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杂氟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890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氧杂氟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类新的氧杂氟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卫生及农用化学杀虫剂的用途。
背景技术
卫生害虫传播疾病,还能吸血、骚扰,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卫生害虫防治形势日益严峻。报告显示,全球仅白蚁危害损失一年就高达22亿美金,在中国每年白蚁危害也高达22亿人民币。传染病的病原体约有252种,其中45%可通过昆虫传播,虫媒传染病占传染病总数的20%,所以卫生害虫的防制是防病工作中一项重要措施。卫生害虫的防制原则以综合防制为主,而化学防制是十分重要的手段。目前,世界上已有很多卫生杀虫剂被报道,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有氟虫胺(Sulfuramid,US 4921696),伏蚁腙(Hydramethylnon,US 4087525),吡虫啉(Imidacloprid,EP 0192060),氟虫腈(Fipronil,CN 86108643),溴氰菊酯(deltamethrin,GB 1413491),氟虫脲(Flufenoxuron,EP 1610019),茚虫威(Indoxacarb,WO9211249)等。
稻飞虱俗称蠓虫,在田间常与稻叶蝉混合发生,是危害水稻的一种主要害虫,它通过其刺吸式口器,吸取水稻汁液为害。该害虫为害水稻的同时,还能够传播病毒,为水稻菌核病等多种细菌性病害提供发生环境。并且稻飞虱为迁飞性害虫,如果任其发展,其危害面将更大。稻飞虱属于刺吸式口器害虫,施用内吸性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较好,常用药剂有氟虫腈(Fipronil,CN 86108643),吡虫啉(Imidacloprid,EP 0192060),乙酰甲胺磷(Acephate,US 3845172)等。
但是,我国一些地区的卫生和农业害虫对某些品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杀虫剂,以取代那些低效、高毒、高残留及抗性高的传统杀虫剂已成为当今杀虫剂创制工作的新方向。
吕龙等人此次报道的一类氧杂氟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属首次合成,未见相关文献报导,其对蟑螂、白蚁、红火蚁等城市害虫具有较高杀灭活性,能防治稻飞虱等水稻害虫,具有结构新颖、杀虫活性较高,原料本地化等优点,对于开发出新型卫生或农用化学杀虫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氧杂氟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
本发明目的还提供一种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化合物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氧杂氟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I)所示 其中X=卤素;n=0-3;R1=H、C1-C8烷基、C1-C8烷氧基、C1-C8卤代烷基或C1-C8卤代烷氧基、苯基、R3取代苯基、苄基或杂环基;R2=C1-C8烷基、C1-C8烷氧基、C1-C8卤代烷基或C1-C8卤代烷氧基、苯基、R3取代苯基、苄基或杂环基;或者NR1R2=R4;R3=氢、卤素、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基或C1-C4卤代烷氧基;X=氢、卤素、硝基、氰基、羧基、酯基、磺酰基、C1-C8烷酰氨基、C1-C8卤代烷酰氨基、C1-C8烷酰基、C1-C8烷基、C1-C8卤代烷基、C1-C8烷氧基、苯基或苯并基;R4=R3取代的环己胺、环戊胺或吗啡啉等环状脂肪胺;所述的杂环基是吡啶基、噻吩基、噻唑基或嘧啶基。
本发明所涉及的典型化合物列于表1。
表1

