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56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秧机,特别是便携式插秧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插秧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装有将秧苗送至插秧装置的工作头处的送秧装置,禾秧送到插秧装置工作头处,工作头做上、下运动将禾秧插入地里。但由于现有的插秧装置的工作头几乎为垂直的上下运动,当其向下时可将禾秧插入地里,但当其向上运动时,往往又将禾秧带了出来,造成浮秧、少株等现象,因此现有的插秧机的插秧效果达不到要求。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将公开一种插秧效果好,不会出现浮秧少株现象,且结构简单,便于携带的便携式插秧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机架和装配于机架上的插秧装置,以及将秧苗送至插秧装置的工作头处的送秧装置,所述插秧装置为曲柄连杆机构,或曲柄摇杆机构。如果为曲柄连杆机构,具体结构可以是曲柄的一端与铰装于机架上、由动力带动的曲柄转轴固连,曲柄的另一端铰装于第一连杆的杆体上,第一连杆为下端呈叉状的插秧手,第一连杆的上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连,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铰连,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机架铰连。如果为曲柄摇杆机构,可以是曲柄的一端与铰装于机架上、由动力带动的曲柄转轴固连,曲柄的另一端铰装于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连,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摇杆)的杆体铰连,第三连杆(摇杆)的上端与机架铰连,第三连杆(摇杆)为下端为呈叉状的插秧手。
由于本插秧机的插秧装置的插秧手由曲柄连杆机构带动,插秧手工作是呈弧线运动,即当其向下将禾秧插入地里后,需运动一段距离才从地里抬起,因此不会将刚插下的禾秧带出,造成浮秧少株。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的进一步贡献为,送秧装置包括盛秧装置和抓秧装置,盛秧装置设有一个出秧口;抓秧装置包括凸轮和抓秧手;凸轮以小半径圆面朝向出秧口的方位固定于机架上,凸轮的中轴线为与插秧机前进方向垂直的水平线;抓秧手包括在动力带动下转动的转轴,转轴与凸轮中轴线重合,转轴上固连有抓秧手转臂;抓秧手还包括固定端铰装于抓秧手转臂上、自由端顶于凸轮上的夹紧块,当夹紧块自由端顶于凸轮大半径圆面时,其工作面压紧抓秧手转臂钩头工作面,当夹紧块自由端顶于凸轮小半径圆面时,其工作面在重力的作用下离开抓秧手转臂钩头工作面。上述方案还可以在夹紧块的自由端与抓秧手转臂之间,或夹紧块的自由端与转轴之间设一个拉簧,以保证当夹紧块自由端离开凸轮大半径圆面时,能及时贴紧凸轮小半径圆面,也即是使其工作面能及时离开抓秧手转臂钩头工作面,也即是使抓秧手呈张开状态,便于抓取禾秧;为了保证在拉簧脱位,或因其他原因拉簧工作状态不能保证时,抓秧手仍然能及时打开,在上述方案中还可以在由凸轮大半径圆面向小半径圆面过渡处,设一个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的作用是在夹紧块自由端由凸轮大半径圆面向小半径圆面过渡时,碰打夹紧块自由端,迫使夹紧块自由端回压在凸轮小半径圆面上,进一步确保夹紧块自由端由凸轮大半径圆面过渡到凸轮小半径圆面时,夹紧块自由端能及时回位,抓秧手能及时打开。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的进一步贡献是,机架底部、插秧手所处的平面与抓秧手转臂所处的平面之间,设有一块与机架固连的扶秧板。
