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螺旋式挖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06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螺旋式挖沟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属于一种用于林、果业树下挖沟设备,林、果业制作施肥用条形深沟的组合螺旋式挖沟机,利用该设备将果树地或林地开挖施肥用深沟,挖后用于施肥,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机械化工作效率。改善树木的生长环境。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挖沟设备主要是链式挖沟,即在拖拉机牵引的情况下,利用链刀切削土壤进行挖沟,以达到开挖施肥沟的目地,该链式挖沟设备结构比较复杂、使用不便,需要在拖拉机的牵引下工作,适合大面积连续挖沟,不适合个体家庭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适合一家一户使用的挖出施肥沟的组合螺旋式挖沟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组合螺旋式挖沟机,其特征在于设有一个机架,在机架的一端设有动力输入轴和与动力输入轴连接的减速器,该减速器与机架上面设置的换向传动机构连接,该换向传动机构与机架下面设置的工作装置体连接,在机架的前端安装有牵引架。
所述的工作装置是由多个螺旋单体构成,每个螺旋单体包括螺旋轴、叶片、刀片、钻头,所述的叶片旋绕连接在螺旋轴上,在叶片的下端连接刀片,在螺旋轴的下端连接钻头。
所述的换向传动机构包括一根与减速器输出轴一体连接的长轴和在长轴上连接的多个锥齿轮,每个锥齿轮与其下部对应的螺旋轴锥齿轮啮合。
所述的螺旋单体一字排开。
本螺旋挖沟机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螺旋挖沟机与配套动力(有液压升降功能)连接好后,升起螺旋挖沟机,结合动力,降下螺旋挖沟机即可进行挖沟工作。挖完后升起螺旋挖沟机,至此一个沟挖完,再挖下一个沟,如此循环工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生产量适应性广,可一家一户使用,作业成本低。
3、无需培训专人。
4、螺旋挖沟机牵引式移动作业,利用率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1左视示意图图4为螺旋单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用于林、果业开挖施肥用沟的组合螺旋式挖沟机,其设有一个机架1,在机架1的一端设有动力输入轴2和与动力输入轴连接的减速器3,该减速器3与机架上面设置的换向传动机构连接,该换向传动机构与机架下面设置的工作装置体连接,在机架1的前端安装有牵引架6。
所述的工作装置是由四个螺旋单体7构成,每个螺旋单体包括螺旋轴8、叶片9、刀片10、钻头11,所述的叶片9旋绕焊接在螺旋轴8上,在叶片9的下端连接刀片10,在螺旋轴8的下端连接钻头11。
所述的换向传动机构包括一根与减速器输出轴一体连接的长轴4和在长轴4上连接的四个锥齿轮5,每个锥齿轮5与其下部对应的螺旋轴锥齿轮12啮合。
本实施例设置4个螺旋单体一字排开。
整个设备的动力输入用一个减速器3来减速换向。
在每个螺旋单体7的动力输入端连接一对换向锥齿轮5和12。
工作时,动力输入轴2带动减速器3,再通过换向锥齿轮5和12带动四个螺旋单体7旋转,进行旋转挖沟,既方便又快捷,特别适合林、果专业户开挖施肥沟时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螺旋式挖沟机,其特征在于设有一个机架,在机架的一端设有动力输入轴和与动力输入轴连接的减速器,该减速器与机架上面设置的换向传动机构连接,该换向传动机构与机架下面设置的工作装置体连接,在机架的前端安装有牵引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螺旋式挖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装置是由多个螺旋单体构成,每个螺旋单体包括螺旋轴、叶片、刀片、钻头,所述的叶片旋绕连接在螺旋轴上,在叶片的下端连接刀片,在螺旋轴的下端连接钻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螺旋式挖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向传动机构包括一根与减速器输出轴一体连接的长轴和在长轴上连接的多个锥齿轮,每个锥齿轮与其下部对应的螺旋轴锥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螺旋式挖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单体一字排开。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林、果业制作施肥用的组合螺旋式挖沟机,其设有一个机架,在机架的一端设有动力输入轴和与动力输入轴连接的减速器,该减速器与机架上面设置的换向传动机构连接,该换向传动机构与机架下面设置的工作装置体连接,在机架的前端安装有牵引架。所述的工作装置是由多个螺旋单体构成,每个螺旋单体包括螺旋轴、叶片、刀片、钻头,所述的叶片旋绕连接在螺旋轴上,在叶片的下端连接刀片,在螺旋轴的下端连接钻头。所述的换向传动机构包括一根与减速器输出轴一体连接的长轴和在长轴上连接的多个锥齿轮,每个锥齿轮与其下部对应的螺旋轴锥齿轮啮合。所述的螺旋单体一字排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量可大可小、制作成本低。
文档编号A01C5/00GK2860027SQ20052014220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9日
发明者秦贵, 骆京平, 王英, 禹振军, 沈瀚 申请人: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