本发明所涉及的氧杂氟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可以用如下的反应步骤合成 上述反应式中X、n、R如前所述。
反应物(II)与胺类在碱的条件下,反应得到目标产物氧杂氟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I)。
在该反应中,所用碱可以是以一价或二价金属的氢化物、烷氧金属化合物或其碳酸盐,如氢化钠、氢化钾、氢化钙;甲醇钠或乙醇钠、甲醇钾或乙醇钾;碳酸钠、碳酸钾或碳酸钙等;也可以是三乙胺、吡啶等有机碱或过量反应底物自身作为缚酸剂。当反应中加入溶剂时,溶剂可以为苯、甲苯或二甲苯等烃类溶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或氯仿等卤代烃溶剂;四氢呋喃或二氧六环等醚类溶剂;丙酮或甲基异丁基酮等酮类溶剂;甲醇,乙醇或异丙醇等醇类溶剂;也可以用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乙腈以及上述溶剂的混合物,该反应也可在无溶剂条件下进行,该反应的最佳溶剂为醚类。反应温度为室温至溶剂沸点,反应时间为0.5到48小时。
反应中,所述的反应物(II)、胺类化合物HR和碱摩尔比为1∶0.8~100∶0~100;更多的胺类化合物HR和碱摩尔比对反应没有影响。尤其推荐当不采用碱时,建议所述的反应物(II)、胺类化合物HR和碱摩尔比为1∶2-10∶0;当采用碱时,建议所述的反应物(II)、胺类化合物HR和碱摩尔比为1∶0.8~2∶2~10。
本发明的上述氧杂氟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可以用于卫生及农用化学杀虫剂。
以本发明的化合物作为卫生及农用化学杀虫剂的活性组份,配制成各种液剂、乳油、胶悬剂、喷射剂、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杀爬虫气雾剂、烟剂、毒饵、缓释剂(即包括药笔、药膏、涂料、微胶囊剂)、(水分散性)颗粒剂或胶囊剂等,可以用于蟑螂、白蚁、红火蚁、稻飞虱等卫生或农业害虫的防治。
制剂中活性组份的重量百分含量推荐为0.5-90%,其余为载体,载体至少包括两种,其中至少一种是表面活性剂。载体可以是固体或液体。合适的固体载体包括天然的或合成的粘土和硅酸盐,例如天然硅石和硅藻土;硅酸镁例如滑石;硅酸铝镁例如高岭石、高岭土、蒙脱土和云母;白碳黑、碳酸钙、轻质碳酸钙;硫酸钙;石灰石;硫酸钠;胺盐如硫酸铵、六甲撑二胺。液体载体包括水和有机溶剂,当用水做溶剂或稀释剂时,有机溶剂也能用做辅助剂或防冻添加剂。合适的有机溶剂包括芳烃例如苯、二甲苯、甲苯等;氯代烃,例如氯代苯、氯乙烯、三氯甲烷、二氯甲烷等;脂肪烃,例如石油馏分、环己烷、轻质矿物油;醇类,例如异丙醇、丁醇、乙二醇、丙三醇和环己醇等;以及它们的醚和酯;还有酮类,例如丙酮、环己酮以及二甲基甲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
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乳化剂、分散剂或湿润剂;可以是离子型的或非离子型的。非离子型乳化剂例如聚氧乙烯脂肪酸脂、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脂肪氨,以及市售的乳化剂农乳2201B、农乳0203B、农乳100#、农乳500#、农乳600#、农乳600-2#、农乳1601、农乳2201、农乳NP-10、农乳NP-15、农乳507#、农乳OX-635、农乳OX-622、农乳OX-653、农乳OX-667、宁乳36#。分散剂包括木质素磺酸钠、拉开粉、木质素磺酸钙、甲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等。湿润剂为月桂醇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萘磺酸钠等。
这些制剂可由通用的方法制备。例如,将活性物质与液体溶剂和/或固体载体混合,同时加入表面活性剂如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湿润剂,还可以加入其它助剂如粘合剂、消泡剂、氧化剂等。
本发明的杀虫活性化合物可以与除草剂、杀菌剂、杀线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肥料,以及其它农用化学品混配使用。
本发明的化合物及其制剂,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和优点1、具有高效的杀蟑活性,在0.5~0.1%浓度下不仅对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表现较好的杀蟑活性,而且药效作用较快,在接触药后1天,击倒率高达100.0%,在接触药后10天左右,死亡率高达100.0%。
2、具有高效的灭蚁活性,既有触杀活性又有胃毒活性,且胃毒活性优于触杀活性。
3、对同翅目的害虫稻飞虱具有较好的活性,如化合物代号1-1、I-2等化合物在较低浓度15ppm下活性均在90.0%以上。
4、对鳞翅目的害虫粘虫也具有一定的活性,如化合物代号I-10的化合物在浓度500ppm下活性高达100.0%。
5、具有良好的农用杀虫活性,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卫生杀虫活性。
6、具有合理的毒性、生态毒性和环境相容性,属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
本发明所提供的结构式为(I)的化合物,不仅合成方法简便,而且具有杀虫活性,能用于卫生或农用杀虫剂。具体防治对象包括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美洲大蠊(Periplanete americana L.),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和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以及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legen),粘虫(Mythimaseparata)等。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就部分实例给出详细的反应条件、纯化方法、物理常数和结构确认所需的分析数据,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并不仅仅局限在下述实施例的范围内。
其中以本发明的化合物作为活性物质组份,加工配制几种杀虫剂剂型的实施例中,所有的“%”均指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1I-1的合成将8.520g(20mmol)的(II)溶于乙醚中,加入吗啡啉5.228g(60mmol),避光条件下搅拌反应8h,依次用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I-1的白色固体4.592g,产率为46.56%。
Mp(熔点)64-66℃1H NMR(核磁氢谱)(CD3Cl)(ppm)3.77(4H,s),3.56(4H,t)。
19F NMR(CD3Cl)(ppm)(核磁氟谱)-65.11(2F,s),-82.27(2F,t),-85.68(2F,d),-115.86(2F,s)。
实施例2I-2的合成将8.520g(20mmol)的(II)溶于乙醚中,加入六氢吡啶5.109g(60mmol),避光条件下搅拌反应8h,依次用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减压蒸馏。得I-2的淡黄色液体6.815g(1-2mmHg,106-108℃),产率为69.38%。
