成直刀形状并能向旋转方向摆动。例如,在特公平6-75441号公报中所述的,其固定设置了向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爪安装法兰盘,用枢支销将两侧边形成刃边的旋耕爪枢支在其前端部。用设置在爪安装法兰盘上的挡块限制旋耕爪只能在规定角度摆动,另外,在特公平6-12961号公报中记载有,在与爪轴大致垂直的方向固定支撑架,并将旋耕爪安装在支撑架上且能够以枢轴为支点摇动的特点,而且,在旋耕爪的两侧边缘,分别弯曲形成顺耕用刃部和逆耕用刃部,以便减小各个旋耕时的阻力。另外,在专利第3264730号公报上,记载了将保持架固定设置在旋耕轴上且在保持架内嵌插旋耕爪的安装根部,并将销插入安装根部和保持架以防止脱出,同时装有将安装根部压在保持架内的压簧,用以抑制旋耕爪的晃动的特点。另外,在特开2001-28901号公报上记载了设有设置在旋耕爪的旋转方向两侧边缘的刃边,且在进行正反转作业的临界附近形成沿旋耕爪的长度方向的棱线,并且使该棱线向旋耕爪宽度方向中心线的一方偏心。
以往的耕作机械,虽能同时进行耕耘及打垄的一系列农活作业,但在耕耘及打垄的农活作业之后,不能进行例如形成播种沟并进行播种、然后到覆土的一连串的农活作业。因此在进行多种类农活作业时,就必须更换相应的耕作机械,这就成可高效地进行农活作业的难关。
以往的耕作机械,由于其前后具备可以进行多种农活作业的耕作机,所以当只进行开荒时,就只需在前后的一方装上作为耕作机械的开荒用的耕作机,而需将其它的耕作机拆掉,无论如何都必须进行拆掉耕作机的作业。
另外,以往的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都是将旋耕爪安装在被固定于旋转轴上的法兰盘或支撑架上,由于将旋耕爪整体成形于与旋转轴嵌合的根部,所以旋耕爪的安装位置被固定。因此,为了根据耕地的状况需要改变旋耕爪的安装角度等的设定,就必须更换整个旋耕爪,为此就必须为这些农活作业准备各种各样型号的旋耕爪。另外,由于是用销子枢支装于法兰盘或支撑架上的旋耕爪,所以在使用期间难免产生松动。如专利第3264730号公报所示,虽考虑使用压簧,但其结构复杂,且长期使用总是会产生松动。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耕作机械,其装有多个耕作旋转体并可以用简单的操作将耕作旋转体设定在耕作位置,能高效地进行一系列农活作业,并且能简单地进行耕作旋转体的更换操作。
另外,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耕爪安装装置及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其以简单的结构能减少顺耕及逆耕切削时的阻力并能高效率地进行耕作。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耕爪部件,其用简单的构造可以改变相同旋耕爪安装角度等的设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耕作机械,是被附设在行走机上,且沿其前进方向进行规定农活作业的耕作机械,其特征在于,具有可灵活旋转地被保持在主驱动轴上并且能固定在规定的旋转位置上的一对旋转保持体,和可灵活转动地轴支承在一对上述旋转保持体之间的多个耕作旋转体,和将上述主驱动轴的驱动力传递给上述耕作旋转体的驱动传动机构;多个上述耕作旋转体,通过上述旋转保持体的旋转一起转动并且有选择地设定其耕作位置。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各耕作旋转体的旋转轴,被配置在以上述旋转保持体的旋转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周上。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各耕作旋转体的旋转轴,在以上述旋转保持体的旋转中心轴为中心、按各规定角度间隔配置。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主驱动轴,被轴支承在支撑框架上,且上述旋转保持体,由定位机构固定在上述支撑框架上。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保持体,由上述定位机构定位、以便把多个上述各耕作旋转体同时设定在耕作的位置。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传动机构,分别驱动传动控制上述各个耕作旋转体。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传动机构,用无接头传动部件驱动传递主驱动轴的驱动力。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传动机构,具有被固定于主驱动轴上的驱动转动部件,和对应于上述各耕作旋转体的旋转轴、分别配置的多个从动转动部件,和被悬架于上述驱动转动部件及多个上述从动转动部件上的上述无接头传动部件,和为了使上述耕作旋转体的旋转轴及分别与其对应的上述从动转动部件一体旋转而对两者有选择地连接的驱动选择机构。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传动机构,用齿轮传动机构驱动传递主驱动轴的驱动力。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传动机构,具备被固定于主驱动轴上的驱动齿轮,和分别固定在上述各耕作旋转体的旋转轴上的多个从动齿轮,和对应于上述各个从动齿轮而设置并且与上述各个从动齿轮及上述驱动齿轮噛合的多个传动齿轮,和有选择地使上述传动齿轮位于噛合位置及分离位置的齿轮位置设定机构。
本发明的耕作机械,具有如上所述的构造,由转动旋转保持体而使耕作旋转体整体转动并能将耕作旋转体设定在耕作位置上,可以用简单的所谓旋转保持体的旋转操作设定耕作旋转体。所以,在进行一连串的农活作业时,只要与农活作业相适应地转动旋转保持体并将耕作旋转体设定在耕作位置上即可,不必进行一个又一个更换耕作旋转体的操作。并且,即使需要更换耕作旋转体的操作,也只要预先旋转操作旋转保持体进行更换操作,就可以容易地使更换的耕作旋转体位于更换位置。
用将耕作旋转体的旋转轴配置在以旋转保持体的旋转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周上,就可以将各耕作旋转体的耕作位置设定在一定的高度上,并且,在旋转保持体的旋转时也可以进行稳定的旋转操作。所以,若以旋转保持体的旋转中心轴为中心,按各规定角度间隔地配置,则可以使耕作旋转体的间隔为一定。
另外,用将旋转保持体定位于支撑框架上的定位机构能可靠地将旋转保持体定位,也能根据需要将多个耕作旋转体定位于设定的同时耕作位置上。
驱动传动机构,可以个别地对各耕作旋转体进行驱动传动,例如,可以进行只驱动传动位于耕作位置的耕作旋转体的控制,进行有效的驱动传动。例如,在使用皮带、链条的所谓无接头传动部件作为驱动传动机构时,若有选择地连接驱动选择机构、以便使被悬架在传递主驱动轴驱动力的驱动转动部件及多个从动转动部件上并使其一起转动、或只使根据驱动需要的耕作旋转体的旋转轴与从动转动部件一起转动,则可以进行高效稳定的驱动传动,并且可以简单地进行各个耕作旋转体的有选择的驱动传动。另外,在用齿轮传动机构作为驱动传动机构时,将传递其驱动力的驱动齿轮固定在主驱动轴上,并将从动齿轮固定在各耕作旋转体的旋转轴上,且设置对应于各从动齿轮而设的、并且与驱动齿轮和各从动齿轮噛合的多个传递齿轮,并将各传递齿轮有选择地定位于噛合位置及分离位置,则可以进行高效稳定的驱动传动,并且能可靠地进行对各耕作旋转体的有选择的驱动传动。
本发明的旋耕爪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具有爪部及与杆状轴嵌合的基部、且可灵活地沿上述轴的轴向方向移动并能灵活地绕上述轴转动的旋耕爪部件,和在使上述旋耕爪部件随着上述轴的旋转动作转动的同时使上述旋耕爪部件只能绕上述轴灵活转动规定角度的限制机构。并且,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耕爪部件的基部上,沿以上述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周设有圆弧状的长孔,上述限制机构,具有与上述轴嵌合且只向上述轴的轴向灵活移动、并且随着上述轴的旋转动作转动的转动部件,和被凸出设置于上述转动部件上、且活动嵌装于上述旋耕爪部件的长孔内的限制部件,上述旋耕爪部件,通过上述限制部件只能以由上述长孔的两端所限定的规定角度绕上述轴灵活地转动。
另外,本发明的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将通过上述旋耕爪安装装置安装的旋耕爪部件按规定间隔在旋转轴上嵌合多个。并且,其特征在于从上述旋转轴的轴向看按各规定角度错开地配置各旋耕爪部件的爪部。
本发明的旋耕爪安装装置,由于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且旋耕爪部件的基部本身绕轴旋转,所以在顺耕及逆耕中任何情况下,当旋耕爪部件的爪部与耕地接触时,旋耕爪部件整体转动规定的角度并进入耕地进行切削动作,旋耕爪部件慢慢地进入耕地内以减少其阻力。并且,由于旋耕爪部件整体转动,且爪部的侧边缘整体容易接触土地,所以能避免施加在旋耕爪部件的负荷集中在一处。另外,由于旋耕爪部件的基部嵌在轴上,所以不会产生如以往技术的用销子枢支时的松动。并且,由于旋耕爪部件能灵活地沿轴向移动,所以能任意设定旋耕爪部件的轴向安装位置,也可以根据所安装的旋耕爪部件的数量在轴向适当地安装。另外,由于旋耕爪部件还能灵活地转动,因此也可以任意地设定旋耕爪部件的旋转方向的安装位置,可以简单地安装成从轴向看按各规定角度错开地如同螺旋式的安装。用这样的旋耕爪安装装置将多个旋耕爪部件安装在旋转轴上的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可以选择所安装的旋耕爪部件的数量,也可以适当地设定安装位置,并能以螺旋式错开地安装旋耕爪部件,可以进行根据耕地状况的最佳的耕耘作业。特别是,如螺旋式地错开安装旋耕爪部件,能减少耕耘动作时的振动,且可以减小驱动装置的马力,并且在耕土的反转时能够有利于整体的平衡。
在旋耕爪部件的基部设有圆弧状的长通孔,作为限制机构,使用了如上所述的转动部件及限制部件,这样,可以用简单的结构一边可靠地限制旋耕爪部件一边随着轴的转动而旋转。另外,只要将各部件嵌合在轴上即可安装,所以能简化安装作业。
另外,本发明的另外的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具有正六角形截面的旋转轴,和开设了与连接上述旋转轴截面的正六角形顶点的圆大致相同形状的嵌合孔并具有以该嵌合孔与上述旋转轴嵌合的基部的旋耕爪部件,和由以夹持上述旋耕爪部件的基部的方式设置的两个圆板构成、且上述各圆板在其中心部开有与上述旋转轴截面的正六角形大致相同形状的安装孔、并用该安装孔与上述旋转轴嵌合的转动部件;在上述旋耕爪部件的基部上,在沿以上述旋转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周上,开有圆弧状的长孔,在上述转动部件的两个圆板上,分别面向上述旋耕爪部件长孔的部分上开有孔部,并具有穿过该孔部且游动于上述长孔内的杆状的限制部件。另外,其特征在于以上述旋耕爪部件及上述转动部件为一个单位,将多个单位按规定的间隔嵌合在上述旋转轴上。另外,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各单位之间,将规定长度的套筒嵌装在上述旋转轴上,且上述套筒的两端,被设于上述各单位的转动部件的圆板上的凸起部所支撑。另外,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各单位的旋耕爪部件的基部上,开有多个圆弧状的上述长孔,且各长孔形状相同并按各规定角度错开,在上述各单位的转动部件的两个圆板上,在面对多个上述长孔的部分上,开有以各规定角度错开的多个上述孔部,且上述限制部件,游动于上述各单位旋耕爪部件的上述长孔内、以便将上述各单位的旋耕爪部件的爪部配置在从上述旋转轴的轴向看按各规定角度错开的位置。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部件,由与上述旋转轴平行地被支撑的直线状的多个杆状部件构成,且各杆状部件游动于设在上述各单位的旋耕爪部件的基部的上述长孔内并且穿过与游动嵌合长孔相对应的上述各圆板的上述孔部。
本发明其它的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由于旋耕爪部件具有与连接上述旋转轴截面的正六角形顶点的圆大致相同形状的嵌合孔,所以能相对于旋转轴灵活地向轴向移动且绕轴灵活地转动,由于构成转动部件的两个圆板具有与旋转轴截面的正六角形大致相同形状的安装孔,所以能灵活地只沿轴向移动。并且,使穿过开设于从两侧夹持旋耕爪部件的圆板上的孔部并由杆状部件构成的限制部件、游嵌于开设在旋耕爪部件上的圆弧状长孔内,所以旋耕爪部件只灵活地绕旋转轴转动该长孔的长度。因此,用简单的构造能够可靠地使旋耕爪部件整体绕轴只灵活地转动规定的角度。
