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827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钓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所谓的搭载有伸缩机构的钓竿,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构成钓竿的底竿及倒数第二节竿的锁定机构的钓竿。
第一节竿的后端部分与第二节竿的前端部分连接,第二节竿的后端部分与第三节竿的前端部分连接,这样每节竿都与相临的其他节竿相互连接。各节竿之间的连接形式有抽出式、并继式、套管连接式(将矢竹等的芯部塞入一节竿的端部,再将该塞入有矢竹芯部的端部插入另一节竿而将两节竿连接的连接方式。这种方式的连接圆滑而不引人注目。)等多种。在此,特殊地将外径最大的一节竿称为“底竿”,将连接在底竿前端的一节竿称为“倒数第二节竿”。
根据钓竿种类的不同,有的钓竿具有改变钓竿规定长度(例如海竿为5.3m)的装置(称为伸缩机构)。上述伸缩机构将倒数第二节竿相对于底竿以规定的配合力配合并锁定,必要的时候,解除这种配合,使倒数第二节竿成为从底竿中抽出的状态。上述伸缩机构可以使钓竿的全长伸缩相当于底竿的长度的长度。


图10是装有普通伸缩机构的钓竿后端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它详细地图示出倒数第二节竿相对于底竿的锁定机构。

图10所示,伸缩机构具有底竿1和倒数第二节竿3的锁定机构。即,伸缩机构具有环状嵌合构件2,它嵌入底竿1的后端部分内侧。上述嵌合构件2的内径与倒数第二节竿3后端部分的外径相对应。另外,符号4表示嵌入嵌合构件2的栓构件。
根据这种构造,倒数第二节竿3收入底竿1中时(也就是说,实际钓鱼时钓竿的全长变短时),倒数第二节竿3的后端部分被压入嵌合构件2的内部,由此将倒数第二节竿3相对于底竿1以规定的配合力(嵌合力)配合锁定。另外,将倒数第二节竿3从底竿1中抽出时(也就是说,实际钓鱼时钓竿的全长变长时),通过沿轴方向(图中右侧)拉拽底竿1而解除两者的嵌合,从而倒数第二节竿3相对于底竿1抽出(倒数第二节竿3和底竿1之间相对的伸缩动作是由钓鱼者进行操作的,这种操作被称为“伸缩操作”)。
上述伸缩机构中,由于采用嵌合构件2嵌入底竿1的内侧的构造,因此在底竿1和倒数第二节竿3之间,必然产生嵌合构件2的壁厚d大小的间隙。

图11所示,倒数第二节竿3与底竿1配合时,先与嵌合构件2的前端接触(碰撞)。通常,嵌合构件2的前端面形成如图所示的导向面5。由此倒数第二节竿3被导入嵌合构件2的内部,与底竿1配合。
但是,在制造嵌合构件2时,使其前端部分形成完全尖利的形状极其困难,通常其前端部分的壁厚t设定为0.5mm大小。
因此,倒数第二节竿3收入底竿1时,倒数第二节竿3的后端面6有可能会碰撞嵌合构件2的前端面7。特别是底竿1的锥度大的场合(也就是说,底竿的前端部分外径和后端部分外径之差大,上述尺寸d大的场合),两者非常容易产生碰撞。
倒数第二节竿3的后端面6与嵌合构件2的前端面7的碰撞,虽说对钓竿的机能不会产生什么不良影响,但是对于钓竿的使用者来说,进行伸缩操作时,冲击传送到手上,会感到操作不和谐。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和谐且顺利地进行伸缩操作的钓竿。
(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钓竿具有伸缩机构,其设置使倒数第二节竿能够在相对于底竿收起的收起位置和延伸的延伸位置之间进行相对位置变化,并且在各个位置将倒数第二节竿相对于底竿锁定,其特征在于上述倒数第二节竿的后端部分设有覆盖上述倒数第二节竿的后端面的缓冲构件。
根据这种结构,在使倒数第二节竿向收起位置进行位置变化时,(钓鱼者进行该位置变化的操作,被称为“伸缩操作”。)即使倒数第二节竿的后端部分与底竿后端部分的内侧等特定部位发生接触(碰撞),也由于缓冲构件覆盖在倒数第二节竿后端面,因此这种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得以缓和。
也可以在上述倒数第二节竿的后端面外缘部形成C面。
利用这种结构进行缩入操作时,即使倒数第二节竿的后端部分与底竿的上述特定部位发生碰撞,上述碰撞时产生的冲击也可以由C面来缓和。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钓竿具有伸缩机构,其设置使倒数第二节竿能够在相对于底竿收起的收起位置和延伸的延伸位置之间进行相对位置变化,并且在各个位置将倒数第二节竿相对底竿锁定,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底竿的后端部分设有嵌合构件,在上述倒数第二节竿向上述收起位置进行位置变化时,该嵌合构件插入嵌合到上述倒数第二节竿后端部分,其中,上述嵌合构件具有引导上述倒数第二节竿的嵌合的嵌合导向面;上述底竿具有上述倒数第二节竿向收起位置进行位置变化时,将上述倒数第二节竿的后端面导向至上述嵌合导向面的滑动导向面。
