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蛤苗种分级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325895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青蛤苗种分级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尤其是青蛤苗种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青蛤是我国沿海滩涂贝类养殖品种之一,苗种培育方式一般采取直接将双水管稚贝投播到海涂或池塘中,依靠施肥和纳潮进行培育,由于稚贝极其幼嫩,培育方式对自然条件依赖性极强,最终表现为青蛤稚贝成活率低,苗种生产不稳定,从而制约了青蛤养殖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青蛤稚贝成活率低,造成苗种生产不稳定的问题。
本方法采用室内人工培育至规格为1000-2000万粒/kg的单水管或双水管青蛤稚贝,其特征是青蛤稚贝用三级培育池培育,一级培育池的池深0.8m、池底铺设经80目筛绢过滤、曝晒处理的底泥,培育池上方设可移动遮阳网;二级培育池为土池、池深0.8m,底泥经翻耕、耙松、消毒、曝晒、在放苗前经海水浸泡;三级培育池深1.0m,底泥经翻耕、耙松、消毒、曝晒、在放苗前以海水浸泡,池底挖环沟,滩面作畦,畦宽2-3m、两边挖水沟与环沟相通;一级、二级、三级培育池每2m2布置1个100-120号的散气头,培育池外围围聚乙烯网;一级培育池水温20℃-32℃、盐度15-32‰、pH8.0-8.6,每天用饵料池水换水一次;二级培育池水温0℃-20℃、盐度15-32‰、pH8.0-8.6,每天用饵料池水换水一次,气温降低,每周换水一次,在水温10℃以下时少量换水保持水位;三级培育池水温20℃-30℃、盐度10-32、pH8.0-8.6,根据水质情况换水,每次换水量30-40%,每月大潮时彻底换水一次;一级、二级、三级培育池进水时通过筛网过滤;室内人工培育至1000-2000万粒/kg单水管或双水管稚贝带水按放养密度10-20万粒/m2均匀放入一级培育池,青蛤稚贝壳长长至0.3-0.4cm,规格达5-10万粒/kg时,将青蛤稚贝清洗、分档,按密度2-5万粒/m2移入二级培育池,稚贝壳长达0.5cm,规格达1-2万粒/kg按密度3000-5000粒/m2移入三级培育池;稚贝规格达1000-2000粒/kg时即成为大规格青蛤苗种。
本发明由于对青蛤稚贝培育采用三级培育的方法,针对青蛤稚贝生长的不同阶段,采用相应的措施,加快了稚贝的生长速度,提高了稚贝的成活率,稳定了苗种生产;本发明将规格1000-2000万粒/kg稚贝培育成1000-2000粒/kg的大规格苗种,成活率达70%以上。
具体实施例方式
青蛤稚贝一级培育池采用室外水泥池或土池,水泥池面积以50~60m2为宜,水泥池设有进排水管道,排水道宽度以100cm为宜,便于集苗用;土池面积以100m2为宜,池底铺塑料地膜;一级培育池深0.8m,铺设底泥厚度3-5cm,底泥需经过80目筛绢过滤,曝晒处理;一级培育池上方可移动遮阳网的安装高度1.5m为宜,避免中午强光照射;一级培育池每2m2布置1个100-120号的散气头;青蛤稚贝培育池采用单细胞藻类培育池水,藻类培育池面积一般为培育池的5-10倍,单细胞藻类培育根据水质和藻类培育情况每隔5-7天施肥一次,在开始肥水时,土池可以施100ppm发酵好的鸡粪或2-4ppm的尿素,水泥池以施尿素为主;将室内人工培育至1000-2000万粒/kg单水管或双水管稚贝带水均匀投放入一级培育池,稚贝放养密度一般为10-20万粒/m2;一级培育池的水质条件为水温20℃-32℃、盐度15-32、pH8.0-8.6;稚贝一级培育根据培育池的水色进行投饵换水补充藻类,每天早晚用饵料池水彻底换水一次,既保证足够的饵料又能将贝类自身的排泄物尽量排出,进水时使用200目的筛绢网袋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换水后投放1ppm-3ppm土霉素或环丙沙星;池水连续充气,使池水保持充足的溶氧;土池的周围用塑料薄膜围起,高度为30-40cm,防止蟹类爬入,在稚贝培养时期,用竹扫帚轻扫池底,避免附生杂藻,并及时捞除青苔有害生物;青蛤稚贝通过2-3个月的培育,壳长长至0.3-0.4cm左右,规格达5-10万粒/kg时,进行分苗,将青蛤稚贝用不同规格的筛子清洗、分档,进入二级培育;稚贝二级培育池以土池为宜,培育池面积一般0.5-1亩,设施与一级培育池基本相同,但无需安装遮阳网,底泥需经翻耕、耙松、消毒、曝晒,在放苗前以海水浸泡方能使用;稚贝二级培育池水温0℃-20℃、盐度15-32、pH8.0-8.6;稚贝培育密度以2-5万粒/m2为宜;每天用饵料池水彻底换水一次,既保证足