1H NMR(CD3Cl)(ppm)3.70(2H,m),3.33(2H,m),1.68(6H,s)。
19F NMR(CD3Cl)(ppm)-65.07(2F,s),-82.37(2F,t),-85.79(2F,d),-116.27(2F,s)。
实施例3I-3的合成将8.520g(20mmol)的(II)溶于乙醚中,加入正丁胺4.38g(60mmol),避光条件下搅拌反应8h,依次用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减压蒸馏。得I-3的淡黄色液体,产率为72.1%。
1H NMR(DMSO)(ppm)3.15(2H,t),1.47(2H,m),1.31(2H,m),0.86(3H,t)19F NMR(DMSO)(ppm)-65.08(2F,s),-82.27(2F,t),-85.59(2F,d),-116.30(2F,s)。
实施例4I-4的合成将8.520g(20mmol)的(II)溶于乙醚中,加入2,6-二甲基吗啡啉6.9g(60mmol),避光条件下搅拌反应8h,依次用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减压蒸馏。得I-4的淡黄色液体6.815g(1-2mmHg,106-108℃),产率为77%。
1H NMR(CD3Cl)(ppm)3.78(2H,m),3.57(4H,m),1.21(6H,d)。
19F NMR(CD3Cl)(ppm)-65.07(2F,s),-82.37(2F,t),-85.79(2F,d),-116.27(2F,s)。
实施例5I-5的合成将2.673g(5mmol)的(II)溶于乙醚中,慢慢滴入吗啡林1.307g(15mmol),搅拌下,反应8h,依次用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I-24的黄褐色液体0.725g,产率为33.3%。
Mp30-32℃1H NMR(CD3Cl)(ppm)3.66(4H,s),3.50(4H,s)。
19F NMR(CD3Cl)(ppm)-68.36(2F,t),-81.95(2F,t),-83.09(2F,s),-116.20(2F,s),-120.42(2F,s),-121.68(2F,s),-122.44(2F,s),-125.59(2F,s)。
实施例6I-6的合成将2.673g(5mmol)的(II)溶于乙醚中,慢慢滴入六氢吡啶1.278g(15mmol),搅拌下,反应8h,依次用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后减压蒸馏,得I-6的黄褐色固体1.933g(2mmHg,99-100℃),产率为64.5%。
1H NMR(CD3Cl)(ppm)3.61(2H,d),3.37(2H,m),1.69(6H,s)。
19F NMR(CD3Cl)(ppm)-68.40(2F,t),-82.05(2F,t),-83.15(2F,t),-116.58(2F,s),-120.45(2F,s),-121.66(2F,s),-122.46(2F,s),-125.64(2F,s)。
实施例7I-7合成将0.410g(13.2mmol)甲胺气体通入到含三乙胺0.911g(9mmol)的20ml异丙醚中,通完后,慢慢滴入3.222g(6mmol)的中间体(II),完后升温至60℃,反应2h,依次用水、0.5%的稀盐酸、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异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I-7的淡黄色的液体1.019g,产率为31.1%。
1H NMR(CD3Cl)(ppm)3.1(3H,d),5.0(1H,m)19F NMR(DMSO)(ppm)-68.98(2F,d),-82.09(2F,t),-82.97(2F,s),-118.32(2F,s),-120.30(2F,s),-121.36(2F,s),-122.17(2F,s),-125.41(2F,s)实施例8I-8的合成将10.692g(20mmol)的(II)溶于乙醚中,加入正丙胺3.547g(60mmol),反应24h,依次用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乙酸乙酯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后减压蒸馏得I-8淡黄色的液体9.132g(110-112℃/2mmHg),产率为79.6%。
1H NMR(CD3Cl)(ppm)4.88(1H,t),3.30(2H,dt),1.63(2H,m),0.98(3H,t)。
19F NMR(CD3Cl)(ppm)-68.34(2F,t),-81.71(2F,t),-83.05(2F,d),-116.36(2F,s),-120.36(2F,s),-121.56(2F,s),-122.34(2F,s),-125.48(2F,s)。
实施例9I-9的合成将10.692g(20mmol)的(II)溶于乙醚中,慢慢滴入异丙胺3.547g(60mmol),反应24h,依次用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后减压蒸馏,得I-9的淡黄色液体5.366g(2mmHg,102-104℃),产率为46.77%。
1H NMR(CD3Cl)(ppm)4.76(1H,s),3.87(1H,m),1.31(6H,d)。
19F NMR(CD3Cl)(ppm)-68.35(2F,t),-81.62(2F,t),-83.09(2F,d),-116.84(2F,s),-120.40(2F,s),-121.64(2F,s),-122.41(2F,s),-125.56(2F,s)。
实施例10I-10的合成将10.692g(20mmol)的(II)溶于乙醚中,加入苄胺6.429g(60mmol),反应8h,依次用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I-10的黄褐色固体11.367g,产率为91.41%。
Mp40-42℃1H NMR(CD3Cl)(ppm)7.35(5H,m),5.31(1H,t),4.46(2H,d)。
19F NMR(CD3Cl)(ppm)-68.38(2F,t),-81.69(2F,t),-83.09(2F,d),-116.27(2F,s),-120.44(2F,s),-121.68(2F,s),-122.44(2F,s),-125.59(2F,s)。
实施例11I-11的合成将10.692g(20mmol)的(II)溶于乙醚中,加入二正丁胺7.755g(60mmol),反应8h,依次用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I-11的黄褐色固体11.865g,产率为92.15%。
Mp81-83℃1H NMR(CD3Cl)(ppm)2.96(4H,t),1.71(4H,m),1.38(4H,m),0.94(6H,t)。
19F NMR(CD3Cl)(ppm)-68.41(2F,t),-82.38(2F,d),-83.30(2F,s),-118.23(2F,s),-120.50(2F,s),-121.71(2F,s),-122.53(2F,s),-125.73(2F,s)。
实施例12I-12的合成将10.692g(20mmol)的(II)溶于乙醚中,加入二正丙胺6.072g(60mmol),反应8h,依次用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I-12的黄褐色固体10.144g,产率为82.35%。
Mp79-81℃1H NMR(CD3Cl)(ppm)2.93(4H,t),1.75(4H,m),0.99(6H,t)。
