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种大蒜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464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自动种大蒜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机械技术,尤其是一种全自动种大蒜播种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尚无实用的播种种蒜的机械。传统的人工播种方式费人工、费 时间,人员的劳动强度很大,且播种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人工播种种蒜费时费力、播种效率不高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 全自动种大蒜播种机。其不仅具备体积小、自重轻、构造简单紧凑的特点,且性能可靠,适于 在任何地块进行种蒜播种作业,能实现种蒜播种的自动化,极大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 劳动效率。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两侧梯形侧构架在两腰梁的中心 位置及下端位置间有横梁构成机架;下直梁前端外侧安有从动滚轮,内侧间有多根横梁。下 直梁前端之间的横梁安有多个犁,下直梁后端之间的横梁上安有多个与前面犁一一对应的 覆土器。侧构架的下直梁中后部向上凸伸有梯形凸板;两侧梯形凸板的中心位置嵌有轴承, 并中插横轴;横轴在梯形凸板内侧部分套有多个播种滚轮,两侧端、伸出梯形凸板部分固有 带轮;播种滚轮即是一个其外缘面上有一圈等间距、水泡形槽的橡胶滚轮,该槽可容一粒蒜 种;播种滚轮的前部包于一个半圆弧状挡板内,以使蒜种不落出槽;在前后一条直线上的 犁、播种滚轮及覆土器构成一个播种单元。集种箱夹于两侧侧构架的上直梁之间,上部喂 料,无箱底,前箱体上缘向前凸伸“ J”形凸板;集种箱夹于多道横向相间排列“U”形栅板的 开口处,“U”形栅板的半圆弧部分在集种箱前方;“J”形凸板的外侧与“U”形栅板内侧贴 合。两侧侧构架的上直梁两端嵌有轴承,中插轴棍,轴棍内侧端固有大径链轮;同侧两大径 链轮用特种链条连接,两侧特种链条间间有多个耙种件;耙种件由耙杆及其上呈一字状凸 伸的耙齿构成,耙齿间间距为20cm,相邻耙种件的间距与播种滚轮上槽间的弧长相同,一般 为9cm ;若干耙种件将集种箱包于内,耙齿指向内侧,部分耙杆与“U”形栅板紧靠;列种部件 上部的“U”形面板套于多道“U”形栅板的外围,将耙种件夹于其间,形成可将多余蒜种送回 集种箱的构造。“U”形面板的上面板后部有供喂料用的矩形缺口 ;列种部件的下部为横向 相间布置的的管状列管;侧构架上直梁后端的轴棍外侧端固有带轮,此带轮与横轴对应端 的带轮用皮带连接;上直梁前端的轴棍外侧端固有传动链轮,与动力部件的输出轴相对应 的一端的链轮用链条连接。蒜种从集种箱顶部装入后,开启本发明,犁将土犁开成行,蒜种在耙种件的作用 下,被耙出集种箱,并在“U”形栅板的间隔内滑行,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以蒂部在下的竖状姿 势落入列管;当列管与播种滚轮上的槽对齐时,蒜种便以定向卧躺的姿势落入槽内,最终铺 于行内,经覆土器作用,实现覆土,完成播种作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能实现种蒜播种的自动化,极大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可以适用不同地块的种蒜播种作业,自重轻,结构简单紧凑,性能可靠。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是集种箱的侧视示意2是列管的后视示意3是列种部件的侧视示意4是侧构架的示意5是耙种件的示意6是播种滚轮的示意7是本发明的装配示意中1.箱体,2. “J”形凸板,3. “U”形栅板,4.固定臂,5.螺杆,6.支撑臂,7.螺 孔,8.列管,9.缺口,10. “U”形面板,11.矩形孔,12.螺孔,13.下直梁,14.梯形凸板,15-1. 轴承,15-2.轴承,16.定轴,17.上直梁,18.孔,19.耙杆,20.耙齿,21.橡胶滚轮,22.槽, 23.梯形侧构架,24.大径链轮,25-1.带轮,25-2.带轮,26.传动链轮,27.集种箱,28.特 种链条,29.耙种件,30.列种部件,31.横轴,32.播种滚轮,33.挡板,34.动力部件,35.链 轮,36.从动滚轮,37.犁,38.覆土器,39.腰梁