采用抓秧手将禾秧抓到离地面较近的地方,再让插秧手的工作头将禾秧根部插入地下,可以保证禾秧被子竖直插入地里,特别是设置了扶秧板时,借助扶秧板的上端和侧壁扶住禾秧的上端,使禾秧的上端不会随插秧手工作头插入地里,也不会被抓秧收带倒。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的进一步贡献是,所述盛秧装置的出秧口处设有一个压秧装置,压秧装置包括压秧板、压秧板转动臂和压秧板动作臂,压秧板压于出秧口处;压秧板转动臂的一端以转动方向与转轴平行的形式铰装于机架上;压秧板动作臂的一端与压秧板固连,另一端为自由端,压秧板动作臂的自由端卡于固连于转轴上、与转轴同步转动的凸轮槽中。
在上述方案中,还可以有一根压秧板拉紧簧,压秧板拉紧簧一端固定于压秧板上,另一端固定于机架上,其作用是将压秧板拉紧,使之压于出秧口处。
加设压秧装置后,可以控制禾秧的出秧时间,还可以通过压秧装置控制秧禾束的大小。但由于某些品种的禾秧的根须相互缠绕,如果让禾秧自由落出,有可能使抓秧手抓到的禾秧相互牵扯,不成束,或禾束的大小难以控制。
因此,述送秧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顶秧装置,此时所述盛秧装置对应于出秧口处设有顶秧孔,所述顶秧装置包括顶秧杆,顶秧杆的前端与顶秧孔位置相应,顶秧杆的后端与顶秧杆转动臂及顶秧杆动作臂的上端固连,顶秧杆转动臂的下端以转动方向与转轴平行的形式铰装于机架上,顶秧杆动作臂的下端为自由端,顶秧杆动作臂的自由端与一个随转轴同步转动的撞块,撞块在压秧板离开压秧口时撞打顶秧杆动作臂自由端、从而使顶杆转动臂带动顶杆向前插入顶秧孔将禾秧顶出。
而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方式最好为链条、链轮传动,具体为在支架的操纵杆上铰装有一个由手动或电动驱动转动的主动链轮,主动链轮通过链条带动与转轴固连的从动链轮,转轴上还固连有一个大链轮,大链轮通过链条带动与曲柄转轴固连的曲柄链轮。
这样,当以手动或电机带动主动链轮后,主动链轮通过链条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固连于转轴上的从动链轮、大链轮、抓秧手、凸轮槽及撞块同步转动,转动的凸轮槽及撞块操纵压秧装置和顶秧装置将秧苗反复一束束顶出,此时同步转动的抓秧手在凸轮的配合下,及时将被顶出的禾秧抓住并带到离地面较近的位置处;与此同时大链轮通过链条带动曲柄链轮,并通过曲柄链轮带动曲柄转轴,从而带动曲柄连杆机构,是插秧手做反复的插秧、抬起动作,且在插秧手做插秧动作时,抓住禾秧的抓秧手正好将禾秧送至插秧手处,让插秧手将禾秧插入地里,完成一次插秧动作。

图1为本新型插秧机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新型图1为本新型插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插秧装置与抓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插秧装置与压秧装置,顶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凸轮及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如图1所示制成手动便携式插秧机,也可以如图2所示制成电动便携式插秧机。
在图1~5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本便携式插秧机包括支架,支架的操纵杆1-1上铰装有一个由手动或电动驱动转动的主动链轮1-2,主动链轮1-2通过链条带动与转轴9固连的从动链轮1-3,转轴9以与插秧机前进方向垂直的方位水平设置,转轴9上还固连有一个大链轮1-4、一个凸轮4-1、一个凸轮槽6和一个抓秧手。盛秧装置固定于支架上抓秧手的上方,盛秧装置竖直安放,盛秧装置内壁设有可以梳散禾秧根须,设置可以切断禾秧根须的凸齿10。出秧口3-1设置于禾架下端前部,禾架下端后部对应于出秧口3-1处,设有一个顶秧孔3-2;盛秧装置的出秧口3-1处设有一个压秧装置,压秧装置包括压秧板5-1、压秧板转动臂5-2和压秧板动作臂5-5,压秧板5-1压于出秧口3-1处;压秧板转动臂5-2的一端以转动方向与转轴9平行的形式铰装于机架上;压秧板动作臂5-5的一端与压秧板5-1固连,另一端为自由端;压秧板动作臂5-5的自由端卡于一个具有两个小半径圆弧槽的凸轮槽6中,压秧板拉紧簧5-3一端固定于压秧板5-1上、另一端固定于机架上,将压秧板5-1拉紧使之压于出秧口3-1处。