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分路导管式自由坠落定距水稻抛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08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漏斗分路导管式自由坠落定距水稻抛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特别是一种用于水稻抛秧作业的漏斗分路导管式自由坠落定距水稻抛秧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水稻的插秧是十分繁重的体力劳动,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目前有一种水稻抛秧机,其结构是有一个机架,在机架上设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联接机架下方的行走机构,在机架上有一个与动力装置相接的转动式抛秧盘,利用转盘离心抛秧,工作时需要人工将秧苗从秧苗盘上取下并分开,再送至抛秧盘,通过抛秧盘的转动,可将秧苗抛入水田。这种结构的抛秧机具有如下缺点1、行走机构与插秧机的行走机构相类似,其速度与抛秧动作不匹配;2、无法控制抛秧密度,导致秧苗密度不均匀,操作者的喂秧操作熟练程度也关系到秧苗的密度,这是现有抛秧机致命的技术缺欠;3、秧苗落地后直立度差;4、对秧苗营养体的含水率和秧苗高度有较高的要求,含水率只能限制在30%--40%之间,过湿就需要将秧苗凉晒,秧苗高度限制在13-15厘米,否则无法进行离心抛秧;5、作业时与风向还有直接关系,抛秧的均匀性受风向的影响较大,只有在风力4级以下时抛秧方向与风向平行才能正常进行作业;6、在抛秧前必须将秧苗人工从盘上取出,不能带盘作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作业时各动作连惯匹配、抛秧密度均匀、行距、株距可调、直立程度高、对秧苗营养体含水量无严格限制、不受风向影响、带盘作业的漏斗分路导管式自由坠落定距水稻抛秧机,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漏斗分路导管式自由坠落定距水稻补秧机,包括机架,在机架的下方装有行走机构,机架上设有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装置为发动机1,发动机1与固定在机架上的齿轮箱相联接,齿轮箱分别联接秧苗背投输送机构、背投取秧机构、行走机构、逆行补秧机构、抛秧机构和升降转向机构、行、株距调整机构。
所述的秧苗背投输送机构的结构为在机架上装有与齿轮箱6相接的秧苗输送轮8、9,秧苗输送轮8、9上套装有带爪形勾的传送链条,其下方两侧架机上固定有滑道32,在传送链条的下方设有秧苗梳理器7,机架上还支撑有往复杠10,与往复杠10相配的往复螺母11接连动板17,连动板17接滑块15,滑块15上装有投秧杆16和弹簧14,机架上还轴联接有摇臂13,摇臂13的一端与凸轮12相配,凸轮12装在往复杠10上,摇臂13的另一端与投秧杆16的上端相配。
所述的抛秧机构结构为在所述的投秧杆16下方机架上设有分苗器18,在分苗器18的下方设有与齿轮箱相连接的抛秧主动轮20和抛秧从动轮19,抛秧主动轮20和抛秧从动轮19上装有定距抛秧器21,其上设有间隔的秧穴44,在定距抛秧器21的前端设有秧苗漏斗分路器23、秧苗理顺器22、秧苗坠落导管24。
所述的升降转向机构为机架上的齿轮箱5内装有立式的螺旋轴,螺旋轴的底端装有基座30。
所述的行走机构为在机架的前、后下方用轴承及轴承座26联接有抛秧行走轮28、驱动链轮40,在抛秧行走轮28的外侧接有叶片29,叶片29倾斜排列,在抛秧行走轮28的两端留有端头,装有行路轮35,抛秧行走轮28与齿轮箱2链条联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由于行走部分为双轮驱动,行进能力强,在水田内可利用带叶片的管状行走轮行走,在陆地上可利用安装在行走轮两端的胶轮行走,十分方便;转向灵活可靠,整机升起时可随意转动角度,调整其行进的方向;抛秧密度均匀、行、株距可调,抛秧时对秧苗进行了多次理顺,使秧苗落入水田内时直立程度高,无漂秧,无倒秧;对秧苗营养体含水量无严格限制,不受风向影响,可带盘作业且背投取秧,减少了人工操作程序,作业效率高,质量好,劳动强度低,为全国建立钵育工厂提供了先决条件和基础,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左视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右视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的仰视示意图;图6是分苗器18的视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的右视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的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1为发动机,选用汽油机,也可使用柴油机。用螺栓将发动机固定在机架上。发动机1是本装置的动力源。通过链条将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机架上的各齿轮箱联接起来,以传递动力用于机架上的各机构。
