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栽植臂的推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9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秧机栽植臂的推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秧机栽植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秧机栽植臂的推秧装置。
背景技术
插秧机栽植臂是插秧机的核心部件,其安装于栽植大臂,在驱动装置的带 动下,若干个栽植臂与栽植大臂一起实现取秧、推秧和插秧作业。公知的一种 栽植臂,在栽植臂壳体内安装有一个由动力驱动的凸轮,和一个可绕固定轴线 摆动的拨叉,拨叉的一端顶靠于凸轮的凸轮面,另一端与推秧杆活动连接,拨叉与栽植臂盖的相应部位之间设有弹簧;推秧杆伸出栽植臂壳体的导向孔并在 其端部固定有推秧爪,栽植臂壳体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一个秧针,它是一个弯折 成U形的金属杆件,如图4所示,该秧针7a的平行的两个针杆部之间形成一个 长槽,在取秧、推秧时,该长槽用于容纳秧苗,称为秧槽,秧槽的延伸方向与 推秧杆的运动方向相一致。凸轮正向转动时,由于凸轮面的半径逐渐增大,因 而会使拨叉摆动,进而带动推秧杆沿轴向向上移动,此时秧苗进入秧针的秧槽 内,完成取秧作业;当凸轮转至其凸轮面的缺口时,弹簧推动拨叉向相反的方 向摆动,使推秧杆沿轴向迅速向下移动,推秧爪将位于秧槽内的秧苗推出,实 现推秧作业。为了使拨叉摆动时能够带动推秧杆沿固定轴线移动,推秧杆与拨叉必须活 动连接,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铰接,虽然它能限制推秧杆大角度的转动,但从制 造的角度讲,活动连接总会有间隙,这种间隙使推秧杆在轴向移动的过程中会 产生一定角度的转动,从而在推秧时,使推秧爪相对于秧针产生错位,造成伤 苗卡苗,影响插秧机的插秧性能。其次,由于秧针是用一个金属杆件弯折而成, 比较细,通常有4腿左右,在使用时容易变形,这种变形常常会使推秧爪和秧 针不能保证正确的相对位置,从而也会造成伤苗卡苗问题。再有,如图5所示, 公知的推秧爪通常由两块爪片6a构成,这两个爪片分别与图4所示的秧针7a 的两个针杆部相应,由于其推秧端部比较薄,容易与秧苗产生刮连,推秧爪回 退时会把秧苗带起来,造成秧苗漂浮。正常情况下,这两个爪片分别沿两个针 杆部的表面运动,不会伤及秧苗,但是,当推秧杆相对于秧针产生错位或秧针 变形时,这两个爪片就会像刀片一样切向秧槽内的秧苗,使伤苗卡苗的问题变 得更加严重。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插秧机栽植臂的推秧装置,以解 决其推秧时容易伤苗、卡苗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插秧机栽植臂的推秧装置, 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栽植臂壳和栽植臂盖,在所述栽植臂壳内安装有凸轮和 可绕一固定轴线摆动的拨叉,所述拨叉的一端顶靠于所述凸轮的凸轮面,其另 一端与推秧杆活动连接,所述拨叉与栽植臂盖的相应部位之间设有弹簧;所述 推秧杆伸出栽植臂壳的导向孔并在其端部固定有推秧爪,栽植臂壳的外部固定 连接有一个秧针,所述秧针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推秧杆 的运动方向 一致,所述推秧爪的推秧端部伸入所述导向槽内。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秧针包括一个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侧 板,所述的一个底板和两个侧板的内侧表面形成所述的导向槽,秧针的秧槽开 设于所述底板。所述秧针由一个金属板弯折件构成。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秧针的底板在秧苗入口处设有向秧槽一侧凸出的弧 形过渡部。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推秧爪的爪片的底部设有堵板。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所述秧针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 向与所述推秧杆的运动方向一致,所述推秧爪的推秧端部伸入所述导向槽内, 所以,在推秧时,推秧爪在导向槽内沿规定的方向移动,推秧爪和秧针之间不 会产生错位,从而避免了推秧时伤苗卡苗。由于所述秧针包括一个底板,所述 底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侧板,所述的一个底板和两个侧板的内侧表面形成所 述的导向槽,秧针的秧槽开设于所述底板,秧针由一个金属板弯折件构成,该 秧针整体刚度好,不易变形,提高了该推秧装置的工作可靠性。由于所述秧针 的底板在秧苗入口处设有向秧槽一侧凸出的弧形过渡部,取秧时,有利于秧苗 顺滑地导入秧槽,减小对秧苗的伤害,而且在栽植臂移动时,不容易掉苗。由 于在所述推秧爪的爪片的底部设置堵板, 一方面,增大了其与秧苗的接触面积, 减小了其对秧苗的推压强度,从而进一步减轻了推秧时对秧苗的伤害,另一方 面,由于增大了推秧面积,使推秧更彻底,不容易与秧苗产生刮连,推秧爪回 退时也不会把苗带起来,从而提高了插秧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l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秧针和推秧杆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秧针的秧苗入口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公知的秧针的正视图; 图5是一种公知的推秧爪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栽植臂壳1和栽植臂盖2固定连接在 一起,在其内部形成可安装其它零部件的空腔。在所述栽植臂壳l内安装有凸 轮3和可绕一固定轴线摆动的拨叉4,凸轮3可与动力输入轴相连接。所述拨 叉4的一端顶靠于所述凸轮的凸轮面,其另一端与推秧杆5铰接,也可以是其 它的活动连接方式,所述拨叉4与栽植臂盖2的相应部位之间设有弹簧8。所 述推秧杆5伸出栽植臂壳的导向孔并在其端部固定有推秧爪6,栽植臂壳1的 外部固定连接有一个秧针7,其秧槽71的延伸方向与推秧杆5的运动方向相一 致。当给凸轮3施加动力使其正向转动时,由于凸轮面的半径逐渐增大,因而 它会使拨叉4摆动,进而带动推秧杆5沿轴向向上移动,此时秧苗进入秧针的 秧槽71内,完成取秧作业;当凸轮3转至其凸轮面的缺口时,弹簧8推动拨叉 4向相反的方向摆动,使推秧杆5沿轴向迅速向下移动,推秧爪6将位于秧槽 71内的秧苗推出,实现推秧作业。