当压秧板动作臂5-5的自由端处于凸轮槽6的小半径圆弧槽时,压秧板离开出秧口3-1,当压秧板动作臂5-5的自由端远离凸轮槽6的小半径圆弧槽时,压秧板压住出秧口3-1。顶秧杆转动臂7-2的下端以转动方向与转轴9平行的形式铰装于机架上,顶秧杆转动臂7-2的上端与顶秧杆动作臂7-3的上端及顶秧杆7-1的后端固连,顶秧杆动作臂7-3的下端为自由端;撞块7-4固定于凸轮槽6底板的另一面上,与凸轮槽6的小半径圆弧槽位置相应处。抓秧手由抓秧手转臂4-2-1和夹紧块4-2-2构成,抓秧手转臂4-2-1固连于转轴9上,夹紧块4-2-2固定端铰装于抓秧手转臂4-2-1上,夹紧块4-2-2自由端顶于凸轮4-1上,夹紧块4-2-2的自由端与抓秧手转臂4-2-1之间设有一个拉簧4-2-3。凸轮4-1由一个小半径圆面和一个构成大半径圆面,并且凸轮4-1以小半径圆面向上,大半径圆面向下的方位固定于机架上;凸轮4-1大半径圆面向小半径圆面过渡处,设有一个限位装置4-3,该限位装置4-3为一个与凸轮4-1或支架固连的限位挡块,其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其靠近凸轮4-1的侧边与凸轮4-1小半径圆面曲率相应,与凸轮4-1小半径圆面之间形成一个限位槽,在夹紧块4-2-2自由端由凸轮4-1大半径圆面向小半径圆面过渡进时,在重力、拉簧4-2-3及限位挡块的作用下,迫使夹紧块4-2-2自由端回位,压在凸轮4-1小半径圆面上,此时其工作面离开抓秧手转臂4-2-1钩头工作面的夹紧块4-2-2,抓秧手打开;当夹紧块4-2-2自由端顶于凸轮4-1大半径圆面时,其工作面压紧抓秧手转臂4-2-1钩头工作面,即抓秧手合拢,抓住禾秧。大链轮1-4通过链条带动与曲柄转轴2-4固连的曲柄链轮1-5,曲柄2-5的一端与曲柄转轴2-4固连,曲柄2-5的另一端铰装于第一连杆的杆体上,第一连杆为下端呈叉状的插秧手2-1,第一连杆的上端与第二连杆2-2的一端铰连,第二连杆2-2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2-3的一端铰连,第三连杆2-3的另一端与机架铰连。所述抓秧手转臂4-2-1所处的平面在第一连杆所处的平面外侧,插秧机底部、插秧手2-1所处的平面与抓秧手转臂4-2-1所处的平面之间,设有一块与机架固连的扶秧板8。
图1~图5所示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而非全部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1.便携式插秧机,包括机架和装配于机架上的插秧装置,以及将秧苗送至插秧装置的工作头处的送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装置为曲柄连杆机构,或曲柄摇杆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曲柄(2-5)的一端与铰装于机架上、由动力带动的曲柄转轴(2-4)固连,曲柄(2-5)的另一端铰装于第一连杆的杆体上,第一连杆为下端呈叉状的插秧手(2-1),第一连杆(2-1)的上端与第二连杆(2-2)的一端铰连,第二连杆(2-2)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2-3)的一端铰连,第三连杆(2-3)的另一端与机架铰连;曲柄(2-5)的一端与铰装于机架上、由动力带动的曲柄转轴(2-4)固连,曲柄(2-5)的另一端铰装于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连,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杆体铰连,第三连杆的上端与机架铰连,第三连杆为下端为呈叉状的插秧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秧装置包括盛秧装置和抓秧装置,盛秧装置设有一个出秧口(3-1);抓秧装置包括凸轮(4-1)和抓秧手;抓秧手包括在动力带动下转动的转轴(9),转轴(9)设于凸轮(4-1)中轴线处,转轴(9)上固连有抓秧手转臂(4-2-1);抓秧手还包括固定端铰装于抓秧手转臂(4-2-1)上、自由端顶于凸轮(4-1)上的夹紧块(4-2-2),且当夹紧块(4-2-2)的自由端顶于凸轮(4-1)大半径圆面时,夹紧块(4-2-2)块的工作面压紧抓秧手转臂(4-2-1)钩头工作面,当夹紧块(4-2-2)的自由端顶于凸轮(4-