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线轮座及具有该渔线轮座的钓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7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渔线轮座及具有该渔线轮座的钓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渔线轮固定到钓竿上的渔线轮座、及具有该渔线轮座的钓竿。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诱饵进行甩钓的钓竿通过将渔线轮安装到设置于钓竿上的渔线轮座的渔线轮安装面上来进行使用(例如参照日本实开平1-82765号公报)。在这种钓竿中,为了将渔线轮安装到渔线轮座上,钓竿具有后方的插入部和前方的插入部,而渔线轮座被设置在这些插入部之间。前方插入部具有螺母部件的结构,该螺母部件与形成于渔线轮座前方的外螺纹部螺合。将位于渔线轮下部的安装座部的前部插入到前方的插入部中,使后方的插入部回转,从而使其与前述外螺纹部螺合并向前靠近,使渔线轮座部的后部插入后方的插入部中,由此,将渔线轮固定到钓竿上。
然而在使用诱饵钓鱼时,甩钓时的准确度对钓鱼的收获有大的影响,因此,在抛饵时,需要将精神集中于指尖,并极为巧妙地控制指尖的力道,由此有效地控制钓竿的抛饵速度及方向等,准确地投向预定的目的点。因此,可以说该指尖的感觉左右着抛饵的准确度。
如上所述,抛饵的准确度很大程度上被抛饵时的指尖的感觉所左右。然而,渔线轮向渔线轮座上的安装是通过移动后方的插入部来进行的,但以往,在移动该插入部以将渔线轮安装到渔线轮座上时,在插入部与渔线轮的座面之间会产生阶差。对准确地进行抛饵而言,这种阶差会产生不顺手的感觉。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渔线轮座及钓竿,以期能够得到抛饵的准确度。
本发明是一种渔线轮座,其设置于可安装渔线轮的钓竿上,通过将所述渔线轮的座部承载在承载部上,将所述座部的前、后部分别插入前、后侧的插入部中,而将渔线轮固定到钓竿上,其中,设置有具有握持部的渔线轮座主体,该渔线轮主体前端部的外形形状与固定部件的外形形状相当,该固定部件用来固定座部的前部,并具有所述前侧的插入部。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该渔线轮座主体前端部的外形形状与固定部件的外形形状相当,该固定部件用于固定座部的前部,并具有前侧的插入部,所以在将渔线轮的座部安装在插入部中,从而将渔线轮安装到渔线轮座上时,在插入部与渔线轮座的边界部不容易产生阶差。因此,即使手指接触到插入部与渔线轮座的边界部,也不会有不顺手的感觉,由此就能够谋求抛饵等的准确度。
在本发明的钓渔线轮座中,最好是承载部的侧面部形成为俯视时朝向渔线轮座主体的轴心侧凹入的弯曲面。根据此结构,即使在安装有渔线轮的状态下,也易于握持渔线轮座,并且可轻松握持,进而能够谋求抛饵等的准确度。
本发明的渔线轮座最好是在渔线轮座主体上设置有缺口,以便在握持握持部时手指能与穿过渔线轮座主体的钓竿的基部接触。根据此结构,指尖与钓竿接触,可直接感知咬钩信息。
本发明的渔线轮座最好是在承载部的上面部上形成有缺口,钓竿穿过渔线轮座主体,钓竿基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在该缺口处露出。根据这种结构,由于渔线轮座减轻了相应的重量,所以易于进行抛饵的动作。
本发明的渔线轮座最好是承载部呈朝向下方凹入状弯曲。根据该结构,与承载部的下降所对应的量可使渔线轮的位置降低,可提高渔线轮的操作性。
本发明的渔线轮座最好被配置为以下状态在渔线轮座主体的下面上突出设置有勾挂手指的挂柄,该挂柄前后成对,前方的挂柄被配置在缺口的后方。根据这种结构,由中指和无名指夹持后方的挂柄时,食指容易处于缺口处,此时,食指容易勾挂到前方的挂柄,因此,能够切实地保持食指的位置。
本发明钓竿具有前述渔线轮座,所以在插入部与渔线轮座的边界部不容易产生阶差,因此就能够实现抛饵的准确度,容易握持渔线轮座,并且能轻松地握持,此外,手指与钓竿接触,可直接感知咬钩信息。
