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真菌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是暗褐网柄牛肝菌在菇房、温室大棚及田间、 圃地的人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暗褐网柄牛肝菌(州7e6c^"sporz^/7Z^幼s),最早描述见于斯里兰卡(Peglerl986), 现在斯里兰卡、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巴西、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有分布 (Maria2007, Bandala2004, Watling2001, Barbara 1987, Heinemann1982 )。在我国分布 于云南、广西和海南等地(臧穆等1986, 2006;杨祝良和臧穆2003),是一种味道鲜美, 营养价值丰富,深受产地消费者喜爱的美味食用菌。
多数牛肝菌为菌根食用菌。许多菌根食用菌半人工模拟栽培的过程相当长,需要4 5 年,甚至6 7年才能完成(弓明钦等2006)。在实验室条件下5o/eto菌丝在锯末和麦粒组 成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避光条件下培养90天产生具担孢子的成熟子实体(OhtaA等2003)。 目前世界菌根食用栽培最为成功的是黑孢块菌(n/力er历^a/7ospor,)。在新西兰,黑孢 块菌人工栽培从种植园的建立到有块菌子囊果收获需要6-7年时间(谭著明等2002)。国 内菌根食用菌栽培研究相对较晚。松乳菇(Zscteri^ AWc/os"s)人工栽培,菌根苗合 成需5 8个月时间,用菌根合成苗继续原地栽培或移植到普通土壤中培养出菇需2 3年时 间(谭著明等2000)。采用合成的褐环粘盖牛肝菌(&iW"s "&"s)湿地松菌根苗密植 于经过消毒的围地实现人工栽培,菌根苗栽植至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生长需12个月时间
(应国华等2007)。综上所述,目前仅有少数种类的菌根食用菌可进行半人工模拟栽培及 人工模拟栽培,或处于实验室栽培研究状态。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未见报道。
暗褐网柄牛肝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有较好的食用及药用价值,是一种较好的 保建食品,深受产地消费者喜爱。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暗褐网柄牛肝菌均采自野生自然生长。 由于受气候季节条件的限制产量有限。加上不注重对野生自然生长资源的保护,人为过度 采摘导致数量越来越少。
参考文献Pegler DN, Agaric Flora of Sri Lanka.Sw〃W JcM"o加/ Sen'es, 1986, 12: 1-519.[2]Barbara P, Segedin. An annotated checklist of Agarics and Boleti recorded from New Zealand. /Vew Zea/aw/Jcwwa/o/丑otaMy, 1987, 25 (2) : 185-215. Watling R. The relationships and possible distributional patterns of Boletes in South-East Asia. M戸/ogZra/i e,rc/z, 2001, 105 ( 12 ) : 1440-1448.Bandala VM, Montoya L, Jarvio D. Two interesting records of Boletes found in coffee plantations in Eastern Mexico. Persoow'a, 2004, 18(3); 365-380.Maria alice neves, Marina capelari. A preliminary checklist of Boletales from Brazil and notes on Boletales specimens at the Instituto de BotSnica (SP) Herbarium, S3o Paulo, SP, Brazil. S"/e""6us seWe c/e"c/ay 6油g/ms, 2007, 7(2); 163-169.Heinemann P, Rammeloo J. Observations sur le genre尸/z/e6o/ws (Boletineae).