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浸灌育苗带土移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20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浸灌育苗带土移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浸灌育苗带土移栽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土地荒漠沙化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生态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每分钟有1公顷土地荒漠沙化,目前我国荒漠沙化土地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并且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每年因荒漠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间接损失为直接损失的10倍。
植被建设是防治荒漠化扩展的最为根本的措施,良好的植被条件可使荒漠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功能完善,实现生态环境的逆转和良性循环。然而荒漠化地区风大沙多、降水稀少、地表水较为贫乏,人工造林初期,由于幼苗根系达不到地下水,加之降水不足或没有人工灌溉,幼苗常常枯萎死亡,成活率低下。干旱和沙的活动性成为荒漠化地区限制植物定居和生长的两个最为深刻的限制因素。显然,在荒漠化地区,只要解决了苗期的水分供应问题,苗木成活就有希望,即可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因此在荒漠化地区造林必须解决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节约用水、自动浸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且结构简单的自动浸灌育苗带土移栽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下浸灌盒的上部设有上浸灌盒,在上浸灌盒内设有浸灌带,且所述的浸灌带延伸至下浸灌盒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在上浸灌盒本体上设有若干小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浸灌盒与下浸灌盒为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浸灌盒和下浸灌盒由可降解的材料制成。
所述的浸灌带为由纯棉或海绵等吸水性强的物质构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自动浸灌育苗带土移栽装置,在使用时,在上浸灌盒内装入营养土,将树苗培育在上浸灌盒内,将浸灌带绕在树苗的根部,在下浸灌盒内装入营养液,且所述的浸灌带延伸至下浸灌盒内底部,浸灌带将下浸灌盒内的营养液浸灌到上浸灌盒内,树苗在营养土和营养液的作用下生长,当树苗长到一定高度,再将树苗连同上浸灌盒和浸灌带一起移栽到沙漠中,由于树根没有脱离原有的生存土壤,不会造成不适应新环境而死亡,成活率极大提高,所以,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节约用水、自动浸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且结构简单的自动浸灌育苗带土移栽装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浸灌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在下浸灌盒1的上部设有上浸灌盒2,在上浸灌盒2内设有浸灌带3,且所述的浸灌带3延伸至下浸灌盒1内。
参见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在上浸灌盒2本体上设有若干小孔7,便于树苗6的根系从小孔中长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浸灌盒2与下浸灌盒1为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固定连接时,可将上浸灌盒2和下浸灌盒1一起移栽,活动连接时,可只将上浸灌盒2及其树苗6移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浸灌盒2和下浸灌盒1由可降解的材料制成,经过一段时间,上浸灌盒2和下浸灌盒1会自行分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所述的浸灌带3为由纯棉或海绵等吸水性强的物质构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自动浸灌育苗带土移栽装置,在使用时,在上浸灌盒2内装入营养土5,将树苗6培育在上浸灌盒2内,将浸灌带3绕在树苗6的根部,在下浸灌盒1内装入营养液4,且所述的浸灌带3延伸至下浸灌盒1内底部,浸灌带3将下浸灌盒1内的营养液4浸灌到上浸灌盒2内,树苗6在营养土5和营养液4的作用下生长,当树苗6长到一定高度,再将树苗6连同上浸灌盒2和浸灌带3一起移栽到沙漠中,由于树根没有脱离原有的生存土壤,不会造成不适应新环境而死亡,成活率极大提高,且节约用水、自动浸灌、结构简单。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浸灌育苗带土移栽装置,其特征是在下浸灌盒(1)的上部设有上浸灌盒(2),在所述的上浸灌盒(2)内设有浸灌带(3),且所述的浸灌带(3)延伸至所述的下浸灌盒(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浸灌育苗带土移栽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的上浸灌盒(2)本体上设有若干小孔(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浸灌育苗带土移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浸灌盒(2)与下浸灌盒(1)为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浸灌育苗带土移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浸灌盒(2)和下浸灌盒(1)由可降解的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浸灌育苗带土移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浸灌带(3)为由纯棉或海绵等吸水性强的物质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浸灌育苗带土移栽装置,其特征是在下浸灌盒(1)的上部设有上浸灌盒(2),在所述的上浸灌盒(2)内设有浸灌带(3),且所述的浸灌带(3)延伸至所述的下浸灌盒(1)内。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节约用水、自动浸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且结构简单的自动浸灌育苗带土移栽装置。
文档编号A01G27/04GK2607746SQ032269
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11日
发明者卢平, 高崧云, 刘采联, 刘灿 申请人:刘采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