由于这种构成中底竿具有滑动导向面,因此,在倒数第二节竿向收起位置进行位置变化时,倒数第二节竿的后端部分被导向至嵌合构件的嵌合导向面。上述被导向至嵌合导向面的倒数第二节竿的后端部分通过嵌合导向面顺利地与底竿嵌合。也就是说,进行缩入操作时,即使倒数第二节竿的后端部分与底竿后端部分的内侧等特定部位接触(碰撞),上述碰撞时也不会产生大的冲击。
上述滑动导向面也可以由上述底竿的内壁面构成。
由于上述构成中底竿的内壁面兼用作上述滑动导向面,因此不需要特殊的构成滑动导向面的构件。这样,可以简化钓竿的结构,实现钓竿的轻量化、低成本化。
图2是详细表示本发明中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钓竿的后端部分(底竿的后端部分)构造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钓竿的嵌合构件的斜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钓竿的缓冲构件的斜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1衍生例的钓竿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2衍生例的钓竿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钓竿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钓竿将局部切去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斜视图。
图9是图7中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一般的具有伸缩机构的钓竿的后端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11是表示一般的具有伸缩机构的钓竿在倒数第二节竿收入底竿时两节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下面,参照对应附图,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钓竿10的正面图。钓竿10的简要结构,如下所述。
上述钓竿10是所谓的内导型的抽出式钓竿。钓竿10包括第一节竿11到第五节竿15,搭载有使第四节竿14(也就是倒数第二节竿14)相对于第五节竿15(也就是底竿15)伸缩的伸缩机构。11-15各节竿,都以碳纤维为原料形成为空心筒状,由已知的制作方法构成。
第一节竿11可以自如地从第二节竿12中抽出地被其收容。另外,在第一节竿11的前端设有导出渔线的顶部导向构件16。第一节竿11的外径形成为锥状,后端直径被设定得大于前端直径。而且,第一节竿11的后端直径被设定为大于第二节竿12的前端直径,在将第一节竿11从第二节竿12中抽出时,第一节竿11的后端部分与第二节竿12的前端部分啮合固定。
此外,第二节竿12与第三节竿13间的关系及第三节竿13与倒数第二节竿14间的关系都是如此。另外,第二节竿12到底竿15的前端部分安装有环R1-R4,用于提高上述前端部分的刚性,并使相临节竿之间牢靠地啮合。
倒数第二节竿14的前端部分设有未图示的渔线导入孔,且安装有将渔线导入上述渔线导入孔中的导入导向构件17。另外,上述顶部导向构件16及导入导向构件17的构成为已知,在这省去其详细说明。
底竿15上一体形成有渔线轮座18。上述渔线轮座18为将渔线轮(未图示)可拆装地保持的构件,具有收容保持一方的渔线轮腿部的罩部19及收容保持另一方的渔线轮腿部的罩构件20。罩构件20可以沿着载置渔线轮的载置面21在图中左右方向上滑动,并固定在与罩部19之间夹持渔线轮腿部的位置。上述渔线轮座18的构造为已知,在这省去其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公开的是安装有渔线轮的钓竿,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钓竿,不言而喻,本发明还可适用于例如溪流用钓竿的所谓的延竿等其他类型的钓竿。
如上所述,上述伸缩机构是使倒数第二节竿14相对于底竿15伸缩的机构。具体地说,倒数第二节竿14可以在相对于底竿15而言收起的收起位置(
图1所示位置)和从该收起位置伸出到图中左侧的延伸位置之间改变位置。在各位置处,倒数第二节竿14相对于底竿15以规定的锁定力被相对锁定。这样,钓鱼者可以在倒数第二节竿14处于收起位置状态,或延伸位置状态时使用钓竿10。用于锁定第四节竿14的锁定机构22,将在后面说明。
在倒数第二节竿14的中间部分将其外周包围地嵌入有环构件23。上述环构件23用于防止当倒数第二节竿14位于收起位置时,倒数第二节竿14和底竿15之间产生松动,另外,倒数第二节竿14位于收起位置时,上述环构件23进入底竿15的前端内部(环R4的内侧)。
