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733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钓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钓竿的构造。
背景技术
由于钓竿是由钓鱼人握持并进行操作的,因此钓竿的把手部分的形状,最理想的是形成为适合钓鱼人的手。但是,由于钓鱼人的手大小各异,要使把手部分的形状适合所有钓鱼人的手是不可能。因此,现有技术中的钓竿就是在把手部分安装辅助部件。
图6是现有技术中的钓竿1的主要部分的扩大立体图,其中详细地表示出了渔线轮座2部分的构造。另外,渔线轮座2是用于保持钓鱼用渔线轮的,通常,在钓竿1中,渔线轮座2还兼作了把手部分。
该钓竿1中,在渔线轮座2上形成了槽3,辅助部件4则嵌合于该槽3而形成(例如,参照特开平11-46634号公报)。辅助部件4通过例如双面胶等固定在了渔线轮座2上。
图7是辅助部件4的立体图。如同图所示,辅助部件4作为整体形成为细长的棒状,上部5为隆起的形状。通过将该辅助部件4安装在渔线轮座2,钓鱼人在握持渔线轮座2时,手心接触于辅助部件4的上部5。钓鱼人可以适当地设定辅助部件4的位置,从而使得把手部分的外形形状便于钓鱼人握持。
通常地,由于辅助部件接触于钓鱼人的手,因此它最好由适当的柔软的材料构成。
但是,辅助部件如果由那种柔软的材料构成,则在由双面胶粘贴时非常容易造成脱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考虑采用具有适度的硬度的材料作为辅助部件的材料,但是要保证辅助部件可靠地固定在把手部分,辅助部件的材料需要采用非常硬的物质。这样,辅助部件不适合钓鱼人的手,很难形成便于钓鱼人舒适地握持的把手部分。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钓竿,该钓竿具有如下特征辅助部件可靠地安装在把手上,钓鱼人可以可靠地握持并便于操作。

发明内容
(1)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申请的钓竿装配有钓竿本体和辅助部件,其中,钓竿本体形成有钓鱼人握持的把手,辅助部件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把手上,且将把手的外形调整为便于钓鱼的人握持的一定的形状,其特征为辅助部件具有安装于上述把手的保持架和固定在该保持架上的钓鱼人的手接触的弹性体。
该构成中,通过把辅助部件设置在把手上,将把手的外形形状调整为规定的形状,钓鱼人便于握持把手。
由于辅助部件固定在保持架上,因此辅助部件的材质则不受特别的限制,它可以采用所希望的材质(例如,从硬度比较高的材质到硬度比较低的材质)。另外,由于保持架安装在把手上,所以将辅助部件安装到把手的作业非常的简单,同时,由于保持架可由所希望的树脂、金属等构成,因此可用双面胶等牢固地固定在把手上。
上述弹性体最好的是由肖式D硬度90以下的弹性体形成。
由于弹性体具有这样的硬度,所以钓鱼人在握持把手时弹性体适合钓鱼人的手从而便于握持。特别地,肖式D硬度为60以下时,则钓鱼人握持把手时变得非常舒适。
弹性体的种类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采用容易固定在保持架上的材料(例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等。
(2)上述保持架最好通过定位机构定位并固定在上述把手上。另外,该定位机构最合适的构成是由配合凸部和配合凹部构成,其中,配合凸部突出设置在上述保持架,配合凹部设置在上述把手并嵌合在上述配合凸部。
该构成中,保持架通过定位机构定位在把手上,这样可以防止辅助部件的位置偏斜。特别地,采用设置在保持架的配合凸部嵌合于设置在把手的配合凹部的结构,可以实现简单而且准确的定位。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钓竿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钓竿的主要部分的扩大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辅助部件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辅助部件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辅助部件安装于把手上的状态下的钓鱼人的手和把手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中的钓竿的主要部分的扩大立体图。
图7是安装在现有技术中的钓竿上的辅助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1实施方式)下面参照相应的附图,以最佳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钓竿10的主视图。
