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20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钓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钓鱼中用的钓竿。详细地说,涉及有出入自如地连接于底竿的竿底侧的延伸竿,能够容易地调整钓竿总体的长度的钓竿。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钓竿通过抽出方式或排接方式连接多个竿体而成为一根钓竿。而且,根据其用途提供多种类型的钓竿,这些钓竿具有多种功能。例如,在钓鲇鱼用的鲇鱼竿或溪流竿等延长竿中,为了易于拿到挂在钓钩组件上的鱼,赋予钓竿在钓鱼操作时可以迅速变更钓竿的全长的功能。
例如,某种现有技术中的钓竿,在底竿的竿底侧端部另外连接着延伸竿。此一延伸竿在收容于底竿内的状态(收起状态),和从底竿内向手边侧拉出的状态(延伸状态)的任意一种状态下都能连接固定于底竿。而且,在钓鱼操作中根据情况钓鱼者使延伸竿出入调整钓竿总体的长度而进行钓鱼(例如,参照实用新型登记第3022411号公报(图2、图3)等)。具体地说,在像现有技术那样能够调整钓竿的长度的钓竿中,在收起状态下,为底竿的竿底侧端部的内周面与延伸竿的竿底侧的周面相互配合的结构。
如上述钓竿这样的延伸竿可以在底竿的竿底侧出入类型的钓竿,在鱼挂在钓钩组件上的时候把延伸竿从底竿拉长而加长钓竿总体的长度,即使在连接比钓竿长的钓线的场合也容易拿到鱼。但是,在进行钓鱼的时候钓竿的所要求的功能不仅如此,在鱼上钩前的状态下也有必要变更钓竿总体的长度,适应钓鱼现场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钓竿,该钓竿可以在底竿与延伸竿之间使钓竿总体的长度变化容易拿到鱼,而且,在拿到前的钓鱼操作中也使钓竿总体的长度变化进行根据情况的钓鱼。
发明1的钓竿,是依次连接作为筒状体的多个竿体而成的钓竿,备有底竿,出入自如地连接于前述底竿的竿底侧的延伸竿,和能够收容于前述底竿和前述延伸竿内地连接于前述底竿的梢尖侧的倒数第二节竿。延伸竿和倒数第二节竿分别在收容于底竿内的收起状态、从底竿的竿底侧或梢尖侧拉出的延伸状态的任意一种状态下都能固定于底竿。
底竿具有尾塞,该尾塞作为总体形成的前端细的锥形的筒状体,梢尖侧端部内径比其他部分小直径化而成为第1内配合部,装拆自如地连接于竿底侧端部尾塞。此一尾塞有插入底竿的竿底侧端部内而内周面成为第2内配合部的插入部,和设在竿底侧端部周缘的第1钩部。
延伸竿具有在梢尖侧端部外周面上形成直径大于其他部分的第1外配合部并作为出入于底竿内的筒状体的插入部,连接于插入部的竿底侧的握持部,和设在握持部的梢尖侧端部周缘并与第1钩部接合的第2钩部。
倒数第二节竿,是作为总体形成了前端细的锥形的筒状体并在轴向中央附近或梢尖侧的外周面上形成直径大于其他部分的第2外配合部,而且,竿底侧端部外周面还成为第3外配合部,该倒数第二节竿具有以封闭竿底侧端部的方式装拆自如地装设的底塞。
而且,此一延伸竿的第1外配合部自由配合于底竿的尾塞的第2内配合部,倒数第二节竿的第2外配合部和第3外配合部自由配合于底竿的第1内配合部。
此一钓竿的延伸竿在收容于底竿内的状态(收起状态),与从底竿内向手边侧拉出的状态(延伸状态)的任意一种状态下都能连接固定于底竿。在进行钓鱼中,把延伸竿从底竿向手边侧拉出而为延伸状态,或者把延伸竿推入底竿内而为收起状态,在鱼挂在钓钩组件上后拿鱼的时候调整长度。具体地说,在各状态下底竿与延伸竿以以下的形态连接固定。