19F NMR(CD3Cl)(ppm)-68.39(2F,t),-82.45(2F,t),-83.25(2F,d),-118.30(2F,s),-120.48(2F,s),-121.73(2F,s),-122.53(2F,s),-125.73(2F,s)。
实施例13
I-13的合成将10.692g(20mmol)的(II)溶于乙醚中,加入二异丙胺6.072g(60mmol),反应8h,依次用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I-13的黄褐色固体8.663g,产率为70.34%。
Mp85-87℃1H NMR(CD3Cl)(ppm)3.37(2H,m),1.36(12H,d)。
19F NMR(CD3Cl)(ppm)-68.37(2F,t),-82.32(2F,t),-83.21(2F,s),-118.15(2F,s),-120.45(2F,s),-121.65(2F,s),-122.44(2F,s),-125.65(2F,s)。
实施例14I-14的合成将10.692g(20mmol)的(II)溶于乙醚中,加入吡咯烷4.268g(60mmol),搅拌下,反应8h,依次用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在下蒸出。得I-14的淡黄色液体9.336g(1-2mmHg,118-120℃),产率为79.7%。
1H NMR(CD3Cl)(ppm)3.58(4H,m),2.02(4H,m)。
19F NMR(CD3Cl)(ppm)-68.36(2F,t),-82.19(2F,t),-83.08(2F,d),-115.69(2F,s),-120.41(2F,s),-121.63(2F,s),-122.41(2F,s),-125.57(2F,s)。
实施例15I-15的合成1.46g(32.4mmol)的乙胺气体通入到5.8g(10.8mmol)的中间体(II)中,通完后,升温至90℃,反应2h,加入20ml乙酸乙酯溶解,依次用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乙酸乙酯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I-15的黄色液体5.54g,产率为91.42%。
1H NMR(CD3Cl)(ppm)5.3(1H,br),3.12(2H,q),1.08(3H,t)。
19F NMR(CD3Cl)(ppm)-69.36(2F,t),-82.13(2F,t),-83.53(2F,s),-117.67(2F,s),-120.86(2F,s),-121.98(2F,s),-122.70(2F,s),-126.00(2F,s)。
实施例16I-16的合成将10.692g(20mmol)的(II)溶于乙醚中,冰水浴搅拌下,慢慢滴入二乙胺4.389g(60mmol),反应8h,依次用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二氯甲烷重结晶,得I-16的白色固体4.967g,产率为42.26%。
Mp84-86℃1H NMR(DMSO-d6)(ppm)2.92(4H,q),1.15(6H,t)。
19F NMR(DMSO-d6)(ppm)-68.95(2F,t),-82.04(2F,q),-82.97(2F,d),-118.30(2F,s),-120.35(2F,d),-121.45(2F,s),-122.22(2F,s),-125.51(2F,t)。
实施例17I-17的合成将1g(3mmol)的的中间体(II)溶于15ml乙醚中,冰水浴下,慢慢滴入0.658g(9mmol)二乙胺,反应8h,依次用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I-17的黄色固体0.728g,产率65.2%。
MP93-96℃1H NMR(DMSO-d6)(ppm)2.89(4H,m),1.14(6H,t)19F NMR(DMSO-d6)(ppm)-73.86(2F,s),-82.17(2F,t),-86.61(2F,t),-117.89(2F,s)实施例18I-18的合成将1g(3mmol)的中间体(II)溶于15ml乙醚中,冰水浴下,慢慢滴入0.911g(9mmol)二正丙胺,反应8h,依次用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I-18的黄色固体0.975g,产率78.2%。
MP93-95℃1H NMR(CD3COCD3)(ppm)3.66(2H,m),1.41(12H,d)。
19F NMR(CD3COCD3)(ppm)-74.67(2F,s),-83.03(2F,t),-87.56(2F,t),-118.71(2F,s)实施例19I-19的合成将1g(3mmol)的中间体(II)溶于15ml乙醚中,冰水浴下,慢慢滴入0.911g(9mmol)二异丙胺,反应8h,依次用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I-19的黄色固体1.002g,产率80.3%。
MP97-100℃1H NMR(CD3COCD3)(ppm)3.01(4H,t),1.74(4H,m),0.96(6H,t)。
19F NMR(CD3COCD3)(ppm)-74.65(2F,s),-82.99(2F,t),-87.53(2F,t),-118.67(2F,s)实施例20I-20的合成将1.5g(4.5mmol)的中间体(II)溶于15ml乙醚中,冰水浴下,慢慢滴入1.745g(13.5mmol)二正丁胺,反应8h,依次用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I-20的黄褐色液体1.586g,产率79.4%。
1H NMR(CD3COCD3)(ppm)2.95(4H,t),1.69(4H,m),1.36(4H,m),0.88(6H,t)19F NMR(CD3COCD3)(ppm)-74.09(2F,s),-82.74(2F,t),-87.20(2F,t),-118.27(2F,s)
实施例21I-21的合成将2g(6mmol)的中间体(II)慢慢滴入含0.39g(6.6mmol)异丙胺,0.911g(9mmol)三乙胺的15ml异丙醚中,滴完后,升温至60℃,反应48h,依次用水、0.5%的稀盐酸、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异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I-21的黄褐色的液体1.07g,产率47.7%。
1H NMR(DMSO)(ppm)5.07(1H,d),3.84(1H,m),1.29(6H,d)19F NMR(DMSO)(ppm)-73.79(2F,s),-81.77(2F,t),-86.82(2F,t),-116.67(2F,s)实施例22I-22的合成将2g(6mmol)的中间体(II)溶于15ml乙醚中,冰水浴下,慢慢滴入1.316g(18mmol)吡咯烷,反应48h,依次用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I-22的黄色液体1.1g,产率48%。