歸cotoco", 1982, 15: 384-404.臧穆.我国东喜马拉雅及其邻区牛肝菌目的研究(续).云南植物研究,1986,8(1): 1-22. [8]臧穆,2006.中国真菌志第22巻.北京科学出版,pp.1-215.杨祝良,臧穆.中国南部高等真菌的热带亲缘.云南植物研究,2003,25 (2): 129-144. [10]弓明钦仲崇禄陈羽.2006.菌根食用菌及其半人工栽培.广东广东科学出版 社,pp.H47. Ohta A, Fujiwara N. Fruit-body production of an ectomycorrhizal fungus in genus丑o/e加 in pure culture .Afycosc/ewce, 2003,44(4):295~"30.谭著明,傅少春,刘晓红.新西兰菌根性食用菌研究开发现状与启示.湖南林业科技, 2002,29 (3) :72-74.谭著明.松乳菇母种培养基及人工栽培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ZL98112527丄 [14]应国华,吕明亮,李伶俐.褐黄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申请 专利号,200710164731.X.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可极大地满足人们对该种美 味食用菌的需求,缓解了对野生自然资源的压力,保护了生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菌棒培养
用以下固体培养基培养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棒,菌棒的制备由下述原料及方法配制而成
a. 原料组成
橡胶木锯木屑或其他杂木屑 10. 0 20.0 kg
谷粒 1.0 10.0kg 面粉 1.0 5.0kg MgS04 10. 0 20.0 g
KH2P04 10.0 20.0g pH 4.0 6.0
b. 配制方法将谷粒称量后放入容器中,加水浸泡10 12h,然后滤除多余水份待用; 准确称量面粉的量,均匀拌入橡胶木锯木屑或杂木屑料中,然后加入浸泡滤水后的谷粒,
将MgS04 、 KH2P04用适量的水溶解后喷洒入锯木屑料堆,水的用量以料堆含水量60.0% 为准,最后将各种原料均匀拌匀混合,培养基PH 4.0 6.0,即得固体培养基;将配制好 的固体培养基分装于聚丙烯菌种袋中,12(TC灭菌60分钟,待冷却后备用;
C.接种培养将预先培养好的暗褐网柄牛肝菌液体菌种接种于步骤b中的袋装培养基
质中,接种后将培养袋置于26 3(TC的培养室中暗光培养40 60天,菌丝体长满菌袋, 得菌棒;
2)人工栽培
a.菌棒覆土培养出菇
① 覆土材料制备菜园土、果园土、稻田土等作均可作覆土材料,取表层20-30 cm的 土层,将取出的土壤在烈日下曝晒至干燥,然后打碎,去杂质,用孔径1.5cm的筛网过筛, 去除粗土粒,调土壤含水量40-50%,拌入10%的农家肥,堆放于晒场中40-60天,面上覆 盖双层塑料薄膜自然发酵及杀菌,每间隔15—20天翻堆1次,每次翻堆时调足土壤含水 量40-50%,连续翻堆2-3次即得覆土材料;
② 覆土培养出菇
打开上述步骤l) a.培养好的菌棒袋口,将步骤①制备好的覆土材料覆盖在菌棒的表 面,覆土层厚3-8cm,覆土后的菌棒放于塑料泡沫板菇房、砖混菇房以及温室大棚中培养 出菇;保持菇房、温室大棚的温度26-32'C,相对湿度75-95%,光照度50-800LX,保持覆 土层表面湿润,覆土后10-15天,菌棒覆土层的面上即长出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幼蕾, 继续生长5-6天子实体发育成熟,每个菌棒生长的子实体幼蕾数1-20个不等,成熟数1-2个.