首先,在收起状态下,延伸竿从竿底侧插入底竿内,插入部的竿底侧的握持部达到底竿的尾塞。尾塞的第1钩部接合于第2钩部,底竿与延伸竿相互连接固定。另一方面,在延伸状态下,如果把延伸竿从底竿内向竿底侧拉出,则插入部的第1外配合部配合于尾塞的第2内配合部,底竿与延伸竿相互连接固定。
进而,此一钓竿的倒数第二节竿也是在收容于底竿内的状态(收起状态),与从底竿内向梢尖侧拉出的状态(延伸状态)的任意一种状态下都能连接固定于底竿。在进行钓鱼中,把倒数第二节竿从底竿向梢尖侧拉出而为延伸状态,或者,把倒数第二节竿推入底竿内而为收起状态,根据钓鱼现场的状况调整钓竿总体的长度进行钓鱼操作。具体地说,在各状态下底竿与倒数第二节竿以以下的形态连接固定。
首先,在收起状态下,倒数第二节竿插入底竿内(根据延伸竿的状况有时是延伸竿的插入部内),第2外配合部达到配合于底竿的梢尖侧的第1内配合部,底竿与倒数第二节竿相互连接固定。另一方面,在延伸状态下,从底竿内把倒数第二节竿向梢尖侧拉出,第3外配合部达到配合于底竿的梢尖侧的第1内配合部,底竿与倒数第二节竿相互连接固定。
发明2的钓竿,是发明1的钓竿,其中倒数第二节竿有装拆自如地装设于其外周面的第2外配合部的梢尖侧端缘的环形构件。
在把倒数第二节竿插入底竿内的收起状态下,在超过第2外配合部把倒数第二节竿过多地插入底竿内的场合,环形构件接触到底竿1的梢尖侧端面,抑制倒数第二节竿完全进入底竿内。在把延伸竿向底竿的竿底侧拉出的延伸竿的延伸状态下,避免倒数第二节竿完全进入底竿内的危险。
发明3的钓竿,是发明1或2的钓竿,其中倒数第二节竿的底塞有在外周面上向外出没自如地突出的滑动构件。
装设于倒数第二节竿的竿底侧的底塞封闭倒数第二节竿的竿底侧,抑制收容于倒数第二节竿内的连接于倒数第二节竿的梢尖侧的其他竿体超过倒数第二节竿达到竿底侧。此一底塞的外周面的滑动构件在底竿或延伸竿内接触到延伸竿的内周面,实现防止晃动功能。
发明4的钓竿,是发明3的钓竿,其中在延伸竿的插入部的梢尖侧端部上装设着使倒数第二节竿从梢尖侧向插入部内导向的导向构件。
在延伸竿插入底竿内的收起状态下,进而,在把倒数第二节竿插入底竿内的收起状态的时候,导向构件为倒数第二节竿在延伸竿的内部顺利地导向。


图1是在采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钓竿的底竿1、延伸竿2、倒数第二节竿3中,表示(a)把延伸竿2和倒数第二节竿3收容于底竿1内的状态,(b)把延伸竿2从底竿1向竿底侧拉出的状态,(c)把倒数第二节竿3从底竿1拉出的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在倒数第二节竿3向底竿1的收起状态下的底竿1的梢尖侧的图。
图3是表示倒数第二节竿3与底竿1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把延伸竿2向底竿1的竿底侧拉出的延伸状态下的底竿1的竿底侧的图。
图5是表示把延伸竿2从底竿1的竿底侧插入的收起状态下的底竿1的竿底侧的图。
图6是表示倒数第二节竿3从底竿1伸出的延伸状态下的底竿1的梢尖侧的图。
图7是底塞11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1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采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钓竿是用于钓鲇鱼等的钓竿,如图1中所示,有底竿1,从底竿1的竿底侧出入自如地连接的延伸竿2,和从底竿1的梢尖侧出入自如地连接的倒数第二节竿3。此外,在倒数第二节竿3的梢尖侧,还连接着多个竿体(中竿、梢尖竿等)(未图示)。这些各竿体是烧制把碳纤维等加固纤维含浸于合成树脂的预浸渍材料而形成。