1H NMR(DMSO)(ppm)3.50(4H,m),1.94(4H,m)19F NMR(DMSO)(ppm)-75.51(2F,s),-83.50(2F,t),-88.09(2F,t),-116.98(2F,s)实施例23I-23的合成将2g(6mmol)的中间体(II)慢慢滴入含0.483g(6.6mmol)正丁胺,0.911g(9mmol)三乙胺的15ml异丙醚中,滴完后,升温至60℃,反应48h,依次用水、0.5%的稀盐酸、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异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I-23的黄褐色的液体1.2g,产率51.1%1H NMR(DMSO)(ppm)3.15(2H,t),1.47(2H,m),1.31(2H,m),0.86(3H,t)19F NMR(DMSO)(ppm)-74.16(2F,s),-81.84(2F,t),-86.62(2F,t),116.80(2F,s)实施例24I-24的合成将4ml(45mmol)正丙胺慢慢滴入5g(15mmol)的中间体(II)中,反应48h,依次用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异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过柱(PE∶EA=30∶1)。在旋干得I-24的淡黄色的液体2.02g,产率35.1%1H NMR(CDCl3)(ppm)3.95(1H,br),3.07(2H,t),1.47(2H,m),0.85(3H,t)19F NMR(CDCl3)(ppm)-74.18(2F,s),-81.87(2F,t),-86.68(2F,t),-116.81(2F,s)实施例25I-25的合成2.028g(45mmol)的乙胺气体通入到5g(15mmol)的中间体(II)中,通完后,升温至90℃,反应2h,加入15ml异丙醚溶解,依次用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异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I-25的淡黄色的液体2.145g,产率为38.9%。
1H NMR(DMSO)(ppm)3.46(1H,br),3.2(2H,q),1.12(3H,t)19F NMR(DMSO)(ppm)-74.15(2F,s),-81.82(2F,t),-86.61(2F,t),-116.91(2F,s)实施例26I-26合成将0.410g(13.2mmol)甲胺气体通入到含三乙胺0.911g(9mmol)的20ml异丙醚中,通完后,慢慢滴入2g(6mmol)的中间体(II),完后升温至60℃,反应2h,依次用水、0.5%的稀盐酸、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异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I-26的淡黄色的液体1.219g,产率为58.8%。
1H NMR(DMSO)(ppm)2.085(3H,s)19F NMR(DMSO)(ppm)-74.259(2F,s),-82.11(2F,t),-86.74(2F,t),-116.54(2F,s)实施例27I-27的合成将5g(15mmol)的中间体(II)慢慢滴入含1.44g(16.5mmol)吗啡啉,2.28g(22.5mmol)三乙胺的25ml异丙醚中,滴完后,升温至60℃,依次用水、0.5%的稀盐酸、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异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后减压蒸馏,得I-27的淡黄色液体1.473g(98℃/1-2mmHg),产率24.4%。
1H NMR(CD3Cl)(ppm)3.77(4H,m),3.55(4H,m)19F NMR(CD3Cl)(ppm)-74.75(2F,s),-82.02(2F,t),-86.72(2F,t),-115.70(2F,s)实施例28I-28的合成将1.533g(18mmol)哌啶溶于3ml异丙醚中,缓慢滴加到2g(6mmol)的中间体(II)中,升温至60℃,反应过夜。依次用水、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异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过柱(EA∶PE=1∶50)。得I-28的淡黄色液体1.04g,产率43.3%。
1H NMR(DMSO)(ppm)3.57(2H,m),3.35(2H,m),1.58(6H,m)19F NMR(DMSO)(ppm)-74.22(2F,s),-82.02(2F,t),-86.64(2F,t),-116.51(2F,s)实施例29I-29的合成将3.118g(9.3mmol)的中间体(II)慢慢滴入含1.104g(10.23mmol)苄胺,1.367g(13.95mmol)三乙胺的15ml异丙醚中,滴完后,升温至60℃,反应48h,依次用水、0.5%的稀盐酸、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分液,异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过柱(EA∶PE=1∶40)。得I-29的淡黄色液体1.732g,产率44.2%。
1H NMR(CDCl3)(ppm)7.35(5H,m),5.25(1H,t),4.45(2H,d)19F NMR(CDCl3)(ppm)-75.10(2F,s),-83.00(2F,t),-88.02(2F,t),-117.78(2F,s)实施例30I-30的合成1.2g(10mmol)4-氯苯胺溶于100mlTHF,冷至-78℃,缓慢滴加1.1当量的丁基锂,回至室温搅拌2小时,慢慢滴入3.118g(9.3mmol)的中间体(II),滴完后,升温至60℃,反应48h,加入氯化铵饱和水溶液淬灭反应后,乙酸乙酯萃取分液,有机相依次用水、0.5%的稀盐酸、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过柱,得I-30的淡黄色固体,产率21%。
ESI-MS422.1实施例31I-30的合成0.96(10mmol)2-氨基嘧啶溶于100mlTHF,冷至-78℃,缓慢滴加1.1当量的丁基锂,回至室温搅拌2小时,慢慢滴入3.118g(9.3mmol)的中间体(II),滴完后,升温至60℃,反应48h,加入氯化铵饱和水溶液淬灭反应后,乙酸乙酯萃取分液,有机相依次用水、0.5%的稀盐酸、饱和NaCl水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过柱,得I-31的淡黄色固体,产率12%。
ESI-MS409.4以下实施例32给出以本发明的化合物作为活性物质组份,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的实际例子,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并不仅仅局限在下述实例的范围内。
实施例32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根据下列方法进行用分析天平(0.0001g)称取一定质量的原药,加少量乳化剂(吐温80)和溶剂,将化合物配成一定浓度(2.5%或5%)的初配制剂。
用微量加液器吸取一定量的制剂或用分析天平(0.0001g)称取一定质量的初配制剂,加蒸馏水配制成筛选所需浓度的药液,备用。
选择的杀虫生物活性测定试验用的目标昆虫和试验方法如下1.朱砂叶螨筛选—采用POTTER塔定量喷雾法,普筛浓度250mg/L;2.水稻褐飞虱筛选——采用培养皿苗虫定量喷雾法,普筛浓度500mg/L;3.苜蓿蚜筛选——采用POTTER塔定量喷雾法,普筛浓度250mg/L;4.粘虫筛选——采用浸苗饲喂法,普筛浓度500mg/L试验结果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生物统计和分析调查各个处理的死虫数、活虫数和总虫数,计算各个处理的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Abbott’s公式)。


