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茎杆整株还田整地机刀体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35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稻茎杆整株还田整地机刀体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水田整地机具上的作业部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水稻秸杆还田均采用粉碎、抛撒、翻埋、在春天注水泡田后再耙地、捞平、捞茬等作业程序,作业环节多、作业成本高是其非常突出的问题。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收割机直收面积的增加,为减少机收损失,普遍采用直收后留茬高度在30-40公分“高留茬”方式,传统的水田整地刀具已无法满足和适应水田整地作业需要,对此,目前已有适应“高留茬”水稻茎杆整地刀具问世,处在开发推广阶段。但是,近年来,水稻割前脱粒农艺技术及其收获机具的研制成功,使水稻稻穗收割后整株茎杆全部站立的留在田间,而“高留茬”旋耕刀又不能完成水稻整株茎杆的还田作业,新型刀具的研发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水稻茎杆整株还田整地作业需要,设计提供一种水稻茎杆整株还田整地机刀体总成,达到满足水稻割前脱粒后整株茎杆还田作业需要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设计是,压埋茎杆刀的刀刃由直线与空间曲线或者平面曲线与空间曲线连接组成,其刀刃直线部份或平面曲线部份一侧与压埋茎杆刀的刀体位于同一平面上,刀刃空间曲线部份一侧相对于刀体平面以圆弧过渡逐渐向上翘弯,压埋茎杆刀整体呈空间体状;固装在刀盘上的压埋茎杆刀整体配置的外径尺寸为450-550毫米,至此构成水稻茎杆整株还田整地机刀体总成。
本实用新型可将水稻整株茎杆有效地旋切下压至水田泥浆底层内,同时起到碎土、起浆平地、培肥地力、减少作业环节、降低作业成本的作用和效果,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作业性能好的特点。


图1是水稻茎杆整株还田整地机刀体总成装配结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压埋茎杆刀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A剖面图;图5是图3中B-B剖面图。
图中件号说明1、压埋茎杆刀、2、刀盘、3、刀轴、4、刀刃、5、刀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水稻茎杆整株还田整地机刀体总成包括刀轴3、套固在刀轴3上的刀盘2及配装在刀盘2上的压埋茎杆刀1,压埋茎杆刀1的刀刃4由直线与空间曲线或平面曲线与空间曲线连接构成,其刀刃4直线部份一侧或平面曲线部份一侧与压埋茎杆刀1的刀体5位于同一平面上,刀刃4空间曲线部份一侧相对于刀体5平面以圆弧R过渡逐渐向上翘弯,压埋茎杆刀1整体呈空间体状。固装在刀盘2上的压埋茎杆刀1整体配置的外径尺寸φ为450-550毫米。
作业时,刀体总成快速旋转,压埋茎杆刀1的刀刃4直线部份或平面曲线部份首先接触稻田中直立的整株水稻茎杆,尔后刀刃4的空间曲线部份亦与茎杆相接触,在刀刃4的连续旋切下压作用下将整株茎杆压至水田泥浆底层内,完成作业。
权利要求1.一种水稻茎杆整株还田整地机刀体总成,包括刀轴(3)、套固在刀轴(3)上的刀盘(2)及配装在刀盘(2)上的压埋茎杆刀(1),其特征在于压埋茎杆刀(1)的刀刃(4)由直线与空间曲线或平面曲线与空间曲线连接构成,其刀刃(4)直线部份一侧或平面曲线部份一侧与压埋茎杆刀(1)的刀体(5)位于同一平面上,刀刃(4)空间曲线部份一侧相对于刀体(5)平面以圆弧R过渡逐渐向上翘弯,压埋茎杆刀(1)整体呈空间体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茎杆整株还田整地机刀体总成,其特征在于固装在刀盘(2)上的压埋茎杆刀(1)整体配置的外径尺寸φ为450-550毫米。
专利摘要水稻茎杆整株还田整地机刀体总成属于农业机械中水田整地机具上的作业部件;刀体总成的压埋茎杆刀刀刃由直线与空间曲线或平面曲线与空间曲线连接组成,其刀刃直线部分或平面曲线部分一侧与压埋茎杆刀刀体位于同一平面上,刀刃空间曲线部分一侧相对于刀体平面以圆弧过渡逐渐向上翘弯,压埋茎杆刀整体呈空间体状;本总成可将水稻整株茎杆旋切下压至水田泥浆底层内,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作业性能好的特点。
文档编号A01D45/00GK2754331SQ2004200540
公开日2006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3日
发明者王金武, 尹大庆, 韩永俊 申请人:东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