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旋耕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179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免耕旋耕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确切地说是一种免耕旋耕变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各类免耕播种机、旋播机和旋耕机等农机具上使用的变速器均存在以下不 足现有的变速器其内部零部件的安装位置不太合理,大都是非对称结构,在运行过程中易 发生晃动,影响传动效率;现有的变速器都是由一个拨叉和一个双联齿轮实现变速,变速的 效率较低,并且体积较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免耕旋耕变速器,它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 题,具有体积小、操作灵活、运行平稳和传动效率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免耕旋耕变速器,包括变速箱体, 变速箱体内平行安装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和输出轴,变速箱体内安装输入轴,输入轴与 第一轴垂直,输入轴的一端伸出变速箱体外,输入轴上安装第二锥齿轮,第一轴上安装第一 低速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一高速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一低速齿轮和第 一高速齿轮分别位于第一锥齿轮两侧,第二轴上安装第二低速齿轮、第二高速齿轮和中间 齿轮,第二低速齿轮和第二高速齿轮分别位于中间齿轮两侧,第三轴上安装大齿轮,大齿轮 与中间齿轮啮合,输出轴上安装输出轴齿轮,输出轴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变速箱体内安装第 一导杆和第二导杆,第一导杆上安装低速挡拨叉,第二导杆上安装高速挡拨叉,低速挡拨叉 上开设第二凹槽,高速挡拨叉上开设第一凹槽,高速挡拨叉与第二高速齿轮连接,低速挡拨 叉与第二低速齿轮连接,变速箱体上安装换挡杆,换挡杆的下端设置球头,球头位于第一凹 槽和第二凹槽之间。 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高速挡拨叉的 一端设置高速挡叉板,高速挡叉板下端开设弧形的第一叉槽,高速挡叉板沿第一叉槽的中 轴线左右对称。低速挡拨叉的一端设置低速挡叉板,低速挡叉板下端开设弧形的第二叉槽, 低速挡叉板位于第二叉槽中轴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它是对称结构,运行更加平稳,不会在运行过程中发 生晃对,另外,它采用两个拨叉分别控制两个可滑动的齿轮实现变速,可使变速器的体积做 的更小,并且,它的变速效率更高。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操作 简便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旋转剖视展开放大结构示意 图;图3是图1的B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省去了变速箱盖、低速挡拨叉和高速挡拨叉;图 4是图1的B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省去了变速箱盖;图5是高速挡拨叉的结构示意3图6是图5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C-C剖视结构 示意图;图9是图7的D-D剖视结构示意图;图IO是图低速挡拨叉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 图10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E-E剖视结构 示意图;图14是图12的F-F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输入轴2轴承座3变速箱体4变速箱盖5第一轴6换挡杆7第二 轴8第三轴9输出轴IO第一高速齿轮ll低速挡拨叉12高速挡拨叉13第二高速齿轮 14第一导杆15中间齿轮16第二低速齿轮17大齿轮18输出轴齿轮19第一低速齿轮 20第一锥齿轮21第二锥齿轮22第二导杆23第一凹槽24第二凹槽25高速挡叉板26 低速挡叉板27第一叉槽28第二叉槽。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免耕旋耕变速器,包括变速箱体3,变速箱体3内平行安装第一 轴5、第二轴7、第三轴8和输出轴9,变速箱体3内安装输入轴l,输入轴1与第一轴5垂 直,输入轴1的一端伸出变速箱体3夕卜,输入轴1上安装第二锥齿轮21,第一轴5上安装第 一低速齿轮19、第一锥齿轮20和第一高速齿轮IO,第一锥齿轮20与第二锥齿轮21啮合, 第一低速齿轮19和第一高速齿轮10分别位于第一锥齿轮20两侧,第二轴7上安装第二低 速齿轮16、第二高速齿轮13和中间齿轮15,第二轴7可以是花键轴,第二低速齿轮16和第 二高速齿轮13可分别沿第二轴7左右移动,第二低速齿轮16和第二高速齿轮13分别位于 中间齿轮15两侧,第三轴8上安装大齿轮17,大齿轮17与中间齿轮15啮合,输出轴9上 安装输出轴齿轮18,输出轴齿轮18与大齿轮17啮合,变速箱体3内安装第一导杆14和第 二导杆22,第一导杆14上安装低速挡拨叉ll,第二导杆22上安装高速挡拨叉12,低速挡 拨叉11上开设置第二凹槽24,高速挡拨叉12上开设第一凹槽23,高速挡拨叉12与第二高 速齿轮13连接,低速挡拨叉11与第二低速齿轮16连接,变速箱体3上安装换挡杆6,换挡 杆6的下端设置球头,球头位于第一凹槽23和第二凹槽24之间。