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除草药肥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79777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稻除草药肥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除草药肥及其制造方法技术背景除草药肥的研究,资料记载最早见于1964年《日本东北农业试验场研究报告》,以本谷耕一为代表的研究人员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研究将除草剂五氯苯酚(PCP)混入肥料作基肥施用,以其达到节省劳力,延续除草效果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间使用混入PCP的NH3-N肥后,能防止NO3-的消失,原因是PCP能抑制土壤中硝化细菌的代谢作用,使硝化作用受到阻碍,从而得到PCP与肥料混用,不仅可以维持其药效,并有抑制硝化作用和类似追肥效应的结论。美国科研人员在60年代中期发现扑草净能强烈抑制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减少氮的损失,还能增强生物固氮,故能增加土壤中的氮含量。80年代初美国还曾提出可供混用的除草剂300余种,化肥有5种,其中大多数为液体复合肥料。但是由于研究人员发现除草药肥中药与肥不配套、加工烦琐,稳定性差等原因,在经过一番研究后均未能大面积推广应用,进一步的研究报告也不多见。
80年代前后,我国吉林农业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浙江省农科院和黑龙江农科院等科研部门也相继开展了有关除草药肥的研究。如黑龙江省将2,4-D除草剂与尿素或过磷酸钙混用,发现有明显的增效增产作用,特别是过磷酸钙在提高药效和增产作用最为显著,但未能研制成稳定的产品。浙江、宁夏两省研制的除草尿素,采用包衣法将除草剂包裹在尿素颗粒外表,并发现除草剂对土壤中的氨化细菌生孢尿素八叠球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而能提高尿素的利用率。在水稻上作追肥使用,虽已形成产品,但因肥料和除草剂的过分单一,营养不全面,杀草谱窄,导致综合应用效果不理想,难以推广应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正在开发的16重量%除草型水稻多功能专用追肥实际上就是包裹了除草剂的碳酸氢氨,肥料成分依然单一。吉林农业大学1972-1974研究表明,占肥料7重量%-15重量%的五氯酚钠与尿素或碳酸氢氨混用后,能抑制土壤的硝化作用,提高氮肥肥效,这与日本本谷耕一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从1989年开始研制与开发应用的除草药肥——稻麦油系列农作物除草专用肥,突破了以往研究仅限于单质肥料和某种除草剂混合的框子,采用多重复(混)合技术和措施,使产品真正达到了肥田和除草的双重效果。经过多年的探索。研制成的系列产品已经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复合肥厂、安徽桐城市化工有限公司、湖南沅江市农化有限公司和河南驻马店地区丰望农药厂产业化开发,产品已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推广应用。
此外,广西化工研究所、广西光华化工厂研制的“水稻除草复混肥”和广西玉林市施宝灵药肥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一施灵”曾登记了成果,但至今未转入商业化生产。总体而言,国内对除草药肥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较少,产品种类不多,生产量少。迄今,广西还没有厂家生产除草药肥类的产品,市场上也鲜见此类产品的销售。据检索查新,在国内尚无同类产品投放市场。
申请人根据水稻田杂草种类、特点及水稻生长需肥特征,研制成集药、肥于一体,具有除草和肥效功能的药肥颗粒剂新产品,符合农药发展方向。该产品为以合理混配的氮肥为载体,加入除草剂苄嘧磺隆、丁草胺及安全助剂、稳定剂等物质形成稳定的混合颗粒体。解决了低组分农药与载体肥料的均匀混合技术;实现药肥颗粒剂加工过程中烘干温度调控的最佳组合,既保证了生产效率,又保证了农药组分在烘干过程中较低的分解率;通过对烘干转窑内部构造、冷却筒的技术改造以及优化操作条件,大幅度提高了药肥颗粒剂的成型率。形成了先进、成熟的药肥生产整套技术。在解决关键工艺技术基础上,设计建成年产能力达4万吨的药肥颗粒剂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生产设备运行良好,产品质量达到Q/LTSW10-2005标准要求。产品经广西,江西,南京,湖北,四川省区五地的大田药效试验证明对水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达90重量%以上,对水稻安全,能促进水稻生长,具有增产作用。经天津市化学品毒理检定所进行毒理学检测,该药肥毒性为低毒级。将药肥一次施用能同时完成施肥除草两道工序,既可在第一时间解决杂草与水稻争夺养分矛盾,又可以节约劳动力。因此,该产品的成功开发是对我国水稻传统栽培管理模式的一次改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除草药肥的配方包括农药有效成分苄嘧磺隆0.005重量%---0.20重量%;丁草胺0.096重量%---0.35重量%;载体肥料(含有效养分氮12重量%---30重量%)35-55重量%;安全剂0.002重量%---0.02重量%;其余为填料。