b. 菌棒脱袋覆土培养出菇
① 培养地田间、圃地热带植物树的行间或温室大棚;
② 覆土方法在田间、圃地热带植物树的行间及温室大棚中,挖20-30 cra深,长、宽 随需求而定的浅沟,沟中浇透水,待土壤充分吸水,土壤湿度60-80%时备用;将上述步骤 1) c.培养好的菌棒脱去塑料薄膜袋后排放于浅沟中,菌棒间间隔2-3cm,中间填入土壤, 然后在菌棒的面上覆土,覆土层厚3-8cm,覆土材料用田间、圃地的细土或上述步骤①制 备的土壤均可,覆土培养出菇的栽培畦上方用塑料膜、竹片搭成小拱棚遮挡雨水并进行遮 荫;
③ 培养出菇保持覆土层潮湿、疏松,棚内温度26-32'C,相对湿度70-95%,光照度 100-800LX培养出菇,覆土后20天栽培畦的土面即生长子实体并发育成熟;
c. 接种热带经济作物根系及热带花卉植物根系培养出燕
① 接种方法在雨季或其他季节对田间、圃地的土壤浇透水后,挖开菠萝蜜树、柚子 树热带作物根部的土壤,露出根系的部分主、侧根;挖开南美蟛蜞菊、花生草热带花丼植 物根部的土壤,露出根系的部分主、侧根;然后将预先培养好的固体菌种掰成团块状,接 入主根及侧根部,每株接入菌种50 — 500.0g,接种时菌种尽量与植物的茎基及主、侧根部 紧密接触;
② 磁养出菇保持接种树的根部土壤潮湿,接种后30-60天接种植物根部周围土壤中 即生长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并发明成熟。
本发明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为菌根食用菌人工栽培方法的首创,其特点及 优点如下 '
1、 用纯培养菌丝体培养成菌棒,然后对菌棒直接覆土或脱袋覆土后培养出燕,脱离 宿主树实现了真正意义的人工栽培。
2、 菌棒培养基成份简单,培养方法简便,培养时间短培养基配方中只用了简单的 碳氮源(谷粒、面粉), 一般的无机盐(MgS04、 KH2P04 )及橡胶木或其他杂木的锯木屑 即可进行菌棒培养;用菌袋、 一般培养室(可加温)可进行菌棒培养;培养需60天菌丝 即长满菌袋。
3、 子实体培养方法简便,且出菇整齐出菇率高a、在塑料泡沫板燕及砖混恭房、温 室大棚中即可进行菌棒覆土培养出菇;b、在田间、圃地及温室大棚中即可进行菌棒脱袋覆土培养出菇;C、用固体菌种接种热带经济作物及花卉植物根系即可培养出燕。
4、培养出菇时间短菌棒覆土培养出菇仅需10-15天;菌棒脱袋覆土培养出燕2'0天;
用固体菌种接种热带经济作物及花卉植物根系培养出燕30 — 60天。
本发明直接将菌棒覆土后放于菇房或温室大棚中培养出菇,以及将菌棒脱袋后在田
间、圃地、温室大棚中覆土培养出菇的方法适用于牛肝菌其他种。本发明将暗褐网柄牛肝
固体菌种接种在田间栽培的菠萝蜜树、柚子树等经济作物的根系上培养出菇的方法适用于
接种于其他任何热带经济作物及花卉植物的根系培养出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 菌棒培养
用以下固体培养基培养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棒,菌棒的制备由下述原料及方法配制而成。
1.1原料组成
橡胶木锯木屑或其他杂木屑 10. 0 kg
谷粒 5. 0 kg
面粉 1.0 kg
MeS04 10. 0 g
KH2P04 lO.Og pH 4.0
1.2配制方法将谷粒称量放入容器中,加水浸泡10 12h,然后滤除多余水份待用。 准确称量面粉的量,均匀拌入橡胶木锯木屑或杂木屑料中,然后加入浸泡滤水后的谷粒, 将MgS04 、 KH2P04用适量的水溶解后喷洒入锯木屑料堆,水的用量以料堆含水量60.0% 为准,最后将各种原料均匀拌匀混合,培养基自然PH4.0 6.0,得固体培养基。将配制好 的固体培养基分装于17X30 cm的聚丙烯菌种袋中,每袋700ml, 12(TC灭菌60分钟,.待冷 却后备用;