根据本发明,由于渔线轮座主体上与握持部相对应的钓竿头侧的插入部侧形成为与插入部的外形形状相当的形状,所以在将渔线轮的座部安装到插入部上,以将渔线轮安装到渔线轮座上时,在插入部与渔线轮座的交界部不会产生阶差,因此能够微妙地控制手指的感觉,谋求抛饵的准确度。


图1为表示安装有本发明的渔线轮座的钓竿的使用状态的要部侧视图。
图2为表示从前方看到的该渔线轮座的要部立体图。
图3为该渔线轮座的要部正视图。
图4为该渔线轮座的要部俯视图。
图5为该渔线轮座的要部仰视图。
图6为沿图4的A-A线剖开了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侧视图,其表示了安装有本发明的渔线轮座的钓竿的使用状态;图2为立体图,其表示从前方看到的渔线轮座;图3为渔线轮座的正视图;图4为渔线轮座的俯视图;图5为渔线轮座的仰视图。图6为沿图4的A-A线剖开了的剖面图。
图1所示的钓竿1为饵钓用的钓竿1,其上一般安装有被称为饵渔线轮(bait reel)的同轴渔线轮(以下仅称为“渔线轮”)2来使用。在该钓竿1上具有安装渔线轮2用的渔线轮座3。
渔线轮座3采用的是一种整体形成为管状的被称为所谓管座类型的渔线轮座,以外装的方式安装在竿主体4的竿底7(基端部)上。即,竿主体4在轴向上前后贯通渔线轮座3。渔线轮座3与其后方侧的握把5共同构成手柄部。
渔线轮座3具有管状的座主体8,其位于握把5前方(竿梢侧),以外嵌的方式固定到竿主体4上;筒状的可动推压体(相当于固定部件)10,其位于该座主体8的前方,可在竿主体4的轴向上移动;固定螺母部件12,其安装在竿主体4的外周面上,通过与形成在座主体8前部的管状外螺纹部11螺合,能够在竿主体4的轴向上前后移动,并由其后端部向后方侧推压前述可动推压体10而使其移动。
渔线轮座3的后部为握持部9。在座主体8的上面部17上形成有俯视大致为椭圆形的缺口13,在座主体8的下面部18上形成有仰视大致为椭圆形的缺口14。座主体8的上面部17被形成为在侧视图中朝向下方凹入的凹面。座主体8的两侧面部19形成为在俯视图中朝向座主体8的轴心8b凹入的凹面。座主体8的上面部17的前后部为渔线轮安装面(承载面),该渔线轮安装面与渔线轮2的垫片15抵接设置。特别是,在上面部17的缺口13的前方形成有支承部16,该支承部16从左、右两侧承载支承渔线轮2的垫片15的前端部15a。在该渔线轮安装面的后方一体形成有朝向前方开口的插入部21。
在可动推压体10上,在其上部形成有朝向后方开口的插入部22,其与座主体8的插入部21一同在前后支承渔线轮2的垫片15。
此外,在下面部18的后部前后成对地突出设置有用于勾住手指的挂柄26、27。从侧面看渔线轮座3时,这两个挂柄26、27的中心线稍偏向前方。此外,与后方的挂柄27相比,前方的挂柄26的突出量较小,前方的挂柄26被设置在下侧的缺口14的稍后方。
特别是,座主体8中作为插入部22侧的前端部8a的外形形状被形成为与插入部22的外形形状相当的形状。从该前端部8a再向前方形成有直径小于该前端部8a的嵌合部30。在此情况下,作为相当的形状是指至少前端部8a的下部的外形形状相当,这部分属于在抛饵等时钓鱼人的手指接触可能性较高的区域。此外,座主体8的前端部8a的前端面31及嵌合部30的前端面32被形成为越朝向下方就越向前方倾斜的斜面。
在将渔线轮2安装到渔线轮座3上时,将垫片15的后端部15b插入座主体8的插入部21的开口21a中,通过拧入固定螺母12,将可动推压体10朝向后方侧推移,使垫片15前方侧的端部15b插入可动推压体10的插入部22的开口部(符号省略),并使固定螺母12的后端部与嵌合部30相嵌合,使可动推压体10与座主体8的前端部8a的前端面31相抵接,从而将垫片15固定到座主体8上。
在将渔线轮2安装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渔线轮座3上之后,当使用具有该渔线轮座3的钓竿1时,如上所述,由于座主体8的上面部7被形成为从侧面看时向下方凹入的凹面,并且其上面部17的前、后部被形成为设有渔线轮2的垫片15的渔线轮安装面,所以可将渔线轮2的位置设定成低于与向下方凹入量相当的量的高度。因此,因渔线轮2(双轴渔线轮)的轴2a的位置被设定得较低,所以钓鱼者回转渔线轮2的手柄时,其操作容易进行。另外,如上所述,座主体8的上面部17被形成为向下凹的凹面,而座主体8的两侧面部19被形成为朝向座主体8的轴心8b凹入的凹面。特别是,通过使座主体8的两侧面部19形成为朝向座主体8的轴心8b凹入的凹面,钓鱼者可获得能用手掌牢牢把持住座主体8而无不顺手的感觉,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指尖微妙地加减力道,由此可谋求抛饵的准确度。