另外,若以旋耕爪部件及转动部件为一个单位并在其之间嵌装规定长度的套筒,则可以按规定的间隔配置各单位,并且变更套筒的长度就能简单地改变各单位的安装位置。另外,设有多个分别对应于各旋耕爪部件长孔的各圆板的孔部,且以与旋转轴平行地被支撑的直线状的杆状部件穿过对应于各旋耕爪部件长孔的各圆板的孔部,以简单的构造可以将各旋耕爪部件定位并且可以容易地将其爪部设定为从旋转轴的轴向看按规定角度错开的位置。
本发明其它的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杆状的支撑轴,和具有爪部及嵌合于上述支撑轴上的基部的多个旋耕爪部件,和连接多个上述旋耕爪部件、使其整体动作的连接部件,和具有与通过上述支撑轴的轴心的直线几乎一致的轴心的旋转轴,和与上述旋转轴嵌合且以上述旋转轴为中心灵活转动的动作部件,和使上述动作部件随着上述旋转轴的旋转动作而转动并且限制上述动作部件绕上述旋转轴只能灵活转动规定角度的限制机构;上述连接部件与上述动作部件连接,上述动作部件因上述旋转轴的旋转而转动并以此通过上述连接部件使多个上述旋耕爪部件整体转动。另外,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耕爪部件的基部,设有沿以上述支撑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周且错开各规定角度的多个定位孔,上述连接部件,由被支撑的与上述支撑轴大致平行的直线状的多根杆状部件构成,上述各杆状部件穿过设于上述各旋耕爪部件基部的上述定位孔。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件的各杆状部件,贯穿设于上述各旋耕爪部件的基部的上述定位孔内、以便将上述各旋耕爪部件的爪部从上述支撑轴的轴向看按各规定角度错开地配置。另外,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动作部件上,开设了沿以上述旋转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周的圆弧状的长孔,上述限制机构,具有随着上述旋转轴的旋转动作转动的转动部件及凸出设于上述转动部件上且游动嵌入上述动作部件的长孔内的限制部件。另外,其特征在于多个上述旋耕爪部件被按规定间隔设置并被嵌合在上述支撑轴上。另外,其特征在于在多个上述旋耕爪部件之间,将规定长度的套筒嵌装在上述支撑轴上,且上述套筒的两端,由被设于上述各旋耕爪部件基部的凸起部所支撑。
本发明其它的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由于具有上述的结构,所以能用连接部件将嵌合于支撑轴上的多个旋耕爪部件一体化且该全体能与动作部件一起灵活地绕旋转轴只转动规定的角度。从而,在顺耕及逆耕中任意时候,当旋耕爪部件的爪部与耕地接触时,旋耕爪部件整体转动规定角度并进入耕地做切削动作,由于旋耕爪部件渐渐地进入耕地内,所以能减少其阻力。另外,由于旋耕爪部件可以灵活地相对于支撑轴沿轴向灵活地移动,所以能任意设定旋耕爪部件的数量及其轴向的安装位置。另外,若此时在旋耕爪部件之间嵌装规定长度的套筒,则可以简单且可靠地将旋耕爪部件定位。由于设有贯通设于旋耕爪部件基部的多个定位孔的杆状部件,可用简单的构造一体化,并且将贯穿于杆状部件的定位孔错位,则可以容易地将各旋耕爪部件的爪部从轴方向看按各规定角度错开地设定。因此,通过如螺旋式的安装可以减少耕耘时的阻力。
本发明的旋耕爪部件,是具有安装于轴上的基部,和与该基部独立的爪部,和将上述爪部固定在上述基部上的固定部件的旋耕爪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基部,具有按规定的间隔贯通开设的两个基孔,并且在两个基孔之间形成靠接部,上述爪部,具有按规定的间隔贯通开设的两个安装孔,并且在两个安装孔之间形成缺口部,上述固定部件,是插入上述基孔及上述安装孔并将上述爪部固定于上述基部的部件,上述爪部,以上述缺口部跨过上述靠接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基部并由上述固定部件固定。
本发明的旋耕爪部件,具有上述的结构,可以将爪部设定为将爪部固定在基部一侧的面上、和用爪部的缺口部跨过基部的靠接部而固定安装。即,当基部一侧的面沿耕作装置的行进方向时,在跨过爪部进行固定时,能相对行进方向倾斜地设定爪部,如果向外倾斜地设定,则爪部一边耕作一边向外侧方向堆土,若向内倾斜地设定,则爪部一边耕作一边向内侧方向堆土,适当地设定爪部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耕作,并且可以简单地变更其设定。特别是,由于从爪部的根部倾斜,所以能更好地翻地,例如可以更高效地进行挖沟作业。
本发明其他的旋耕爪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能安装在轴上且外圆周边缘部上形成缺口部的基部,和能通过上述缺口部安装的爪部,和位于上述缺口部的两侧部分的固定位置且将上述爪部固定于上述基部的固定机构。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爪部,具有从上述缺口部一侧向外侧鼓胀呈圆弧状延伸的第一刃部及从上述缺口部另一侧向外侧鼓胀呈圆弧状延伸的第二刃部,且上述第一刃部和上述第二刃部的交点形成上述爪部的前端,形成于上述第一刃部和上述第二刃部之间的上述爪部的作用面,被设为相对于与安装在上述基部的上述轴的中心轴垂直的平面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另外,其特征在于通过经过上述固定位置之间二等分点的垂线与所述爪部的所述缺口部靠接的面相交的交点、和所述爪部前端的直线,被设定为相对于所述垂线的向任意一方的固定位置侧倾斜。另外,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第一刃部和上述第二刃部,以便使上述爪部以被固定于上述基部的状态下、经过上述轴的中心轴且位于通过任何一方的固定位置的平面上。另外,其特征在于把上述第一刃部和上述第二刃部当中被形成长度短的一方曲率半径,设定得比另一方小。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基部,在上述缺口部的两侧部分具有开设的两个基孔,上述爪部,具有按规定间隔开设的两个安装孔,上述固定机构,由分别插入一方的基孔和一方的安装孔及另一方的基孔和另一方的安装孔且将上述爪部固定于上述基部的固定部件构成。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爪部,将一方的安装孔配置在上述基部一面侧并将另一方的安装孔配置在上述基部另一面侧、且能通过上述缺口部被安装于上述基部上。另外,其特征在于两个上述爪部位于相对于上述轴的中心对称的位置并分别被固定在上述基部上。
本发明其他的旋耕爪部件,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可以将安装有轴的基部及爪部作为分离体,并以将爪部经过形成于基部外圆周边缘部的缺口部且将爪部固定成倾斜的状态。即,若可以相对于耕作装置行进方向倾斜地设定爪部,则在向外倾斜时,爪部以一边耕作一边向外侧堆土,在向内倾斜时,爪部以一边耕作一边向内侧堆土,这样适当地设定爪部就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耕作,并且可以简单地改变其设定。
另外,由于爪部具有从缺口部的一侧向外侧呈圆弧状鼓胀地延伸的第一刃部及从缺口部的另一侧呈圆弧状向外侧鼓胀地延伸的第二刃部,例如当安装在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上时,无论使爪部正转还是反转地动作,都可以顺畅地压入耕地中,并能减轻因此的负荷。另外,由于形成于第一刃部和上述第二刃部之间的爪部的作用面,相对于与安装于基部的轴的中心轴垂直的平面呈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且被设定为从爪部的根部相对于轴倾斜,所以能更好地翻耕地,例如能更高效地进行挖沟作业。
并且,由于通过经过上述固定位置之间二等分点的垂线与爪部的缺口部靠接的面相交的交点、和爪部前端的直线,被设定为相对于上述垂线的向任意一方的固定位置侧倾斜,可以将从爪部的根部到爪部前端的作用面形成向外侧加长加宽的倾斜面。即,当将爪部的前端设定在以安装于基部的轴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周上时,不将爪部的前端设定在经过二等分点垂线上而是设定向任意一方的固定位置侧倾斜,由于加长了从上述交点到爪部前端的距离,所以能长且宽地设定其之间的爪部作用面。
并且,由于在爪部被固定在基部的状态下将第一刃部和第二刃部形成在经过轴的中心轴且通过任何一方的固定位置的平面上,可以加长形成第一刃部和第二刃中任意一个,所以能用加长的刃部从根部分旋入地压入耕地,更好地翻地并且将稻草等埋入土地中。另外,由于根部分依次被压入耕地中,所以能够使负荷更小。并且,以爪部的前端位于经过轴的中心轴且通过固定位置的平面上,用轴和固定位置牢靠地支承耕作时施加大负荷的爪部的前端部,是耐久性的构造。
并且,以把第一刃部和第二刃部中的长度短的一方的曲率半径设定得比另一方小,使长度短的刃部更向外侧鼓胀的形状且在被压入耕地时减小了压入开始面积并减小了所承受的负荷。
另外,由于基部具有开设于缺口部两侧部分的两个基孔,爪部具有按规定间隔开设的两个安装孔,固定机构由分别插入一方的基孔和一方的安装孔及另一方的基孔和另一方的安装孔、将上述爪部固定于上述基部的固定部件构成,所以能将爪部牢靠地固定在基部上,并且可以简单地将爪部拆卸以改变设定。
并且,若将爪部一方的安装孔配置于基部一方的侧面、而将爪部另一方的安装孔配置于基部另一方的侧面地将爪部安装于上述基部上,则可以简单地设定爪部的倾斜状态。另外,在用固定部件固定基孔和安装孔时,若在其间夹入垫圈等调整部件来固定,则也可以调整爪部倾斜状态的设定角度。
另外,若将两个爪部分别在与轴的中心对称的位置固定于基部,则可以在一转中两个爪部能交替地被压入耕地而提高耕作的效率。
本发明其他的旋耕爪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旋转轴上安装了多个上述的旋耕爪部件并且将各旋耕爪部件的基部按规定的间隔嵌合在上述旋转轴上。另外,其特征在于多个上述旋耕爪部件,被配置为各旋耕爪部件的爪部从上述旋转轴的轴向看错开各规定角度。另外,其特征在于各旋耕爪部件一部分的爪部的作用面,处于与相对于垂直上述旋转轴的中心轴的平面且剩下的爪部的作用面以不同的角度倾斜的状态。
本发明其他的旋耕爪安装装置,由于具有上述的构造,所以能同时使多个旋耕爪部件随旋转轴而转动并进行耕耘作业,可以高速化。另外,由于将各旋耕爪部件从旋转轴的轴向看错开了各规定角度,所以旋耕爪部件能依次被压入耕地中,并通过连续耕作而减小施加于整体的负荷。另外,由于使爪部的作用面一部分不同,所以能对应在耕作中可以同时进行向左右方向堆土作业等的需要并适当地设定。


图1是将本发明实施例附设于拖拉机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框体左侧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说明设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框体上的输出轴及驱动轴的局部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正反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正反驱动装置的六角轴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正反驱动装置作用的俯视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正反驱动装置作用的俯视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保持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轴的轴支承状态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保持体的螺栓固定状态的剖面图。
图12是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耕作旋转体的第一连接轴部分的剖面图。
图13是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耕作旋转体的第一连接轴部分的剖面图。
图14是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耕作旋转体的第二连接轴部分的剖面图。
图15是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连接轴部分的内侧轴部件的立体图。
图16是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连接轴部分的外侧轴部件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连接轴部分的小直径筒部的配合状态的剖面图。