在机架上螺栓固定有齿轮箱2、3、4、5、6,在机架的下方装有行走机构,具体结构是在机架的前后下方用轴承及轴承座26联接有抛秧行走轮28、驱动链轮40,抛秧行走轮28是两根1米长、3毫米壁厚、直径为500毫米的Q235B金属管制作的,通过驱动链轮40传动机构及齿轮箱2与发动机相联接。在抛秧行走轮28的外侧接有叶片29,叶片29倾斜排列,以增加在水田内的行走能力。在抛秧行走轮28的两端留有端头,用于在陆上行走时安装胶轮作为行路轮35。为了解决在行进时减速或停止,在抛秧行走轮28的中心位置装有制动器42,所述的制动器42可选用手拉式制动器。在行走轮处机架上挂接有趟泥板27,趟泥板27上设有挂钩与机架相挂,作业时趟泥板27可在水田上趟泥。
所述的秧苗背投输送机构的结构为在机架上装有与齿轮箱6相接的秧苗输送轮8、9,秧苗输送轮8、9与机架之间为轴承联接,即支撑在机架上,通过链条、链轮与齿轮箱6、往复杠10相联接,达到8∶1转速变为有规律间断转动的目的。在秧苗输送轮8、9上套装有带爪形勾的传送链条,爪形勾设在传送链条的外侧,并间隔设置。其下方两侧机架上螺栓固定有滑道32,在传送链条的下方机架上设有秧苗梳理器7,秧苗梳理器7的结构是在机架上固定一个框架,框架上间隔平行排列立板。安装秧苗梳理器7的目的是对秧苗进行第一次理顺,使将从秧盘上被取下的秧苗不致互相迭压、粘连,防止漏抛、多抛,即当秧盘倒置在滑道32上并由传送链条上的爪形勾带动向左方向移动时,秧苗梳理器7象梳子一样对倒置的秧苗进行梳理。在传送链条与滑道32之间设有秧盘出口45。
机架上还轴承支撑有往复杠10,往复杠10与抛秧轮链轮、链条联接,往复杠10上加工有双向往复螺纹,与往复杠10相配的往复螺母11在往复杠10转动时,往复螺母11可在往复杠10上作往复移动。往复杠10与连动板17螺钉联接,连动板17插接在滑块15上的销轴上,以带动滑块15移动。滑块15座落在滑道33上,滑道33固定在机架上。滑块15上的孔内插入有投秧杆16,并套装有回位弹簧14,机架上还铰链联接有摇臂13,摇臂13的一端与凸轮12相配,凸轮12装在往复杠10上,摇臂13的另一端与投秧杆16的上端相配。当往复杠10转动时,可通过往复螺母11、连动板17、滑块15带动投秧杆16移动,并通过往复杠10上的凸轮12间隔的顶靠摇臂13的一端,从而使摇臂13的另一端下压投秧杆16,投秧杆16向下运动时,刚好与滑道32上的秧盘穴对正,可将该处的秧苗取下,被取下的秧苗落入分苗器18内。投秧杆16下压动作完成后,在弹簧14的作用下复位。工作时多次重复上述的间歇秧苗输送动作。
所述的抛秧机构结构为在所述的投秧杆16下方机架上设有分苗器18,分苗器18的结构为梯形漏斗式,上口大,下口小,前窄后宽,后边上方边缘有一条翻出的圆形卷边(参看图6、7、8)。在分苗器18的下方机架上轴承联接有抛秧主动轮20和抛秧从动轮19,抛秧主动轮20和抛秧从动轮19是通过链条和链轮与齿轮箱4相联接的,抛秧主动轮20和抛秧从动轮19上装有定距抛秧器21,定距抛秧器21是由橡胶和尼龙材料合成的,形为带状,套装在抛秧主动轮20和抛秧从动轮19上,随其一同转动。其上设有圆孔,圆孔下面有半球形兜,形成秧穴44,自分苗器18处下落的带钵秧苗可准确的落入秧穴44内。秧穴44纵、横向间隔设置,以保证抛秧后秧苗的行距和株距。在定距抛秧器21的一端机架上设有秧苗理顺器22、秧苗漏斗分路器23、秧苗坠落导管24。所述的秧苗理顺器22结构为在框架的内侧固定有尼龙丝,尼龙丝的一端与框架固定联接,另一端处于悬臂状态。所述的秧苗漏斗分路器23的结构为金属板制作的漏斗,上大下小,秧苗理顺器22螺钉固定于秧苗漏斗分路器23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秧苗坠落导管24位于秧苗漏斗分路器23的下方。自定距抛秧器21抛下的带钵秧苗进入秧苗漏斗分路器23,经过其中间的秧苗理顺器22时,其中的尼龙齿先将秧苗瞬间托起,让比秧苗重的钵体先行落入秧苗漏斗分路器23的下部,使带钵秧苗一律改变为钵体向下,秧苗向上的形态。然后进入秧苗坠入导管24内靠重力向下自由坠落,以自身坠落的惯性力进入水田内,达到抛秧的目的。在机架上还固定有防护罩25和扶手38。