底竿1的梢尖侧的各竿体以所谓抽出方式连接,从梢尖侧的竿体依次自由出入于位于竿底侧的竿体内。把各个位于梢尖侧的竿体的竿底侧端部外周面配合于在竿底侧邻接的竿体的梢尖侧内周面并可相互固定。在位于最梢尖侧的梢尖竿的梢尖侧端部上配置钓线锁止用具。进而,底竿1与位于其竿底侧的延伸竿2,以及底竿1与位于其梢尖侧的倒数第二节竿3,如后所述,在延伸状态、收起状态的任意一种状态下,都能相互连接固定。
(关于底竿1)底竿1是作为总体形成了越靠近梢尖侧直径越小的锥形的筒状体。在梢尖侧端部梢尖侧以大锥度比其他部分小直径化(内径比其他部分小直径化),梢尖侧端部的内周面在一定的轴向范围内成为直径不变化的面。此一大锥度面至沿轴向直径不变化的面是第1内配合部1a(参照图2·图6)。如后面详细说明,此一第1内配合部1a配合于倒数第二节竿3。
如图3中所示,在此一底竿1的竿底侧端部装拆自如地装设着尾环4和尾塞5(还参照图4和图5)。
尾环4是金属(铝合金)制的圆筒形的构件,竿底侧端部内周面形成螺纹槽而成为第1内螺纹部分。底竿1的竿底侧端部的外周面为从竿底侧端缘削去一部分而凹入,尾环4覆盖此一凹入的部分,尾环4的梢尖侧装设于凹入的部分。此时,尾环4的外径可以设定成与底竿1的外径一致。
尾塞5是硬质合成树脂制的圆筒形的构件。梢尖侧成为外径小一级的插入部分,竿底侧端部成为外径与上述尾环4的外径一致的外径大一级的头部分。插入部分是从底竿1的竿底侧插入其内部的部分。插入部分的内周面成为越靠近竿底侧直径越小的所谓倒锥形面。这里是第2内配合部5a。此一尾塞5的第2内配合部5a与后述的延伸竿2的梢尖侧端部在延伸状态下配合(参照图4)。在此一插入部分的竿底侧的外周面上形成螺纹槽而成为螺纹接合上述尾环4的第1内螺纹部分的第1外螺纹部分。此外,在尾塞5的竿底侧端部内周面(头部分的内周)上,跨越整个圆周方向形成凹入的钩槽5b。
这样一来,此一尾塞5通过把第1外螺纹部分螺纹接合于尾环4的第1内螺纹部分,经由尾环4装拆自如地装设于底竿1。
(关于延伸竿2)如图3中所示,延伸竿2由从底竿1的竿底侧插入其内部的插入部6,和作为连接于插入部6的竿底侧的粗直径的管状构件的握持部7组成。
插入部6是能够插入底竿1内的外径的筒状体。插入部6为越靠近梢尖侧直径越小的构件。在收容倒数第二节竿3的时候接触到滑动环25的插入部6的内周面为直径不变化或非常和缓的锥形状。梢尖侧端部的外周面,在轴向一定范围内外径比其他部分大直径化,这里成为外配合部6a。此一外配合部6a的外径,是与上述底竿1的尾塞5的第2内配合部5a一致的倒锥形面(参照图4)。
此一插入部6有配置于梢尖侧端部的橡胶套8。
橡胶套8是由公知的弹性橡胶制成沿轴向中空贯通的圆筒形的构件。竿底侧的外周面削去一部分,该部分插入插入部6的梢尖侧端部并用粘接剂等固定。橡胶套8的梢尖侧的内径形成朝梢尖侧端部扩径的锥形。此外,也可以从梢尖侧的端部沿轴向形成‘切口’。此一橡胶套8是在把以抽出方式连接于底竿1的梢尖侧的倒数第二节竿3收容于底竿1内的时候,用于顺利地把倒数第二节竿3引入插入部6内。