如上所述,上述伸缩机构具有上述锁定机构22,本实施状态的特征就在于上述锁定机构22的构造。上述锁定机构22使得锁定和解除锁定倒数第二节竿14,即,倒数第二节竿14相对于底竿15的伸缩动作(伸缩操作)得以顺利进行。下面对锁定机构22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是详细表示
图1中钓竿10的后端部分(底竿15的后端部分)的构造,即上述锁定机构22的构造的图。
上述锁定机构22具有嵌入底竿15后端部分内侧的嵌合构件24;设在底竿15后端的底栓25;和设在倒数第二节竿14后端的缓冲构件26。
当倒数第二节竿14位于收起位置时,嵌合构件24与倒数第二节竿14的后端部分嵌合,并以规定的锁定力锁定倒数第2节竿14。
图3是嵌合构件24的斜视图。
嵌合构件24由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也包括含有玻璃纤维的材料)等构成,整体形成为圆筒状。嵌合构件24的外径与底竿15后端部分的内径相对应,正好嵌入底竿15后端部分的内侧。如图2所示,嵌合构件24的后端与底竿15的后端对齐(即位于同一平面)地配置。另外,嵌合构件24也可以通过粘结剂等固定在底竿15上。
嵌合构件24的内侧设有嵌合片27。本实施方式中,嵌合片27与嵌合构件24一体形成。当然,嵌合片27也可以构成为单独的构件,通过已知的固定方法固定在嵌合构件24上。如图3所示,嵌合片27由板状构件构成。
本实施方式中共设有6片嵌合片27,沿着嵌合构件24内壁面的圆周方向均匀地且呈放射状地配置。另外,嵌合片27的个数方面没有特别的限定,可设定在3-16个的范围内。
各嵌合片27呈同一形状,且向嵌合构件24的径方向内侧突出地竖立设置。如图2所示,各嵌合片27形成为大致的梯形。具体地说,各嵌合片27圆滑地与嵌合构件24的前端28的内壁面毗连,其朝着嵌合构件24的径方向内侧的高低尺寸逐渐增大地延伸设置,其后,维持一定的高低尺寸地在嵌合构件24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
即,各嵌合片27具有与嵌合构件24的前端28毗连的缩径部29和与缩径部29毗连的定径部30。缩径部29从嵌合构件24的前端28向轴方向后方,逐渐缩小上述嵌合构件24的内径地形成,于是,缩径部29的上表面形成倾斜面31。另外,当倒数第二节竿14嵌入底竿15时,上述倾斜面31发挥嵌合导向面的机能,引导两者的嵌合。
另外,定径部30与缩径部29毗连,将嵌合构件24的内径保持为一定。也就是说,定径部30上表面32与嵌合构件24的轴方向平行地形成。定径部30在轴方向上的尺寸设定为使上述底栓25正好嵌入的规定大小。
本实施方式中,嵌合构件24的全长L1设为5mm-30mm,嵌合构件24的最大内径D设为10mm-35mm,最小内径d设为3mm-33mm。另外,嵌合片27的全长L2设为5mm-30mm,定径部30的轴方向尺寸L3设为4mm-30mm。特别是钓竿10设定为L1=10.0mm、L2=10.0mm、L3=7.0mm、D=21.4mm、d=17.27mm。
底栓25形成为圆柱台状,具有小径部33和大径部34。底栓25由树脂、金属等材料构成。小径部33的外径与上述嵌合构件24的最大外径D相对应,正好嵌入嵌合构件24的后端部分。
本实施方式中,小径部3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嵌合构件24的后端部分内侧形成有内螺纹,底栓25可嵌入嵌合构件24。另外,在小径部33和大径部34的分界部分(台阶部分)处配设有0形环35。这样,不但底栓25牢固地旋入并紧固于嵌合构件24,而且还可以防止水从外部进入钓竿10的内部。
上述小径部33的轴向尺寸设定为规定大小。因此,小径部33的轴向端面36配置在底竿15内部的规定位置上,并且在倒数第二节竿14嵌入底竿15的时候(收起位置),上述端面36将倒数第二节竿14定位。
缓冲构件26覆盖倒数第二节竿14的后端面地嵌入倒数第二节竿14。缓冲构件26由例如丁腈橡胶(NBR)等构成。
图4是缓冲构件26的斜视图,表示其嵌入倒数第二节竿14后的状态。
如图4所示,缓冲构件26形成为台阶形筒状,具有嵌入部37和法兰部38。嵌入部37呈圆筒状,其外径与倒数第二节竿14后端部分的内径相对应。因此,嵌入部37可以正好嵌入倒数第二节竿14内部。另外,法兰部38的截面形成为大致的“コ”字状,与嵌入部37毗连且一体形成。如图2所示,法兰部38将倒数第二节竿14的后端部分围住地配置并以规定的配合力与上述后端部分配合。
本实施方式中,缓冲构件26的壁厚t设为0.5mm-1.0mm。因此,缓冲构件26安装到倒数第二节竿14上后,如图2所示,法兰部38的边缘部分,从倒数第二节竿14的周面沿着径方向突出厚度t。
本实施方式的钓竿10,在钓鱼者进行缩入操作,使倒数第二节竿14向收起位置进行位置变化时,即使倒数第二节竿14的后端部分与底竿15内配置的嵌合构件24的前端28发生碰撞,也会由于倒数第二节竿14上设置有上述缓冲构件26且其覆盖倒数第二节竿14的后端面,使上述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得以缓和。特别是对于底竿形成为具有较大锥度形状的钓竿,存在倒数第二节竿会与嵌合构件发生激烈碰撞的倾向,因此其缓和效果显著。