图18是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卷绕在驱动轴及连接轴上的链条的说明图。
图19是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连接轴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关于本发明实施例另外的驱动传动机构的齿轮传递机构的说明图。
图21是图20中所示的A-A剖面图。
图22是表示图20中所示的驱动传动机构齿轮的脱离状态的说明图。
图23是关于图20中所示的驱动传动机构上的离合柄的说明图。
图24是关于图20中所示的驱动传动机构上的保持部件的说明图。
图25是关于图20中所示的驱动传动机构上的盖板的说明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耕作旋转体的主视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耕作旋转体的立体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耕作旋转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耕作旋转体的主视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耕作旋转体的立体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耕作旋转体的主视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耕作旋转体的立体图。
图3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耕作旋转体的主视图。
图3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耕作旋转体的立体图。
图35是关于拆卸本发明实施例的耕作旋转体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36是关于拆卸本发明实施例的耕作旋转体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37是关于用本发明实施例形成垄的说明图。
图38是关于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耕作旋转体的耕作工序的说明图。
图39是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进行播种耕作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4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耕爪部件的主视图及侧视图。
图4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动部件的主视图及侧视图。
图4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耕爪部件的从转旋轴的轴向看的动作图。
图44是从转旋轴的轴向看本发明实施例的多个旋耕爪部件的图。
图4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6是从转旋轴的轴向看本发明实施例的多个旋耕爪部件的图。
图4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的主视图。
图4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耕爪部件的分解图。
图4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耕爪部件的装配图。
图5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耕爪部件的装配图。
图5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耕爪部件的基部的主视图。
图5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耕爪部件的基部的主视图。
图5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耕爪部件的基部的主视图。
图5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耕爪部件的装配图。
图55是关于本发明的旋耕爪部件的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6是关于本发明的旋耕爪部件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7是关于本发明的旋耕爪部件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58是对关于本发明的旋耕爪部件的实施例的爪部形状的说明图。
图59是旋耕爪部件的耕耘动作的说明图。
图60是旋耕爪部件的耕耘动作的说明图。
图61是表示旋耕爪部件的爪部安装例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62是表示旋耕爪部件的爪部其它的安装例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63是表示旋耕爪部件的爪部其它的安装例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64是表示旋耕爪部件的爪部其它的安装例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65是表示旋耕爪部件的爪部其它的安装例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66是表示旋耕爪部件的爪部其它的安装例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67是表示旋耕爪部件的爪部其它的安装例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68是关于本发明的旋耕爪安装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9是关于本发明的旋耕爪安装装置的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70是关于本发明的旋耕爪安装装置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71是关于驱动本发明实施例播种机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72是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播种位置设定用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73是关于往深垄沟播种耕作的说明图。
图74是关于往浅垄沟播种耕作的说明图。
图75是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播种位置设定用的其它结构的说明图。
图76是关于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耕作旋转体的其它耕作工序的说明图。
图77是关于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耕作旋转体的其它耕作工序的说明图。
图78是关于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耕作旋转体的其它耕作工序的说明图。
图79是关于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耕作旋转体的其它耕作工序的说明图。
图80是关于用本发明实施例形成的两列垄的说明图。
图81是关于以往的耕作机械的说明图。
图82是关于用以往的耕作机械形成垄的说明图。
图83是关于以往的其它耕作机械的侧视图。
图中1-耕作机械,2-行走机,3-旋转保持体,5-支撑框体,11、12-支撑框,25-驱动轴,29-正反驱动装置,30-输出轴,67、70-保持片部,73-耕作旋转体,81-第一连接轴部件,82-第二连接轴部件,83-耕作旋转轴,85-耕具,92、152-连接轴,116-小直径筒部,192-播种机。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图1中,是将本发明实施例的耕作机械1附设于作为拖拉机2a的行走机2后部,并且拖拉机2a一边行进一边将其驱动、进行规定的农耕作业。耕作机械1,是将保持着3种耕作旋转体73的一对旋转保持体3安装在支撑框架5的后部,支撑框架5被安装在拖拉机2a的后部且从拖拉机2a传递驱动力,并旋转驱动耕作旋转体73。
图2是耕作机械1的立体图,在图1中省略了后述的外壳部件182。支撑框架5,具有用连接板部9将圆板状的后板部6及矩形板状的前板部7连接的左右一对支撑框11、12,支撑框11、12,分别在上述前板部7、7的四角上被上下两对连接轴13、13、13、13所连接。在连接轴13、13、13、13的中央部,设有左右一对臂部15、15,臂部15、15的各个前端部被连接部17连接。支撑框架5,通过由连接于连接部17的支撑杆19及连接于臂部15、15上的支撑臂21、21构成的连接连杆机构22、被连接在上述拖拉机2a的后部。
在图3中出示了耕作机械1的驱动传动机构。具有略呈水平轴线的主驱动轴25的两端部分26、26、用轴承23、23可灵活正反旋转地轴支承在左右的后板部6、6的中心部。具有略呈水平轴线的输出轴30的两端部分31、31用轴承27、27可灵活正反旋转地轴支承在左右的前板部7、7的中心部。在输出轴30上,在左右臂部15、15之间安装着正反驱动装置29。
另外,在一方的支撑框11侧,固定着链条罩32,且链条罩32,能覆盖从后板部6凸出设置的主驱动轴25的端部33及从前板部7凸出设置的输出轴30的端部35(参照图4的立体图)。在主驱动轴25的端部33及输出轴30的端部35上,分别固定了链轮36、37,并将链条39挂装在链轮36、37上。因此,若驱动输出轴30正反旋转,则通过链条39传递驱动,可使主驱动轴25同步正反旋转。
下面,说明正反驱动装置29。正反驱动装置29,被组装于配置在输出轴30中央部的齿轮箱40内(参照图2)。图5是正反驱动装置29的放大俯视图,图6是正反驱动装置29内的输出轴30的形状图。输出轴30,具有在齿轮箱40内的直径粗的六角轴的中央轴部41、和在中央轴部41的两侧、截面呈圆形的圆形轴部42、42,并在圆形轴部42、42的两侧,延伸设置有小直径六角轴部43、43。
如图5所示,可灵活旋转地将自由伞齿轮44、45嵌合在左右圆形轴部42、42上,且固定在动力轴47端部的驱动伞齿轮46与自由伞齿轮44、45噛合。动力轴47,如图1所示,通过万向联轴节48与连接轴49连接,该连接轴49通过万向联轴节50与行走机2的原动轴54连接。另外,在中央轴部41上,嵌合着只能向箭头所示的左右方向滑动的离合器51。并且,在离合器51的左右部分、形成嵌合凹凸部52、53,分别能与形成于自由伞齿轮44、45的嵌合凹凸部55、56噛合。离合器51左右方向的滑动操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操纵杆60进行,且在围绕离合器51中央部设置的配合槽部57中,固定着形成于操纵杆60端部的配合部59。
图2所示的操纵杆60,是处于中立位置,在该位置上如图5所示,离合器51的嵌合凹凸部52、53,都不与自由伞齿轮44、45的嵌合凹凸部55、56噛合。因此,即使动力轴47向图5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虽然自由伞齿轮44、45转动,但由于自由伞齿轮44、45嵌合在圆形轴部42、42上,所以输出轴30不转动。当将操纵杆60向一个方向(图2所示的箭头F1方向)转动时,离合器51向图7所示的左方移动,且离合器51的嵌合凹凸部52与自由伞齿轮44的嵌合凹凸部55噛合,自由伞齿轮44的旋转运动被传递给离合器51。由于离合器51嵌合在六角轴的中央轴部41上,所以输出轴30与离合器51同时转动。相反,若将操纵杆60向相反方向转动,则离合器5 1向图8所示的右方移动,且离合器51的嵌合凹凸部53与自由伞齿轮45的嵌合凹凸部56噛合,自由伞齿轮45的旋转运动被传递给离合器51。此时,自由伞齿轮45的旋转方向与上述自由伞齿轮44的旋转方向相反,且输出轴30向相反方向转动。以下,将该操纵杆60的前者的转动操作(图7)称为正转动操作,将后者的转动操作(图8)称为逆转动操作。因此,输出轴30正反旋转驱动,通过链条39被传递给主驱动轴25,主驱动轴25也同步地正反旋转。