1.3接种培养将预先培养好的暗褐网柄牛肝菌液体菌种接种于步骤"1.2"中的袋装 培养料基质中,接种后将培养袋置于26 3(TC的培养室中暗光培养40 60天,菌丝体长 满菌袋,得菌棒。
2. 人工栽培2.1菌棒覆土培养出菇
2丄1覆土材料制备取表土层20cm-30cm, 土壤团粒结构性好,富含腐殖质的菜园土 作覆土材料,将取出的土壤在烈日下曝晒至干燥,然后打碎,去杂质,用孔径1.5cm的筛 网过筛,去除粗土粒,拌入20%的农家肥,调土壤含水量40%-60%,面上覆盖双层塑料薄 膜,然后堆放于晒场中自然发酵及杀菌,时间40-60天,间隔15天进行1次翻堆,连续 2-3次,每次翻堆时调足土壤含水量40%-60%覆土材料。
2丄2菌棒覆土培养出菇
打开上述步骤"1.3"培养好的菌棒袋口,将步骤"2.2.1"制备的菜园土覆土材料覆 盖于菌棒的表面,覆土层厚4-6cm,覆土后的菌棒放于塑料泡沫板菇房中培养出菇。保持 菇房温度26-3(TC,相对湿度85%-95%,光照度100-300LX,保持覆土层表面湿润。覆土后 10 —12天,菌棒覆土层面上即生长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幼蕾,继续生长5-6天子实体 发育成熟。每个菌袋生长的子实体幼蕾数l-20个不等,成熟数l-2个。
2丄3人工培养子实体种的鉴定
2丄3.1形态鉴定人工培养的子实体形态,其特征如下菌盖黄褐色,黑褐色,5-14 cm,盖中央凸起,成熟后平展,无裂纹,盖缘多上翘。盖肉厚2-6cm,松软,海绵质,淡黄 色,伤后很少呈现淡蓝色。菌孔单孔型,黄色。菌管长1.0-2.0cm,孔口近圆型至多角型, 黄色或黑褐色。菌柄粗壮,基部往往膨大呈臼状,2-3X6-9cm,几与菌盖同色。担孢子长 梨型,长椭圆型,7.5-13.0umX5.0-7.45um,橄榄绿色。综上所述,人工培养的子实体与野 生子实体型态特征一致,可鉴定为同一个种。人工培养的子实体凭证标本放在中国科学院 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编号为HKAS 49706。
2丄3.2分子鉴定分子鉴定人工培养的子实体,其ITS序列与野生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 体的同源性在99%以上,可以鉴定为同一个种。
2.2菌棒脱袋覆土培养出菇
2.2.1培养地田间菠萝蜜树的行间
2.2.2覆土方法在田间菠萝蜜树的行间,挖20-30 cm深,长5m、宽60cra的浅沟,沟 中浇透水,待土壤充分吸水,土壤湿度为60-80%备用。将上述步骤"1.3"培养好的菌棒 脱去塑料薄膜袋后排放于浅沟中,菌棒间间隔2-3cm,中间填入土壤,然后在菌棒的面上 覆土,覆土层厚4-6cm。覆土材料用菠萝蜜树行间的细土。覆土培养出菇的栽培畦上方用 塑料膜、竹片搭成小拱棚遮挡雨水并进行遮荫。
92.2.3培养出燕保持覆土层潮湿、疏松,棚内温度26-32'C,相对湿度80-90%,光照 度10O-300LX培养出菇。覆土后20d栽培畦土面生长子实体并发育成熟。 2.3接种田间栽培的菠萝蜜树根系培养出菇
2.3.1接种方法在雨季田间土壤湿透后,挖开菠萝蜜树的根部土壤,露出根系的部分 主、侧根;然后将预先培养好的固体菌种掰成团块状,接入主根及侧根部。每株接入菌种 200.0 g,接种时菌种尽量与菠萝蜜树的茎基及主、侧根紧密接触。
2.3.2培养出燕保持接种树的根部土壤潮湿,接种后30天菠萝蜜树根部周围土壤中 即生长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并发育成熟。
实施例2:
1. 菌棒培养
'用以下固体培养基培养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棒,菌棒的制备由下述原料及方法配制而成。