CK对照死亡率<20%,试验结果可信,试验结果进行校正,CK对照死亡率<5%时可不校正。
本发明化合物第一次普筛的杀虫活性试验结果见表2;第二次降低剂量的针对不同虫靶标的杀虫活性初筛试验结果见表3、表4;对不同虫靶标毒力测定结果见表5。
表2对朱砂叶螨、水稻褐飞虱、粘虫、苜蓿蚜的普筛测试结果


注水稻褐飞虱、粘虫筛选浓度为500mg/L,朱砂叶螨、苜蓿蚜筛选浓度为250mg/L。
表3化合物I-10对粘虫初筛试验结果


表4化合物I-1、I-2、I-22、I-27、I-28对稻飞虱初筛试验结果


在工艺条件研究中,对生半夏、枇杷叶、桔梗及相应药渣提取条件筛选,重点考察加水量不同水平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分离纯化工艺比原标准有所提高,为了保证糖浆剂的澄清度,增加了微孔滤过,浓缩工艺研究,结合工厂现有的生产设备,采取三效浓缩罐浓缩;成型工艺条件筛选,制成糖浆剂,重点对糖浆剂附加剂的筛选、糖浆剂制备方法进行了考察;原剂型存在口感较差,不便贮藏,挥发性成分易散失等不足之处,改为糖浆剂具有明显的优点口感好,利于服用,易为患者接受;采用分剂量服用,较液剂更方便、准确;成品本身具有较高的渗透压,加入适宜的防腐剂及蔗糖,经灭菌处理,密封包装,质量稳定;采用高速搅拌分散的糖浆剂较液体对挥发性成分的结合更紧密,有效成分难以散失,疗效更为稳定可靠。
二、中试(一)小试试制及一般质量检查按上述工艺投料进行三批小试生产试制,其数据及一般质量检查结果见表22和表23。
表22三批小试试制数据