该钓竿10是所谓的内嵌型的抽出式钓竿。钓竿10包括有钓竿本体11和把手12。把手12是钓鱼人握持钓竿10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是把手12装备有后面要说明到的辅助部件24,由于这一点,把手12便于钓鱼人的握持,钓鱼人可以可靠地握持钓竿10。
下面详细说明钓竿10的结构。
钓竿本体11由5个筒状部件13~17构成。各筒状部件13~17分别称作“节”,自钓竿本体11的前端侧(图中右侧)依次称为第1节11、第2节12。第4节16称为“倒数第2节”,第5节17特别成为“底节”。
各节13~17由已知的要领构成。例如,将碳质预浸渍材裁断为规定的形状,然后通过将它缠绕成筒状形成圆筒状的节13~17。
另外,该钓竿10中,第4节16(亦即倒数第2节14)相对第5节15(亦即底节15)搭载有伸缩的缩放机构。该缩放机构是任意的,也有省略该机构的情况。
第1节13抽拔自由地收容在第2节14的内部。另外,在第1节13的前端设置有将钓鱼线导出的顶部导向构件18。第1节13形成为圆锥形,后端部的外径大于前端部的外径。于是,第1节13的后端径设定大于第2节14的前端径,将第1节13从第2节14抽出时,第1节13的后端部分与第2节14的前端部分相互咬合而固定。
第2节14和第3节15的关系与第3节15和倒数第2节16的关系相同。另外,为了提高相应部分的刚性,并保证相邻的节之间可靠的咬合状态,在第2节14至底节17的前端部安装有环R1-R4。
倒数第2节16的前端部分设置未图示的钓鱼线导入孔,该钓鱼线导入孔上安装有用于导入钓鱼线的导入导向构件19。而由于上述顶部导向构件18以及导入导向构件19是大家已知的构成,因此这里省略详细的说明。
底节15与渔线轮座20形成为一体。该渔线轮座20是用于可装卸自由地支承钓鱼用渔线轮(未图示)的部分,同时,它也是在实际的垂钓中钓鱼人握持钓竿10的部分。即,该渔线轮座20构成钓竿10的上述把手12。
渔线轮座20装备有支脚21和可动支脚22,其中,支脚21支承并收容钓鱼用渔线轮的脚部的一端,可动支脚22支承并收容脚部的另一端。可动支脚22可沿着装载了钓鱼用渔线轮的装载面23在图中的左右进行滑动。因此,通过可动支脚22在图中左右的滑动,渔线轮脚部被夹持在可动支脚22和支脚21之间,从而钓鱼用渔线轮固定在载置面23上。
图2是钓竿10的主要部分的扩大分解立体图,它详细地表示了把手12部分。
同图所示,把手12与底节17形成为一体。沿纵向方向在把手12上形成有槽25。同图中仅表示出了单一的槽25,实际上,以底节17的纵向方向为中心,在把手12的两侧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一对槽25。
该槽25的底部设置了多个小孔26(配合凹部)。上述辅助部件24的规定部嵌合于该小孔25。
辅助部件24装备有保持架27和弹性体28。
图3是辅助部件24的侧视图,图4是辅助部件24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架27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构成。保持架27装备有基部29和脚部30(配合凸部)。
另外,作为构成保持架27的材料,不局限于ABS树脂,除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的各种合成树脂之外,还可以采用铝合金等的各种金属。
如这些图所表示的,基部29呈细长平板状,在其两端部设置有支脚部31。另外,脚部30呈圆柱形,在基部29的下面的两端部设置有一对。
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体28由丁晴橡胶(NBR)构成。弹性体28并不限定于丁晴橡胶,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橡胶。
该弹性体28的硬度为肖式D硬度60。构成弹性体28的材料不局限于NBR,一般采用橡胶。另外,弹性体28的硬度也没有特别的限定,最好是肖式D硬度90以下。其中,如后面所述,该弹性体28由于是直接接触钓鱼人的手的,因此其硬度最好在肖式D硬度50以上70以下。
弹性体28呈半纺锤形。亦即,弹性体28具有形成于平面的下面部,它自两端部向中央部隆起。另外,弹性体28的上面设置有多个小孔32。该小孔32具有防滑效果。
弹性体28载置在基部29的上面。弹性体28的两端部由基部29的支脚部31覆盖。弹性体28的下面部由双面胶或其它的粘合剂等固定在基部29的上面。因此,弹性体28被牢固地固定在保持架27上。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支脚部31设置在基部29上,这样弹性体28被可靠地固定在保持架27上,这里也可以省略支脚部31。
如图2所示,辅助部件24安装在把手12上。这种情况下,例如,用双面胶等将辅助部件24的下面(亦即基部29的下面)和把手12的上述槽25的底面接合。因此,辅助部件24安装在把手12的所要的位置。