如图2所示,所述秧针7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推秧 杆5的运动方向一致,所述推秧爪6的推秧端部伸入所述导向槽内。在推秧时, 推秧爪在导向槽内移动,起到了限制推秧爪和秧针之间产生相对错位的作用。 所述秧针7由一个金属板弯折而成,它包括一个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设 有一个侧板,所述的一个底板和两个侧板的内侧表面形成所述的导向槽,秧针 的秧槽71开设于所述底板。其与图4所示的公知的秧针7a相比,整体刚度好, 不易变形。如图2和图3共同所示,所述秧针的底板在秧苗入口处设有向秧槽71 —侧 凸出的弧形过渡部72。取秧时,弧形过渡部72能够有利于秧苗顺滑地导入秧 槽,减小对秧苗的伤害。而且由于该弧形过渡部72是向秧槽71凸出的,其与 直边入口 (图3中的虚线所示)的秧针相比,在秧苗入口的开始部分相同的情 况下,该弧形过渡部72使秧苗入口的中间部分变窄,起到夹持的作用,从而在栽植臂移动时,不容易掉苗。如图2所示,其推秧爪6的爪片61由一块金属板弯折而成,在爪片61的 底部设有堵板62, 一般情况下可以做成一块平板。与图5所示的推秧爪相比, 本发明不仅增强了推秧爪的刚度,而且增大了其与秧苗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其 对秧苗的推压强度,从而进一步减轻了推秧时的对秧苗的伤害。更为重要的是, 由于堵板62的存在,增大了推秧面积,使推秧更彻底,堵板62不容易与秧苗 产生刮连,从而在推秧爪回退时不会把秧苗带起来,提高了插秧质量。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任何不经过创 造性劳动,直接从上述构思中得出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 内。
权利要求
1、插秧机栽植臂的推秧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栽植臂壳(1)和栽植臂盖(2),在所述栽植臂壳(1)内安装有凸轮(3)和可绕一固定轴线摆动的拨叉(4),所述拨叉(4)的一端顶靠于所述凸轮的凸轮面,其另一端与推秧杆(5)活动连接,所述拨叉(4)与栽植臂盖(2)的相应部位之间设有弹簧(8);所述推秧杆(5)伸出栽植臂壳的导向孔并在其端部固定有推秧爪(6),栽植臂壳(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一个秧针(7),其特征在于所述秧针(7)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推秧杆(5)的运动方向一致,所述推秧爪(6)的推秧端部伸入所述导向槽内。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插秧机栽植臂的推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秧针(7) 包括一个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侧板,所述的一个底板和两 个侧板的内侧表面形成所述的导向槽,秧针的秧槽(71)开设于所述底板。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秧机栽植臂的推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秧针 (7)由一个金属板弯折件构成。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秧机栽植臂的推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秧针 的底板在秧苗入口处设有向秧槽(71) —侧凸出的弧形过渡部(72)。
5、 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任一个插秧机栽植臂的推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秧爪的爪片(61)的底部设有堵板(62)。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插秧机栽植臂的推秧装置,它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栽植臂壳和栽植臂盖,在所述栽植臂壳内安装有凸轮和可绕一固定轴线摆动的拨叉,所述拨叉的一端顶靠于所述凸轮的凸轮面,其另一端与推秧杆活动连接,所述拨叉与栽植臂盖的相应部位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推秧杆伸出栽植臂壳的导向孔并在其端部固定有推秧爪,栽植臂壳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一个秧针,所述秧针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推秧杆的运动方向一致,所述推秧爪的推秧端部伸入所述导向槽内。该推秧装置的秧针整体刚度好,使用时不易变形,推秧时,推秧爪在秧针的导向槽内移动,其两者之间不会产生错位,解决了推秧时伤苗卡苗的问题。
文档编号A01C11/02GK101161043SQ20061006933
公开日2008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12日
发明者郭保可 申请人:郭保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