下面,说明旋转保持体3。图9是与旋转保持体3有关的构造部分的立体图。另外,图10是与旋转保持体3的后部6安装部分有关的剖面图。如图9所示,旋转保持体3具有左右保持板部61、62,并可灵活正反旋转地轴支承在主驱动轴25的左右端部63、65上(参照图10)。将左保持板部61用间隔保持筒74保持间隔(例如40mm左右)并用固定螺栓77重叠配置在左后板部6a的内侧面,与主驱动轴25的左端部63嵌合的圆板66,与左后板部6a形状相同,且在其外圆周上凸出设置了三个在以主驱动轴25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周上相隔120度间隔的呈半圆弧形的平板状的保持片部67、67、67。另一方面,右保持板部62,是将与保持板部61相同形状的两张板状体相隔规定的间隔所形成的扁平的箱状,并用间隔保持筒71保持较大的间隔(例如140mm左右)、重叠配置在右后板部6b上。且在对应于圆板部66的中空状的圆板部69的外圆周上,凸出设置了对应于三个保持片部67且在以主驱动轴25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周上相隔120度间隔的呈半圆弧状的中空状的三个保持片部70、70、70。圆筒状的间隔保持筒71,在其内面设有轴承72、72,并通过轴承72、72可灵活转动地安装在主驱动轴25的右端部65上。并且,在三个保持片部67、67、67及与其对应的三个保持片部70、70、70之间,分别在各个保持片部67、70的中心部分,如图2所示,轴支承着耕作旋转体73。
可灵活正反转地被轴支承在主驱动轴25上的旋转保持体3,可以转动并用螺栓固定在规定的旋转位置上。如图2所示,在左后板部6a上,开设了在以主驱动轴25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周上相隔规定间隔(例如30度)的固定孔75,也在右后板部6b的同样位置上开设固定孔76。另外,在将旋转保持体3定位时,如图11所示,将固定螺栓77穿过开设于圆板部66的孔部及选择了的固定孔75并用螺母79拧紧固定,同时将固定螺栓78穿过开设于圆板部69的孔部及选择了的固定孔76并用螺母79拧紧固定。从而,能较细地设定旋转保持体3的位置。
下面,说明耕作旋转体73。耕作旋转体73,如图9所示,耕作旋转轴83轴支承在旋转保持体3上。在本实施例中,安装了三个耕作旋转体73(参照图1),对应于各个耕作旋转体73,将耕作旋转轴83轴支承在旋转保持体3的保持片部67、70的中心部分。耕作旋转轴83,由形成六角形状管的中间轴80、与中间轴80两端部连接的第一连接轴部件81及第二连接轴部件82构成。第一连接轴部件81,如图12所示地被保持在保持片部70上,第二连接轴部件82,如图14所示地被保持在保持片部67上。
第一连接轴部件81,如图12所示,由安装在上述中空状的保持片部70内的内侧轴部件86、和安装在保持片部70外侧的外侧轴部件87构成。
内侧轴部件86,如图12所示,具有中央部分截面为圆形的、带台阶的圆形轴部89及两端部分具备截面为六角形的六角轴部90、91的连接轴92,带台阶的圆形轴部89,从其内侧依次区分为,最大直径的第一轴部93、与其连接的稍小直径的第二轴部95、和更小直径的第三轴部96。另外,内侧的六角轴部90,如图12所示,只按规定长度(例如5~6cm左右)插入中间轴80的六角形孔部97内,以此中间轴80及连接轴92能整体旋转。第一轴部93,通过轴承98能正反旋转地被轴支承在与保持片部70的圆形开口101嵌合的圆板状固定片100上。圆板状固定片100,被螺栓99固定在保持片部70上,并在圆板状固定片100的内面上形成有圆筒状保持部103,且在其内圆周面上安装轴承98。将从动链轮106可灵活转动地安装在第二轴部95上,并在从动链轮106上,凸出设置有能覆盖第三轴部96的嵌合凹凸部107(参照图15的立体图)。
外侧轴部件87,如图12及图16所示,具有大直径筒部115、和插入其内的小直径筒部116。小直径筒部116,在切换连接轴92的旋转动作时使用。在大直径筒部115的内圆周面与小直径筒部116的外圆周面之间,嵌装着轴承122。在大直径筒部115的端部连有圆板状固定片117,且圆板状固定片117,设有与保持片部70的圆形开口119紧密嵌合的环状凸部120。在圆板状固定片117上用螺栓99将大直径筒部115固定在保持片部70上。小直径筒部116,设有用于穿过连接轴92的外侧的六角轴部91的、呈六角形状的通孔部121。轴承122的外圈125,能滑动地嵌合在形成于大直径筒部115内侧端部的收容凹部126的内圆周面1 27上。在小直径筒部116的内侧端部上,设有与设在从动链轮106的嵌合凹凸部107嵌合的嵌合凹凸部129(参照图17)。
在小直径筒部116的外侧端部上,固定设置了圆板状的操作板132。操作板132,其外圆周面130比大直径筒部115的外圆周面131稍稍凸出,形成在将小直径筒部116如图13所示地向外拉时,用于将手指抠住的抠住用的台阶部128。
在小直径筒部116的外圆周面上,绕圆周设置了用于嵌入定位球体133的一部分、且截面为圆弧状的一对定位槽134、135。另一方面,在大直径筒部115上,沿其半径方向凸出设置了螺栓筒部136,贯通螺栓筒部136内,拧着定位螺栓139,定位螺栓139,通过螺旋弹簧137将定位球体133压在定位槽134或定位槽135中任意一方中。当将小直径筒部116沿六角轴部91滑动时,定位球体133克服螺旋弹簧137的弹簧力、移动于定位槽134或135之间,且以与定位槽134或135的嵌合使小直径筒部116保持其位置。
另外,小直径筒部116在移动到如图12所示的内侧的位置,如图17所示,从动链轮106的嵌合凹凸部107及小直径筒部116的嵌合凹凸部129噛合。在该状态下,定位球体133与外侧的定位槽135嵌合,并保持噛合状态。在该噛合状态下,当从动链轮106转动时,通过两嵌合凹凸部107、129噛合,使小直径筒部116转动,并且穿过其通孔部121的连接轴92也转动。另一方面,若将小直径筒部116如图13所示地向外拉出,则使嵌合凹凸部107、129分离并解除噛合,即使从动链轮106转动连接轴92也不转动。在该分离的状态下,定位球体133与内侧的定位槽134嵌合,可以阻止小直径筒部116意外地向内侧方移动而使嵌合凹凸部107、129处于噛合状态。
耕作旋转轴83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在驱动三个耕作旋转轴83旋转时,如图18所示,是将链条113挂绕在固定设于主驱动轴25的右端部65的驱动链轮110、及安装于各耕作旋转轴83上的三个从动链轮106、106、106上而进行。驱动链轮110,如图3所示,被配置在中空状的圆板部69内的中心,且三个从动链轮106、106、106被配置在中空状的各保持片部70、70、70内。在链条113上,适当地配置用于调整张力的可灵活转动的自由链轮112、112、112。因此,当主驱动轴25旋转时,驱动链轮110就转动,三个从动链轮106、106、106也与其同步转动。另外,对于在各耕作旋转轴83中有不需要旋转驱动的,是将小直径筒部116如图13所示地拉出,这样该从动链轮106的旋转就不向耕作旋转轴83传递,其耕作旋转体73就不旋转。
如图12所示,在第一连接轴部件81的圆筒状保持部103上,紧密地外插着具有的中间隔板141的圆筒状壳体142的外侧端部143,而在中间隔板141上设有能穿过内侧六角轴部90的六角形孔140。圆筒状壳体142,为了防止在耕作时草等缠绕在连接轴92上而将连接轴92遮盖起来(参照15图)。
第二连接轴部件82,如图14所示,由与中间轴80连接的连接轴152、可灵活正反旋转地轴支承连接轴152的轴承146、和保持轴承146的轴承保持部件151构成。
轴承保持部件151,具有收容形成于轴承146端部的圆柱状部153的收容筒部147,收容筒部147,贯通设于保持片部67的开口145,并将凸出设置在其外圆周面上的固定片150、可拆卸地用螺栓149固定在保持片部67的外侧。
在连接轴152上,除了圆柱状部153还形成有六角轴部154,且六角轴部154的端部155只以规定的长度插入中间轴80的六角形孔部156(例如5~6cm左右),使中间轴80和连接轴152能向圆周方向整体转动。在第二连接轴部件82的连接轴152的中间部分,外插着设有具有能穿过六角轴部154的六角形孔157的中间隔板159的圆筒状壳体160(参照图19),并且向收容筒部147的内侧凸出的部分158,将六角轴部154的一部分遮盖,且圆筒状壳体160的空部161遮盖凸出的部分158。如此地配置,可以从外侧遮盖六角轴部154,并防止草等的缠绕。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为了将主驱动轴25的旋转传递给三个耕作旋转轴83,而使用链条113,但作为驱动传动机构,不受此限制,也可以使用链条以外的机构。例如,也可以用齿轮传动机构。图20及图22是其实例。图20是从右后板部6b看保持板部62的侧视图,图22是从图20的A-A看的剖面图。
在设于保持板部62上的三个中空状保持片部70上,与上述的实施例一样地分别穿过内侧轴部件86的端部。另外,在保持板部62的中心部分穿过主驱动轴25的端部。在主驱动轴25上,固定着驱动齿轮300,且在各内侧轴部件86上分别固定着从动齿轮301。并且,为了将驱动齿轮300的驱动力传递给各从动齿轮301,对应于各从动齿轮301配置了传动齿轮302。
各传动齿轮302,可灵活旋转地被保持在旋转轴303上,旋转轴303的两端部,从形成于保持板部62的两侧板的孔部304、305凸出。形成于外侧(靠近右后板部6b侧)的孔部304,被形成为与旋转轴303大致同宽的长孔,该长孔的长度方向的形状,如图20所示,是旋转轴303沿以主驱动轴25为中心的圆周上转动的轨迹的形状。形成于内侧(距右后板部6b的远侧)的孔部305也是与孔部304相同的形状。旋转轴303从孔部305凸出的部分,形成圆板状的固定部306,且在固定部306与孔部305之间安装着盖板307。在孔部304也安装着同样形状的盖板308,盖板307、308的形状,如图25((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所示,是在中央部设有通孔309的板状,在通孔309的两侧,形成比孔部304、305稍大的相似形状。另外,旋转轴303穿过通孔309,并安装着盖板307、308。
在安装于主驱动轴25端部的圆筒状的间隔保持筒71上,嵌装着三个离合柄310,其分别保持着传动齿轮302的旋转轴303并以使其转动可进行传动齿轮302的离合动作。离合柄310为板状体,如图23((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所示,开设能贯穿间隔保持筒71的大孔径部311的部分、被形成为对应于大孔径部311的大圆弧状,且随着朝向形成小圆弧状的把手部312而形成前端细的装配部313。装配部313上,形成了装配孔314及固定用缺口部315。在装配孔314中,嵌合着形成于传动齿轮302的旋转轴303端部的螺纹部316,并由螺母317固定在离合柄310上。在离合柄310与盖板308之间,将间隔保持筒318安装在旋转轴303上,并可以将旋转轴303及离合柄310可靠地紧固。
在内侧轴部件86与孔部304之间,以向右后板部6b凸出的方式将锁定部件319配置在形成于保持板部62的孔部320中,的。锁定部件319,在保持板部62内一方的端部形成了圆板状的配合部321,且在右后板部6b侧的另一方的端部形成螺纹部322。另外,在锁定部件319的另一侧的端部上,可灵活装卸地嵌合着离合柄310的固定用缺口部315。在锁定部件319的螺纹部322上穿过保持部件323并用螺母324将其固定。在孔部320与离合柄310之间,将间隔保持筒325安装在锁定部件319上,并可以将锁定部件319及离合柄310可靠地紧固。保持部件323,如图24((a)是俯视图、(b)是仰视图、(c)是侧视图)所示,被形成沿随着离合柄310的转动操作的固定用缺口部315轨迹的圆弧形状,并在两端部开有穿过锁定部件319的孔部326、327。另外,在设有孔部327部分的一侧的面上,形成台阶部328,台阶部328,在将固定用缺口部315嵌合在锁定部件319上的状态下将锁定部件319穿过保持部件323的孔部327时,嵌入离合柄310。台阶部328嵌入离合柄310,以此离合柄310的固定用缺口部315就不会从锁定部件319脱出。
在图20中,当将离合柄310向逆时针转动操作时,穿过开设于离合柄310上装配孔314的传动齿轮302的旋转轴303、就靠到孔部304的左端且逆时针旋转。在该状态下,传动齿轮302与驱动齿轮300及从动齿轮301噛合,且驱动齿轮300的驱动力被传递给从动齿轮301。此时,由于传动齿轮302可灵活旋转地被安装在旋转轴303上,所以只是传动齿轮转动。另外,由于锁定部件319嵌合在离合柄310的固定用缺口部315上并且保持部件323的台阶部328嵌入离合柄310并被螺母324固定在锁定部件319上,所以在传递驱动中传动齿轮302不会从与驱动齿轮300及从动齿轮301的噛合中脱开。
如图21所示,当将离合柄310从图20的状态顺时针转动操作并使旋转轴303处于与孔部304的右端相靠接的状态时,传动齿轮302绕驱动齿轮300的周围顺时针转动并处于从动齿轮301的噛合脱离的状态。因此,驱动齿轮300的驱动力不被传递且从动齿轮301不旋转。将锁定部件319穿过保持部件323的孔部326由螺母324固定,并使台阶部328处于嵌入离合柄310的状态,以此防止离合柄310摆动。在图21中,是三个传动齿轮302全部脱离从动齿轮301的状态,但也可以顺时针转动操作离合柄310,只将需要的传动齿轮302与从动齿轮301脱离。
