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车式管状叶轮增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26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车式管状叶轮增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氧机械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鱼业养殖的水中增氧机械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增养机有许多类,其中最常见的一类是水车式叶轮增氧机,水车式叶轮增氧机以电动机配合减速机带动叶轮在水面转动,搅起水花,使水体溶氧增加。此类增氧机大多有两个或四个叶轮,叶轮采用桨状结构设计,其与水接触时,作用面积大,但由于平板结构与水体的粘连程度不足,因而此种增氧机扬水的高度以及分离程度不足,导致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小,增氧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克服传统水车式增氧机的不足,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增氧机叶轮的结构以提高增氧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车式管状叶轮增氧机,包括电机、减速箱和叶轮。叶轮轴采用空心管状材料,长度在2到5米之间,轴两端连接法兰。卡箍上部竖轴为空心管状材料,下部固定座呈半圆形,半圆形直径与叶轮轴外径一致,固定座两端各有两个螺丝孔;卡箍逐个依次通过螺丝固定在叶轮轴上,每两个相邻卡箍之间偏转角度为15度到90度之一值,且按同一方向均匀分布在叶轮轴上。这种连结方式可提高叶轮轴的强度,且易于安装、搬运、拆卸和维护。叶片采用空心管状材料,其外径与卡箍上部竖轴的内径一致。叶片一端削成尖状,并且在削尖斜面上开有3到10个孔,可减小水的阻力。叶片安装在卡箍的竖轴上,斜面朝外,且均朝向迎水面。这种叶片结构可使叶轮运转时水花抛洒更高,分离更彻底,被作用的水体整体成雾化状态,增氧效果十分明显。叶轮主体部分叶片、叶轮轴和卡箍均为PVC材料,其强度高、重量轻且耐腐蚀性好。
本实用新型水车式管状叶轮增氧机的有益效果是工作时水花抛洒更高,分离更彻底,增氧效果更好;叶片、叶轮轴、卡箍和法兰均为PVC材料,其强度高、重量轻且耐腐蚀性好;叶轮安装、搬运、拆卸和维护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车式管状叶轮增氧机的叶轮轴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车式管状叶轮增氧机的叶轮轴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车式管状叶轮增氧机的卡箍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车式管状叶轮增氧机的卡箍府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车式管状叶轮增氧机的叶片府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水车式管状叶轮增氧机的叶片前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水车式管状叶轮增氧机叶轮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水车式管状叶轮增氧机叶轮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8所示,水车式管状叶轮增氧机的叶轮轴1采用空心管状材料,长度在2到5米之间,轴两端连接法兰11。卡箍2上部竖轴为空心管状材料,下部固定座呈半圆形,半圆形直径与叶轮轴外径一致,固定座两端各有两个螺丝孔21;卡箍2逐个依次通过螺丝固定在叶轮轴1上,每两个相邻卡箍2之间偏转角度为15度,且按同一方向均匀分布在叶轮轴1上。叶片3采用空心管状材料,其外径与卡箍上部竖轴的内径一致。叶片一端削成尖状,并且在削尖斜面31上开有4个孔32。叶片3安装在卡箍2的竖轴上,斜面朝外,且均朝向迎水面。由于叶片3的数量多,叶片3在叶轮轴1上的排列按照相邻叶片之间以15度夹角安装,即相同夹角的叶片3之间存在15度间隔,此种排列方法可保证叶片3在叶轮轴1上能够分布均匀,使叶片3在入水后,作用在叶轮轴1上的力也能够分布均匀。叶轮主体部分叶轮轴1、卡箍2和叶片3均采用PVC材料。
权利要求1.一种水车式管状叶轮增氧机,包括电机、减速箱和叶轮;其特征在于叶轮轴采用空心管状材料,轴两端连接法兰;卡箍上部竖轴为空心管状材料,下部固定座呈半圆形,半圆形直径与叶轮轴外径一致,固定座两端各有两个螺丝孔;卡箍逐个依次通过螺丝固定在叶轮轴上,每两个相邻卡箍之间按一定角度分布;叶片采用空心管状材料,其外径与卡箍上部竖轴的内径一致,叶片安装在卡箍的竖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车式管状叶轮增氧机,其特征在于叶轮轴的长度在2到5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车式管状叶轮增氧机,其特征在于卡箍逐个依次通过螺丝固定在叶轮轴上,每两个相邻卡箍之间偏转角度为15度到90度之一值,且按同一方向均匀分布在叶轮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车式管状叶轮增氧机,其特征在于叶片一端削成尖状,并且在削尖斜面上开有3到10个孔,叶片安装在卡箍的竖轴上,斜面朝外,且均朝向迎水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车式管状叶轮增氧机,包括电机、减速箱和叶轮。叶轮轴采用空心管状材料,轴两端粘合法兰。通过卡箍将叶片固定在叶轮轴上,且使每两个相邻叶片之间按一定角度分布。叶片采用空心管状材料,叶片一端削成尖状,并且在削尖斜面上开有多个孔。该水车式管状叶轮增氧机工作时水花抛洒高,分离彻底,增氧效果好;叶片、叶轮轴、卡箍和法兰均为PVC材料,其强度高、重量轻且耐腐蚀性好,安装维护方便。
文档编号A01K63/04GK2873765SQ200620005210

公开日2007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0日
发明者雷夏雨 申请人:雷夏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