表23三批小试样品一般质量检查结果貌。
表1制备各种形状的纳米或微米氧化锌的工艺条件

5、用上述发明内容1、2、3、4所述的内容和方法,锌蒸发室可以和氧化反应室合并为同一个制备室。将制备室分为两个区,前为锌蒸发区,后为氧化反应沉降区。金属锌或含金属锌的物料可不经预先熔化,而按块状或粉状物料的方式间断以及连续的方法加入锌蒸发区。在火法炼锌厂中采用从锌精馏塔中引出的锌蒸汽为原料时,必须分为两个室,前为锌精馏塔锌蒸发室,后为氧化反应沉降室。
6、用上述发明内容1、2、3、4所述的内容和方法,制备得到不同形貌的氧化锌,可通过光催化的方法负载(点缀或包覆)纳米金属银。其方法是在一个内盛有一定水量的管式反应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再加入所制得的氧化锌产品。采用紫外光(光波长小于400nm)作为光源,以纯水和硝酸银为原料,将水溶液抽至一定的真空度,把水中的氧气和氮气等排除。用磁力搅拌器以一定的速度将氧化锌悬浮于水溶液中,经紫外光照射1~300min后,纳米金属银粒子将不断沉积在氧化锌的表面上,将水溶液与氧化锌分离,经干燥获得载银0.005~2%(重量比)的含银氧化锌。
本发明的特点是采用真空冶金方法,以含金属锌的物料为原料,采用环境友好的真空蒸发冷凝法在密闭体系内制备氧化锌产品。通过调节熔化物料温度、真空蒸发室温度、锌蒸汽与氧气的压力比、氧气分压、辅助气体总量以及其它相应的物理化学条件,限制氧气的含量,调控锌蒸汽的氧化反应速度,在一定真空度条件下,获得到无定形、颗粒状、单针状、四针状、多针状、片状等不同形貌的均匀的纳米或微米级氧化锌产品。本发明制备方法方法采用原料来源广,生产工艺流程短,较大幅度地降低了作业温度,操作条件简单,生产过程连续化,能耗较低,生产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易于实现自动化智能控制。
具体实施例方式
将I-13和I-15分别配制成0.5%和1.0%的胶饵,用晔康公司的1.0%的氟虫胺胶饵作为对照,采用以下的试验方法
试验用虫德国小蠊(Blattela germanica)2周龄成虫试验条件温度26±1℃相对湿度60±5%实验室试验方法方箱法测试箱内,每次投放30只德国小蠊,称取10g待测样品和等量蟑螂饲料,分别放在2只平皿中,然后放置在方箱的两对角,浸水棉球平皿放置在中央,逐日观察德国小蠊死亡内,直至试虫全部死亡为止。每只样品试验重复2次,并设空白对照。
仪器设备药物天平表9化合物I-13、I-15对德国小蠊毒杀效果

以下实例33-35给出以本发明的化合物I-13、I-15、I-16作为活性物质组份,配制成丙酮制剂、粉剂和饵剂,并开展了对白蚁毒力测定的实际例子,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并不仅仅局限在下述实例的范围内。
实施例35对白蚁毒力测定(药膜法)将化合物用丙酮配制成5000、1250、1000、750、500、250ppm 5个测定浓度。设氟虫胺(标准药剂)和空白对照。用移液管移取药液1.2mL,滴加在滤纸(90mm)上,形成药膜,自然晾干后放入干净培养皿(90mm),投入30头工蚁。定时记录工蚁击倒数和死亡数以及滤纸被白蚁取食的情况。如任一对照的击倒率或死亡率大于10%,试验应重新进行。试验开始时在滤纸上滴加3~5滴重蒸水,以后每24h滴加1次。供试白蚁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和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Snyder),结果见表10-21。
表10 I-13对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毒性(药膜法)

表11 I-15对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毒性(药膜法)

表12 I-16对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毒性(药膜法)

进行分级评分-无着色和混浊;+点状病灶数<10,着色范围为角膜面积1/4以内;++点状病灶数10-20或出现短树枝状病灶,着色范围为角膜面积1/4-1/2;+++点状病灶数10-20或出现树枝状、地图状病灶,着色范围为角膜面积1/2-3/4;++++密集树枝状或在片地图状病灶,着色范围为角膜面积3/4以上。
(2)角膜粘取物分离病毒感染48小时后3、5、7、9、11、13、15天用含倍量用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的维持液浸湿棉拭子轻擦上下穹窿部结膜,轻轻擦过角膜表面并在内眦部停留10秒,按液体经4℃作用4小时进行病毒分离。
试验结果模型组动物在感染病毒48小时后角膜出现点状、树枝状、或地图样病灶,甚至出现基质层水肿、浸润,在10天后有自行减轻或痊愈的趋势,病毒分离率在13天也有减少;莪术油毫微囊滴眼液组给药治疗后,隔日荧光素染色角膜,可见块状病灶随治疗天数增加而缩小和表浅;而I型单纯疱疹病毒分离率随给药天数增加而下降,莪术油毫微囊滴眼液在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对实验性家兔单纯疱疹角膜炎均有治疗作用,转阴率明显快于模型对照组,病变分值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另病毒检出率于9天后用药组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结果表明莪术油毫微囊滴眼液对实验性家兔单纯性疱疹病毒角膜炎有治疗作用。详见表2。
表2 对实验性家兔单纯性疱疹毒性角膜炎的病毒检出率的影响(x±s)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18粉剂(5000ppm)对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毒性(药膜法)