作为齿轮传动机构,不限于上述机构,例如,也可以将传动齿轮的旋转轴固定在保持板部62上,在从动齿轮与内侧轴部件之间安装离合机构,对驱动力的传递进行离·合。
下面,说明耕作旋转体73的耕具的安装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举例说明图26~图28所示的第一耕作旋转体73a、图29~图30所示的第二耕作旋转体73b、图31~图32所示的第三耕作旋转体73c、图33~图34所示的第四耕作旋转体73d。
第一耕作旋转体73a,如图26~图27所示,将耕具85固定在中间轴80上,耕具85,以中间轴80为中心错开180度地安装着一对爪部162、162,且两者向相互相反方向弯曲形成。在爪部162上,如图27所示,略呈圆弧状的外圆周边缘163,从垂直板部115过度并形成弯曲部166。另外,当第一耕作旋转体73a如图1的箭头所示,向从支撑框12侧看顺时针(以下称为正转)转动时,首先外圆周边缘163的根部切入土地,然后依次向前端部分切入,弯曲部166使耕地反转耕起。
各耕具85,如图28所示,通过间隔保持用的圆套筒167及圆板状支撑环169、169沿中间轴80的轴向排列。另外,在各耕具85及各圆板状支撑环169上,开设了能贯穿中间轴80的六角形孔,并且在相同位置上开设了三个通孔,在各通孔中穿过3根长螺栓170。在穿过通孔的各长螺栓170的两端用螺母171、171固定使其成整体一起转动,并防止耕具85相对于中间轴80沿轴向移动。对于防止这样的移动,例如,也可以用弹性挡环等实行。并且,耕具85,在开设于其中央部的六角形孔172中嵌合着六角形的中间轴80并防止其在旋转方向滑移。中间轴80的两端部分,如图28所示,从位于最外侧的耕具85a、85a向外方只凸出规定的长度(例如2cm左右)。
在使用第一耕作旋转体73a进行耕作时,以正转(从支撑框12侧看顺时针旋转)旋转动作,爪部162可以沿与拖拉机2a的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进行将耕地翻起的耕作。另外,以反转(从支撑框12侧看逆时针旋转)旋转动作,爪部162可以沿与拖拉机2a的行进方向相同方向旋转对耕地进行播种后的覆土耕作。
第二耕作旋转体73b,如图29~图30所示,与第一耕作旋转体73a一样地将耕具85通过间隔保持用的圆套筒167及圆板状支撑环169、169沿中间轴80的轴向排列。耕具85,将两个爪部162、162以中间轴80为中心错开180配置。穿过长螺栓170并用螺母171、171固定其两端,以此使整体一起转动,并防止向中间轴80的轴向移动及向旋转方向的滑动。
一端的耕具85a1,其爪部162、162向内侧弯曲,且旋转轨迹的直径、例如被设定为55cm。另外,中间的耕具85b、85c、85d,其旋转轨迹的直径例如被设定为40cm。被配置于中央的耕具85b,其爪部162、162向相互相反方向弯曲,并且以中央的耕具85b为分解线,将被配置于左侧的耕具85c、85c、85c,向中央弯曲,另一方面将被配置于右侧的耕具85d、85d、85d,也向中央弯曲。
爪部162,与第一耕作旋转体73a一样,略呈圆弧状的外圆周边缘163从垂直板部165过度形成弯曲部166,位于两端的大直径的耕具85a1、85a2,通过正转(从支撑框12侧看顺时针转动)的旋转动作,使其弯曲部166起到向弯曲侧,即向中央拨土的作用。在图29中,用点划线表示大直径的耕具85a1、85a2旋转了240度的状态。因此,形成了如图37所示的垄174,且在其上面形成例如后述的播种用等的垄沟。
第三耕作旋转体73c,如图31~图32所示,具有由形成垄沟深度浅的播种用垄沟175的浅垄沟形成刃176、和形成垄沟深度深的播种用或排水用深垄沟177的深垄沟形成刃179构成的耕具85。深垄沟形成刃179,其分垄部分180被形成为前端尖的V字形,浅垄沟形成刃176,其分垄部分181被形成为U字形。另外,以中间轴80的两端部分向外方凸出规定长度(例如2cm左右)地安装耕具85。以第三耕作旋转体73c正转(从支撑框12侧看顺时针转动)的旋转动作,图41或图42所示,可以形成播种用的浅垄沟(例如4cm左右深度浅垄沟)175、和播种用或排水用的深垄沟(例如12cm左右深度深垄沟)177。
第四耕作旋转体73d,是第二耕作旋转体73b的变种,如图33~图34所示,作为中央的耕具85e,是将与第二耕作旋转体73b的大直径的耕具85a1、85a2同样的两个耕具背对背向外方弯曲地安装。另外,中间轴80的两端部分向外方凸出规定长度(例如2cm左右)地安装耕具85等。以第四耕作旋转体73d正转(从支撑框12侧看顺时针转动)的旋转动作,可以同时形成如图80所示的左右两个垄174、174。
图1~图3,是表示将第一耕作旋转体73a、第二耕作旋转体73b、第三耕作旋转体73c安装在左右保持片部67、70之间的实例。3种耕作旋转体73,在以主驱动轴25为中心的圆周上被错开120度地配置,将配置于下方的第一耕作旋转体73a及第二耕作旋转体73b设定在基本相同的高度,将第三耕作旋转体73c设定在最高位置。
在将这些耕作旋转体73a、73b、73c安装在左右保持片部67、70之间时,如图35所示,在将左侧的第二连接轴部件82拆掉的状态下,如图12所示,将第一连接轴部件81的连接轴92的内侧六角轴部90插入中间轴80的右端侧的六角形孔部97中。另外,如图14所示,将第二连接轴部件82的连接轴152插入并穿过保持片部67的开口145、并将呈六角形轴状的连接轴152的前端部分155插入中间轴80的左端侧的六角形孔部156中。在该状态下,用螺栓149将第二连接轴部件82的固定片150固定在保持片部67上。以此,中间轴80处于被左右的连接轴152、92连接的状态,且耕作旋转体73被安装在左右保持片部67、70之间。
被安装的第一耕作旋转体73a,用拆掉螺栓149而将左侧的第二连接轴部件82从保持片部67拆下,在如图35所示地将连接轴152从中间轴80拆下以后,将第一耕作旋转体73a向图35箭头所示的左方移动,只要如图36所示地将第一连接轴部件81的连接轴92从中间轴80拉出,就可以简单地将第一耕作旋转体73a从保持片部67、70拆下来。
图1中的符号182,是从上侧覆盖安装于旋转保持体上的耕作旋转体73a、73b、73c的外壳部件。外壳部件182,由被固定于前板7、7及臂部15、15上的垂直板部183、和可转动地连接在垂直板部183上端的盖板部件185构成,盖板部件185,被支撑杆186所支撑使其不与位于上端的耕作旋转体接触,支撑杆186的下端部分,被螺栓固定在左右后板部6、6的固定孔75、76上。如图39所示,播种用的支撑座187的上端部188被安装在盖板部件185的后端部184上。播种用的支撑座187,设有向行走机2的前进方向后方凸出的另外的支撑杆189,并被能拆卸地安装在左右的后板部6、6上。
下面,关于上述的耕作旋转体,对在顺耕及逆耕中任意情况下旋耕爪部件的爪部与耕地接触时,使旋耕爪部件整体转动规定角度并能进行耕地切削动作的耕耘爪安装装置进行说明。
图40是旋转耕作装置构造的分解立体图。旋转轴415,其截面被形状为正六角形。旋耕爪部件416由基部420及爪部421构成。在图41中出示了旋耕爪部件416的主视图(图41(a))及侧视图(图41(b)),在基部420的中央部设有与旋转轴415嵌合的嵌合孔423,嵌合孔423的形状基本与连接旋转轴415截面形状的正六角形顶点的圆周一致。另外,在基部420上,围绕嵌合孔423的周围设有三个长孔422,各长孔422,是沿以旋转轴415的轴心为中心以规定的半径所划的圆周的、具有规定宽度的圆弧状。另外,各长孔422的形状相同并错开120度。爪部421,与基部420为一体,呈向基部420的上部延伸的板状,其前端部弯曲并形成耕耘时的犁部。爪部421的两侧边缘形成刃部,且在顺耕时及逆耕时,刃部接触并切削耕地。基部420的爪部,其一体化的部分以外的外形,形成以旋转轴415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形。
如图40所示,在旋耕爪部件416的两侧,转动部件424嵌合在旋转轴415上,且在安装时与旋耕爪部件416的基部420紧密安装。如图42所示,转动部件424,在中央部设有形状与旋转轴415的截面形状的正六角形一致的安装孔427。在安装孔427的周围设有三个孔部426,且各孔部426,是能插入后述的长条状的杆状部件428的形状。另外,在安装时各孔部426,面对旋耕爪部件416的各长孔422地错开120度。转动部件424的外圆周,是与旋耕爪部件416基部420的圆形基本相同的圆板状,且与旋耕爪部件416基部420的靠接面为平面,但在与靠接面相反的面上,形成比外圆周小的同心圆形的法兰部425。
在往旋转轴415上安装时,将紧密安装于旋耕爪部件416两侧的转动部件424组、作为一个单位安装多个单位,在各单位之间嵌装套筒417以保持规定的间隔。套筒417,其两端被嵌入转动部件424的法兰部425上,并以此作为固定。3根长条状的杆状部件428,分别贯穿对应于各单位的转动部件424的孔部426的旋耕爪部件416的长孔422。各杆状部件428呈螺栓状,在一端形成头部、在另一端形成螺纹。贯穿位于最外侧的转动部件424的孔部426并在凸出出来的螺纹上旋装螺母、将旋耕爪部件416、转动部件424及套筒417紧密固定在一起。
如上述所,安装的旋耕爪部件416,由于其嵌合孔423的形状与连接旋转轴415截面形状的正六角形顶点的圆周基本一致,所以能绕旋转轴415灵活转动,但由于杆状部件428游动嵌合在基部420的长孔422中,所以如图43所示,受到杆状部件428的限制而只能灵活转动长孔422的圆弧状的长度。另外,由于转动部件424的安装孔427是与旋转轴415的截面形状相同的正六角形,所以转动部件424随旋转轴415旋转,且被转动部件424的孔部426保持的杆状部件428也与转动部件424同时旋转。从而,旋耕爪部件416与杆状部件428配合在长孔422的端部并绕旋转轴415转动。当旋耕爪部件416绕旋转轴415转动并与耕地接触时,如上所述,由于只能灵活转动长孔422圆弧的长度部分,所以其按压耕地且一旦向反方向转动,则杆状部件428就与长孔422的端部相靠并传递旋转轴415的转动力而切削耕地。由于在顺耕时及逆耕时中任意情况下都作同样的动作,所以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减少旋耕爪部件416的爪部421在压入耕地时的阻力,并且也不会将负荷集中在爪部421的前端部。
对各单位的旋耕爪部件416的爪部421,如图44所示,将长孔422以可游动嵌合于各杆状部件428上的方式从旋转轴415的轴向看每隔120度错开地进行安装。从整体看,爪部421呈螺旋状地排列,若以这种安装状态转动旋转轴415,则由于各爪部421能顺序地被压入耕地,所以能减少爪部421压入时的阻力并能以小马力进行更高效的耕作。
在上述例中,说明的是将三个爪将部421错开120度的3头螺旋型,但若将旋耕爪部件缩小错开的角度而形成螺旋状,则旋耕爪部件灵活转动的角度就变小。在此,说明原封不动地维持旋耕爪部件灵活转动的角度而又能缩小错开的角度地形成螺旋状的实例。
图45是6头螺旋时的分解立体图。旋耕爪部件416、支撑圆板433及套筒417,嵌合在具有正六角形截面形状的支撑轴429上。支撑轴429呈筒状,且在旋转轴415的端部、延长设置圆柱状的插入部430,将插入部430插入支撑轴429的一侧端部并以此用旋转轴415可灵活转动地轴支承支撑轴429。在旋耕爪部件416的基部420上,在中央部设有与支撑轴429的截面形状基本一致的正六角形的嵌合孔431,且在其周围设有沿以支撑轴429的轴心为圆心的圆周错开60度的6个定位孔432。在支撑圆板433上,开设了与支撑轴429的截面形状基本一致的正六角形通孔435,并在其周围设有位于与上述定位孔432相同圆周上的错开120度的孔部434。支撑圆板433的外圆周,是与旋耕爪部件416的基部420的圆形形状基本相同的圆板状,且与旋耕爪部件416基部420的靠接面为平面,但在与靠接面相反的面上形成比外圆周小的同心圆形的法兰部436。
支撑圆板433被从两侧紧密地安装在旋耕爪部件416基部420上,并将支撑圆板433的三个孔部434,与从在基部420的6个定位孔432中的一个上所选择的三个定位孔432相一致地进行安装。另外,将一个旋耕爪部件416及两个支撑圆板433作为一个单位地在支撑轴429上嵌合多个单位。若将各单位的旋耕爪部件416的爪部412相对于支撑轴429错开60度地嵌合,则可以如图46所示地安装成从支撑轴429的轴向看的螺旋状。另外,在各单位之间嵌装套筒417,并将套筒417的两端与支撑圆板433的法兰部436嵌合以保持规定的间隔。
在各单位的支撑圆板433的三个孔部434及与其一致的旋耕爪部件416的基部420的定位孔432中,穿过与支撑轴429平行地支撑着的3根长条状的支撑杆448。在各支撑杆448一端形成螺栓的头部,在另一端形成螺纹。在支撑轴429的旋转轴415侧的端部,在最外侧将外壳部件445嵌合在支撑轴429上。外壳部件445,为圆形形状并是用于覆盖后述的动作部件437的部件。另外,在其中央部开有与支撑轴429的截面形状基本一致的正六角形通孔447,且在通孔447的周围开有贯通上述3根支撑杆448的三个孔部446。
一方的旋转轴415,其截面形状为正六角形,在端部如上所述地形成插入部430并轴支承支撑轴429。另外,将圆板状的动作部件437及转动部件441嵌合在旋转轴415上。动作部件437,在中央部开有与旋转轴415嵌合的嵌合孔439,嵌合孔439为连接旋转轴415截面形状的正六角形顶点的圆周基本一致的形状。从而,动作部件437可以绕旋转轴415灵活转动。另外,在嵌合孔439的周围,开有三个长孔438,各长孔438的形状为沿以旋转轴415的轴心为中心、以规定的半径所划的圆周、且具有规定宽度的圆弧状。另外,各长孔438的形状相同并错开120度。在各长孔438与嵌合孔439之间,开有用于分别螺合固定形成于上述3根支撑杆448端部螺纹的三个螺孔440。
