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礁膜的苗种采集和培育的方法

文档序号:314196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野生礁膜的苗种采集和培育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藻的苗种采集和培育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野生礁膜的苗种采集和培育 的方法。
背景技术
礁膜ifo/ w^o顶s /7"/oW 属绿藻门、石莼目、礁膜科、礁膜属,体长一般达5cm 左右,体软、质薄、味美,可鲜食,具有诱人的挥发性物质,没有腥味,成菜的鲜干比
为7: 1,也可晒干,长久保存,作汤料、酱料及调味品。礁膜膳食纤维含量高,营养丰
富,富含海藻多糖、脂肪酸、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等,是绿藻中食用价 值最高的一种。礁膜的营养成份易被人体吸收,对细胞活化有良好的帮助,对高血压、 高血脂、高胆固醇等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和疗效,还有抗凝血、清热、化痰、 利水解毒、软坚散疖的功能,可治疗咽喉炎、咳嗽、水肿等多种疾病,是一种很有开发 潜力的海洋药物资源,具有较大开发利用前景。
在我国的自然海区具有丰富的野生礁膜资源,每年在11月前后在有淡水流入的港
湾潮间带的滩涂或礁石上会附着礁膜幼苗(孢子),到次年的3月份,礁膜幼苗长成为 体长达5cm左右的礁膜(叶状体),沿岸的百姓采集、洗净、晒干作为食物。目前也开 展了人工繁殖礁膜苗种,在室内育苗池让叶状体上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配子体),作 为种藻的来源,通过促进配子体成熟,4月前后采集配子,获得合子,合子发育的孢子 囊培养至9月成熟,释放出游孢子,将有活性的游孢子附着在育苗的苗网再下海培育。 人工繁殖礁膜苗种从4月前后采集配子到9月才下海培育,需要约5个月时间进行育苗, 如此长时间育苗过程中,温度、光照等因子的连续变化控制难度较大,增加了育苗的风 险,且需要相应的育苗设备及专业化管理的人力和物力,因此育苗时间较长,育苗风险 较大,育苗成本较高。而直接粘贴在滩涂或礁石上的野生礁膜的叶绿素含量较低,野生 的规模较小和可采集的礁膜数量也较少,采集难度大和采集时浪费较高,采集的礁膜往 往带有小泥砂,影响了野生礁膜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规模大、成本低、易采集、浪费少的野生礁 膜的苗种采集和培育的方法,该方法能得到叶绿素含量较高和质量较好的野生礁膜。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野生礁膜的苗种采集和培育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 苗网苗网的苗绳直径为4mm 6mm,苗网的网眼的孔径为20cm 50cm,若 苗网为新织成的,则用淡水充分浸泡,反复捶洗,洗至该苗网不产生泡沬后,晒干备用; 若苗网为已培育过的,须经密封堆放,使该苗网的苗绳上的固着器及杂藻充分腐烂后, 洗净该苗网晒千备用;
2) 苗床公历10月份,在淡水流入的港湾潮间带的滩涂上基本垂直插入一组苗床 桩,两相邻的苗床桩的间距为1.5m 2.5m,苗床桩露出在滩涂的高度为0.3m 0.6m, 在露出在滩涂的苗床桩上平展挂有3层 10层上述备用的苗网,相邻两层苗网间有间 距;
3) 培育经潮起潮落,上述苗床的苗网的苗绳上自然附着了野生礁膜的游孢子并 生长为叶状体,在叶状体生长期间应及时检查并修复损坏的苗床;尤其是要对倾到的苗 床桩重新垂直固定,对松坠的苗网拉平,对松动的苗绳要扎实等;也可以在叶状体生长 至lcm 3cm时,将苗床的苗网进行分网栽培或移网栽培。
4) 公历12月中旬,对长成5cm以上的上述叶状体进行首次采收礁膜,以后每隔8 天 20天进行再次采收礁膜,采收至第二年的3月底。
所述苗绳由72股 96股维尼龙线合成;也可以参少量聚乙烯丝;也可以用棕榈丝。 所述苗床桩露出在滩涂的高度为0.4m;滩涂以砾石滩较好,野生礁膜的游孢子较多。 所述苗床桩上平展挂有5层苗网,相邻两层苗网间的间距以相等为好,最下面的一 层苗网与滩涂的距离应较大,以防止苗网下坠附在滩涂上。 所述苗床桩为直径1.5cm 4.5cm的竹杆或树杆。