握持部7是直径大于插入部6且与底竿1的外周面一致的管状构件。虽然底竿1和插入部6同样也可以由纤维加固树脂等来构成,但是也可以另外由金属材料等来构成。在插入部6从梢尖侧插入的状态下握持部7靠螺纹接合等公知的方法装拆自如地连接于插入部6的竿底侧端部。握持部7可以是在插入部6完全插入的状态下,也可以是在插入部6部分地插入握持部7的梢尖侧端部的状态。再者,握持部7也可以不能装拆地连接。
此外,在握持部7的梢尖侧端部的插入部6的周面上固定着钩构件9。钩构件9由合成树脂或轻金属制成。其外径与握持部7和底竿1或底塞5一致。钩构件9的梢尖侧的外周面直径小一级,在此一小直径化的周面上有跨越整个圆周方向向外突出的锁止突起。锁止突起可以卡入尾塞5的钩槽5b(参照图5)。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为了插入部6与底竿1的连接固定而利用钩构件9的锁止突起与尾塞5的钩槽,但是也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例如,有在尾塞5的规定的内周面上形成螺纹槽作为内螺纹部,代替钩构件9配置外螺纹构件,螺纹接合两者的方法等。在此一场合,螺纹接合用的螺纹也可以制成多头。
(关于倒数第二节竿3)倒数第二节竿3是出入自如地(所谓抽出方式)连接于底竿1的梢尖侧的作为总体形成了前端细的锥形的筒状体(参照图1(c))。
如图2和图6中所示,倒数第二节竿3在轴向中央附近或梢尖侧的外周面上在轴向的一定范围内加厚而比其前后大直径地形成第2外配合部3a。此外,竿底侧端部外周面也成为第3外配合部3b。虽然成为第3外配合部3b的竿底侧端部外周面也是可以与第2外配合部3a同样,直径比其他部分大一级地形成,但是因为上述这种倒数第二节竿3的作为总体为前端细的锥形所以也可以把竿底侧端部外周面部分地作为沿轴向直径不变化的面利用。
详细地说,第2外配合部3a直径小于第3外配合部3b,此一第2外配合部3a和第3外配合部3b的外径设定成与上述底竿1的梢尖侧端部的第1内配合部1a的内径一致,使可相互地配合。特别是,最好是第2外配合部3a与第1内配合部1a的沿轴向直径不变化的面一致,第3外配合部3b设定成与第1内配合部1a的大锥度面一致。
再者,如果考虑把倒数第二节竿3从竿底侧插入底竿1内而组装钓竿的时候,则第2外配合部3a的外径,特别是,有必要精密地配合第1内配合部1a的内径。即,如果强行使倒数第二节竿3沿轴向出入,则第2外配合部3a有必要设定成能够插过第1内配合部1a的程度。
此外,倒数第二节竿3有装拆自如地装设于其外周面的第2外配合部3a的梢尖侧端缘的环形构件10,和装拆自如地装设成封闭竿底侧端部的底塞11。
如图2中所示,倒数第二节竿3的第1外配合部3a的梢尖侧端缘成为外径小一级的阶梯面,在两级的竿底侧的周面上形成螺纹槽而成为第2外螺纹部分。环形构件10螺纹接合于此。即,环形构件10竿底侧内周面成为螺纹接合于此一第2外螺纹部分的螺纹槽所形成的第2内螺纹部分。此外,环形构件10的梢尖侧的内周面直径小一级,接触到上述的倒数第二节竿3的级差而收到定位功能。即,此一环形构件10从倒数第二节竿3的梢尖侧配置于其外周面,把第2内螺纹部分螺纹接合于第2外螺纹部分借此装拆自如地被固定。
如图7中详细所示,在倒数第二节竿3的竿底侧端部内周面上形成螺纹槽而成为第3内螺纹部分。底塞11螺纹接合于此。
底塞11有主体部21,装设于主体部21的梢尖侧端面的橡胶板22,装拆自如地装设于主体部21的竿底侧的圆盘部23,配置于主体部21的周面上的弹性体24以及配置于弹性体24的周面上的滑动环25。
