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种苗温水脱毒的处理方法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667阅读:8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甘蔗种苗温水脱毒的处理方法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甘蔗种苗进行温水脱毒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甘蔗的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 RSD),由一种棒杆菌属细菌(Clavibacterxyli subsp.xyli Davis et al.)寄生于蔗株的维管束中引起,在世界产蔗国广泛分布,病害造成损失的程度随宿根年数的增加而增加,一般减产10~30%,干旱缺水时可达60%以上,还可导致品种退化。并且容易通过种植受感染的种苗和受感染的收割工具,如甘蔗割刀、收割机及播种机等而扩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蔗种苗温水脱毒的处理方法及设备,采用一定温度的温水进行脱毒处理,可控制或去除99%以上的宿根矮化病病菌。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甘蔗种苗温水脱毒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将甘蔗种苗浸入水温51~52℃的处理设备内2小,保持处理温度在50℃-0.2+0.2时进行处理,使其去除宿根矮化病菌。
所述的甘蔗种苗脱毒时,处理设备内水体的酸碱度在PH7,水体3~4天更换一次。
所述的甘蔗种苗切割为带有2~3个芽段再放入处理设备进行温水脱毒处理。
所述的甘蔗种苗温水处理前所有用于接触甘蔗的工具在彻底清洗后喷洒70%的酒精和1%的季胺消毒液,用季胺消毒液时,必须与工具接触至少5分钟。
一种用于甘蔗种苗温水脱毒的处理设备,包括内池,外池,由水泵、进水管、回水管和阀门组成的水体循环系统,电加热管,测温热电阻和装有电压表、电流表、温度巡检仪表、控制按钮、温度控制仪表的温度自控及温度检测柜,其特征在于内池在外池中焊接成一个整体,内池与外池之间的夹层分隔为上腔、中腔、下腔三个腔体,在上、中、下三个腔体位置分别设置有测温热电阻,测温热电阻通过信号电缆线与实施温度监测的温度控制仪表相联,下腔体内位于内池底板的下方分别固定设置有电加热管和联接于水泵出口的进水管,进水管进入的水流经电加热管加热后上升,从均布有进水孔的内池底板和侧壁板进入内池,内池顶部溢出的温水从回水管流回水泵供循环。
所述的具有温度自控及温度检测功能的温度自控及温度检测柜及时对各层水体温度进行巡检控制保证水体温度在50℃-0.2~50℃+0.2之间。
所述的内池通过支架、连接板与外池焊接成一个整体,外池的外壳上有保温层。
所述的电加热管均布于内池底板下部与进水管上部之间。
为保证内池的水体不出现冷点、热点及温度梯度,内池尺寸的选择应满足水体与处理料的重量比为6∶1,选用的循环水泵功率要足以使池内整个水体每小时至少循环6次。
所述的回水管设置于内池顶部夹套上,温水由池顶溢出流入夹套,再经回水管流回循环水泵,在回水管的入口处设置有阻隔甘蔗茎干和叶皮的筛网。


图1为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温水脱毒设备结构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盛装甘蔗种苗的吊笼放置在内池之内工作时的温水脱毒设备结构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温度自控及温度检测柜的正面布置示意图。
附图中零部件序号说明1-外池;2-保温层;3-回水管;4-水泵;5-脚架;6-进水管;7-内、外池夹层下腔;8-内池支架;9-内池中的吊笼支架;10-内池侧壁进水孔;11-内、外池夹层中腔;12-内、外池夹层上腔;13-内池;14-电加热管安装箱;15-内池底板;16-内池底板进水孔;17-吊笼;18-电加热管;19-电压表;20-电流表;21-温度巡检仪表;22-控制按钮;23-信号电缆线;24-动力电缆线;25-温度控制仪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甘蔗温水脱毒处理设备甘蔗温水脱毒处理设备由处理箱体和温度自控及温度检测柜组成。处理箱体外形尺寸为2500(长)×2300(宽)×2600(高),单位mm;有效水体容量13000kg、有效处理甘蔗种苗2000kg,总加热功率120kw,由15支电发热管提供。水体循环由一台功率为5.5kw、流量为86.6m3/h的水泵提供,理论水体循环次数6.7/h。温度自控及温度检测柜保证水体温度在50℃-0.2-50℃+0.2之间及时对各层水体温度进行巡检控制。
处理箱体内部结构由内池、外池组成,内池通过内池支架和连接板与外池焊接成一个整体,外池在外壳体上附有保温层。内池与外池之间的夹层分隔为上腔、中腔、下腔三个腔体。进水管分多路设置于内池底板的下面,均布进水孔的内池底板将外池与内池分隔为加热池和处理池。