因此,钓鱼者可以对上述钓竿10和谐且顺利地进行伸缩操作。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构件26从倒数第二节竿14的周面向径方向突出厚度t。因此,当倒数第二节竿14嵌合在嵌合构件24上时,不会产生间隙。这样,在将倒数第二节竿14的位置改变为收起位置时,底竿15和倒数第二节竿14之间不产生松动,从而可以获得具有刚性感的伸缩机构。
另一方面,由于倒数第二节竿14与嵌合构件24经由缓冲构件26嵌合到一起,所以可以防止两者发生粘结。从而,钓鱼者可以顺利地进行伸缩操作。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衍生例进行说明。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第1衍生例的钓竿1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它详细地表示出倒数第二节竿14的后端部分的构造。
本衍生例与上述实施方式所不同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中,由NBR一体形成的缓冲构件26嵌入倒数第二节竿14的后端部分;而本衍生例中,栓构件39旋入倒数第二节竿14的后端部分。在其他结构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钓竿10相同。
如图5所示,栓构件39具有小径部40和大径部41。栓构件39由例如NBR等材料构成。
小径部40形成为圆筒状,其外径与倒数第二节竿14后端部分的内径相对应。在小径部40的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大径部41与小径部40毗连地形成。
另外,在倒数第二节竿14后端部分的内面上形成有内螺纹,通过该内螺纹与上述外螺纹的螺合,栓构件39旋入倒数第二节竿14。当然也可以取代在小径部40及倒数第二节竿14上形成上述外螺纹及内螺纹的结构,而采用小径部40嵌入倒数第二节竿14后端部分的结构。
大径部41的外周面及端面上安装有缓冲构件42。上述缓冲构件42由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缓冲构件26同样的材料构成。另外,缓冲构件42也可以通过涂敷弹性涂料(例如セノセルフ(商品名))构成。
通过这样安装缓冲构件42,倒数第二节竿14的后端面由缓冲构件42覆盖。
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本衍生例的钓竿10,在钓鱼者进行缩入操作,使倒数第二节竿14向收起位置进行位置变化时,即使倒数第二节竿14的后端部分与底竿15内配置的嵌合构件24的前端28发生碰撞,该碰撞时产生的冲击也会得到缓和。其结果是,钓鱼者可以和谐且顺利地进行伸缩操作。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衍生例进行说明。
图6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衍生例的钓竿1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它详细地表示出倒数第二节竿14后端部分的构造。
本衍生例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倒数第二节竿14后端面的外缘部43处形成C面44,以及缓冲构件45的法兰部46沿着C面44形成。
另外,在本衍生例中,缓冲构件45最好由涂敷弹性涂料(例如セノセルフ(商品名))构成。
在其他结构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钓竿10相同。
在本衍生例中,在钓鱼者进行缩入操作时,即使倒数第二节竿14的后端部分与底竿15内配置的嵌合构件24的前端28发生碰撞,由这种碰撞产生的冲击也可以得到缓和。而且,由于倒数第二节竿14上形成有上述C面44,因此上述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可以得到进一步的缓和。其结果是,钓鱼者可以更加和谐且顺利地进行伸缩操作。
第二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钓竿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8是将局部切去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斜视图。这些图详细地表示出钓竿的具有伸缩机构的锁定机构22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是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倒数第二节竿14上设有缓冲构件26的结构相对应,本实施方式中,在底竿15上形成有滑动导向面47,在倒数第二节竿14向收起位置进行位置变化时,该滑动导向面47将倒数第二节竿14的后端导向至倾斜面31。在其他构成方面,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滑动导向面47由底竿15的内壁面构成。即,本实施方式中,在底竿15的后端部分内侧形成有如图7所示的台阶部48。上述台阶部48通过在底竿15后端部分内侧形成大径部49和小径部50而构成。