1.1原料组成
橡胶木锯木屑或其他杂木屑 15.0 kg
谷粒 8.0 kg
面粉 3.0 kg
MsS04 15.0 g
KH2P04 15.0g pH 5.0 以下配制方法及接种培养同实施例1。
2. 人工栽培
2.1菌棒覆土培养出菇
2丄1覆土材料制备以果园土作覆土材料,制备方法同实施例l。 2丄2菌棒覆土培养出菇
将培养好的菌棒打开袋口,将制备好的覆土材料直接覆盖于菌棒的表面,覆土层厚4-6 cm,覆土后的菌棒放于砖混菇房中培养出菇。其余管理方法同实施例l。 2.2菌棒脱袋覆土培养出菇 2.2.1培养地田间柚子树的行间。
2.2.2覆土方法在田间柚子树的行间,挖20-30 cm深,长5m、宽60cm的浅沟,沟中浇透水,待土壤充分吸水后将培养好的菌棒脱去塑料薄膜袋后排放于浅沟中,菌棒间间隔 2-3 cm,中间填入土壤,然后在菌棒的面上覆土,覆土层厚6 cra。覆土材料用柚子树行间 的细土。栽培畦上方用塑料膜、竹片搭成小拱棚遮挡雨水并进行遮荫。
2.2.3培养出菇同实施例l。
2.3接种田间凤凰树根系培养出燕
每株接入菌种100.0 g,其余接种方法与培养出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1. 菌棒培养
用以下固体培养基培养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棒,菌棒的制备由下述原料及方法配制而成。
1.1原料组成
橡胶木锯木屑或其他杂木屑 20.0 kg
谷粒 10.0 kg
面粉 5.0 kg
M^S04 20.0 g
KH2P04 20.0g pH 5.0 以下配制方法及接种培养同实施例1。
2. 人工栽培
2.1菌棒覆土培养出菇
2丄1覆土材料制备以稻田土作覆土材料,制备方法同实施例l。 2丄2菌棒覆土培养出菇
将培养好的菌棒打开袋口,将制备好的覆土材料直接覆盖于菌棒的表面,覆土层厚6 cm,覆土后的菌棒放于温室大棚中培养出菇。其余管理方法同实施例l。 2.2菌棒脱袋覆土培养出菇 2.2.1培养地温室大棚。
2.2.2覆土方法在温室大棚的地面上,挖10 cm-20 cm深,长不限、宽60 cm-80 cm的 浅沟,沟中浇透水,待土壤充分吸水后将培养好的菌棒脱去塑料薄膜袋后排放于浅沟中, 菌棒间间隔2 cm-3 on,中间填入土壤,然后在菌棒的面上及四周覆土,覆土层厚4 cm-6 cm。覆土材料用预先制备的覆土材料。
2.2.3培养出菇方法同实施例一。
2.3接种热带花卉南美蟛蜞菊根系培养出菇
每株接入菌种100.0 g,其余接种方法与培养出菇同实施例1。
权利要求
1.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及方法进行1)菌棒培养用以下固体培养基培养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棒,菌棒的制备由下述原料及方法配制而成a.原料组成橡胶木锯木屑或其他杂木屑 10.0~20.0kg谷粒 1.0~10.0kg面粉 1.0~5.0kgMgSO4 10.0~20.0gKH2PO4 10.0~20.0gpH 4.0~6.0b.配制方法将谷粒称量后放入容器中,加水浸泡10~12h,然后滤除多余水份待用;准确称量面粉的量,均匀拌入橡胶木锯木屑或杂木屑料中,然后加入浸泡滤水后的谷粒,将MgSO4、KH2PO4用适量的水溶解后喷洒入锯木屑料堆,水的用量以料堆含水量60.0%为准,最后将各种原料均匀拌匀混合,培养基PH 4.0~6.0,即得固体培养基;将配制好的固体培养基分装于聚丙烯菌种袋中,120℃灭菌60分钟,待冷却后备用;c.接种培养将预先培养好的暗褐网柄牛肝菌液体菌种接种于步骤b中的袋装培养基质中,接种后将培养袋置于26~30℃的培养室中暗光培养40天~60天,菌丝体长满菌袋,得菌棒;2)人工栽培a.