处理池水流的循环水流由进水管进入加热池,上升时均匀吸收电加热管热量,在一定压力下,经进水孔喷射入处理池。
回水管设置于池顶部夹套上,处理池的温水由池顶溢出流入夹套,再经回水管流回循环水泵。在回流处设置适当目数筛网以阻隔甘蔗茎干和叶皮。
2.脱毒甘蔗种苗的选择为改善温水处理甘蔗种苗的发芽率,应仔细选择生长健壮的成熟蔗茎中部茎段。
3.温水处理前甘蔗种苗的外观将甘蔗种苗切割为带有2-3个芽段,去除蔗叶以避免阻塞水流循环系统,然后将砍好的甘蔗种苗堆放于处理用的吊笼内。
3.甘蔗种苗的温水处理甘蔗宿根矮化病的温水处理是在温度50℃时进行2小时,计时从甘蔗放入处理池开始。如果处理超过2小时意味着发芽率的降低,保持处理温度在50℃-0.2+0.2时对控制病毒和发芽率都是必要的。
采用电发热管对水体进行加热,电发热管的选择数量应尽可能多且功率接近,均布于进水管上部与内池底板的下部之间。要求能提供足够热量以保证水体所需温度50℃及弥补整个处理设备向周围环境的散热损耗。用温水在50℃时处理感染的种苗2小时,可控制99%以上的这种病菌。
水体的温度自控为保证设备能有效工作,温度自控是必要的。温度自控及温度检测柜通过信号电缆线联接的测温热电阻设置于内池与外池之间的上、中、下三个腔体,确保处理池内水体温度在50℃-0.2-50℃+0.2之间,如果水体温度超过50℃+0.2将使甘蔗部分组织受损,种苗发芽率降低。如果水体温度低于50℃-0.2将不能有效杀灭病毒。
首先将处理池水温加热到51-52℃,放入装有甘蔗种苗的吊笼,使其完全浸没。装有甘蔗种苗的吊笼放入处理池时,池内温度下降到50℃。温度自控及温度检测柜实时监测池内温度并反馈信号给电加热管以确保池温在50℃±0.2,温度巡检仪表监测池内上、中、下部各层的温差。采用温度巡检仪表对处理池水体上、中、下部位置实施温度监测确保水体有足够大循环以至处理池的整个水体不出现冷点、热点、及温度梯度。温度巡检仪表必须进行校对以保证所测温度的正确性。
水体水质的要求甘蔗脱毒水体应当水质好,含盐不高,酸碱度在PH7左右。水体在处理甘蔗种苗后至少3-4天必须更换,否则有大量的泥土及植物材料堆积,如果水体不定期更换,从甘蔗种苗内渗出的糖分将会在水体中发酵对处理后的甘蔗种苗的发芽率产生有害的影响。
4.甘蔗种苗的后续处理甘蔗种苗从处理池吊出后,应向其上喷水尽快冷至环境温度,出池后甘蔗种苗的芽胚质软应尽量避免触碰直至冷却。甘蔗种苗冷却后可立即种植,也可摆放1~2天等胚芽硬化后种植。
处理后的甘蔗种苗可浸沾、喷洒杀真菌剂以避免胚芽腐烂,因为处理后的甘蔗种苗易于胚芽腐烂。
5.温水处理甘蔗种苗的管理在甘蔗种苗温水处理前所有用于接触甘蔗的工具必须经过消毒,在彻底清洗后喷洒70%的酒精和1%的季胺消毒液。用季胺消毒液时,必须与工具接触5分钟以达到控制功效。
6.温水脱毒设备对甘蔗种苗进行处理实例1).试验过程a.试验地点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实验农场b.试验品种采集粤糖93/159,3年宿根;ROC25号,3年宿根;闽糖69/421,2年宿根;ROC10号,2年宿根和2年宿根的桂糖17号等五个主栽品种经植物病原电镜检测均带有宿根矮化病病菌,见表1。
c.试验设计实验采用直接对比顺序排列设计,三次重复。各品种均留一半与进行温水脱毒处理过的另一半作对照,种苗为3芽段,每亩植芽量10000芽。
2).试验方法经温水处理的和未经处理的各一半,下地排好种苗,摆放一天后进行种植,每亩施底肥50kg普钙,3天后灌水盖膜,标准化种植,常规管理。
3).试验结果参数与分析,见表2、表3。
a.五个带菌品种经50℃温水脱毒处理2小时后,电镜和血清检测结果为粤糖93-159、ROC10、ROC25、桂糖17已不带菌,闽糖69-421带菌量明显减少。
b.出苗率五个带菌参试品种经脱毒处理后,粤糖93-159平均出苗率为72.55%比CK增26.90%。ROC10平均出苗率为61.76%比CK增22.00%。闽糖69-421平均出苗率为62.53%比CK增14.21%。ROC25及桂糖17平均出苗率比CK略高;部分原因是这两个品种各有一个小区种植地低凹渍水。
c.分蘖率参试品种经脱毒处理后,桂糖17和ROC25分蘖率比CK高16.10%和15.00%,其它三个品种比CK低。
d.茎径参试品种经脱毒处理后,收获前统计参数为桂糖17平均茎径比CK增粗0.35cm,ROC25平均茎径比CK增粗0.29cm,粤糖93-159平均茎径比CK增粗0.18cm,ROC10平均茎径比CK增粗0.19cm,闽糖69-421平均茎径比CK增粗0.24cm。
e.株高参试品种经脱毒处理后,收获前统计参数为粤糖93-159平均株高比CK高34.3cm,桂糖17平均株高比CK高16.6cm,ROC10平均株高比CK高26cm,闽糖69-421平均株高比CK高11.4cm,ROC25平均株高比CK高7.1cm。
f.蔗茎产量参试品种经脱毒处理后收获实际产量桂糖17平均亩产量7227kg比CK增1720kg,增幅31.17%。粤糖93-159平均亩产量6960kg比CK增3322kg,增幅91.31%。ROC25平均亩产量6722kg比CK增952kg,增幅16.51%。ROC10平均亩产量5457kg比CK增861kg,增幅18.74%。闽糖69-421平均亩产量5918kg比CK增334kg,增幅5.97%。