转动部件441,以动作部件437为中心被安装在与外壳部件445的相对侧,其与外壳部件445一样为圆形形状,并与凸出设在外壳部件445周围的法兰部紧密结合且覆盖动作部件437。在转动部件441的中央部,开有与旋转轴415的截面形状的正六角形基本相同的安装孔433,并在安装孔433的周围,开有与形成于动作部件437上的三个长孔438对应错开120度的三个孔部442。在三个孔部442中贯穿杆状部件444且游动嵌入长孔438,在杆状部件444的端部,拧着用于防止从长孔438脱出的螺母等。动作部件437,由于杆状部件444游动于长孔438内,所以只绕旋转轴415灵活转动长孔的圆弧状的长度。
图47是旋转轴415及支撑轴429的结合部分附近的分解主视图。支撑轴429,插入并被旋转轴415的插入部430所轴支承。在支撑轴429上依次嵌合支撑圆板433、旋耕爪部件416、支撑圆板433、套筒417、外壳部件445,并用支撑杆448贯穿连接。在旋转轴415上嵌合动作部件437及转动部件441,并用杆状部件444将两者连接。
根据以上的结构,当旋转轴415转动时,由于转动部件441以正六角形的安装孔443与旋转轴415嵌合,所以随旋转轴415转动。当转动部件441转动时,贯穿于孔部442中的杆状部件444随着转动,但由于杆状部件444游动嵌装于动作部件437的长孔438内,所以在杆状部件444靠到长孔438的一端时动作部件437就随着转动。由于在动作部件437上固定着支撑杆448的一端,所以被支撑杆448贯穿且连接的外壳部件445、支撑圆板433、旋耕爪部件416及套筒417随动作部件437旋转。从而,当旋转轴415旋转且旋耕爪部件416与耕地接触时,一旦受到来自耕地的阻力旋转轴415就向相反方向转动,但动作部件437在长孔438内受杆状部件444限制而则随旋转轴415旋转,且旋耕爪部件416被压入耕地并切削耕地。从而可以减小旋耕爪部件416压入时的阻力,另外由于6个旋耕爪部件416可以被排列成螺旋状,所以能更平衡地耕作。
在以上的实例中,说明的是旋耕爪部件416是基部420及爪部421为整体的结构,但也可以将基部420及爪部421作为个别零件,并用简单的构造把同样的耕耘爪设为能改变安装角度等的旋耕爪部件。
图48是这样的旋耕爪部件的一例。在该例中,在基部420上,与图41一样地开有长孔422和嵌合孔423,且在上部开有靠接部450及两个基孔452。在爪部421上,对应于两个基孔452将两个安装孔453开在下部,在安装孔453之间形成缺口部451。如图49所示,将爪部421的下部紧密固定在基部420的一侧面上并使基孔452及安装孔453对正地用固定部件454固定。作为固定部件454,可以用螺栓及螺母,但只要能固定,没有特定的限制。
另外,如图50所示,若用缺口部451跨过靠接部450将爪部421固定在基部420上,则可以将爪部421倾斜地安装在基部420上。若这样倾斜地安装爪部421,则当爪部421旋转时,可以相对于行进方向将耕土向一侧堆积。用以往的旋耕爪部件要想获得如此的效果就要进行扭转弯曲形状的形成,但成形困难且不能从根部扭转。本发明的旋耕爪部件,由于可以简单地加工,并且能从根部倾斜地安装,所以提高了其耕耘操作性。另外,只要拆掉固定部件就可以简单地改变爪部的安装方向,所以能简单地在短时间内进行爪部安装作业。
另外,在图51中出示了根据图45所示的旋耕爪部件416、将基部420及爪部421作为单个零件时的基部420。与图48一样可以将爪部421安装在基孔452上而构成旋耕爪部件416。另外,图52及图53是在基部420的上下设置靠接部451及基孔452的实例。如图54所示,若在上下用固定部件454固定两个爪部421,则可以将爪部的数量增加一倍。另外,也可以如图50那样,适当地倾斜安装爪部421,并能简单地对应各种各样的耕耘作业。
图55是以简单的构造能改变安装角度等设定的单个旋耕爪部件的示例图。在该例中,旋耕爪部件,如图55(a)的俯视图及图55(b)的侧视图所示,具有基部520及两个爪部521及522,图上虽没有表示,但基部520与爪部521及522被螺栓等的固定部件固定。
基部520是规定厚度(例如1cm左右)的金属板状体,在中心开有穿过旋转轴的六角形的嵌合孔523。另外,沿以嵌合孔523为中心的圆的圆周,形成两个外圆周边缘524,两个外圆周边缘524分别以嵌合孔523的中心对称。在两个外圆周边缘524之间,形成两个缺口部525,且沿通过嵌合孔523的中心轴的平面形成缺口部525的侧面,沿比形成外圆周边缘524的圆小圆的圆周形成缺口部525的底面。在外圆周边缘524的两端部上,分别开有圆形的基孔526及527。另外,在嵌合孔523的周围,开有6个圆形的定位孔528,各个定位孔528,被错开60度配置在位于以嵌合孔523的中心轴为中心圆的圆周上。
爪部521,由规定厚度(例如5mm左右)的金属板状体形成,在安装于基部520的根部分上,开有两个与两个基孔526固定的安装孔529。另外,在根部分上,在两个安装孔529之间,将与基部520的缺口部525的底面靠接的靠接边缘530形成为弯曲状。并且,第一刃部531及第二刃部532形成从各安装孔529附近向外侧鼓胀的圆弧状,且两者交叉成为爪部521的前端533。第一刃部531及第二刃部532的根部分侧的端部与靠接边缘530的两端部、围绕各安装孔529相连。在第一刃部531及第二刃部532之间,形成平面状的作用面534,且在爪部521的前端部535,作用面534自根部分弯曲规定角度。
将爪部522也和爪部521同样地形成,并开设两个安装孔536,将其固定在两个基孔527上。在安装孔536之间,将靠接边缘537形成与缺口部525的底面相接的弯曲状,并且,第一刃部538及第二刃部539形成从各安装孔536附近向外侧鼓胀的圆弧状。另外,第一刃部538及第二刃部539交叉成为爪部522的前端540,并且,在第一刃部538及第二刃部539之间形成平面状的作用面541,且在爪部522的前端部542弯曲规定角度。
图55(c)是爪部522的A-A剖面图。在第一刃部538上形成倒角部545,在第二刃部539上形成倒角部546。如此地形成倒角部,可以顺利地进行刃部向耕地的压入。倒角部不局限于图示的单侧,也可以从两侧倒角形成V字形截面。
图56是将爪部521及爪部522固定在基部520上的实例的立体图。另外,图57(a)及图57(b)是俯视图及侧视图。并且,在图57(b)的侧视图上,为了容易理解而简化了描述。在该例中,如图56所示,爪部521及爪部522,被设置为能通过基部520的缺口部525且各个的靠接边缘530及537与缺口部525的底面靠接。然后,将跟前侧的安装孔529及536配置在基部520的上面侧(图纸上能看见一侧)、将里侧的安装孔529及536配置在基部520的下面侧(图纸上能看见一侧的相反侧),因此,如图57(b)所示,爪部521,在缺口部525的侧面的角部受到限制并在基部520的下面侧被配置为向上方倾斜地延伸。在固定时,将安装孔529对正基孔526的位置并将由螺栓螺母构成的固定部件543穿过两方的孔并紧固。若也和爪部521一样地配置爪部522,则爪部522在缺口部525的侧面的角部受到限制并在基部520的上面侧被配置为向下方倾斜地延伸。在固定时,将安装孔527对正基孔536的位置并将由螺栓螺母构成的固定部件544穿过两方的孔并紧固。
在该例中,作为固定部件使用的是螺栓及螺母,但也能使用销子固定,也可以用除此之外的固定部件。另外,为了容易进行固定,也可以将安装孔的周围沿根部表面折弯使安装孔及基孔紧密接触。另外,用在安装孔与基孔之间插入垫圈固定的方法,能可靠地固定并可以用垫圈的厚度调整爪部的安装角度。
如图58所示,在将爪部521及522固定在基部520的状态下,爪部521的前端533,被设定位于通过嵌合孔523的中心O及一个安装孔529的平面(在图58中用直线X-X表示)上。在设定了通过两个安装孔529之间的二等分点的垂线Y-Y时,连接垂线Y-Y与爪部521的缺口部525的靠接面相交的交点P和爪部的前端533的直线,从垂线Y-Y看被设定为一方向安装孔529的方向倾斜。以这样设定,可以使交点P与爪部的前端533之间的距离d1、比以中心O为中心且通过爪部的前端533的圆周C与垂线Y-Y的交点R及交点P之间的距离d2长。从而,可以将作用面534设定为比爪部的前端533位于交点R时长,因此能将作用面534设定为更宽的倾斜面。
并且,设定爪部的前端533位于X-X上,则用安装于嵌合孔523上的旋转轴及插入安装孔529的固定部件543能完全地支撑耕作时施加了大负荷的爪部的前端部,提高了旋耕爪部件的耐久性。爪部522的前端540,也被设定位于通过嵌合孔523的中心及一个安装孔536的平面(在图58中用直线X-X表示)上。另外,将爪部的前端如此地设定,可以将从另一方的安装孔529附近延伸的第一刃部531的长度设定的充分长。另外,从通过平面的安装孔529附近延伸的第二刃部532的长度,可以通过将曲率半径设定得比第一刃部531小的方法设定的更长。
以这样设定第一刃部531的形状,可以如旋削一样被压入耕地并减轻压入时的负荷。如图59的耕耘动作说明图所示,从图59(a)的旋转动作开始到图59(b)的爪部前端压入耕地的期间,由于第一刃部531被加长设定了向外侧鼓涨的圆弧状,所以从根部分依次地如旋削一样被压入耕地且只承受小负荷。并且,由于如旋削一样被压入,所以能一边将耕地表面的稻草等埋入耕地内一边进行耕耘作业。另外,从图59(c)到(d)的翻地,由于如上所述地倾斜设定了爪部,所以用弯曲的前端部能更有效地将碰到的耕地翻转。
另外,第二刃部532,如图60的耕耘动作说明图所示,是向与图59相反方向旋转地压入耕地,但由于如上所述其曲率半径设定的小且被形成为比第一刃部531更向外侧鼓涨的圆弧状,所以在从图60(a)的旋转动作开始到图60(b)的爪部前端压入耕地的期间,能减小与耕地压入接触的面积且减小所承受的负荷。总而言之,是在更尖的状态下被压入。另外,在从图60(c)到图60(d)的翻地时,由于用第一刃部531的长边翻地可以更高效地翻地。
爪部522的第一刃部538及第二刃部539,也可以起到与第一刃部531及第二刃部532同样的作用。
将爪部521及522固定在基部520的上述安装方法,由于将爪部521及522分别从基部520的两侧向外侧倾斜地延伸,且爪部521及522的前端部向外侧弯曲,所以在进行粗耕作业时很有效。除此之外也有各种各样的安装方法,其中的一部分实例如图61至图67所示。并且,各图的(a)为俯视图、(b)为侧视图,在侧视图中,为了容易理解而简化了描述。在图61中,爪部521及522从基部520的两侧延伸,且爪部521的前端部向内侧、爪部522的前端部向外侧弯曲。在图62中,爪部521及522从基部520的两侧延伸,且爪部521及爪部522的前端部向内侧弯曲。在图63中,爪部521及522从基部520的两侧延伸,且爪部521的前端部向外侧、爪部522的前端部向内侧弯曲。在图64中,爪部521及522从基部520的同侧延伸,且爪部521及522的前端向外侧弯曲。在图65中,爪部521及522从基部520的同侧延伸,且爪部521的前端部向内侧、爪部522的前端部向外侧弯曲。在图66中,爪部521及522从基部520的同侧延伸,且爪部521的前端部向外侧、爪部522的前端部向内侧弯曲。在图67中,爪部521及522从基部520的同侧延伸,且爪部521及522的前端部向内侧弯曲。
下面,说明安装了多个上述说明的旋耕爪部件的旋耕爪部件安装装置。图68是旋耕爪部件安装装置550的立体图,图69是其局部分解立体图。另外,图70是旋耕爪部件安装装置550的主视图。
旋耕爪部件安装装置550,如图68所示,在截面为六角形的旋转轴551上安装了多个旋耕爪部件516。在各旋耕爪部件516之间,配有保持间隔用的圆套筒552,将多个旋耕爪部件516按一定间隔排列。另外,由于在以旋转轴551为中心每转60度的位置上依次错开地安装各旋耕爪部件516,并由旋转轴551的旋转动作依次使爪部压入耕地内,所以与爪部一齐压入时相比使负荷变小。
下面,用图69说明用于安装旋耕爪部件516的构造。旋转轴551贯穿于开设在旋耕爪部件516的基部520上的嵌合孔523中,在基部520的两侧配置了圆板状的支撑环553,且旋转轴551也贯穿在开设于其中央部分的六角形安装孔557中。在支撑环553上,将三个通孔556相隔1 20度地设在以旋转轴551的轴心(在图69上以点划线表示)为中心的圆周上,这些通孔556设定在与开设在基部520的6个定位孔528中的一个定位孔528重合的位置。并且,在各通孔556及与其重合的定位孔528中,穿过3根长螺栓554,并用长螺栓554保持所有的旋耕爪部件516的基部520。圆套筒552,包围旋转轴551及3根长螺栓554,并嵌入固定在形成于其两侧支撑环553周围的法兰部555上。如此将旋耕爪部件516、支撑环553、圆套筒552按顺序排列并将长螺栓554的末端用螺母固定,作为整体随旋转轴551的旋转而转动。
在如上所述地每隔60度配置旋耕爪部件516时,如图69所示,可以在长螺栓554上隔一个错开一个地穿过定位孔528,就能设定依次错开的位置上。
另外,如图70所示,由于爪部相对于基部倾斜延伸地被固定,所以能更有效地进行翻地等的耕耘动作。并且,以多种类组合用不同的安装方法安装从图61至图67所示爪部的旋耕爪部件并安装在安装装置上,则能对应向左右方向培土、开垄、挖沟等各种各样的耕耘作业。旋转轴51的两端,被支撑在旋转耕作装置上并与驱动轴结合,支撑时即可以固定、也可以拆卸。
