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耕刀快速装卸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39464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旋耕刀快速装卸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属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耕刀快速装卸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旋耕机可一次完成耕耙作业,其工作特点是作业质量好、效率高、减少机器下地次数、土肥混合均匀,较广泛地应用在旱地播种前整地作业。卧式旋耕机在我国较为普遍,卧式旋耕机的刀座一般是焊接在旋耕刀轴上,旋耕刀通过1?2个螺栓固定在刀座上。这种结构的缺点是:(1)旋耕刀装卸不方便,尤其是在播种整地时,旋耕刀损坏后更换耗时、费力,很不利于抢农时;(2)常用的旋耕刀刀柄宽度为25?30mm,安装孔径为10?13mm,削弱了旋耕刀及刀座的强度。因此,需研制一种能实现旋耕刀快速装卸刀座,以提高旋耕作业的效率。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现有旋耕机的旋耕刀装卸耗时、费力、且安装方式削弱了旋耕刀及刀座强度等问题的旋耕刀快速装卸刀座。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耕刀快速装卸装置,包括旋耕刀轴1、旋耕刀座2、旋耕刀3和阶梯楔形销4 ;沿旋耕刀轴1转动方向,旋耕刀3、阶梯楔形销4依次置于旋耕刀座2中;
[0006]所述旋耕刀座2包括基座202和挡板203,基座202具有一内部腔体,基座202的一端固接在旋耕刀轴1的外表面上,另一端的外侧对称布置有挡板203 ;在基座202的内部、沿旋耕刀轴1转动方向的第二侧的下部设置有梯形接触凸起205,沿旋耕刀轴1转动方向的第一侧的中部设置有半圆柱204 ;
[0007]所述旋耕刀3刀柄处沿旋耕刀轴1转动方向的第一侧设置有半圆弧缺口、第二侧为平面,使用时第一侧的半圆弧缺口与旋耕刀座2中的半圆柱204互相嵌接;
[0008]所述阶梯楔形销4包括阶梯楔401和弹性锁紧402,阶梯楔401沿旋耕刀轴1转动方向的第一侧为平面、第二侧为阶梯状,使用时第一侧平面与旋耕刀3刀柄沿旋耕刀轴1转动方向的第二侧平面紧密接触;第二侧阶梯状形状与所述梯形接触凸起205外表面形状相对应,使用时与其紧密接触;阶梯楔401每个阶梯具有不同的宽度H,其中,底端的宽度最小;弹性锁紧402由一根弹簧钢丝弯曲加工,具有与挡板203侧边形状相对应的弯曲部,弹性锁紧402左右两末端不在同一直线上,并分别与阶梯楔401上部左右两侧构成转动副,锁紧时弹性锁紧402的弯曲部与挡板203侧边接触构成弹性锁紧。
[0009]优选地,所述半圆柱204以及旋耕刀3上的半圆弧缺口的数量为两个。
[0010]优选地,所述旋耕刀座2还包括加强筋201,加强筋201固接在基座202沿旋耕刀轴1转动方向的第一侧。
[0011]优选地,所述半圆柱204的半径与阶梯楔401最小宽度相同。
[0012]所述旋耕刀3的底端与旋耕刀轴1外表面接触。
[0013]所述弹性锁紧402左右两内侧的距离与基座202厚度D相同。
[0014]所述加强筋201的厚度小于基座202的厚度D。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采用阶梯楔形销装卸旋耕刀省时、省力,可靠性好;
[0017](2)较完整地保留了旋耕刀和旋耕刀座,提高了旋耕刀和旋耕刀座工作时的强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旋耕刀快速装卸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旋耕刀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旋耕刀座剖视图;
[0021 ] 图4为阶梯楔形销立体结构图;
[0022]图5为旋耕刀立体结构图。
[0023]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0024]1旋耕刀轴2旋耕刀座201加强筋
[0025]202基座203挡板204半圆柱
[0026]205梯形接触凸起 3旋耕刀4阶梯楔形销
[0027]401阶梯楔402弹性锁紧V旋耕刀转动速度
[0028]D基座厚度Η阶梯楔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003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旋耕刀快速装卸装置包括旋耕刀轴1、旋耕刀座2、旋耕刀3和阶梯楔形销4 ;沿旋耕刀轴1转动方向,旋耕刀3、阶梯楔形销4依次置于旋耕刀座2中。
[0031]如图2所示,旋耕刀座2包括基座202和挡板203,其中,基座202具有一内部腔体,基座202的一端固接在旋耕刀轴1的外表面上,另一端的外侧对称布置有挡板203。
[0032]如图3所示,在基座202的内部、沿旋耕刀轴1转动方向的第二侧的下部设置有梯形接触凸起205,沿旋耕刀轴1转动方向的第一侧的中部设置有2个半圆柱204。在本文中,部件沿旋耕刀轴1转动方向定义为由其第一侧向其第二侧转动。
[0033]旋耕刀座2还包括加强筋201,加强筋201固接在基座202沿旋耕刀轴1转动方向的第一侧。
