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章鱼养殖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872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密度章鱼养殖笼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水产养殖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密度章鱼养殖笼。
背景技术
蛸科(Octopodidae)是头足纲中最大一科,通称章鱼。章鱼的头部两侧眼径较小,头前和口周围有腕四对,长度相近或不等。广泛分布世界各海域,约有140种。大部分为浅海性种类,也有少数深海性种类。蛸科的腕上大多具两行吸盘,有的种类只具单行吸盘。右侧或左侧第三腕茎化。腕的顶端变形,称"端器",无触腕。脑部卵圆形,较小,不具肉鳍。内壳退化,仅在背部两侧残留两上小壳针,不具发光器。雌体具l对输卵管。主要营底栖生活在海底爬行,也能凭借漏斗喷水的反作用短暂游行于底层海水中。中国南部沿海的真蛸和北部沿海的短蛸均有一定产量,章鱼除食用外,在医药上尚有补血益气、收敛生肌的作用。由于成年章鱼具有领地习性,互残严重,不能采用大池或大网箱混养。现有技术如申请号为200810069661. 4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短峭的养殖方法,其采用的就是在大池中设置养殖笼,在每个单独笼体养殖一只章鱼的方式,能避免互残,却存在二次污染和投饵不便等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稳定性好、投饵方便且均匀、操作简单省力、且能有效避免章鱼互残现象,减少二次污染、节省饵料的高密度章鱼养殖笼。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高密度章鱼养殖笼,包括由网衣和支架制成的笼体,其中笼体内部设有至少两个隔板,隔板将笼体内部分空间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分仓;笼体的顶端连接有漏洞状的集料口;集料口上端敞开,其下端连接有与分仓个数相当的输料管;输料管的自由端分别伸入分仓;笼体底部绳索连接有重块;集料口绳索连接有定位浮球。相互独立的分仓能杜绝章鱼的互残;伸入各分仓的输料管能够达到输送饲料的目的,与此同时能够避免传统方式要讲整个笼体提出水面,将饵料逐一塞入每个分仓的繁琐操作,该传统操作会惊吓章鱼,
3甚至导致其吐墨,造成不必要的营养浪费。采用漏洞状的集料口连接输料管的投饵方式,只要讲集料口轻提出水面,讲饵料放入集料口,即可完成投饵,不仅操作效率高,而且不会对章鱼造成惊吓。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笼体连接有固泊装置;笼体顶端面积大于其底端面积。笼体的侧面与笼体的顶端面的夹角a为70。至85° 。采用上述结构,使整个笼体在水体中不易摇晃,稳定性有所提高,而且,上大下小的结构使残余的饵料在水波的带动下更多的从笼体的侧面排出,减少了上层分仓的残饵对下层分仓的二次污染问题。
固泊装置包括绠绳、浮子、定位块和楔形抓钩;绠绳与笼体上部绳索连接;绠绳上连接有浮子;绠绳的端部连接有定位块;定位块经连接装置连接楔形抓钩。新型的抓钩结构结合定位块能使固泊装置具有更好的固泊性能,提高整个装置的安全性。连接装置为刚性直杆或柔性绳索。采用此连接装置能在定位块发生移位时,带动楔形抓钩插入更深的底质中,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输料管的直径为2cm至10cm。采用较大的管径有利与饵料的输送,然而考虑到章鱼身体柔软,过大的管径会造成章鱼从输料管出逃的现象,因而要根据养殖章鱼的规格选用粗细合适的输料管的管径。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笼体内部设有至少两个隔板,隔板将笼体内部分空间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分仓;笼体的顶端连接有漏洞状的集料口;集料口上端敞开,其下端连接有与分仓个数相当的输料管;输料管的自由端分别伸入分仓;笼体底部绳索连接有重块;集料口绳索连接有定位浮球的结构,使其具有操作效率高,而且不会对章鱼造成惊吓的优点。类似倒立锥体的结构使得使整个笼体在水体中不易摇晃,稳定性有所提高,而且,上大下小的结构能减少上层分仓的残饵对下层分仓的二次污染问题。新型的固泊装置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固定方式的结构示意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阵列排布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标号说明笼体l、集料口ll、输料管12、隔板13、定位浮球14、重块15、绠绳2、浮子3、定位块4、楔形抓钩5。