在以上的实例中,在旋耕爪部件上是将两个爪部固定在基部,但也可以只固定一个爪部。
下面,说明用本实施例的耕作机械1进行耕作的一系列作业工序。如图1所示,3种耕作旋转体73被安装在左右保持片部67、70之间,在被配置于下方的2种耕作旋转体中的行走机2的前进方向(用粗箭头表示前进方向)的前方侧,配置的是进行粗耕的第一耕作旋转体73a,在其后方侧,配置的是进行打垄的第二耕作旋转体73b。前后配置的耕作旋转体73a、73b,其切换用小直径筒部116,如图12所示地被押入并与嵌合凹凸部107、129配合,且因从动链轮106的旋转连接轴92处于旋转状态(以下,称为切换用小直径筒部116的接合状态)。另外,被配置于最高位置的第三耕作旋转体73c,其切换用小直径筒部116被如图13所示地拉出并被解除与嵌合凹凸部107、129配合,即使从动链轮106旋转,连接轴92也处于不旋转的状态(以下,称为切换用小直径筒部116的解除接合状态)。预先进行了以上设定以后,驱动行走机2,并且用操纵杆60正旋转操作正反驱动装置29的离合器51,使输出轴30旋转。输出轴30的旋转,被链条39传递且主驱动轴25旋转,被固定在主驱动轴25上的驱动链轮110随之旋转。驱动链轮110的旋转,通过链条113传递,从动链轮106、106、106旋转,并且只是如上所述地切换用小直径筒部116置于接合状态的第一及第二耕作旋转体73a、73b正转。另外,用连接连杆机构22调整支撑框架5的上下位置,使耕作旋转体73a、73b被调整为在各个耕具85之间的圆套筒167处于接触吃入耕地的状态或稍微上浮的状态(参照图38)。然后,使行走机2进行前进动作,耕具85以第一耕作旋转体73a的正转(每分钟100~150转)吃入土中150mm左右进行耕作(粗耕)。随后,以上述第二耕作旋转体73b的正转(每分钟100~150转),中间的耕具85b、85c、85d将被粗耕的土更细地打碎并整地,并且位于两端的大直径耕具85a1、85a2吃入土中200mm左右并向内侧拨土,形成如图37所示的垄(例如1500mm的垄宽)174。同时在垄174之间形成沟190。
在结束了上述的打垄作业以后,用连接连杆机构22提升旋转保持体3。另外,拆下固定左右保持板部61、62的固定螺栓77、78,使旋转保持体3转动,将第二耕作旋转体73b置于下方的前侧、第三耕作旋转体73c置于下方的后侧(参照图39),并用固定螺栓77、78及螺母79将左右保持板部61、62固定在左右支撑框的后板部6、6上。然后,为了安装播种机,将播钟用支撑座187的上端部188安装在盖板部件185的后端部184上,并将设于支撑座187上的支撑杆189用螺栓固定在设于左右后板部6、6周围边缘的固定孔76上。在支撑座187的略呈水平的支撑部191上,并排放置4台播种机192。在各播种机192上配有共用的旋转轴193,如图39及图71所示,在固定在旋转轴193端部上的链轮195与固定在支撑第一耕作旋转体73a的耕作旋转轴83端部的链轮196上,卷挂着能离合的链条197。
各播种机192,装有具备蛇皮管部的播种管199,根据播种管199的播种位置,例如图72所示,可以用由固定承受板200及设在其上的滑动承受板201组合的选择装置202调整。在固定承受板200上设有长孔203,在滑动承受板201上设有支撑播种管199的支撑孔205,在长孔203内的可动范围,将滑动承受板201如图72箭头所示地滑动,用以调整播种位置。可以容易地进行使滑动承受板201向一方滑动,则将播种管199对准第三耕作旋转体73c的深沟形成刃179形成的深沟177(参照图73),使其向另一方滑动,则对准浅沟形成刃176形成的浅沟175(参照图74)的操作。另外,为了便于理解,将固定承受板200及滑动承受板201上下分解地表示在图73中。其他的如图75所示,在播种杆承受板206上开设预先定位深沟用承受孔207和浅沟用承受孔209,可以根据需要将播种管199插在相应的各承受孔中,由此设定播种位置。
以上的用于播种的准备作业结束以后,将对应于第一耕作旋转体73a、第二耕作旋转体73b及第三耕作旋转体73c的切换用小直径筒部116置于接合状态。然后,下降旋转保持体3,并将耕作旋转体73b及73c设定在图76所示的位置上。在该状态下,当在行走机2前进的同时使输出轴30正转时,则如图39所示,第二耕作旋转体73b及第三耕作旋转体73c向箭头所示的方向正转,第二耕作旋转体73b整理既已形成的垄的形状、并由第三耕作旋转体73c的深沟形成刃179及浅沟形成刃176形成规定深度(例如12cm)的深沟177及规定深度(例如4cm)的浅沟175。
如图73所示地将播种管199对准这样形成的深沟177,并用链条197将第一耕作旋转体73a的旋转传递给旋转轴193,并从播种机192播种例如球根204。另外,如图74所示,能将播种管199对准这样形成的浅沟175,并从播种机192播种例如小麦、豆类、谷类等的种子204(此时,深沟177还具有排水沟的功能)。
在以上的播种作业结束以后,提升旋转保持体3,拆下固定左右保持板部61、62的固定螺栓77、78,并向图39所示的箭头F方向转动旋转保持体3,将各耕作旋转体73a、73b、73c如图77所示地配置并用固定螺栓77、78重新固定在左右的支撑框的保持板部6、6上。另外,只将对应于第一耕作旋转体73a的切换用小直径筒部116置于接合状态,将对应于第二耕作旋转体73b及第三耕作旋转体73c的切换用小直径筒部116置于解除接合状态。然后,下降旋转保持体3,如图77所示,第一耕作旋转体73a的爪部162被设定为例如只能吃入土中30mm左右。在该状态下,使行走机2进行前进动作,并操作操纵杆60,将输出轴30设定为反转,以此使主驱动轴25反转,则第一耕作旋转体73a就如图77中的箭头所示地反转。根据第一耕作旋转体73a的反转动作,耕具85的爪部162将深沟177的上部208均匀地耙平,将播种过的部分覆土。另外,当在浅沟175内播种时,将第一耕作旋转体73a的爪部162例如只设定为10mm左右的浅吃土,也可以进行其后同样的覆土作业。
如上所述,用本发明的耕作机械,可以高效且容易地进行粗耕—开垄—垄的整地—播种—覆土的一系列耕作,并可以减少一个一个地更换耕作机械等的麻烦。
除了上述的一系列耕作以外,也能追加必要的农活作业。例如,可以在粗耕作业之前追加除草作业。进行除草作业时,使旋转保持体3旋转,并将各耕作旋转体73a、73b、73c设定并固定在如图78所示的位置上。处于最下方位置的耕作旋转体73a,调整旋转保持体3的上下位置可使各耕具85的爪部162处于稍稍吃入地面的状态。将对应于第一耕作旋转体73a的切换用小直径筒部116置于接合状态,并与上述覆土作业时一样地使第一耕作旋转体73a如图78箭头所示地反转。第一耕作旋转体73a的耕具85的爪部162就进行将耕地表面的杂草铲平的除草作业。在除草作业以后,提升旋转保持体3,并如图78箭头F所示地转动,设定为图38所示的状态,进行以后的上述的一系列耕作。
图79是安装第四耕作旋转体73d以取代第二耕作旋转体73b的变形例。在该例中,由于将第一耕作旋转体73a和第四耕作旋转体73d前后配置,所以在用第一耕作旋转体73a进行粗耕以后,如图80所示,可以用第四耕作旋转体73d进行形成两列垄174、174的打垄作业。如图33所示,作为位于第四耕作旋转体73d中央位置的耕具85e,由于是与第二耕作旋转体73b上两端的大直径耕具85a1、85a2同样地将两个耕具安装成背靠背的状态,所以因四个大直径耕具85e、85a1、85e、85a2的拢土作用,可以在左右形成两列垄174。在这样形成的垄174上,可以种植西红柿或黄瓜、茄子、西瓜等的苗。
本发明的耕作机械,不局限于以上的实施例所示,也能进行各种各样的设计变更。举例如下。
(1)安装于旋转保持体上的耕作旋转体,除了上述的三个以外,也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四个。另外,被设置在旋转保持体圆周方向的耕作旋转体,也可以被设置在圆周以外,以驱动轴为中心配置耕作旋转体的角度,也可以错开不同的角度。往旋转保持体上安装耕作旋转体的安装位置,也可以对应农活作业适当地改变设计。从而,可以适当地设定各耕作旋转体的相对的位置关系。
(2)配置在耕作旋转体上的耕具,也可以适当地选择适合于农活作业所必要的耕具。另外,用选择耕作旋转体的旋转方向(正反转的选择),可以对应大范围的农活作业。例如,除了上述的一系列耕作以外,也可以进行平垄作业或挖沟作业等。
(3)耕作旋转体,如上所述,可以进行耕具所规定的农活作业,但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构成耕作旋转体的耕作旋转轴的旋转动作,驱动上述的播种机、和施肥料或消毒剂的播撒机等。
(4)在转动旋转保持体并定位时,除了进行上述的手动操作以外,也可以利用例如链条或齿轮等的传动机构、机械地驱动操作使其转动定位。
(5)各耕作旋转体的转速,也可以单独设定,另外,也可以只向一个方向旋转。
(6)也可以用众所周知的离合机构取代用于只使需要的耕作旋转体旋转的切换用小直径筒部116。
(7)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耕作旋转体能相对旋转保持体装卸,但也可以是将耕作旋转体固定的结构。
(发明效果)本发明,只要根据需要转动旋转保持体、并将必要的耕作旋转体定位,就可以简单地进行粗耕作业、及将粗耕起的地更细地打碎的耕作、打垄作业、播种作业等的一系列的农活作业。另外,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耕作旋转体的正反转以对应广泛的农活作业。
因此,可以更有效且简单地进行不用说具有一个耕作旋转体的一般耕作机械、就是具备两个耕作旋转体的以往的耕作机械的费事的一系列农活作业。例如以上所述,可以在粗耕以后形成垄、整理垄并播种、覆土的一系列农活作业,或在除草以后粗耕,然后进行打垄的一系列农活作业,除此之外也可以进行毁垄作业或挖沟作业。并且,也可以简单地设定进行单一的农活作业。
从而,可以极大地减少所谓更换耕作旋转体作业的麻烦的作业,并能一次进行以往需要数日的农活作业,可以到达提高作业效率及降低作业成本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耕作机械,是被附设在行走机上且沿其前进方向进行规定农活作业的耕作机械,其特征在于,设有可灵活旋转地被保持在主驱动轴上并且能固定在规定的旋转位置上的一对旋转保持体,和可灵活转动地轴支承在一对所述旋转保持体之间的多个耕作旋转体,和将所述主驱动轴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耕作旋转体的驱动传动机构;多个所述耕作旋转体,通过所述旋转保持体的旋转一体转动并且有选择地设定其耕作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耕作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耕作旋转体的旋转轴,被配置在以所述旋转保持体的旋转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耕作机械,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各耕作旋转体的旋转轴,以所述旋转保持体的旋转中心轴为中心按规定角度间隔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耕作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驱动轴,被轴支承在支撑框架上,且所述旋转保持体,由定位机构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耕作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保持体,由所述定位机构定位于设定多个所述各耕作旋转体同时耕作的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耕作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传动机构,分别驱动传动控制所述各耕作旋转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耕作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传动机构,用无接头传动部件驱动传递主驱动轴的驱动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耕作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传动机构,设有被固定于主驱动轴的驱动转动部件,和对应于所述各耕作旋转体的旋转轴分别配置的多个从动转动部件,和被悬架于所述驱动转动部件及多个所述从动转动部件上的所述无接头传动部件,和为了使所述耕作旋转体的旋转轴及与其相对应的所述从动转动部件一体旋转、而有选择地连接两者的驱动选择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耕作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传动机构,用齿轮传动机构驱动传递主驱动轴的驱动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耕作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传动机构,设有被固定于主驱动轴上的驱动齿轮,和分别固定在所述各耕作旋转体的旋转轴上的多个从动齿轮,和对应于所述各从动齿轮而设置并且与所述各从动齿轮及所述驱动齿轮噛合的多个传动齿轮,和有选择地将所述传动齿轮定位于噛合位置及分离位置的齿轮位置设定机构。