表19粉剂(5000ppm)对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毒性(药膜法)


实施例37饵剂毒性试验将I-15、I-16分别配制成1250ppm饵剂待用。设750ppm的氟虫胺饵剂和空白对照。
在培养皿(150mm)中放置高浓度琼脂,沿培养皿四周在高浓度上等距离打4个孔,中间部位打1个孔。在四周的2个孔内投入试验饵剂,2个孔内放入空白饵料(各≥0.5g);在中间的1个孔内投入白蚁(台湾乳白蚁工蚁200头、兵蚁30头;黑胸散白蚁工蚁200头,兵蚁10头)。试验重复3次,按天记录白蚁活动的情况和工蚁死亡数,直至白蚁全部死亡。兵蚁数量不进行统计,结果见下表。
表20饵剂对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毒性

表21饵剂对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毒性

实施例38实例36给出以本发明的化合物I-13和I-15作为活性物质组份,配制成0.5%和1.0%的饵剂,并开展了对红火蚁毒力测定的实际例子,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并不仅仅局限在下述实例的范围内。
将I-13和I-15分别配制成0.5%和1.0%的饵剂,用晔康公司的1.0%的氟虫胺胶饵作为对照,采用以下的试验方法试验用虫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环境条件室内温度应在21℃以上实验室试验方法在药剂瓶分别中加入5mL丙酮,溶解1.005g的95%I-13、95%I-15,然后取一定量溶液与诱集剂混配,再与饵剂载体混合,配制成I-13和I-15的1%饵剂。
称取1g晔康公司的1.0%的氟虫胺胶饵。将饵剂放在4×4铝箔上,然后放入试验桶中。待红火蚁取食24h后,取出并称量余下饵剂重量,计算饵剂被取食重量。
药效计算方法红火蚁虫口减退率%=[(处理前诱集蚁数-处理后诱集蚁数)/处理前诱集蚁数]×100表22防治红火蚁的室内药效试验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氧杂氟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通式下 其中X=卤素;n=0-3;R1=H、C1-C8烷基、C1-C8烷氧基、C1-C8卤代烷基或C1-C8卤代烷氧基、苯基、R3取代苯基、苄基或杂环基;R2=C1-C8烷基、C1-C8烷氧基、C1-C8卤代烷基或C1-C8卤代烷氧基、苯基、R3取代苯基、苄基或杂环基;或者NR1R2=R4;R3=氢、卤素、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基或C1-C4卤代烷氧基;X=氢、卤素、硝基、氰基、羧基、酯基、磺酰基、C1-C8烷酰氨基、C1-C8卤代烷酰氨基、C1-C8烷酰基、C1-C8烷基、C1-C8卤代烷基、C1-C8烷氧基、苯基或苯并基;R4=环己胺、环戊胺或吗啡啉;所述的杂环基是吡啶基、噻吩基、噻唑基或嘧啶基。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杂氟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通过下述方法制得存在或不存在有机溶剂的时和室温至溶剂沸点反应温度下,反应物(II)、胺类化合物HR和碱反应0.5到48小时获得所述的氧杂氟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所述的反应物(II)、胺类化合物HR和碱摩尔比为1∶0.8~100∶0~100;所述的反应物(II)具有如下的结构式 其中,所述的R、X如权利要求1所述;所述的碱是以一价或二价金属的氢化物、烷氧金属化合物或其碳酸盐,或有机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氧杂氟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反应物(II)、胺类化合物HR和碱摩尔比为1∶2-10∶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氧杂氟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反应物(II)、胺类化合物HR和碱摩尔比为1∶0.8~2∶2~10。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氧杂氟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碱是一价或二价金属的氢化物是氢化钠、氢化钾或氢化钙;所述的烷氧金属化合物是甲醇钠、乙醇钠、甲醇钾或乙醇钾;所述的碳酸盐是碳酸钠、碳酸钾或碳酸钙;所述的有机碱是三乙胺或吡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氧杂氟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有机溶剂是溶剂苯、甲苯或二甲苯的烃类溶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或氯仿的卤代烃溶剂;四氢呋喃或二氧六环的醚类溶剂,丙酮或甲基异丁基酮的酮类溶剂,甲醇,乙醇或异丙醇的醇类溶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乙腈以及上述溶剂的混合物。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氧杂氟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产物经反应直接获得、或经硅胶柱层析、重结晶或蒸馏获得。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杂氟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的用途,其特征是用于制备卫生或农用化学杀虫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氧杂氟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和作为卫生及农用化学杀虫剂的用途。其结构式如下该化合物是在全氟磺酰胺化合物中增加醚键结构,合成方法简便,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既可增加化合物的杀蟑螂活性,又可增加化合物的防治稻飞虱的生物活性,可以用于制备卫生或农用化学杀虫剂。
文档编号A01N43/72GK1858038SQ20061002749
公开日2006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9日
发明者吕龙, 唐庆红, 吕强, 王学跃, 付群梅, 冯骁, 刘军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