此外,由于座主体8的前端面31、32具有越朝向下方就越朝前方倾斜的倾斜面的结构,所以可确保座主体8下部的轴向长度相应较长。因此,当把持座主体8(握持部9)时,指尖不会触及指尖插入部22与座主体8的前端部8a交界的部分。
由于座主体8的前端部8a的前端面31被形成为与插入部22的外形形状相当的形状,所以在可动推压体10与座主体8的前端部8a之间不产生阶差。因此,例如在抛饵时等情况下,即使假定插入部22与座主体8的前端部8a的交界的部分接触,也不会由此产生不顺手的感觉,因此就可谋求获取抛饵的准确度。越是钓鱼水平高的人就越存在着重视上述这种指尖的微妙感觉的倾向,本发明的钓竿则可满足这部分钓鱼者的需求。
在抛饵时,同样是将指尖置于渔线轮2的卷线轴上,有的人喜欢使挂柄26位于食指37和中指38之间来把持钓竿1,也有的人喜欢使挂柄27位于中指38与无名指39之间来把持钓竿1。当使挂柄27位于中指38与无名指39之间来把持钓竿1时,食指37位于缺口14处。并且,因在缺口14的后方有挂柄26,所以食指37在嵌入缺口14时,还同时与挂柄26接触,从而可获得更切实的抓握感。此外,食指37与竿底7直接接触时,容易感知所谓的咬钩信息(上钩),因此能够尽早作出反应,从而可期望钩鱼的收获。
权利要求
1.一种渔线轮座,其设置于可安装渔线轮的钓竿上,通过将所述渔线轮的座部承载在承载部上,将所述座部的前、后部分别插入前、后侧的插入部中,而将渔线轮固定到钓竿上,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具有握持部的渔线轮座主体,该渔线轮主体前端部的外形形状与固定部件的外形形状相当,该固定部件用来固定座部的前部,并具有所述前侧的插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线轮座,其中,承载部的侧面部形成为俯视时朝向渔线轮座主体的轴心侧凹入的弯曲面。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渔线轮座,其中,在渔线轮座主体上设置有缺口,以便在握持握持部时手指能与穿过渔线轮座主体的钓竿的基部接触。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渔线轮座,其中,在承载部的上面部上形成有缺口,钓竿穿过渔线轮座主体,钓竿基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在该缺口处露出。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渔线轮座,其中,承载部呈朝向下方凹入状弯曲。
6.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渔线轮座,其中,在渔线轮座主体的下面上突出设置有勾挂手指的挂柄,该挂柄前后成对,前方的挂柄被配置在缺口的后方。
7.一种钓竿,其特征为,具有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渔线轮座。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渔线轮座及钓竿,以期能够得到抛饵的准确度。其设置于可安装渔线轮的钓竿上,通过将所述渔线轮的座部承载在承载部上,将所述座部的前、后部分别插入前、后侧的插入部中,而将渔线轮固定到钓竿上,其中,设置有具有握持部的渔线轮座主体,该渔线轮主体前端部的外形形状与所述前侧的插入部的外形形状相当。
文档编号A01K87/00GK1879476SQ20061006690
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7日
发明者平原研治, 北崎友和, 山中慎一郎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