主体部21有在梢尖侧外周面上形成螺纹槽螺纹接合于上述倒数第二节竿3的第3内螺纹部分的第3外螺纹部分。此一第3外螺纹部分的竿底侧大直径化成与倒数第二节竿3的外径一致后直径小一级,形成座部。而且,进而在竿底侧端面的径向中央有向竿底侧突出的第4外螺纹部分。主体部21由合成树脂或金属材料来构成。为了减轻重量也可以把内部中空化。此外,也可以沿轴向形成贯通的空气孔。
橡胶板22是安装成封闭主体部21的梢尖侧端面的板构件。此一橡胶板22承受插入倒数第二节竿3内的中竿等。橡胶板22可以粘接于主体部21等也可以使其能够更换。在如上所述在主体部21上形成沿轴向贯通的空气孔的场合,橡胶板22上也形成连通于该空气孔的贯通孔。
圆盘部23有在圆周方向中央附近螺纹接合于主体部21的第4外螺纹部分的螺纹孔(第4内螺纹部)。外径与主体部21取齐。用来在与主体部21之间夹持以下详细说明的弹性体24和配置于弹性体24的周面上的滑动环25。
弹性体24是由弹性橡胶或泡沫材料等制成的环形构件。装设于主体部21的小直径化的座部。在此一弹性体24的外周上进而装设着滑动环25。滑动环25在由合成树脂等有一定的弹性的材料制成的圆环的一部分上形成开口。把外周面凸曲面化且进行特氟隆(注册商标)树脂加工以便容易滑动。从主体部21的外径向外突出地配置于座部。此一滑动环25在倒数第二节竿3插入底竿1或延伸竿2的插入部6内的时候,特别是,接触到插入部6的内周面,抑制倒数第二节竿3向圆周方向的振摆。
(关于底竿1与延伸竿2的连接固定)此一钓竿的延伸竿2在收容于底竿1内的状态(收起状态),和从底竿1内向手边侧拉出的状态(延伸状态)的任意一种状态下都能连接固定于底竿1。在进行钓鱼中,把延伸竿2从底竿1向手边侧拉出为延伸状态,或者,把延伸竿2推入底竿1为收起状态,根据情况调整钓竿总体的长度进行钓鱼。
具体地说,如图3中所示,在收起状态下,如果延伸竿2从竿底侧插入底竿1内,则连插入部6的竿底侧的握持部7都达到底竿1的尾塞5。这里,如图5中所示,钩构件9接合于在尾塞5的竿底侧端部内周面上所形成的钩槽5b,底竿1与延伸竿2相互连接固定。另一方面,如图4中所示,在延伸状态下,如果延伸竿2从底竿1内向竿底侧拉出,则插入部6的第1外配合部6a达到并配合于尾塞5的第2内配合部5a,底竿1与延伸竿2相互连接固定。
(关于底竿1与倒数第二节竿3的连接固定)进而,此一钓竿的倒数第二节竿3在收容于底竿1内的状态(收起状态),与从底竿1内向梢尖侧拉出的状态(延伸状态)的任意一种状态下都能连接固定于底竿1。在进行钓鱼中,把倒数第二节竿3从底竿向梢尖侧拉出而为延伸状态,或者,把倒数第二节竿推入底竿1内而为收起状态,根据钓鱼现场的状况调整钓竿总体的长度进行钓鱼。
具体地说,如图2中所示,在收起状态下,倒数第二节竿3插入底竿1内(在延伸竿2相对底竿1收起的场合,进而插入延伸竿2的插入部6内),第2外配合部3a达到并配合于底竿1的梢尖侧的第1内配合部1a,底竿1与倒数第二节竿3相互连接固定。此时,即使过多地把倒数第二节竿3向底竿1内方向推入,环形构件10也接触到底竿1的梢尖侧端部。此外,倒数第二节竿3的竿底侧端部被延伸竿2的插入部6的梢尖侧的橡胶套8顺利地引入插入部6内。
另一方面,如图6中所示,在延伸状态下,把倒数第二节竿3从底竿1内向梢尖侧拉出,第3外配合部3b达到并配合于底竿1的梢尖侧的第1内配合部1a,底竿1与倒数第二节竿3相互连接固定。
〔其他实施方式〕如图8中所示,也可以在梢尖侧端部形成倒数第二节竿3的第2外配合部3a,在倒数第二节竿3上整体地形成环形构件10。即,在由预浸渍材料形成倒数第二节竿3时,在加厚而大直径化的第2外配合部3a的梢尖侧还设定直径大一级的部分T,靠此一大直径部分防止倒数第二节竿3向底竿1内的过多的插入。在此一场合,另体构成倒数第二节竿3的竿底侧的第3外配合部3b并从倒数第二节竿3装拆自如。而且,在分解倒数第二节竿3与底竿1的时候,从倒数第二节竿3取下倒数第二节竿3的第3外配合部3b后,分解倒数第二节竿3与底竿1。通过这种结构,还可以优化外观。