所述采收礁膜为在苗网下布置孔径为lmm 5mm的筛绢布或纱窗布,用棒子轻轻敲 打苗网的苗绳,苗绳上较大的叶状体就掉到下面的筛绢布或纱窗布;棒子敲打用力要适 当,要防止将lcm左右的叶状体也敲打下来,lcm左右的叶状体继续培育8天 20天后又 可以采收礁膜一次,如此重复, 一般可采收五次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一种野生礁膜的苗种采集和培育的方法,建立 适当的苗床,采用合适的苗网,使野生礁膜苗种的游孢子附着在苗网的苗绳上生长为叶 状体,为野生礁膜建立合适的生存和生长空间,再经过对苗床管理,使苗床上野生礁膜 的产量较高,野生礁膜的叶绿素含量也较高,且收获的野生礁膜很少含有泥沙,提高了 野生礁膜的质量;也解决了人工室内育苗苗期长、生长缓慢,而投入成本较大,管理难 度高等缺点;本发明可以大规模生产,苗床可重复利用,生产成本很低,苗网上的叶状 体也易采集,降低了滩涂或礁石采集的浪费,且收获的礁膜为天然的野生礁膜,是理想 的绿色食品。因此本发明是提供一种规模大、成本低、易采集、浪费少的野生礁膜的苗 种采集和培育的方法,本发明能得到叶绿素含量较高和质量较好的野生礁膜。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礁膜的重网采集天然苗种及其培育的装置与方法,用80股维尼龙的苗绳编织成 的网状新苗网,网眼孔径为25cm,苗网规格为2.4mX2.4m;苗网用淡水充分浸泡, 反复捶洗,洗至苗网不产生泡沫后晒干备用;在10月中旬的奉化莼湖的潮间带,选 择往年有野生礁膜生长的中或低潮位的砾石滩,用直径2.5cm 3.5cm长度为1 m 1.2m四根竹杆,按照1.6mX2.4m的间距基本垂直插入至砾石滩中,竹杆在涂面上 留有0.4m的高度;然后把5层的苗网平展系于四根竹杆上,拉平,吊紧,每层苗网 的间距约为0.03m,最底层的苗网离涂面约0.25111,这样苗床就搭建完成,让苗床在 潮起潮落中自然吸附野生礁膜的游孢子,并让游孢子自然繁育为叶状体,让叶状体 自然生长,不须人工词喂,但要及时检查并修复损坏的苗床设施,如经常翻动苗绳、 拉匀苗网、对倾倒的竹杆修复等, 一般苗网在潮间带经20d 40d的潮起潮落,苗绳 上布满lcm 3cm的叶状体,这时继续培育,也可以对各层苗网进行分网栽培或移 网栽培。到12月中下句,苗绳上的叶状体有些已长至5cm以上,可以开始第一次 采收,采收礁膜为在苗网下布置孔径为lmm 5mm的筛绢布或纱窗布,用棒子轻轻 敲打苗网的苗绳,苗绳上较大的叶状体就掉到下面的筛绢布或纱窗布;棒子敲打用 力要适当,要防止将lcm左右的叶状体也敲打下来,lcm左右的叶状体继续培育8 天 20天后又可以采收礁膜一次,如此重复, 一般可采收五次以上;每100平方米 的苗网上能够收获干菜总量约为18千克。 实施例2
一种礁膜的重网采集天然苗种及其培育的装置与方法,由维尼龙和少量聚乙烯丝混 合制成90股苗绳编织成的网状旧苗网,网眼孔径为30cm,苗网规格为1.6mX4.8m; 经密封堆放,使该苗网的苗绳上的固着器及杂藻充分腐烂后,洗净该苗网晒千备用; 在10月上旬的奉化桐照的潮间带,选择往年有野生礁膜生长的中或高潮位的砾石滩, 用直径1.5cm 4.5cm长度为1 m 1.6m四根竹杆,按照2.4mX2.4m的间距基本垂 直插入至砾石滩中,竹杆在涂面上留有0.5m的高度;然后把8层的苗网平展系于四 根竹杆上,拉平,吊紧,每层苗网的间距约为0.03m,最底层的苗网离涂面约0.25m, 这样苗床就搭建完成,让苗床在潮起潮落中自然吸附野生礁膜的游孢子,并让游孢 子自然繁育为叶状体,让叶状体自然生长,不须人工词喂,但要及时检査并修复损 坏的苗床设施,如经常翻动苗绳、拉匀苗网、对倾倒的竹杆修复等, 一般苗网在潮 间带经20d 40d的潮起潮落,苗绳上布满lcm 3cm的叶状体,这时继续培育也可 以对各层苗网进行分网栽培或移网栽培。到12月中下旬,苗绳上的叶状体有些已 长至5cm以上,可以开始第一次采收,采收礁膜为在苗网下布置孔径为lmm 5mm的筛绢布或纱窗布,用棒子轻轻敲打苗网的苗绳,苗绳上较大的叶状体就掉到下面 的筛绢布或纱窗布;棒子敲打用力要适当,要防止将lcm左右的叶状体也敲打下来, lcm左右的叶状体继续培育8天 20天后又可以采收礁膜一次,如此重复, 一般可 釆收五次以上;每180平方米的苗网上能够收获干菜总量约为23千克。