该药肥还可含有一种或多种化合物,其锌、硼、铁和铜微量元素的含量合计为1.5重量%---5.0重量%;一种或多种化合物,其硅和钙元素的含量合计为20---30重量%。本发明药肥的载体肥料所含有的有效养分为尿素、氯化铵、硫酸铵之一或它们的混合体;安全剂为4、6-二氯-2-苯基-嘧啶;填料是高岭土或粘土或它们的混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水稻除草药肥的制造方法,把0.005重量%---0.20重量%苄嘧磺隆粉剂,0.096重量%---0.35重量%丁草胺粉剂与填料多次稀释搅拌混合成预混料;将该预混料与35-55重量%含氮量为12重量%---30重量%的载体肥料,0.002重量%---0.02重量%安全剂混合造粒成稳定的药肥颗粒剂。采用调节抽风机速度的大小,控制烘干筒进、出口温度,经实际测试,进口温度控制在140--180℃,出口温度控制在55--75℃,烘干颗粒成型率,由原来一次成型率50重量%提高至70重量%;产品农药组分分解率可控制在8重量%以下;所得药肥颗粒剂大小均匀、圆滑、硬度适宜、无粉尘不结块;烘干后的颗粒经过冷却、筛分、检验后,进行成品包装,粉末筛分物经粉碎后返回到混合工序。
该方法中药肥颗粒剂中还可含有一种或多种化合物,其锌、硼、铁和铜微量元素的含量合计为1.5重量%---5.0重量%;一种或多种化合物,其硅和钙元素的含量合计为20---30重量%。
本发明药肥制造方法中载体肥料所含有的有效养分为尿素、氯化铵、硫酸铵之一或它们的混合体;安全剂为4、6-二氯-2-苯基-嘧啶;填料是高岭土或粘土或它们的混合物。
用于防除水稻田杂草的农药复配制剂配方很多,本发明的除草药肥选用的农药有效成分是苄嘧磺隆与丁草胺。苄嘧磺隆(bensulfuron)属磺酰脲类除草剂,是侧键氨基酸合成抑制剂,在作物芽后、杂草芽前或芽后施药,可防除阔叶杂草和稻田莎草,对大多数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防效较高,但对禾本科杂草防效较差,在规定的使用剂量下对水稻安全。丁草胺(butachlor)属酰胺类除草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敏感植物的蛋白质合成,主要用于水稻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及某些阔叶杂草,通过幼芽和根系吸收,对水稻安全。两种药剂,结构不同,作用机理不同,通过合理混配,可同时防除阔叶和禾本科杂草,扩大了除草谱,提高了防除效果。同时降低了用药量,对水稻和环境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本发明的除草药肥是根据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肥规律,针对水稻除草药肥施用的最佳时期是水稻移栽后在本田生长前期,而此期水稻需肥以N素为主,因此,在药肥的肥分选择上,主要以氮肥为主,以尿素与氯化铵、硫酸铵等按一定比例,有利于水稻快速吸收养分。
除草药肥配方中加入安全剂,可有效防止丁草胺因少量甲草胺的存在而引起药害。为了提高药肥对水稻的安全性,以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除草药肥配方中加入有益元素硅、钙等;加入微量元素锌、硼、铁、铜等,保证水稻在足量中微量元素下正常健康生长,可有效防止水稻座蔸,增强水稻抗逆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促进水稻早生快发。
本发明药肥颗粒剂的毒理学鉴定,由天津市化学品毒理检定所完成,共进行了五个规定项目的试验,鉴定结果如下(1)对大白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均大于5000.00mg/kg.BW,属低毒级。
(2)对大白鼠(♀、♂)急性经皮毒性LD50均大于2000.00mg/kg.BW,属低毒级。
(3)对大白兔眼刺激试验,属无刺激性级。
(4)对大白兔皮肤刺激实验,属无刺激性级。
(5)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致敏)试验,强度为I级,属弱致敏物。
综上结果,药肥颗粒剂属低毒产品,符合当今农药开发趋势。
药肥颗粒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安排在广西农药检定所、江西省农药检定所、四川农科院植保所、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等5省(区)进行了“两年五地”10个田间药效试验,概述如下。
各地供试药剂(1)、本发明药肥颗粒剂。
(2)、10重量%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美国杜邦公司生产。
(3)、50重量%丁草胺乳油,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供试对象(1)、稗草Echinalis crusgallicl,Beaur.
(2)、鸭舌草Monochriava vaginalis(Burn.F.)(3)、异型莎草Cypehus Difformis c.