如果用本发明的钓竿,则可以在底竿与延伸竿之间使钓竿总体的长度变化而容易拿到鱼,而且,在拿到前的钓鱼阶段也可以使钓竿总体的长度变化进行根据情况的钓鱼。
权利要求
1.一种钓竿,是依次连接作为筒状体的多个竿体而成的钓竿,备有底竿,出入自如地连接于前述底竿的竿底侧的延伸竿,和能够收容于前述底竿和前述延伸竿内地连接于前述底竿的梢尖侧的倒数第二节竿,前述延伸竿和倒数第二节竿分别在收容于前述底竿内的收起状态、从前述底竿的竿底侧或梢尖侧拉出的延伸状态的任意一种状态下都能固定于前述底竿,前述底竿具有尾塞,该尾塞是作为总体形成的前端细的锥形的筒状体,梢尖侧端部内径比其他部分小直径化而成为第1内配合部,装拆自如地连接于竿底侧端部,前述尾塞有插入前述底竿的竿底侧端部内而内周面成为第2内配合部的插入部,和设在竿底侧端部周缘的第1钩部,前述延伸竿具有在梢尖侧端部外周面上形成直径大于其他部分的第1外配合部并作为出入于前述底竿内的筒状体的插入部,连接于前述插入部的竿底侧的握持部,和设在前述握持部的梢尖侧端部周缘并与前述第1钩部接合的第2钩部,前述倒数第二节竿,是作为总体形成了前端细的锥形的筒状体并在轴向中央附近或梢尖侧的外周面上形成直径大于其他部分的第2外配合部,而且,竿底侧端部外周面还成为第3外配合部,该倒数第二节竿具有以封闭竿底侧端部的方式装拆自如地装设的底塞,前述延伸竿的第1外配合部自由配合于前述尾塞的第2内配合部,前述倒数第二节竿的前述第2外配合部和第3外配合部自由配合于前述底竿的第1内配合部。
2.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钓竿,其中前述倒数第二节竿有装拆自如地装设于其外周面的前述第2外配合部的梢尖侧端缘的环形构件。
3.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钓竿,其中前述倒数第二节竿的底塞有在外周面上向外出没自如地突出的滑动构件。
4.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钓竿,其中前述延伸竿在插入部的梢尖侧端部上装设着使倒数第二节竿从梢尖侧向插入部内导向的导向构件。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钓竿,可在底竿与延伸竿之间使钓竿总体的长度变化而容易拿到鱼。底竿(1)有尾塞(5),该尾塞(5)作为总体形成前端细的锥形的筒状体,梢尖侧端部内径比其他部分小直径化而成为第1内配合部(1a),装拆自如地连接于竿底侧端部。该尾塞(5)内周面为第2内配合部(2a)。延伸竿(2)有在梢尖侧端部外周面上形成直径大于其他部分的第1外配合部(6a)并作为出入于底竿内的筒状体的插入部(6)。倒数第二节竿(3)在轴向中央附近或梢尖侧的外周面上形成直径大于其他部分的第2外配合部(3a),竿底侧端部外周面为第3外配合部(3b),该倒数第二节竿(3)具有以封闭竿底侧端部的方式装拆自如地装设的底塞(11)。
文档编号A01K87/00GK1517011SQ200410000158
公开日2004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9日
发明者原田孝文, 太田昭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