g.甘蔗糖份收获前经糖份检测各品种温水脱毒处理后蔗糖份均比CK高0.07-0.86%。
4).结论1.甘蔗种苗经过温水脱毒处理后能有效去除宿根矮化病菌,去除率为90%以上。
2.甘蔗种苗经过温水脱毒处理后,在株高、茎径等参数均比CK有明显增加,株高平均比CK增加7.1-34.3cm,茎径平均比CK增加0.18-0.35cm。
3.甘蔗种苗经过温水脱毒处理后,产量增幅显而易见,平均亩产量比CK增加5.97-91.31%。
4.甘蔗种苗经过温水脱毒处理后,宿根矮化病的去除参数与甘蔗平均亩产量增幅参数相吻合。
附表1

附表2

表3

权利要求
1.一种甘蔗种苗温水脱毒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将甘蔗种苗浸入水温51~52℃的处理设备内2小,保持处理温度在50℃-0.2+0.2时进行处理,使其去除宿根矮化病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种苗温水脱毒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甘蔗脱毒时,处理设备内水体的酸碱度在PH7,水体3~4天更换一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种苗温水脱毒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甘蔗种苗切割为带有2~3个芽段再放入处理设备进行温水脱毒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种苗温水脱毒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甘蔗种苗温水处理前所有用于接触甘蔗的工具在彻底清洗后喷洒70%的酒精和1%的季胺消毒液,用季胺消毒液时,必须与工具接触至少5分钟。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甘蔗种苗温水脱毒的处理设备,有内池,外池,包括水泵、进水管、回水管和阀门的水体循环系统,包括电加热管、测温热电阻和装有电压表、电流表、温度巡检仪表、控制按钮、温度控制仪表的温度自控及温度检测柜,其特征在于内池与外池焊接成一个整体,内池与外池之间的夹层分隔为上腔、中腔、下腔三个腔体,在上、中、下三个腔体位置分别设置有测温热电阻,测温热电阻通过信号电缆线与实施温度监测的温度控制仪表相联,下腔体内位于内池底板的下方分别固定设置有电加热管和联接于水泵出口的进水管,进水管进入的水流经电加热管加热后,从均布有进水孔的内池底板和侧壁板进入内池,内池顶部溢出的温水从回水管流回水泵供循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甘蔗种苗温水脱毒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温度自控及温度检测功能的温度自控及温度检测柜及时对各层水体温度进行巡检控制保证水体温度在50℃-0.2~50℃+0.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甘蔗种苗温水脱毒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内池通过支架、连接板与外池焊接成一个整体,外池的外壳上有保温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甘蔗种苗温水脱毒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电加热管均布于内池底板下部与进水管上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甘蔗种苗温水脱毒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为保证内池的水体不出现冷点、热点及温度梯度,内池尺寸的选择应满足水体与处理料的重量比为6∶1,选用的循环水泵功率要足以使池内整个水体每小时至少循环6次。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甘蔗种苗温水脱毒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回水管设置于内池顶部夹套上,温水由池顶溢出流入夹套,再经回水管流回循环水泵,在回水管的入口处设置有阻隔甘蔗茎干和叶皮的筛网。
全文摘要
一种甘蔗种苗温水脱毒的处理方法及设备,将甘蔗种苗浸入水温51~52℃的处理设备内2小,保持处理温度在50℃
文档编号A01H4/00GK101069470SQ200710065968
公开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8日
发明者黄应昆, 赵卫明, 范源宏, 许渌清, 吴正焜, 赵振松 申请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云南省国防科工办研究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