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3,高密度章鱼养殖笼,包括由网衣和支架制成的笼体1,其中笼体1内部设有至少两个隔板13,隔板13将笼体1内部分空间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分仓;笼体l的顶端连接有漏洞状的集料口 11;集料口ll上端敞开,其下端连接有与分仓个数相当的输料管12;输料管12的自由端分别伸入分仓;笼体1底部绳索连接有重块15;集料口 11绳索连接有定位浮球14。
笼体l连接有固泊装置;笼体l顶端面积大于其底端面积。
固泊装置包括绠绳2、浮子3、定位块4和楔形抓钩5;绠绳2与笼体1上部绳索连接;绠绳2上连接有浮子3;绠绳2的端部连接有定位块4;定位块4经连接装置连接楔形抓钩5。
连接装置为刚性直杆或柔性绳索。
笼体l的侧面与笼体l的顶端面的夹角a为70。至85° ,优选为70° 。输料管12的直径为2cm至10cm,优选4cm。
工作过程中,每个分仓内养殖一只章鱼,在投饵过程中,工作人员只要顺着定位浮球14就能找到集料口 11,将饵料放入集料口ll,饵料就会顺着输料管12滑入各个分仓。此过程中只需将笼体l的集料口 ll提出水面即可做投饵的操作,一方面由于笼体l的主要部分均在水中,所以重量较轻,此为省力;另一方面,笼体1的各个养殖分仓不必出水,不会对分仓内的章鱼造成惊吓,即省时,投饵效果又好,能间接提高饵料的利用率。而相对的,传统养殖投饵方式,由于笼体出水,对章鱼造成很大的惊吓,造成有的章鱼投饵后不进食,有的章鱼吐墨的现象。这也是本发明对现有技术的重大改进。
尽管已结合优选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在这里列出的主题实施各种改变、同等物的置换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提出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高密度章鱼养殖笼,包括由网衣和支架制成的笼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笼体(1)内部设有至少两个隔板(13),所述的隔板(13)将所述的笼体(1)内部分空间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分仓;所述的笼体(1)的顶端连接有漏洞状的集料口(11);所述的集料口(11)上端敞开,其下端连接有与所述的分仓个数相当的输料管(12);所述的输料管(12)的自由端分别伸入所述的分仓;所述的笼体(1)底部绳索连接有重块(15);所述的集料口(11)绳索连接有定位浮球(1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章鱼养殖笼,其特征是所述的笼体(l)连接有固 泊装置;所述的笼体(l)顶端面积大于其底端面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密度章鱼养殖笼,其特征是所述的固泊装置包括绠 绳(2)、浮子(3)、定位块(4)和楔形抓钩(5);所述的绠绳(2)与所述的笼体(1)上部绳索连接; 所述的绠绳(2)上连接有所述的浮子(3);所述的绠绳(2)的端部连接有所述的定位块(4); 所述的定位块(4)经连接装置连接所述的楔形抓钩(5)。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密度章鱼养殖笼,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装置为刚性直杆或柔性绳索。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密度章鱼养殖笼,其特征是所述的笼体(l)的侧面与所述的笼体(l)的顶端面的夹角a为70。至85° 。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密度章鱼养殖笼,其特征是所述的输料管(12)的直 径为2cm至10c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高密度章鱼养殖笼,包括由网衣和支架制成的笼体,其中笼体内部设有至少两个隔板,隔板将笼体内部分空间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分仓;笼体的顶端连接有漏洞状的集料口;集料口上端敞开,其下端连接有与分仓个数相当的输料管;输料管的自由端分别伸入分仓;笼体底部绳索连接有重块;集料口绳索连接有定位浮球。其具有结构合理、稳定性好、投饵方便且均匀、操作简单省力、且能有效避免章鱼互残现象,减少二次污染、提高饵料利用率等优点。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1491226SQ200910096308
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9日
发明者吴常文, 徐佳晶, 桂福坤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