另外,辅助部件24安装在把手12上时,设置在上述基部29上的脚部30嵌入设置在上述槽25的小孔26。这样,辅助部件24可靠地定位在把手12的所要的位置。
另外,以双面胶等粘合辅助部件24的情况,辅助部件24比较容易从把手12上卸下来。这样辅助部件24还可以重新粘合到把手12的其它位置。即辅助部件24的安装位置可自由调整。
本实施方式的钓竿10中,辅助部件24安装在把手12上时,辅助部件24的弹性体28由于呈上述所说的半纺锤形,因此把手12的外形形状被扩大直径。这样钓鱼人在握持把手12时可以紧紧地握牢。
另一方面,由于辅助部件24装备有支承弹性体28的保持架27,于是将保持架27安装到把手12的作业就变得简单,同时由于保持架27由ABS树脂等构成,这样能可靠地固定在把手12上。即,辅助部件24相对于把手12可靠地固定。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钓竿10中,钓鱼人握持把手12时,不会出现辅助部件24的脱落或者位置的偏斜现象。结果,钓竿10的把手12便于钓鱼人握持以及操作使用。
另外,钓鱼人在握持把手12时,钓鱼人的手接触辅助部件24的弹性体28,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弹性体28的硬度设定为肖式D硬度60,这样钓鱼人在握持把手12时,辅助部件24适合钓鱼人的手从而非常便于操作。
另外,弹性体28可采用所希望的硬度的材料。而且,事先将该弹性体28安装在保持架29上,然后与保持架29一起固定在把手12上,这样能按照钓竿的种类,或者对应设计者的钓竿的握持设计来选择各种各样的弹性体。
另外,将辅助部件24安装到把手12的安装作业,由于由硬质材料构成的保持架29安装于把手12上,因此该作用具有非常简单的优点。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辅助部件24侧的上述脚部30和把手12侧的上述小孔26相互嵌合,辅助部件24定位。即,这些脚部30以及小孔26构成了辅助部件24的定位机构,这样在实际的垂钓中就可以可靠防止辅助部件24的位置偏斜。
而且由于设置有多个小孔26,所以辅助部件24的位置调整也变得简单。
图5是表示辅助部件24安装在把手12的状态下的钓鱼人的手和把手12的位置关系的图。
如同图所示,由于设置了多个小孔26,因此钓鱼人可以选择想要的小孔26,将辅助部件24配置在由该小孔26所规定的位置。这样把手12就能非常适合钓鱼人的手。
另外,作为辅助部件24的定位机构,不限于上述脚部30以及小孔26,它具有可采用相关构成实现简单而且可靠的定位的优点。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内嵌式的钓竿10,本发明还适用于外置式的钓竿、以及所有的竿等。
根据如上所述本发明,由于辅助部件牢固地固定在把手上,因此钓竿的把手非常便于钓鱼人的握持和操作。
权利要求
1.一种钓竿,装备有钓竿本体和辅助部件,其中,钓竿本体形成钓鱼人握持的把手,辅助部件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把手上,且将把手的外形调整为便于钓鱼的人握持的一定的形状,辅助部件具有安装于上述把手的保持架和固定在该保持架上的钓鱼人的手接触的弹性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钓竿,其特征为上述弹性体由肖式D硬度90以下的弹性体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钓竿,其特征为上述保持架通过定位机构定位并固定在上述把手上。
4.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钓竿,其特征为上述定位机构包括配合凸部和配合凹部,其中配合凸部突出设置在上述保持架,配合凹部设置在上述把手,并嵌合在上述配合凸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改良安装在钓竿的把手上的辅助部件,提供一种便于握持的把手,提供方便使用的钓竿。该钓竿(10)装配有钓竿本体(11)和把手(12)。把手(12)装配有辅助部件(24)。辅助部件(24)装配有保持架(27)和弹性体(28)。弹性体(28)配置在钓鱼人的手握持的部分,其硬度设定为肖式D硬度60。保持架(27)装配有脚部(30)。把手(12)具有小孔(26)。辅助部件(24)通过脚部(30)和小孔(26)的嵌合进行定位。
文档编号A01K87/00GK1496676SQ20031010040
公开日2004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11日
发明者松本圣比古, 谷川尚太郎, 谷口一真, 盐谷幸信, 细谷靖典, 信, 典, 太郎, 真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