试验处理(1)、本发明药肥GR,50kg/亩(商品量)。
(2)、本发明药肥GR,40kg/亩(商品量)。
(3)、本发明药肥GR,30kg/亩(商品量)。
(4)、10重量%苄嘧磺隆WP,20g/亩(商品量)。
(5)、50重量%丁草胺EC,125ml/亩(商品量)。
(6)、CK。
试验结果汇总见表1。从各地田间试验结果看,本发明药肥颗粒剂,对稻田杂草如稗草、鸭舌草、异型莎草的防效随用药量的增加而提高,亩用量为30kg/亩时防效88.74重量%,40kg/亩时达到93.32重量%,50kg/亩时95.85重量%。综合使用成本和防效情况,建议生产上采用40kg/亩-50kg/亩的使用量。
表1.本发明药肥颗粒剂“两年五地”除草效果汇总表单位重量% 各地试验调查其对水稻的安全性和增产作用,均未发现有药害症状,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如分蘖、株高、杆粗、叶片等)均无不良影响,收获时测量产量,平均增产率为7.99重量%,证明有较明显的增产作用。
通过十批次生产投料(见表2)可以看出,采用本制造方法生产的产品外观质量较好,有效成分含量、水分等各项技术指标都合格,收率稳定在98重量%,生产效率也达到预期的每小时7.0吨,即年产能力达4.0万吨。证明了我们的工艺设计科学、加工技术可行、设备选型合适、产品质量过关,完全能够批量生产。
表2.十批次产品质量情况



图1是本发明除草药肥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本发明药肥生产工艺流程图。根据多次释稀分配原理,把高浓度的丁草胺粉剂、苄嘧磺隆粉剂与表面活性剂、细粒径填料多次稀释搅拌混合成一定浓度的预混料;将该低浓度农药预混料与载体肥料、水稻安全剂,稳定助剂混合造粒成稳定的药肥颗粒剂。采用调节抽风机速度的大小,控制烘干筒的进、出口温度,经实际测试,进口温度控制在140--180℃,出口温度控制在55--75℃,烘干颗粒成型率,由原来一次成型率50重量%提高至70重量%;产品农药组分分解率可控制在8重量%以下;所得药肥颗粒剂大小均匀、圆滑、硬度适宜、无粉尘不结块;烘干后的颗粒经过冷却、筛分、检验后,进行成品包装,粉末筛分物经粉碎后返回到混合工序。
权利要求
1.一种水稻除草药肥,包括农药有效成分苄嘧磺隆0.005重量%---0.20重量%;丁草胺0.096重量%---0.35重量%;载体肥料(含有效养分氮12重量%---30重量%)35-55重量%;安全剂0.002重量%---0.02重量%;其余为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水稻除草药肥,其中还可含有一种或多种化合物,其锌、硼、铁和铜微量元素的含量合计为1.5重量%---5.0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水稻除草药肥,其中还可含有一种或多种化合物,其硅和钙元素的含量合计为20---30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水稻除草药肥,其中所说的载体肥料所含有的有效养分为尿素、氯化铵、硫酸铵之一或它们的混合体。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水稻除草药肥,其中所说的安全剂为4、6-二氯-2-苯基-嘧啶。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水稻除草药肥,其中所说的填料是高岭土或粘土或它们的混合物。
7.一种水稻除草药肥的制造方法,把0.005重量%---0.20重量%苄嘧磺隆粉剂,0.096重量%---0.35重量%丁草胺粉剂与填料多次稀释搅拌混合成预混料;将该预混料与35-55重量%含有效养分氮为12重量%---30重量%的载体肥料,0.002重量%---0.02重量%安全剂混合造粒成稳定的药肥颗粒剂。采用调节抽风机速度的大小,控制烘干筒进、出口温度,经实际测试,进口温度控制在140--180℃,出口温度控制在55--75℃,烘干颗粒成型率,由原来一次成型率50重量%提高至70重量%;产品农药组分分解率可控制在8重量%以下;所得药肥颗粒剂大小均匀、圆滑、硬度适宜、无粉尘不结块;烘干后的颗粒经过冷却、筛分、检验后,进行成品包装,粉末筛分物经粉碎后返回到混合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制造方法,其中药肥颗粒剂中还可含有一种或多种化合物,其锌、硼、铁和铜微量元素的含量合计为1.5重量%---5.0重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的制造方法,其中药肥颗粒剂中还可含有一种或多种化合物,其硅和钙元素的含量合计为20---30重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说的载体肥料所含有的有效养分为尿素、氯化铵、硫酸铵之一或它们的混合体。
11.根据权利要求7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说的安全剂为4、6-二氯-2-苯基-嘧啶。
12.根据权利要求7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说的填料是高岭土或粘土或它们的混合物。
全文摘要
一种水稻除草药肥,包括农药有效成分苄嘧磺隆0.005重量%-0.20重量%;丁草胺0.096重量%-0.35重量%;载体肥料35-55重量%;安全剂0.002重量%-0.02重量%;锌、硼、铁和铜微量元素的含量合计为1.5重量%-5.0重量%的化合物。硅和钙元素的含量合计为20-30重量%的化合物,其余为填料。所说药肥的制造方法,是把高浓度的丁草胺粉剂、苄嘧磺隆粉剂与细粒径填料多次释稀搅拌混合成一定浓度的预混料,将该预混料与载体肥料和安全剂混合造粒成稳定的药肥颗粒剂,通过控制烘干筒的进口温度在140- 180℃,出口温度在55-75℃,烘干后的颗粒经过冷却、筛分、检验后,进行成品包装,粉末筛分物经粉碎后返回到混合工序。
文档编号A01N37/18GK1844063SQ20061006729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0日
发明者廖克祥 申请人:廖克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