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地自动化作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19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农地自动化作业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地作业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农地自动化耕作、播种、插秧、收割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农地作业日益向机械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如耕田机、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均已陆续出现,并在不断改进。但现有的各类农业机械,如耕田机、插秧机、播种机、灌溉机械、收割机械等,均是自带动力,分别进行作业,自动化程度较低,劳动强度仍较大,工作效率仍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农地作业机械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的农地自动化作业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包括农地作业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有设于农地上的架空轨道系统,置于架空轨道上的电力牵引拖动升降机构系统,所述电力牵引拖动升降机构通过其悬挂连接机构与农地作业机械连接,通过电力线路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农地作业机械可以包括各种农业机械,例如土地作业机械(耕田机、机滚船等)、播种机、插秧机、灌溉设备(如喷灌设备)、施肥机械、农药喷施机械、收割或采摘机械等,用于执行农地作业,例如犁地、耙地、播种、插秧、灌溉、施肥、喷施农药、收割等。
所述架空轨道系统由设于立柱上的纵横交错的轨道构成。
所述电力拖动升降机构系统由电力牵引升降机械(例如牵引电机、行车、电动胡轳)及与农地作业机械连接的悬挂连接机构等构成,用于牵引拖动农地作业机械作业,或将所述农地作业机械从一处地方悬吊移送至另一处地方。所述悬挂连接机构底端最好设置通用卡槽或/和活动挂钩,以便于同各类农地作业机械快速连接。
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由计算机系统及相关执行机构构成,用于控制所述电力牵引拖动升降机构的运行。
本发明使用一套在架空轨道上运行的动力牵引拖动升降机械驱动各种农地作业机械进行作业,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各种农地作业机械可以简化结构,不必自带动力;二是农地作业机械移动搬运快捷方便,一处作业完成时,可以升吊空中,快速移送至另一地点继续作业;三是便于实现自动化,由于本发明的动力牵引升降机械是在架空轨道上运行,因而利用计算机系统,很容易实现自动控制;四是有利于提高耕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构成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悬挂连接机构底端一种通用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施例包括设于农田上置于立柱3顶端的架空轨道1,置于架空轨道1上的电力牵引拖动升降运行机构2,电力牵引拖动升降运行机构2通过其悬挂连接机构与农田地面的耕田机4相连,通过电力线路与置于控制室的计算机控制系统5连接;电力牵引拖动升降运行机构2的悬挂连接机构底端设有通用卡槽6,所述通用卡槽6的结构如图2所示,由卡槽本体6-1和销子6-2构成,耕田机4通过通用卡槽6连接到电力牵引拖动升降运行机构2的悬挂连接机构的底端。
当需要耕田机4在农田作业时,耕田机4置于地面,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5控制电力牵引拖动升降运行机构2在架空轨道1上作纵向或横向运行,由此牵引拖动耕田机4作业;当一处作业完毕,需要将耕田机4移送至另一处作业时,可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5控制电力牵引拖动升降运行机构2将耕田机4吊离地面,从空中移送至需要其继续作业的场所,快捷方便。
在电力牵引拖动升降运行机构2的悬挂连接机构底端连接其它农地作业机械,如机滚船、播种机、插秧机、施肥机械、农药喷施机械、收割或采摘机械等,即可执行犁地、耙地、播种、插秧、灌溉、施肥、喷施农药、收割等作业。
权利要求
1、一种农地自动化作业系统,包括农地作业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有设于农地上的架空轨道系统,置于架空轨道上的电力牵引拖动升降机构系统,所述电力牵引拖动升降机构通过其悬挂连接机构与农地作业机械连接,通过电力线路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地自动化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空轨道系统由设于立柱上的纵横交错的轨道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农地自动化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农业作业机械为土地作业机械,播种机,插秧机,灌溉设备,施肥机械,农药喷施机械,收割或采摘机械。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地自动化作业系统,其包括农地作业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有设于农地上的架空轨道系统,置于架空轨道上的电力牵引拖动升降机构系统,所述电力牵引拖动升降机构通过其悬挂连接机构与农地作业机械连接,通过电力线路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各种农地作业机械可以简化结构,不必自带动力;二是农地作业机械移动搬运方便,一处的作业完成时,可以升吊空中,迅速移送至另一地点继续作业;三是便于实现自动化;四是有利于提高耕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A01B49/00GK1961626SQ20061013672
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3日
发明者李安海 申请人:李安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