菌棒覆土培养出菇①覆土材料制备菜园土、果园土、稻田土等作均可作覆土材料,取表层20-30cm的土层,将取出的土壤在烈日下曝晒至干燥,然后打碎,去杂质,用孔径1.5cm的筛网过筛,去除粗土粒,调土壤含水量40-50%,拌入10%的农家肥,堆放于晒场中40-60天,面上覆盖双层塑料薄膜自然发酵及杀菌,每间隔15-20天翻堆1次,每次翻堆时调足土壤含水量40-50%,连续翻堆2-3次即得覆土材料;②覆土培养出菇打开上述步骤1)a.培养好的菌棒袋口,将步骤①制备好的覆土材料覆盖在菌棒的表面,覆土层厚3-8cm,覆土后的菌棒放于塑料泡沫板菇房、砖混菇房以及温室大棚中培养出菇;保持菇房、温室大棚的温度26-32℃,相对湿度75-95%,光照度50-800LX,保持覆土层表面湿润,覆土后10-15天,菌棒覆土层的面上即长出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幼蕾,继续生长5-6天子实体发育成熟;b.菌棒脱袋覆土培养出菇①培养地田间、圃地热带植物树的行间或温室大棚;②覆土方法在田间、圃地热带植物树的行间及温室大棚中,挖20-30cm深,长、宽随需求而定的浅沟,沟中浇透水,待土壤充分吸水,土壤湿度60-80%时备用;将上述步骤1)c.培养好的菌棒脱去塑料薄膜袋后排放于浅沟中,菌棒间间隔2-3cm,中间填入土壤,然后在菌棒的面上覆土,覆土层厚3-8cm,覆土材料用田间、圃地的细土或上述步骤①制备的土壤均可,覆土培养出菇的栽培畦上方用拱棚遮挡雨水并进行遮荫;③培养出菇保持覆土层潮湿、疏松,棚内温度26-32℃,相对湿度70-95%,光照度100-800LX培养出菇,覆土后20天栽培畦的土面即生长子实体并发育成熟;c.接种热带经济作物根系及热带花卉植物根系培养出菇①接种方法在雨季或其他季节对田间、圃地的土壤浇透水后,挖开菠萝蜜树、柚子树等热带作物根部的土壤,露出根系的部分主、侧根;挖开南美蟛蜞菊、花生草等热带花卉植物根部的土壤,露出根系的部分主、侧根;然后将预先培养好的固体菌种掰成团块状,接入主根及侧根部,每株接入菌种50-500.0g,接种时菌种尽量与植物的茎基及主、侧根部紧密接触;②培养出菇保持接种树的根部土壤潮湿,接种后30-60天接种植物根部周围土壤中即生长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并发明成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暗褐网柄牛肝菌在菇房、温室大棚及田间、圃地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培养菌棒,然后,①菌棒覆土后在菇房、温室大棚培养出菇,覆土10-15天即生长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并发育成熟;②菌棒脱袋后在田间、圃地及温室大棚中覆土培养出菇,覆土20-25天生长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并发育成熟;③将固体菌种接种在田间栽培的热带经济作物及花卉植物根系上培养出菇,接种30-60天即生长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并发育成熟,通过以上方法实现暗褐网柄牛肝人工栽培并快速实现产业化的目的。其培养方法简便,培养时间短,且出菇整齐出菇率高。
文档编号C05G3/00GK101524035SQ200910094390
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3日
发明者何明霞, 静 刘, 张春霞, 旸 曹, 王文兵, 纪开萍 申请人: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