第一高速齿轮10的直径 大于第二高速齿轮13的直径,第一低速齿轮19的直径小于第二低速齿轮16的直径。如图 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与变速相关的两组齿轮,即第一低速齿轮19、第一高速齿轮10和第二 低速齿轮16、第二高速齿轮13都是沿输入轴1的中轴线对称安装,可使整个变速器在运行 过程中不会产生偏心震动,运行更加平稳;采用两个拨叉高速挡拨叉12和低速挡拨叉11, 分别控制第二低速齿轮16和第二高速齿轮13移动变速, 一方面可提高操作的稳定性,另一 方面可减小滑动变速齿轮的移动空间,从而縮小轴承座2的体积。如图1所示,变速箱体3 上可安装轴承座2,轴承座2里安装轴承以减少1的转动阻力,还可在变速箱体3上设置变 速箱盖4,以便于定期对变速箱体3内的各零部件进行检修。输入轴1可与第二锥齿轮21 制成一体。 使用时,将输入轴1与拖拉机等动力源连接,拖拉机带动输入轴1转动,输入轴1 通过第二锥齿轮21带动第一锥齿轮20旋转,第一锥齿轮20通过第一轴5带动第一低速齿 轮19和第一高速齿轮10转动,当需输出轴9高速旋转时,先搬动换挡杆6使换挡杆6的球 头卡入第一凹槽23内,再拉动换挡杆6,换挡杆6通过高速挡拨叉12带动第二高速齿轮13 移动并与第一高速齿轮10啮合;当需输出轴9低速旋转时,先搬动换挡杆6,换挡杆6带动 第二高速齿轮13移动回空挡位置,此时,第一凹槽23和第二凹槽24对应相通,再搬动换挡杆6使换挡杆6的球头由第一凹槽23进入第二凹槽24内,然后搬动换挡杆6,换挡杆6通 过低速挡拨叉11带动第二低速齿轮16与第一低速齿轮19啮合。 由于第二低速齿轮16和第二高速齿轮13之间距离较近,为使低速挡拨叉11和高 速挡拨叉12能够安装于变速箱体3内,且节省空间,如图10至图14所示,高速挡拨叉12 的一端设置高速挡叉板25,高速挡叉板25下端开设弧形的第一叉槽27,高速挡叉板25沿 第一叉槽27的中轴线左右对称。如图5至图9所示,低速挡拨叉11的一端设置低速挡叉 板26,低速挡叉板26下端开设弧形的第二叉槽28,低速档叉板26位于第二叉槽28中轴线 的一侧。如图4所示,当低速挡拨叉11和高速挡拨叉12安装后,高速挡叉板25和低速挡 叉板26都可准确地与第二低速齿轮16和第二高速齿轮13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免耕旋耕变速器主要可安装于免耕施肥播种机、旋播机和旋耕 机上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免耕旋耕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箱体(3),变速箱体(3)内平行安装第一轴(5)、第二轴(7)、第三轴(8)和输出轴(9),变速箱体(3)内安装输入轴(1),输入轴(1)与第一轴(5)垂直,输入轴(1)的一端伸出变速箱体(3)外,输入轴(1)上安装第二锥齿轮(21),第一轴(5)上安装第一低速齿轮(19)、第一锥齿轮(20)和第一高速齿轮(10),第一锥齿轮(20)与第二锥齿轮(21)啮合,第一低速齿轮(19)和第一高速齿轮(10)分别位于第一锥齿轮(20)两侧,第二轴(7)上安装第二低速齿轮(16)、第二高速齿轮(13)和中间齿轮(15),第二低速齿轮(16)和第二高速齿轮(13)分别位于中间齿轮(15)两侧,第三轴(8)上安装大齿轮(17),大齿轮(17)与中间齿轮(15)啮合,输出轴(9)上安装输出轴齿轮(18),输出轴齿轮(18)与大齿轮(17)啮合,变速箱体(3)内安装第一导杆(14)和第二导杆(22),第一导杆(14)上安装低速挡拨叉(11),第二导杆(22)上安装高速挡拨叉(12),低速挡拨叉(11)上开设第二凹槽(24),高速挡拨叉(12)上开设第一凹槽(23),高速挡拨叉(12)与第二高速齿轮(13)连接,低速挡拨叉(11)与第二低速齿轮(16)连接,变速箱体(3)上安装换挡杆(6),换挡杆(6)的下端设置球头,球头位于第一凹槽(23)和第二凹槽(24)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耕旋耕变速器,其特征在于高速挡拨叉(12)的一端设置高速挡叉板(25),高速挡叉板(25)下端开设弧形的第一叉槽(27),高速挡叉板(25)沿第一叉槽(27)的中轴线左右对称。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耕旋耕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低速挡拨叉(11)的一端设置低速挡叉板(26),低速挡叉板(26)下端开设弧形的第二叉槽(28),低速挡叉板(26)位于第二叉槽(28)中轴线的一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免耕旋耕变速器,包括变速箱体,变速箱体内安装三根轴,变速箱体内安装输入轴,输入轴的一端伸出变速箱体外,输入轴上安装第二锥齿轮,第一轴上安装第一低速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一高速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二轴上安装第二低速齿轮、第二高速齿轮和中间齿轮,第三轴上安装大齿轮,大齿轮与中间齿轮啮合,输出轴上安装输出轴齿轮,输出轴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变速箱体内安装两导杆,两导杆上分别安装低速挡拨叉和高速挡拨叉,低速挡拨叉和高速挡拨叉上分别开设凹槽,变速箱体上安装换挡杆,换挡杆的下端设置球头,球头位于两凹槽之间。它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具有体积小、运行平稳和传动效率高的优点。
文档编号A01B33/08GK201440785SQ200920028048

公开日2010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2日
发明者李文杰, 李新存, 李等全, 王文莉, 童涵, 胡文芳, 赫慧云, 马根众 申请人:李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