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高速剪切胶体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速剪切胶体磨,具体地说是用于改性沥青生产制造过程中聚合物沥青改性剂的剪切和碾磨,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公路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高速公路的使用情况来看,改性沥青路面(尤其是聚合物SBS改性沥青)普遍认为是最好的选择,并在广泛使用。而改性沥青的生产最主要的是解决聚合物沥青改性剂更细更均匀地分散在基质沥青中,而聚合物沥青改性剂是一种内聚力大、韧性好的高分子材料,以一般的挤压、撞击较难达到理想的粉碎、分散效果。
本实用新型作出以前,在已有技术中,用于改性沥青生产制造过程中聚合物沥青改性剂的剪切和碾磨的剪切胶体磨通常是采用在磨体内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对应成单一圆锥面的静磨盘与前盖相连接,动磨盘固定在主轴上,通过外部的动力的系统驱动。这种结构的碾磨机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聚合物沥青改性剂的破碎、碾磨问题,但由于其静磨盘与动磨盘成单一角度的磨面,限制了对聚合物沥青改性剂的碾磨细度和均匀度,要通过多遍的碾磨才能达到应用的效果,无形中增加了功耗,并且容易使沥青老化,这种磨机还不带有磨盘间隙显示和锁紧装置,给操作带来难度,且不容易把握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能使聚合物沥青改性剂在静磨盘与动磨盘的多级磨面的磨齿和磨槽之间得到剪切和碾磨,达到应有的细度和均匀度;可有效地提高成品改性沥青的高温粘度、低温延度及弹性,改善抗老化和粘附性,并能降低功率消耗的高速剪切胶体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进料口6和出料口10设置在磨体13内,在磨体内设有对应配合的静磨盘8和动磨盘9,静磨盘8与前盖7连接,动磨盘9固定在主轴14上,特征是静磨盘8和动磨盘9的对应磨齿面分别呈初级磨齿面、中级磨齿面、高级磨齿面不同的角度分布,其初级磨齿面16、27的轴向角度α为30~45°,中级磨齿面17、28的轴向角度β为45~75°,高级磨齿面18、29的轴向角度γ为90°。在初级、中级、高级每一级磨齿面上都分别设置有磨齿和磨槽,每一级的磨齿和磨槽之间相互对应,均等分部。初级磨齿面16、27上设置有初级磨齿19、30和初级磨槽23、34、初中级磨齿20、31和初中级磨槽24、35,中级磨齿面17、28上设置有中级磨齿21、32和中级磨槽25、36,高级磨齿面18、29上设置有高级磨齿22、33和高级磨槽26、37。
本实用新型中中级磨齿面17、28的外端点和高级磨齿面18、29的内端点轴向相差d为1~3.5mm。
本实用新型中在前盖7上设有与静磨盘8相连的磨盘间隙调节装置。磨盘间隙调节装置由手轮1、刻度盘2、蜗杆3、蜗轮5构成。蜗轮5与蜗杆3相啮合,刻度盘2装在蜗杆3上,在刻度盘2上连接手轮1。蜗杆3上设置有磨盘间隙锁紧器4。
本实用新型中在磨体13外设有导热油环槽11,导热油环槽11上设置有导热油油温显示器12。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采用沥青改性剂和沥青混合料在静磨盘和高速运转的动磨盘作用下,一级一级地往下运动,使沥青改性剂得到很好的细度均匀地分散在沥青中;能有效地提高成品改性沥青的高温粘度、低温延度及弹性,改善了抗老化和粘附性,降低了功率消耗;显示直观、操作简便,适用于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加工制造。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静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动磨盘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B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手轮1、刻度盘2、蜗杆3、磨盘间隙锁紧器4、蜗轮5、进料口6、前盖7、静磨盘8、动磨盘9、出料口10、导热油11、油温显示器12、磨体13、主轴14、放油阀15、初级磨齿面16、中级磨齿面17、高级磨齿面18、初级磨齿19、初中级磨齿20、中级磨齿21、高级磨齿22、初级磨槽23、初中级磨槽24、中级磨槽25、高级磨槽26、初级磨齿面27、中级磨齿面28、高级磨齿面29、初级磨齿30、初中级磨齿31、中级磨齿32、高级磨齿33、初级磨槽34、初中级磨槽35、中级磨槽36、高级磨槽37等组成。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进料口6和出料口10分别设置在磨体13内,在磨体内设有对应配合呈三个不同角度圆锥面的静磨盘8和动磨盘9,静磨盘8与前盖7连接,动磨盘9固定在主轴14上,通过外部的动力的系统驱动。静磨盘8和动磨盘9的对应磨齿面分别呈初级磨齿面、中级磨齿面、高级磨齿面三级不同的角度分布,其初级磨齿面16、27的轴向角度α为30~45°,中级磨齿面17、28的轴向角度β为45~75°,高级磨齿面18、29的轴向角度γ为90°。在初级、中级、高级每一级磨齿面上都分别设置有磨齿和磨槽,每一级的磨齿和磨槽之间相互对应,均等分部。初级磨齿面16、27上设置有初级磨齿19、30和初级磨槽23、34、初中级磨齿20、31和初中级磨槽24、35,中级磨齿面17、28上设置有中级磨齿21、32和中级磨槽25、36,高级磨齿面18、29上设置有高级磨齿22、33和高级磨槽26、37。
使用中通过前道工序把沥青混合浆料送到进料口,在动磨盘的高速运转带动下物料在磨盘间隙内既有随着动磨盘作圆周运动又在离心力作用下作径向运动,从初级磨齿面到中级磨齿面再到高级磨齿面间一级一级地往下运动,从而使聚合物沥青改性剂达到应有的细度和均匀地分散在基质沥青中,在动盘磨离心力的作用上从出料口打出。