图9是图7中主要部分的放大图,详细地表示出台阶部48。
如图9所示,在嵌合构件24上设有嵌合片27,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嵌合片27上形成有倾斜面31。而且,上述倾斜面31与嵌合构件24毗连地形成,因此,嵌合构件24的前端部分24a被斜切成与倾斜面31毗连的面。
台阶部48的台阶高度差设定为与嵌合构件24的前端部分24a的壁厚T相同,或者大于壁厚T。
因此,小径部50的内径设定为与上述嵌合构件24的前端部分内径,即,嵌合构件24的最大内径D相同,或者小于最大内径D。
在形成底竿15时,上述台阶部48可以通过在心轴的上形成台阶而容易地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钓鱼者进行缩入操作,使倒数第2节竿14向收起位置进行位置变化时,倒数第二节竿14由滑动导向面47导向。这时,由于上述小径部50的内径设定为与上述嵌合构件24的最大内径D相等,或者小于最大内径D,因此由滑动导向面47导向时,倒数第二节竿14的后端部分必定与嵌合片27的倾斜面31接触。如上所述,上述倾斜面31具有作为将倒数第二节竿14与底竿15的嵌合导向的嵌合导向面的机能,因此,倒数第二节竿14的后端部分通过倾斜面31与底竿15顺利地嵌合。
即,在钓鱼者进行缩入操作时,即使倒数第二节竿14的后端部分与嵌合构件24的前端部分28发生碰撞,该碰撞也不会产生强大的冲击。特别是在底竿形成为具有较大锥度形状的钓竿中,存在倒数第二节竿与嵌合构件发生激烈碰撞的倾向,这时,这种缓和效果很显著。因此,钓鱼者可以和谐且顺利进行地伸缩操作。
特别是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导向面47由底竿15的内壁面构成,因此无需在底竿15内部另外配置构成滑动导向面47的构件。因此这种结构具有以下优点实现了底竿15的构造简单化,且钓竿整体的制作成本不会大幅度上升。
当然,滑动导向面47也可以通过例如在底竿15内安装必要的导向构件构成。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倒数第二节竿14的后端面外缘部43处形成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C面。通过这样地形成C面,在倒数第二节竿14与嵌合构件24发生碰撞时所产生的冲击可以得到进一步有效的抑制,钓鱼者可以更加和谐且顺利地进行伸缩操作。
通过以上所述的本发明,钓鱼者在进行缩入操作时,即使底竿和倒数第二节竿发生碰撞,也不会产生冲击。因此,钓鱼者可以和谐且顺利地进行伸缩操作。
权利要求
1.一种钓竿,具有伸缩机构,其设置使倒数第二节竿能够在相对于底竿收起的收起位置和延伸的延伸位置之间进行相对位置变化,并且在各个位置将倒数第二节竿相对于底竿锁定,其特征在于上述倒数第二节竿的后端部分设有覆盖上述倒数第二节竿的后端面的缓冲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上述倒数第二节竿的后端面外缘部处形成有C面。
3.一种钓竿,具有伸缩机构,其设置使倒数第二节竿能够在相对于底竿收起的收起位置和延伸的延伸位置之间进行相对位置变化,并且在各个位置将倒数第二节竿相对于底竿锁定,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底竿的后端部分设有嵌合构件,在上述倒数第二节竿向上述收起位置进行位置变化时,该嵌合构件插入嵌合到上述倒数第二节竿的后端部分,其中,上述嵌合构件具有引导上述倒数第二节竿的嵌合的嵌合导向面;上述底竿具有上述倒数第二节竿向收起位置进行位置变化时,将上述倒数第二节竿的后端面导向至上述嵌合导向面的滑动导向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导向面由上述底竿的内壁面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和谐且顺利地进行伸缩操作的钓竿。钓竿10具有使倒数第二节竿14相对于底竿15伸缩的伸缩机构。缓冲构件26设置得覆盖倒数第二节竿14的后端面。缓冲构件26由NBR(丁腈橡胶)等材料构成。倒数第二节竿14插入嵌合构件24的内部。嵌合构件24具有将倒数第二节竿14的嵌合导向的倾斜面31。
文档编号A01K87/00GK1471815SQ03142898
公开日2004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29日
发明者谷川尚太郎, 太田昭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