11.一种旋耕爪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具有爪部及与杆状轴嵌合的基部、且可灵活地沿所述轴的轴向方向移动并能灵活地绕所述轴转动的旋耕爪部件,和在使所述旋耕爪部件随着所述轴的旋转动作而转动的同时使所述旋耕爪部件绕所述轴只灵活转动规定角度的限制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耕爪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耕爪部件的基部上,沿以所述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周设有圆弧状的长孔,所述限制机构,具有与所述轴嵌合且只向所述轴的轴向灵活移动、并且随着所述轴的旋转动作转动的转动部件,和被凸出设置于所述转动部件上且活动嵌装于所述旋耕爪部件的长孔内的限制部件,所述旋耕爪部件,通过所述限制部件只以由所述长孔的两端所限定的规定角度、绕所述轴灵活地转动。
13.一种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旋耕爪安装装置,以多个规定间隔嵌合在所述旋转轴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爪安装装置的各爪部件,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看按各规定角度错开地配置。
15.一种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具有正六角形截面的旋转轴,和开设了与连接所述旋转轴截面的正六角形顶点的圆大致相同形状的嵌合孔并具有以该嵌合孔与所述旋转轴嵌合的基部的旋耕爪部件,和由以夹持所述旋耕爪部件的基部的方式设置的两个圆板构成、且所述各圆板在其中心部开有与所述旋转轴截面的正六角形大致相同形状的安装孔、并用该安装孔与所述旋转轴嵌合的转动部件;在所述旋耕爪部件的基部上,在沿以所述旋转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周上开有圆弧状的长孔,在所述转动部件的两个圆板上,分别面向所述旋耕爪部件长孔的部分上开有孔部,并具有穿过该孔部且游动于所述长孔内的杆状的限制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旋耕爪部件及所述转动部件为一个单位,并将多个单位按规定的间隔嵌合在所述旋转轴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单位之间,将规定长度的套筒嵌装在所述旋转轴上,且所述套筒的两端,由设于所述各单位的转动部件的圆板上的凸起部所支撑。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单位的旋耕爪部件的基部,开有多个圆弧状的所述长孔,且各长孔形状相同并按各规定角度错开,在所述各单位的转动部件的两个圆板上、在面对多个所述长孔的部分开有以各规定角度错开的多个所述孔部,所述限制部件,游动于从所述各单位的旋耕爪部件的所述长孔内,以便将所述各单位旋耕爪部件的爪部、配置在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看按各规定角度错开的位置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件,由与所述旋转轴大致平行地支撑的直线状的多个杆状部件构成,且各杆状部件游动于设在所述各单位的旋耕爪部件的基部的所述长孔内、并且穿过与游动嵌合的长孔相对应的所述各圆板的所述孔部。
20.一种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杆状的支撑轴,和具有爪部及嵌合于所述支撑轴上的基部的多个旋耕爪部件,和连接多个所述旋耕爪部件、使其整体动作的连接部件,和具有与通过所述支撑轴的轴心的直线几乎一致的轴心的旋转轴,和与所述旋转轴嵌合且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灵活转动的动作部件,和使所述动作部件随着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动作而转动、并且限制所述动作部件只以规定角度绕所述旋转轴灵活转动的限制机构;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动作部件连接,所述动作部件、通过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转动,以此通过所述连接部件使多个所述旋耕爪部件整体转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耕爪部件的基部,开设有沿以所述支撑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周错开各规定角度的多个定位孔,所述连接部件,由与所述支撑轴大致平行地被支撑的直线状的多根杆状部件构成,所述各杆状部件穿过设于所述各旋耕爪部件基部上的所述定位孔。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的各杆状部件,贯穿所述各旋耕爪部件的所述定位孔内,以便将所述各旋耕爪部件的爪部、从所述支撑轴的轴方向看按各规定角度错开地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作部件上,开设沿以所述旋转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周上的圆弧状的长孔,所述限制机构,具有随着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动作而转动的转动部件及凸出设于所述转动部件上且游动嵌入所述动作部件的长孔内的限制部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0至2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旋耕爪部件,按规定间隔嵌合在所述支撑轴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多个所述旋耕爪部件之间,将规定长度的套筒嵌装在所述支撑轴上,且所述套筒的两端,被设于所述各旋耕爪部件的基部上的凸起部所支撑。
26.一种旋耕爪部件,具有安装于轴上的基部,和与该基部独立的爪部,和将所述爪部固定在所述基部上的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具有按规定的间隔贯通开设的两个基孔并且在两个基孔之间形成靠接部,所述爪部,具有按规定的间隔贯通开设的两个安装孔并且在两个安装孔之间形成缺口部,所述固定部件,是穿过所述基孔及所述安装孔并将所述爪部固定于所述基部的部件,所述爪部,以所述缺口部跨过所述靠接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部并能用所述固定部件固定。
27.一种旋耕爪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能安装在轴上且外圆周边缘部上形成缺口部的基部,和能穿过所述缺口部进行安装的爪部,和位于所述缺口部的两侧部分的固定位置、且将所述爪部固定于所述基部的固定机构。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旋耕爪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爪部,具有从所述缺口部的一侧向外侧鼓胀呈圆弧状延伸的第一刃部及从所述缺口部的另一侧向外侧鼓胀呈圆弧状延伸的第二刃部,且所述第一刃部和所述第二刃部的交叉点形成所述爪部的前端,形成于所述第一刃部和所述第二刃部之间的所述爪部的作用面,为相对于与安装在所述基部的所述轴的中心轴垂直的平面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旋耕爪部件,其特征在于通过经过所述固定位置之间二等分点的垂线与所述爪部的所述缺口部靠接的面相交的交点、和所述爪部前端的直线,被设定为相对于所述垂线的任意一方的固定位置侧倾斜。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旋耕爪部件,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刃部和所述第二刃部,以便在所述爪部被固定于所述基部的状态下、使所述爪部的前端位于经过所述轴的中心轴且通过任意一方的固定位置的平面上。
31.根据权利要求28至3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耕爪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刃部和所述第二刃部当中长度短的一方的曲率半径,被设定为比另一方小。
32.根据权利要求27至3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耕爪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具有开设在所述缺口部的两侧部分上的两个基孔,所述爪部,具有按规定间隔开设的两个安装孔,所述固定机构,由分别插入一方的基孔和一方的安装孔及另一方的基孔和另一方的安装孔中且将所述爪部固定于所述基部的固定部件构成。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旋耕爪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爪部,将一方的安装孔配置在所述基部一面侧并将另一方的安装孔配置在所述基部另一面侧、且以通过所述缺口部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基部上。
34.根据权利要求27至3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耕爪部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爪部,位于相对于所述轴的中心对称的位置并分别被固定在所述基部上。
35.一种旋耕爪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旋转轴上安装了多个权利要求27至3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耕爪部件,并且将各旋耕爪部件的基部按规定的间隔嵌合在所述旋转轴上。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旋耕爪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旋耕爪部件,被配置为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看各旋耕爪部件的爪部错开各规定角度。
37.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旋耕爪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旋耕爪部件的一部分的爪部的作用面,相对于与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轴垂直的平面、呈与剩下的爪部的作用面以不同的角度倾斜的状态。
全文摘要
一种耕作机械及安装在其上的旋耕爪部件、旋耕爪安装装置及正反转旋转耕作装置,将旋转保持体(3)可灵活转动地安装在主驱动轴(25)上并在旋转保持体(3)上安装多个耕作旋转体(73)。使旋转保持体(3)转动、将耕作旋转体(73)设定在必要的耕作位置上并将其固定在支撑框架(5)的后板部(6)上。主驱动轴(25)的旋转,通过保持板部(62)内的驱动传动机构传递给耕作旋转体(73),各耕作旋转体(73)用离合器等只驱动传动需要耕作的旋转体。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将多个耕作旋转体安装在耕作机械上并用简单的操作将必要的耕作旋转体设定于作业位置,能高效地进行一系列农活作业并且能简单地进行耕作旋转体的更换。
文档编号A01B33/00GK1468504SQ03141120
公开日2004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16日
发明者来田金作, 武田美津子, 来田孝雄, 津子, 雄 申请人:来田农产株式会社, 武田美津子, 来田孝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