1)小半径圆面时,夹紧块(4-2-2)工作面离开抓秧手转臂(4-2-1)钩头工作面;凸轮(4-1)中轴线为与插秧机前进方向垂直的水平线,且凸轮(4-1)以小半径圆面向朝向出秧口(3-1)的方位固定于机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夹紧块(4-2-2)的自由端与抓秧手转臂(4-2-1)之间,或夹紧块(4-2-2)的自由端与转轴(9)之间设有一个拉簧(4-2-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由凸轮(4-1)大半径圆面向小半径圆面过渡处,设有一个在夹紧块(4-2-2)自由端由凸轮(4-1)大半径圆面向小半径圆面过渡时碰打夹紧块(4-2-2)自由端,并迫使夹紧块(4-2-2)自由端回压在凸轮(4-1)小半径圆面上的限位装置(4-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盛秧装置的出秧口(3-1)处设有一个压秧装置,压秧装置包括压秧板(5-1)、压秧板转动臂(5-2)和压秧板动作臂(5-5),压秧板(5-1)压于出秧口(3-1)处;压秧板转动臂(5-2)的一端以转动方向与转轴(9)平行的形式铰装于机架上;压秧板动作臂(5-5)的一端与压秧板(5-1)固连,另一端为自由端,压秧板动作臂(5-5)的自由端卡于固装于转轴(9)上的凸轮槽(6)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还有一根一端固定于压秧板(5-1)上、另一端固定于机架上、将压秧板(5-1)拉紧使之压于出秧口(3-1)处的压秧板拉紧簧(5-3)。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盛秧装置对应于出秧口(3-1)处,设有一个顶秧孔(3-2);所述送秧装置还包括一个顶秧装置,顶秧装置包括顶秧杆(7-1)、顶秧杆转动臂(7-2),及顶秧杆动作臂(7-3),顶秧杆(7-1)的前端与顶秧孔(3-1)位置相应,顶秧杆(7-1)的后端与顶秧杆转动臂(7-2)及顶秧杆动作臂(7-3)的上端固连,顶秧杆转动臂的下端以转动方向与转轴平行的形式铰装于机架上,顶秧杆动作臂(7-2)的下端为自由端,顶秧杆动作臂(7-3)的自由端与一个随转轴同步转动、并在压秧板(5-1)离开出秧口(3-1)时撞打顶秧杆动作臂(7-3)自由端,从而使顶秧杆转动臂(7-2)带动顶秧杆(7-1)向前插入顶秧孔(3-2)将禾秧顶出的撞块(7-4)。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支架底部、插秧手(2-1)所处的平面与抓秧手转臂(4-2-1)所处的平面之间,设有一块与机架固连的扶秧板(8)。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支架包括操纵杆(1-1),操纵杆(1-1)上铰装有一个由手动或电机驱动的主动链轮(1-2),主动链轮(1-2)通过链条带动与转轴(9)固连的从动链轮(1-3),转轴(9)上还固连有一个大链轮(1-4),大链轮(1-4)通过链条带动与曲柄转轴(2-4)固连的曲柄链轮(1-5)。
专利摘要本便携式插秧机,包括机架和装配于机架上的插秧装置,以及将秧苗送至插秧装置的工作头处的送秧装置,所述插秧装置包括一个曲柄连杆机构,曲柄的一端与铰装于机架上、由动力带动的曲柄转轴固连,曲柄的另一端铰装于第一连杆的杆体上,第一连杆为下端呈叉状的插秧手,第一连杆的上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连,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铰连,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机架铰连。由于本插秧机的插秧装置的抓秧手由曲柄连杆机构带动,抓秧手工作是呈弧线运动,即当其向下将禾秧插入地里后,需运动一段距离才从地里抬起,因此不会将刚插下的禾秧带出,因此,不会造成浮秧少株。
文档编号A01C11/02GK2867826SQ20052003639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4日
发明者蒋远发 申请人:蒋远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