本实用新型中级磨齿面17、28的外端点和高级磨齿面18、29的内端点轴向相差d为1~3.5mm,使物料从中级磨齿面到高级磨齿面间受到更多的剪切和碾磨几率,更好地保证了聚合物沥青改性剂的细度和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上设有与静磨盘8相连的磨盘间隙调节装置。磨盘间隙调节装置由手轮1、刻度盘2、蜗杆3、蜗轮5构成。蜗轮5与蜗杆3相啮合,刻度盘2装在蜗杆3上,在刻度盘2上连接手轮1。蜗杆3上设置有磨盘间隙锁紧器4。使用中通过对手轮的转动,带动蜗杆、刻度盘指针、蜗轮的转动,从而带动静磨盘的轴向运动,达到调节磨盘间隙的作用。磨盘间隙调好后通过对磨盘间隙锁紧器的锁紧,可以把磨盘间隙固定下来,防止生产过程中的跑动。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在磨体13外设有导热油环槽11,导热油环槽11上设置有导热油油温显示器12。可以直观地显示导热油温度,使生产人员严格控制好沥青温度,不致于使生产过程中的沥青老化。放油阀15设置在磨体13下方。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把高温导热油通入导热油环槽11内使磨机升温,通过油温显示器12控制好导热油的温度,再根据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性能指标所需的磨盘间隙通过调节装置调好磨盘间隙,再用磨盘锁紧器锁紧。工作时,外设动力系统拖动主轴14和动磨盘9高速旋转,将送入进料口6的聚合物沥青混合浆料沿着动磨盘作圆周运动和径向运动,使聚合物沥青混合浆料在静磨盘8和动磨盘9的磨齿和磨槽之间强烈来回撞击,一级一级地往下运动,通过初级磨齿和磨槽、初中级磨齿和磨槽、中级磨齿和磨槽、高级磨齿和磨槽的剪切碾磨,聚合物沥青改性剂得到高度的细化并均匀地分散在基质沥青中,从出料口10打出。经实际应用,出料口处的混合浆料聚合物沥青改性剂的细度均匀地达到1~5微米,并且均匀地分散在沥青中。
权利要求1.一种高速剪切胶体磨,主要采用进料口(6)和出料口(10)设置在磨体(13)内,在磨体(13)内设有对应配合的静磨盘(8)和动磨盘(9),静磨盘(8)与前盖(7)连接,动磨盘(9)固定在主轴(14)上,其特征是静磨盘(8)和动磨盘(9)的对应磨齿面分别呈初级磨齿面、中级磨齿面、高级磨齿面不同的角度分布,其初级磨齿面(16)、(27)的轴向角度α为30~45°,中级磨齿面(17)、(28)的轴向角度β为45~75°,高级磨齿面(18)、(29)的轴向角度γ为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剪切胶体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级、中级、高级磨齿面上分别设置有磨齿和磨槽,每一级的磨齿和磨槽之间相互对应,均等分部,初级磨齿面(16、27)上设置有初级磨齿(19、30)和初级磨槽(23、34)、初中级磨齿(20、31)和初中级磨槽(24、35),中级磨齿面(17、28)上设置有中级磨齿(21、32)和中级磨槽(25、36),高级磨齿面(18、29)上设置有高级磨齿(22、33)和高级磨槽(26、3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剪切胶体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级磨齿面(17、28)的外端点和高级磨齿面(18、29)的内端点轴向相差d为1~3.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剪切胶体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盖(7)上设有与静磨盘(8)相连的磨盘间隙调节装置,磨盘间隙调节装置由手轮(1)、刻度盘(2)、蜗杆(3)、蜗轮(5)构成,蜗轮(5)与蜗杆(3)相啮合,刻度盘(2)装在蜗杆(3)上,在刻度盘(2)上连接手轮(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高速剪切胶体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杆(3)上设有磨盘间隙锁紧器(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剪切胶体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磨体(13)外设有导热油环槽(11),导热油环槽(11)上设置有导热油油温显示器(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速剪切胶体磨,具体地说是用于改性沥青生产制造过程中聚合物沥青改性剂的剪切和碾磨,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其主要采用在磨体内设有对应配合的静磨盘和动磨盘,动磨盘固定在主轴上,特征是静磨盘和动磨盘的对应磨齿面分别呈初级磨齿面、中级磨齿面、高级磨齿面不同的角度分布。在每一级磨齿面上都分别设置有磨齿和磨槽,磨齿和磨槽之间相互对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采用沥青改性剂和沥青混合料在静磨盘和高速运转的动磨盘作用下,一级一级地往下运动,使沥青改性剂得到很好的细度均匀地分散在沥青中;能有效地提高成品改性沥青的高温粘度、低温粘度及弹性,改善了抗老化和粘附性,降低了功率消耗。
文档编号B02C7/17GK2860613SQ200520140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1日
发明者黄裕沪, 崔秀敏 申请人:黄裕沪, 崔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