权利要求
1、一种野生礁膜的苗种采集和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苗网苗网的苗绳直径为4mm~6mm,苗网的网眼的孔径为20cm~50cm,若苗网为新织成的,则用淡水充分浸泡,反复捶洗,洗至该苗网不产生泡沫后,晒干备用;若苗网为已培育过的,须经密封堆放,使该苗网的苗绳上的固着器及杂藻充分腐烂后,洗净该苗网晒干备用;2)苗床公历10月份,在淡水流入的港湾潮间带的滩涂上基本垂直插入一组苗床桩,两相邻的苗床桩的间距为1.5m~2.5m,苗床桩露出在滩涂的高度为0.3m~0.6m,在露出在滩涂的苗床桩上平展挂有3层~10层上述备用的苗网,相邻两层苗网间有间距;3)培育经潮起潮落,上述苗床的苗网的苗绳上自然附着了野生礁膜的游孢子并生长为叶状体,在叶状体生长期间应及时检查并修复损坏的苗床;4)到公历12月中旬,对长成5cm以上的上述叶状体进行首次采收礁膜,以后每隔8天~20天进行再次采收礁膜,采收至第二年的3月底。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礁膜的苗种采集和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骤1中,所述苗绳由72股 96股维尼龙线合成。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礁膜的苗种采集和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骤2中,所述苗床桩露出在滩涂的高度为0.4m。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礁膜的苗种采集和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骤2中,所述滩涂为砾石滩。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礁膜的苗种采集和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骤2中,所述苗床桩上平展挂有5层苗网。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礁膜的苗种采集和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骤2中,所述苗床桩为直径1.5cm 4.5cm的竹杆或树杆。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礁膜的苗种采集和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骤4中,所述采收礁膜为在苗网下布置孔径为lmm 5mm的筛绢布或纱窗布,用棒子 轻轻敲打苗网的苗绳,苗绳上较大的叶状体就掉到下面的筛绢布或纱窗布。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礁膜的苗种采集和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骤3中,所述叶状体生长至lcm 3cm时,将苗床的苗网进行分网栽培或移网栽培。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生礁膜的苗种采集和培育的方法,建立适当的苗床,采用合适的苗网,使野生礁膜苗种的游孢子附着在苗网的苗绳上生长为叶状体,为野生礁膜建立合适的生存和生长空间,再经过对苗床管理,使苗床上野生礁膜的产量较高,野生礁膜的叶绿素含量也较高,且收获的野生礁膜很少含有泥沙,提高了野生礁膜的质量;也解决了人工室内育苗苗期长、生长缓慢,而投入成本较大,管理难度高等缺点;本发明可以大规模生产,苗床可重复利用,生产成本很低,苗网上的叶状体也易采集,降低了滩涂或礁石采集的浪费,且收获的礁膜为天然的野生礁膜,是理想的绿色食品。
文档编号A01G33/00GK101611693SQ200910099709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9日
发明者严小军, 施建华, 王秀娟, 阎益腾, 骆其君 申请人:宁波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