够的饵料又能将贝类自身的排泄物完全排出,换水时使用120目的筛绢网袋过滤,晴天可干露一小时,随着气温的降低,每周换水一次;在池子的周围用塑料薄膜围起,高度为30-40cm;定期用耙子捞除青苔有害生物;通过越冬培育,到第二年3月,青蛤稚贝壳长可达0.5cm以上,规格达1-2万粒/kg,将青蛤苗用筛子进行分苗,移入三级培育池进行培育;稚贝三级培育池土池面积一般为5-6亩,深1.0m,培育池外围围竹竿支撑40目聚乙烯网,池底挖环沟,滩面作畦,畦宽2-3m、两边挖水沟与环沟相通,底质的处理方法与二级培育池相同,每亩用50kg生石灰均匀泼洒,进水时通过60-80目的筛网过滤,避免敌害生物进入,进水后再用1-2ppm漂白粉消毒,播苗前培育基础生物饵料,每亩施30-50kg发酵好的有机肥或5kg尿素,促进藻类生长,使透明度达30-40cm;三级培育池水温20℃-30℃、盐度10-32、pH8.0-8.6;投放1-2万粒/kg的青蛤稚贝的培育密度3000-5000粒/m2;根据培养池水质,每次换水量30-40%,每月大潮时彻底换水一次; 三级培育池在放苗前采用药物或人工的方法清除蟹类、螺类、杂草敌害生物,放苗后定期排水,清除鱼、虾、蟹、螺类敌害生物,并及时捞除浒苔、水云;三级培育池采用二溴海因、漂白粉消毒剂或泼洒抗生素进行水体消毒,预防疾病发生;当青蛤稚贝规格达1000-2000粒/kg时,可作为大规格苗种用于商品蛤养殖。
权利要求
1.青蛤苗种分级培育方法,采用室内人工培育至规格为1000-2000万粒/kg的单水管或双水管青蛤稚贝,其特征是青蛤稚贝用三级培育池培育,一级培育池池深0.8m、池底铺设经80目筛绢过滤、曝晒处理的底泥,培育池上方有可移动遮阳网;二级培育池为土池、池深0.8m,底泥经翻耕、耙松、消毒、曝晒、在放苗前经海水浸泡;三级培育池深1.0m,底泥经翻耕、耙松、消毒、曝晒、在放苗前以海水浸泡,池底挖环沟,滩面作畦,畦宽2-3m、两边挖水沟与环沟相通;一级、二级、三级培育池每2m2布置1个100-120号的散气头,培育池外围设聚乙烯网;一级培育池水温20℃-32℃、盐度15-32‰、pH8.0-8.6,每天早晚用饵料池水换水一次;二级培育池水温0℃-20℃、盐度15-32‰、pH8.0-8.6,早期每天用饵料池水换水一次,随气温的降低,每周换水一次,在水温10℃以下时少量换水,保持水位;三级培育池水温20℃-30℃、盐度10-32、pH8.0-8.6,每次换水量30-40%,每月大潮时彻底换水一次;一级、二级、三级培育池进水时通过筛网过滤;将室内人工培育至1000-2000万粒/kg单水管或双水管稚贝带水按放养密度10-20万粒/m2均匀放入一级培育池,青蛤稚贝壳长长至0.3-0.4cm,规格达5-10万粒/kg时,将青蛤稚贝清洗、分档,按密度2-5万粒/m2移入二级培育池,稚贝壳长达0.5cm,规格达1-2万粒/kg按密度3000-5000粒/m2移入三级培育池;稚贝规格达1000-2000粒/kg时即成为大规格青蛤苗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蛤苗种分级培育方法,其特征是一级培育池铺设底泥厚度3-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蛤苗种分级培育方法,其特征是一级培育池进水时使用200目的筛绢网袋过滤,二级培育池换水时使用120目的筛绢网袋过滤,三级培育池进水时通过60-80目的筛网过滤。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青蛤苗种分级培育方法,其特征是三级培育池放苗前清除蟹类、螺类、杂草,放苗后定期排水清除鱼、虾、蟹、螺类敌害生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青蛤苗种分级培育方法,其特征是三级培育池采用二溴海因、漂白粉消毒剂或泼洒抗生素进行水体消毒。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青蛤苗种分级培育方法,其特征是一级培育池采用水泥池,水泥池设有进排水管道,排水道宽度100cm。
全文摘要
青蛤苗种分级培育方法,涉及青蛤苗种培育,需要解决青蛤稚贝成活率低的问题。本方法采用规格1000-2000万粒/kg的单水管或双水管青蛤稚贝,其特征是青蛤稚贝用三级培育池培育,将1000-2000万粒/kg单水管或双水管稚贝带水按放养密度10-20万粒/m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1091454SQ20061002792
公开日2007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1日
发明者周凯, 王慧, 么宗利, 来琦芳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