所述的齿轮箱5螺栓固定在机架上,齿轮箱5是通过传动装置与发动机1相联接的。在齿轮箱5内有一个立式的螺旋轴,螺旋轴的底端伸出齿轮箱外并固定联接有基座30,基座30上留有通气孔41。升起转向时,可通过发动机带动齿轮箱5内的与螺旋轴相配的丝母(圆锥齿轮)转动,可使螺旋轴向下伸出,并使基座30落地,继续动作后,齿轮箱5带动整机升起离开地面,即可转向。此时齿轮箱2处于空挡位置,切断对其它系统的动力输入。
株距的变换是通过齿轮箱3变换输出转数实现的,动力从齿轮箱2传给齿轮箱3,再由齿轮箱3传给齿轮箱4,齿轮箱3内设有多个档位,变换挡位,可改变齿轮箱4的转数,达到改变抛秧主动轮20的转数,从而改变了定距抛秧器21的转动速度,最终改变了株距。
逆行补秧是通过齿轮箱2实现的,当出现漏抛时,可将齿轮箱2由田间作业挡位变换到行路档位,提起趟泥板,加大油门可逆行回到漏抛处,进行补抛。
本机有关秧苗行距的调整是通过调整秧苗坠落导管24的间距完成的,根据秧苗的种植地区、习惯等可随意调整间距的大小,便可达到预想的行距。
权利要求1.一种漏斗分路导管式自由坠落定距水稻抛秧机,包括机架,在机架的下方装有行走机构,机架上设有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装置为发动机[1],发动机[1]与固定在机架上的齿轮箱相联接,齿轮箱分别联接秧苗背投输送机构、行走机构、抛秧机构和升降转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分路导管式自由坠落定距水稻抛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秧苗背投输送机构的结构为在机架上装有与齿轮箱[6]相接的秧苗输送轮[8、9],秧苗输送轮[8、9]上套装有带爪形勾的传送链条,其下方两侧架机上固定有滑道[32],在传送链条的下方设有秧苗梳理器[7],机架上还支撑有往复杠[10],与往复杠[10]相配的往复螺母[11]接连动板[17],连动板[17]接滑块[15],滑块[15]上装有投秧杆[16]和弹簧[14],机架上还轴联接有摇臂[13],摇臂[13]的一端与凸轮[12]相配,凸轮[12]装在往复杠[10]上,摇臂[13]的另一端与投秧杆[16]的上端相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斗分路导管式自由坠落定距水稻抛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抛秧机构结构为在所述的投秧杆[16]下方机架上设有分苗器[18],在分苗器[18]的下方设有与齿轮箱相连接的抛秧主动轮[20]和抛秧从动轮[19],抛秧主动轮[20]和抛秧从动轮[19]上装有定距抛秧器[21],其上设有间隔的秧穴[44],在定距抛秧器[21]的一端设有秧苗漏斗分路器[23]、秧苗理顺器[22]、秧苗坠落导管[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斗分路导管式自由坠落定距水稻抛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转向机构为机架上的齿轮箱[5]内装有立式的螺旋轴,螺旋轴的底端装有基座[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斗分路导管式自由坠落定距水稻抛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机构为在机架的前、后下方用轴承及轴承座[26]联接有抛秧行走轮[28]、驱动链轮[40],在抛秧行走轮[28]的外侧接有叶片[29],叶片[29]倾斜排列,在抛秧行走轮[28]的两端留有端头,装有行路轮[35],抛秧行走轮[28]与齿轮箱[2]链条联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业机械,特别是一种用于水稻抛秧作业的漏斗分路导管式自由坠落定距水稻抛秧机。包括机架,在机架的下方装有行走机构,机架上设有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装置为发动机1,发动机1与固定在机架上的齿轮箱相联接,齿轮箱分别联接秧苗背投输送机构、行走机构、抛秧机构和升降转向机构。行进能力强,十分方便;转向灵活可靠,抛秧密度均匀、行、株距可调,秧苗落入水田内时直立程度好,不漂秧,不倒秧;对秧苗营养体含水量无严格限制,不受风向影响,带盘作业且背投取秧,减少了人工操作程序,作业效率高,质量好,劳动强度低,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A01C11/00GK2757519SQ2004201128
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30日
发明者许广宽 申请人:许广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