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插秧机的秧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42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稻插秧机的秧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水稻插秧机上的秧船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插秧机上的秧船装置是插秧机上的重要部件,它在插秧机工作时,起着承载机身重量的作用。现有插秧机的秧船装置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吉林延吉插秧机厂生产的独轮行走式插秧机为代表的整体平板式,另一种是以日本生产的步行式水稻插秧机为代表的分体式秧船。其中整体平板式秧船主要结构是由一整块塑料平板和钢质加强件构成,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在作业过程中有平地功能的优点。但它在作业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冲浪压苗现象,即插秧机在行进作业时,秧船将其前方的水和浮泥排向机身两侧,将插秧机一侧已插好的秧苗冲倒甚至淹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改进的插秧机秧船装置,它即能克服原整体平板式秧船冲浪压苗的缺陷,又保留原整体平板式秧船的各种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秧船装置上的左秧船、中秧船和右秧船三个分秧船由三根固定梁固定连接成为一个总秧船。每个分秧船由底板、中板、隔条组成,三个分秧船之间有一定间隔,形成过水通道,两侧的左、右秧船长度大于中秧船,它们的中板前部靠总秧船中部方向各有一段加宽部分,其宽度等于或稍大于中秧船两侧的过水通道宽度,用于整平该过水通道前方的田土,从而使整个田块在插秧机作业时都能被整平。固定梁与各分秧船的中板之间被隔条隔开,形成一定间距,是过水通道的组成部分。当插秧机行进作业时,秧船前方的水大部分先进入左、右秧船之间的过水通道,然后再分向中秧船两侧的过水通道流向插秧机后部。少部分流向总秧船两侧的水又有部分通过左、右秧船的中板外侧上方流向插秧机后方。这样向插秧机两侧方向流动的水就很少了,冲浪压苗现象可基本消除。
本实用新型保留了原整体平板式秧船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廉、有平地功能的优点,又克服了其在作业过程中产生严重冲浪压苗的缺陷。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总秧船的组装轴测图。
图2是拆去固定梁的秧船组装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有左秧船A,中秧船B,右秧船C三个分秧船,它们由三根固定梁[1]固定联结成总秧船。三个分秧船之间有一定间隔,形成过水通道[10]和[11],三个分秧船分别由底板[5]、[7]、[9],中板[4]、[6]、[8],隔条[2]、[3]组成。底板[5]、[7]、[9]由角铁与钢板焊接制成,其宽度比秧苗插植行距小6-10cm,秧苗插在它的两侧。中板[4]、[6]、[8]由薄钢板加工制成,隔条[2]、[3]由钢质方管加工制成。左、右秧船A、C的长度大于中秧船B,它们的中板[4]、[8]前部靠总秧船中间方向各有一段加宽部分[12],其宽度等于或稍大于中秧船两侧的过水通道[11]的宽度,用于整平其前部田土。三根固定梁[1]与中板[4]、[6]、[8]之间被隔条[2]、[3]隔开,形成一定间距,组成过水通道[10]、[11]的一部分。当插秧机行进作业时,它的全部底板、中板可将全部田土整平。秧船前方的水大部分先进入左、右秧船之间的过水通道[10],然后再分向中秧船两侧的过水通道[11]流向插秧机后部。少部分流向总秧船两侧的水又有部分通过左、右秧船的中板[4]、[8]外侧上方流向插秧机后方。这样向插秧机两侧方向流动的水就很少了,冲浪压苗现象可基本消除。
权利要求1.一种水稻插秧机的秧船装置,该装置上有底板(5)、(7)、(9),中板(4)、(6)、(8)和固定梁(1),其特征是整个秧船由左秧船(A),中秧船(B)和右秧船(C)三个独立分开的分秧船用固定梁(1)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总秧船,各分秧船之间有间隔,形成过水通道(10)和(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插秧机的秧船装置,其特征是左秧船(A)、右秧船(C)的长度大于中秧船(B),它们的中板(4)、(8)前部靠总秧船中间方向各有一段加宽部分(12),其宽度等于或大于中秧船两侧的过水通道(11)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插秧机的秧船装置,其特征是固定梁(1)与中板(4)、(6)、(8)之间被隔条(2)、(3)或其它零件隔开。
专利摘要一种水稻插秧机的秧船装置。它是由左秧船、中秧船、右秧船三个独立的分秧船通过固定梁连接成整体总秧船,各分秧船均由底板、中板和隔条组成。各分秧船位置之间有一定间隔,固定梁与各分秧船的中板之间由隔条分开形成一定间距,共同组成过水通道。插秧机前方的水大部分可通过过水通道流向插秧机后方,从而减少流向秧船侧面的水流,基本消除冲浪压苗现象。该装置的左、右秧船比中秧船长,它们的中板前端有一与中秧船两侧过水通道等宽或稍宽的加宽部分。使本实用新型在机械插秧作业过程中能平整全部田地。
文档编号A01C11/02GK2750636SQ200420065
公开日2006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31日
发明者张琳, 吴华聪 申请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