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唑蚜威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109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含唑蚜威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唑蚜威与噻嗪酮复配的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上的蚜虫、稻飞虱、粉虱。

背景技术
唑蚜威,英文通用名称triazamate,外观为白色粉末,分子式C13H22N4O3S,化学名称为(3-特丁基-1-二甲基氨基甲酰-1H-1,2,4,-三唑-5-基硫)乙酸乙酯。化学结构式为
噻嗪酮,英文通用名称(buprofezin),分子式C16H23N3OS,化学名称2-特丁基亚氨基-3-异丙基-5-苯基-1,3,5-噻二嗪-4-酮,结构式为
噻嗪酮对水稻、果树、茶树、蔬菜上的鞘翅目、部分同翅目以及蜱螨目具有持效性杀虫活性。可有效地防治水稻上的大叶蝉科、飞虱科马铃薯上的大叶蝉科;柑桔、棉花和蔬菜上的粉虱科;柑桔上的蚧科、盾蚧料和粉蚧科。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数量、质量及其安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近十年来,由于水稻、蔬菜等作物的优质、高产和多样化,以及气候变暖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总体呈大幅度上升态势。稻飞虱、蚜虫、粉虱等主要害虫频繁暴发,水稻稻飞虱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稻区常暴发成灾,是晚稻穗期重要害虫。蔬菜等经济作物则由于品种布局多样、茬口复杂,害虫频频发生,化学农药施用量增加,农药残留超标惊人。化学农药不仅造成了严重的农田生态环境和水质污染,而且直接增加了农产品有毒化学物质的残留量,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突破目前以化学农药为主的防治对策的局限性,开拓以生物农药和仿生农药为核心的、高效安全的害虫控制技术体系,为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提供核心保障技术,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发展趋势。
农药传统剂型如乳油、粉剂和可湿性粉剂等在我国制剂总量中约占到80%,随着加工剂型的发展,传统剂型的缺点越显突出。乳油中含有大量的二甲苯、甲苯等有机溶剂,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而且对石化资源造成了浪费。水分散粒剂及悬浮剂有效避开了这些传统剂型的不足之处,吸取并利用了其优点,发展极为迅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农药加工领域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剂型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防治果树、蔬菜、棉花、小麦害虫的含有唑蚜威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唑蚜威与噻嗪酮,唑蚜威和噻嗪酮重量比为1~10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根据室内毒力测定,唑蚜威与噻嗪酮最佳重量配比为2~5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中,含有唑蚜威1份~70份,含有噻嗪酮1份~35份。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含量为2%~7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加入助剂及赋型剂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和悬浮剂。
所述的助剂及赋型剂包括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乳化剂、抗冻剂、消泡剂、增稠剂、填料。
所述的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湿润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皂角粉、蚕沙、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铝、柠檬酸、丁二酸、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乳化剂选自农乳500#(烷基苯磺酸钙)、OP系列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00#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基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三乙醇胺盐、农乳400#(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600#(苯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700#(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宁乳36#(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1600#(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OP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By系列(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农乳33#(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农乳34#(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司盘系列(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系列(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AEO系列(肪醇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抗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消泡剂选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C8—10脂肪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硅酸铝镁、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含唑蚜威和唑蚜威的杀虫组合物具有如下优点 1、与单剂相比,本发明组合物对多种害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尤其适合于防治水稻稻飞虱、棉花蚜虫、蔬菜蚜虫、柑橘蚜虫。
2、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对环境、人畜及其有益动物安全,不容易产生药害。
3、本发明组合物可替代高毒农药,并大幅度减少田间用药量,降低对环境的无和农药残留。
4、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配制工艺比较简单,使用方便,适宜在大面积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2 唑蚜威·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将配方料混合,在搅拌釜中均匀搅拌,经气流粉碎机后在混合均匀,即可制成唑蚜威·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65%唑蚜威·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50g唑蚜威、15g噻嗪酮、4g十二烷基硫酸钠、6g木质素磺酸钠、20g白炭黑、高岭土补至100g,混合粉碎成为65%唑蚜威·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55%唑蚜威·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40g唑蚜威、15g噻嗪酮、6g十二烷基苯磺酸那、6g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0g白炭黑、高岭土补至100g,混合粉碎成为55%唑蚜威·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4 唑蚜威·噻嗪酮水分散粒剂 将配方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制成唑蚜威·噻嗪酮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350%唑蚜威·噻嗪酮水分散粒剂 40g唑蚜威、10g噻嗪酮、6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g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硅藻土补至100g。混合粉碎制粒成为50%唑蚜威·噻嗪酮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440%唑蚜威·噻嗪酮水分散粒剂 30g唑蚜威、10g噻嗪酮、5g十二烷基硫酸钠、4g木质素磺酸钠、4g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硅藻土补至100g。混合粉碎制粒成为40%唑蚜威·噻嗪酮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5~6 将上述配方料中后除过有效成分外的其余组分,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有效成分,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唑蚜威·噻嗪酮悬浮剂。
实施例542%唑蚜威·噻嗪酮悬浮剂 30g唑蚜威、12g噻嗪酮、5g农乳500#、5g聚羧酸盐、3g乙二醇、0.1g黄原胶、1g硅酸镁铝、0.5g硅酮类化合物、水补至100g。混和研磨制成42%唑蚜威·噻嗪酮悬浮剂。
实施例630%唑蚜威·噻嗪酮悬浮剂 25g唑蚜威、5g噻嗪酮、3g农乳500#、4g农乳600#磷酸酯、2g聚羧酸盐、4g乙二醇、0.1g黄原胶、1g硅酸镁铝、0.5g硅酮类化合物、水补至100g。混和研磨制成30%唑蚜威·噻嗪酮悬浮剂。
实施应用例一唑蚜威与噻嗪酮复配对水稻稻飞虱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实验安排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将低温预处理活动力减弱的供试稻飞虱2、3龄幼虫挑取到培养皿中,采用Potter喷雾塔定量喷雾,每皿1mL。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重复30头虫。用吸水纸去多余药液后,移入罐头瓶栽新鲜稻苗上,每瓶10头,上罩细纱网,置于养虫室(25±1℃)内饲养,相对湿度70~80%,72小时后检查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计算公式如下