[0034]如图4所示,阶梯楔形销4包括阶梯楔401和弹性锁紧402,阶梯楔401沿旋耕刀轴1转动方向的第一侧为平面、第二侧为阶梯状,第二侧的阶梯状形状与所述梯形接触凸起205外表面形状相对应,使用时与其紧密接触;阶梯楔401每个阶梯具有不同的宽度Η,其中,底端的宽度最小;弹性锁紧402由一根弹簧钢丝弯曲加工,具有与挡板203侧边形状相对应的弯曲部,弹性锁紧402左右两末端不在同一直线上,并分别与阶梯楔401上部左右两侧构成转动副,锁紧时,弹性锁紧402的弯曲部与挡板203侧边接触构成弹性锁紧。
[0035]如图5所示,旋耕刀3刀柄处,沿旋耕刀轴1转动方向的第一侧设置有2个半圆弧缺口、第二侧为平面,使用时第一侧半圆弧缺口与旋耕刀座2中的2个半圆柱204互相嵌接,第二侧平面与阶梯楔401沿旋耕刀轴1转动方向的第一侧平面紧密接触。
[0036]所述2个半圆柱204的半径与阶梯楔401底端的宽度相同。
[0037]所述旋耕刀3的底端与旋耕刀轴1外表面接触。
[0038]所述弹性锁紧402左右两内侧的距离与基座202的厚度D相同。
[0039]所述加强筋201的厚度小于基座202的厚度D。
[0040]本实用新型使用时:
[0041]旋耕刀安装时,首先将旋耕刀3置于基座202中,并使旋耕刀刀柄2个半圆弧缺口与基座202内的2个半圆柱204互相嵌接,然后将阶梯楔形销4插入基座202中固定旋耕刀3,最后将弹性锁紧402卡在基座202后方,弹性锁紧402产生弹性力使弯曲部钢丝贴紧挡板203后端,完成旋耕刀的安装。旋耕刀拆卸时,首先转动弹性锁紧402,将阶梯楔形销4拔出,然后把旋耕刀3从基座202取出,完成旋耕刀的拆卸。
[0042]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主权项】
1.一种旋耕刀快速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旋耕刀轴(1)、旋耕刀座(2)、旋耕刀(3)和阶梯楔形销(4);沿旋耕刀轴(1)转动方向,旋耕刀(3)、阶梯楔形销(4)依次置于旋耕刀座(2)中; 所述旋耕刀座(2)包括基座(202)和挡板(203),基座(202)具有一内部腔体,基座(202)的一端固接在旋耕刀轴1的外表面上,另一端的外侧对称布置有挡板(203);在基座(202)的内部、沿旋耕刀轴(1)转动方向的第二侧的下部设置有梯形接触凸起(205),沿旋耕刀轴(1)转动方向的第一侧的中部设置有半圆柱(204); 所述旋耕刀(3)刀柄处沿旋耕刀轴(1)转动方向的第一侧设置有半圆弧缺口、第二侧为平面,使用时第一侧的半圆弧缺口与旋耕刀座(2)中的半圆柱(204)互相嵌接; 所述阶梯楔形销(4)包括阶梯楔(401)和弹性锁紧(402),阶梯楔(401)沿旋耕刀轴(1)转动方向的第一侧为平面、第二侧为阶梯状,使用时,第一侧平面与旋耕刀(3)的刀柄沿旋耕刀轴(1)转动方向的第二侧平面紧密接触;第二侧阶梯状形状与所述梯形接触凸起(205)的外表面形状相对应,使用时与其紧密接触;阶梯楔(401)每个阶梯具有不同的宽度H,其中,底端的宽度最小;弹性锁紧(402)由一根弹簧钢丝弯曲加工,具有与挡板(203)侧边形状相对应的弯曲部,弹性锁紧(402)左右两末端不在同一直线上,并分别与阶梯楔(401)上部左右两侧构成转动副,锁紧时,弹性锁紧(402)的弯曲部与挡板(203)侧边接触构成弹性锁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耕刀快速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柱(204)以及旋耕刀(3)上的半圆弧缺口的数量为两个。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耕刀快速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刀座(2)还包括加强筋(201),加强筋(201)固接在基座(202)沿旋耕刀轴(1)转动方向的第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耕刀快速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柱(204)的半径与阶梯楔(401)最小宽度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耕刀快速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刀(3)的底端与旋耕刀轴(1)的外表面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耕刀快速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锁紧(402)左右两内侧的距离与基座(202)的厚度D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耕刀快速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01)的厚度小于基座(202)的厚度D。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属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耕刀快速装卸装置。该装置包括旋耕刀轴(1)、旋耕刀座(2)、旋耕刀(3)和阶梯楔形销(4);沿旋耕刀轴(1)转动方向,旋耕刀(3)、阶梯楔形销(4)依次置于旋耕刀座(2)中。本实用新型采用阶梯楔形销装卸旋耕刀省时、省力,可靠性好;较完整的保留了旋耕刀和旋耕刀座,提高了旋耕刀和旋耕刀座工作时的强度。
【IPC分类】A01B33/10
【公开号】CN204948648
【申请号】CN201520742526
【发明人】何进, 郑侃, 李洪文, 王庆杰, 陈婉芝, 郑智旗, 张祥彩, 王宪良, 刘俊安, 孙思佳
【申请人】中国农业大学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