具体实施例方式集种箱的实施例,见图1,集种箱的主体是一个长方体箱体1,无箱顶及箱底;集种 箱的前箱壁的外壁顶端向前凸伸以半圆弧作为终端、且与集种箱等宽的“J”形凸板2 ;集种 箱夹于多道横向相间排列“U”形栅板3的开口处,“U”形栅板3的半圆弧部分在集种箱前 方;“J”形凸板2的外侧与“U”形栅板3的内侧贴合;集种箱的侧壁的水平中心线偏上处向 两侧外各凸伸有固定臂4 ;臂端下方凸有2个前后布置的螺杆5 ;固定臂4的上下表面中心 位置分别凸伸有支撑臂6,支撑臂6的臂端有螺孔7。列种部件的实施例,见图2、图3,列管8底端后侧管壁有缺口 9,列管8的内径稍大 于蒜种的最大直径;列种部件的上部“U”形面板10,其与机架横梁等宽;“U”形面板10的 上面板后部有供喂料用的矩形孔11,下面板部分靠前位置镂有横向一字排开的孔洞,内插 列管8 ;列管8的顶部圆环面不高于“U”形面板10下面板的上表面。“U”形面板10的上面 板及下面板的两侧三等分点处有螺孔12。侧构架的实施例,见图4,侧构架大体呈梯形状;侧构架的下直梁13的中后部向上 凸伸有梯形凸板14 ;梯形凸板14的中心嵌有轴承15-1,下直梁13的前端向外侧凸伸有定 轴16 ;上直梁17的两端嵌有轴承15-2,其中部镂有两竖向的孔18。耙种件的实施例,见图5,耙种件由杆状耙杆19及其上凸有一字排开耙齿20构成; 耙齿20的宽度为2cm,相邻两耙齿20的间距为20cm ;耙齿20在插入“U”形栅板3的间隔 内时,耙杆19可贴合“U”形栅板3的外壁。播种滚轮的实施例,见图6,播种滚轮即是一个橡胶滚轮21,在其外缘面有一圈等 间距的槽22,相邻槽22之间的弧长为9cm ;槽22呈水泡状。装配实施例,见图7,两侧梯形侧构架23在两腰梁39的中心位置及下端位置间有横梁构成机架;下直梁13内侧间有多根横梁;梯形状的侧构架23的上直梁17前后两端的 轴承15-2分别中插轴棍,此两轴棍的内侧端各通过键固有大径链轮M,外侧端分别通过键 固有传动链轮26、带轮25-1 ;集种箱27上的螺杆5插入上直梁17上的孔18内,末端旋上 螺母;同侧大径链轮M套上特种链条观;两侧特种链条观间间有耙种件四,耙齿20指向 内,部分耙杆19与“U”形栅板3紧靠;相邻耙种件四的间距与两槽22之间的弧长相等,为 9cm ;列种部件30从后方插入,使螺孔7、12对齐,并插入连接件;横轴31从一侧插入,依次 通过轴承15-1、多个播种滚轮32的轮毂及另一侧梯形凸板14上的15-1,两端通过键固有 带轮25-2 ;播种滚轮32通过键与横轴31连接;带轮25-1、25-2用皮带连接,其直径比等于 播种滚轮32与大径链轮M的直径比;播种滚轮32的前面包有一个半圆弧状的挡板33 ;动 力部件34安于挡板33前的横梁上,其动力输出轴两端的链轮35与对应一侧的传动链轮沈 用链条连接;在侧构架23的定轴16安有从动滚轮36 ;在前下横梁及后下横梁上分别安有 多个犁37、多个覆土器38 ;在前后一条直线上的犁37、播种滚轮32及覆土器38构成一个 播种单元。
权利要求
1.一种全自动种大蒜播种机,其特征是其由机架、集种箱、耙种件、列种部件、播种滚 轮、挡板、犁、从动滚轮、覆土器、动力部件及链传动部件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种大蒜播种机,其特征是在其上部的两侧链传动之 间,相间一定距离间有一将集种箱内蒜种耙出的耙种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种大蒜播种机,其特征是耙种件呈杆状,其上凸 有一字排开耙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种大蒜播种机,其特征是在耙种件运行轨迹面的外 围和内围有可将多余的蒜种送回入集种箱的构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种大蒜播种机,其特征是列种部件“U”形面板的下 面板部分靠前位置有横向一字排开、顶端圆环面不高于列种部件“U”形面板下面板的上表 面的列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全自动种大蒜播种机,其特征是列管的后侧底部有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种大蒜播种机,其特征是播种滚轮是一个在其外缘 面有一圈等间距槽的橡胶滚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全自动种大蒜播种机,其特征是播种滚轮的槽呈水泡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或8所述的全自动种大蒜播种机,其特征是播种滚轮的槽只可容一粒蒜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种大蒜播种机,集种箱包于若干耙种件铺排构成的闭合曲面内,与外围列种部件共同作用,被耙出集种箱并在其滑行轨道内滑行,蒜种因自身重力作用以蒂部在下的竖立姿势列于列管中,当列管与播种滚轮上的槽对齐时,蒜种便以定向卧躺的姿势落入槽内,最终被铺于行内,经覆土器作用,实现覆土,完成播种作业。本发明结构简单,体积小,自重轻,使用灵活,能实现种蒜播种的自动化,适用于不同地块的种蒜播种作业,极大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文档编号A01C7/00GK102057780SQ20091021254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2日
发明者李刚 申请人:李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