将稻飞虱校正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值(y),处理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得出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LC50值。按照孙云沛公式法计算出共毒系数CTC,共毒系数小于80者为拮抗作用,80~120为相加作用,120以上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以唑蚜威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

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唑蚜威的TI×P唑蚜威+噻嗪酮的TI×P噻嗪酮
式中M为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P噻嗪酮为噻嗪酮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P唑蚜威为唑蚜威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表1 唑蚜威与噻嗪酮不同配比对水稻稻飞虱的毒力测定 由表1看出,唑蚜威与噻嗪酮复配后,二者重量比为11、71时表现为加和作用,配比为21、31、51、时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以唑蚜威噻嗪酮=31时增效作用最为突出,共毒系数为137.15。
应用实施例二处理药剂防治棉花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蒲城县植保站,6月25日发现蚜虫,7月2日施药,用水量为50千克/亩,用工农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1、7、15天调查虫情,实验结果如表2 表2 处理药剂防治棉花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由表2可知,施药后1天本发明药剂对棉花蚜虫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相当或优于对照药剂,施药后7天、15天对棉花蚜虫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药剂。根据田间目测,在实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棉花的药害现象,说明其对棉花是安全的。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发现本发明药剂对棉花棉铃虫及少量的白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应用实施例三处理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实验结果如表3 表3 处理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由表3可知,在对水稻稻飞虱的药效试验中,55%唑蚜威·噻嗪酮水分散粒剂20克/亩、40%唑蚜威·噻嗪酮水分散粒剂30克/亩、30%唑蚜威·噻嗪酮悬浮剂50克/亩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40克/亩防效相当,略优于25%唑蚜威乳油,其他浓度处理药剂防效均明显优于对照药剂。在实验用药量下,处理药剂对靶标作物及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并发现本发明药剂对水稻稻蓟马、稻纵卷叶螟有一定的防效。
应用实施例四处理药剂防治番茄烟粉虱田间药效试验 实验结果如表4 表3 处理药剂防治番茄烟粉虱田间药效试验
由表4可知,本发明药剂对番茄烟粉虱的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相当或高于对照药剂,在实验用药量范围内,各个浓度处理对作物及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本发明处理药剂对番茄蚜虫、白粉虱均由一定的防治作用,7天后防治效果达80%以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含有唑蚜威与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对蚜虫、稻飞虱、粉虱等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靶标作物安全,尤其是对于抗性害虫防治效果突出。与单剂相比,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的优点,犹豫本发明不含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所以易于运输及使用,对环境污染小,不易产生药害。所以,本发明的研发与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权利要求
1、一种含唑蚜威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活性成分包括唑蚜威与噻嗪酮,唑蚜威与噻嗪酮重量比为1~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总含量为2%~71%。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可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悬浮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唑蚜威与噻嗪酮复配的杀虫组合物,该组合物主要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唑蚜威和噻嗪酮的重量比为1~10∶1。本发明对水稻、果树、茶树、蔬菜上的害虫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具有对靶标作物安全、对环境污染小、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的优点。
文档编号A01N47/28GK101485327SQ20091002117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8日
发明者张少武, 弥华锋, 曹巧利 申请人: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