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蚕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179776阅读:14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沙蚕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沙蚕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沙蚕类隶属于环节动物门、多毛纲,又名海蚂蝗、海虫、海蜈蚣等。沙蚕是海产鱼、虾、鳖、贝等的主要饵料,还可作为鳗鱼及其它特种水产类配合饲料极好的添加剂和诱食剂。繁殖期的沙蚕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血压、补阴虚、平咳喘的药用价值。然而长期大量的人为采掘已使沙蚕的天然资源严重衰退,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开展研究沙蚕的养殖方法既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维持生态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沙蚕养殖方法,该方法不仅便于实施、经济效益高,而且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维持生态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发明所述的沙蚕养殖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一、育苗期养殖选择成熟、体质健壮、完整、反应灵敏的雌雄亲体,进行人工受精,之后将受精卵放入装有海水的桶中培养,3-5天后长成幼体,即长出3对脚时,此时以藻类(如螺旋藻等)为饵料,进一步养殖;二、幼体养殖待幼体长出5-6对脚后,转入养殖池中,以藻类、渔粉为饵料,进行流水式养殖;10天后,改为一天进三次水,每次持续泡水8-12分钟,后放水,期间以渔粉为饵料,2个月后长成中体;三、中体养殖待长成中体后,转入养殖槽中,以藻类、渔粉为饵料,进行养殖至成体。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一、富有新意、设计合理;二、便于实施、经济效益高;三、能起到保护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a)为养殖池结构示意图,图1(b)为过滤网剖面图。
图2为养殖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的1表示进水口,2表示排水口,3表示盛池,4表示过滤网,5表示细沙,6表示幼体沙蚕,7表示颗粒沙,8表示中体沙蚕,9表示盛槽。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按照海潮涨落的特点,经若干次海水浸泡,使其发育为成体。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步骤如下一、育苗期养殖选择成熟、体质健壮、完整、反应灵敏的雌雄亲体,进行人工受精,之后将受精卵放入装有海水的桶中培养,为了防止沉底的受精卵缺氧,所述的受精卵在发育期间要经常加以搅拌,3-5天后长成幼体,即长出3对脚时,此时以藻类(如螺旋藻等)为饵料,进一步养殖;
二、幼体养殖待幼体长出5-6对脚后,转入养殖池[图1(a)]中,以藻类、渔粉为饵料,进行流水式养殖;10天后,改为一天进三次水,每次持续泡水8-12分钟,后放水,期间以渔粉为饵料,2个月后长成中体;三、中体养殖待长成中体后,转入养殖槽[图1(b)]中,以藻类、渔粉为饵料,进行养殖至成体。
所述的养殖池[图1(a)]设有进水口[1]、排水口[2]、盛池[3]及两层滤网[4],所述的幼体养殖是将幼体沙蚕[6]置于盛池[3]里直径为0.05-0.15厘米的细沙[5]中,所述的滤网[4]分设于细沙[5]层的上、下方,以防止沙蚕流失,最后还要在上层网上铺上一层直径为0.25-0.10厘米的颗粒沙[7],以海水进行流水式循环培养,或加海水浸泡时,水位应超过沙面3.0-3.5厘米左右,此期间还要进行充氧。
所述的养殖槽[图2]设有进水口[1]、排水口[2]、盛槽[9]及一层滤网[4],所述的中体养殖是将中体沙蚕[8]置于盛槽[9]里直径为0.25-0.10厘米的颗粒沙[7]中,所述的滤网[4]设于颗粒沙[7]层的下方,以防止沙蚕流失,并按照海潮涨落的规律,每天经若干次海水浸泡,每次泡水时间持续不超过1个小时,2-2.5个月后即长成成体。
本发明富有新意、设计合理,不仅便于实施、经济效益高,而且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维持生态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权利要求
1.一种沙蚕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依序包括如下步骤(一、)育苗期养殖选择成熟、体质健壮、完整、反应灵敏的雌雄亲体,进行人工受精,之后将受精卵放入装有海水的桶中培养,3-5天后长成幼体,即长出3对脚时,此时以藻类(如螺旋藻等)为饵料,进一步养殖;(二、)幼体养殖待幼体长出5-6对脚后,转入养殖池中,以藻类、渔粉为饵料,进行流水式养殖;10天后,改为一天进三次水,每次持续泡水8-12分钟,后放水,期间以渔粉为饵料,2个月后长成中体;(三、)中体养殖待长成中体后,转入养殖槽中,以藻类、渔粉为饵料,进行养殖至成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蚕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池设有进水口、排水口、盛池及两层滤网,所述的幼体养殖是将幼体沙蚕置于盛池里直径为0.05-0.15厘米的细沙中,所述的滤网分设于细沙层的上、下方,以防止沙蚕流失,最后还要在上层网上铺上一层直径为0.25-0.10厘米的颗粒沙;以海水进行流水式循环培养,或加海水浸泡时,水位应超过沙面3.0-3.5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沙蚕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槽设有进水口、排水口、盛槽及一层滤网,所述的中体养殖是将中体沙蚕置于盛槽里直径为0.25-0.10厘米的颗粒沙中,所述的滤网设于颗粒沙层的下方,以防止沙蚕流失,并按照海潮涨落的规律,每天经若干次海水浸泡,每次泡水时间持续不超过1个小时,2-2.5个月后即长成成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蚕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精卵在发育期间要经常加以搅拌,以防沉底的受精卵缺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沙蚕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精卵在发育期间要经常加以搅拌,以防沉底的受精卵缺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沙蚕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幼体养殖期间要充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沙蚕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幼体养殖期间要充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沙蚕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依序包括如下步骤选择成熟、体质健壮、完整、反应灵敏的雌雄亲体,进行人工受精,之后将受精卵放入装有海水的桶中培养至幼体,以藻类(如螺旋藻等)为饵料,待幼体长出5-6对脚后,转入养殖池中,以藻类、渔粉为饵料,进行流水式养殖10天,之后改为一天进三次水,每次持续泡水8-12分钟,后放水,期间以渔粉为饵料,2个月后长成中体,转入养殖槽中,以藻类、渔粉为饵料,进行养殖至成体。本发明富有新意、设计合理,不仅便于实施、经济效益高,而且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维持生态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文档编号A01K67/00GK1817121SQ20061006724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8日
发明者何丽辉 申请人:何丽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