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智能捕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460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害虫智能捕杀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治植物害虫的技术领域,它是集智能传感控制、数字电路、高频 开关电路、生物工程为一体的害虫智能捕杀器。
技术背景
在传统的害虫捕杀方式中,除了使用毒害较大的农药外,比较环保效果又好的就 是利用黑光灯诱杀方案,这种方式利用昆虫视觉看不见红色,只能看见紫外线的特点,利用 黑光灯产生的紫外线引诱昆虫,然后在黑光灯周围用3000伏左右的高压直接击毙昆虫,这 种方式由于是交流电直接点亮灯管,并通过变压器将220V电压升至高压,这种传统的黑光 灯捕杀方式需从农户家引出电源,显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在使用中受距离的限制。另 一种是利用太阳作能源,造价太高,不利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黑光灯的不足,提供一种害虫智能捕杀器, 它使用起来更加安全,并且不受距离的限制。该害虫智能捕杀器,它主要设有主板、电源盒、组合光源、高压电极网、光传感器和 湿传感器;在主板、电源盒内除设有充电电池和主控电路板外,还设有以555TTL集成电路 作振荡源的高频振荡器或分离元件的多谐振荡器以及脉冲升压变压器。在整机的上部还设 有遮雨罩以及固定挂钩。该害虫智能捕杀器采用的是半导体材料LED作为组合光源;能产 生昆虫喜爱的各种光橙、黄、绿、蓝、紫、紫外线,由智能传感器控制集成电路,并产生3000 伏以上的高压以击毙害虫;当白天和夜晚湿度太大时,传感器将电路锁定而不工作,只能在 夜晚并适合害虫活动的气候时,电路才处于工作状态。其LED半导体组合光源,能产生昆虫 感兴趣的各种光谱,而且亮度高,所采用的发光二极管工作电压低至0. 9伏左右,工作电流 只需几毫安。上述组合光源的电路联接方式灵活,即可采用串联联接,也可采用并联联接。 其组合光源的安置方式也很灵活,采用竖立式安置或环状式或平放式安置。其高频脉冲升 压是采用的555TTL集成电路作振荡源的振荡器或者采用分离元件的多谐振荡器,通过外 接电路的合理设计达到所需要的振荡频率要求。采用本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该害虫智能捕杀器不用外接交流电源,所以不受 使用距离的限制,并且在白天和晚上湿度太大的环境中自动关闭,只有在适合害虫活动时 电路才处于工作状态。

图1为害虫智能捕杀器的整体示意图;图中1-主板、电源盒、2-组合光源、3-高压电极网、4-光传感器、5-湿传感器、 6-遮雨罩、7-挂钩。图2为害虫智能捕杀器的环状式组合光源示意图;[0009]图3为害虫智能捕杀器的电路联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该害虫智能捕杀器的构成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它主要设有主板、电源盒1、组合光源2、高压电极网3、光传感器4、湿 传感器5、遮雨罩6、挂钩7 ;在主板、电源盒1内有主板集成电路,电池、有555TTL集成电路 作振荡源的高频脉冲振荡器,升压变压器以及所设各外接电路。在主板、电源盒外一侧面设 有充电插孔和开关。所述升压变压器采用的是铁感氧导磁材料,升压变压器较常规大幅降 低了绕组匝数,其重量轻、功耗低。主板、电源盒1设在整机的底部,整机上部设有遮雨罩6, 组合光源2设在其中间部位,电极网3设在组合光源2和主板、电源盒1的外围;在遮雨罩 6上开有两个孔,孔中分别安置光传感器4与湿传感器5。如图3所示是害虫智能捕杀器整 机的电路联接方式。在光传感器4、湿传感器5检测到符合的工作条件信号后,传送给主控 电路,主控电路收到信号后,在点亮组合光源2引诱害虫的同时,开启高频振荡器工作产生 脉冲电压,脉冲电压经变压器升压后,送到高压电极网3作为击毙昆虫的高压。
权利要求害虫智能捕杀器,其特征在于它主要设有主板、电源盒(1)、组合光源(2)、高压电极网(3)、光传感器(4)、湿传感器(5);在主板、电源盒(1)内除设有电池、主控电路板,还设有以555TTL集成电路作为振荡源的高频振荡器或分离元件的多谐振荡器,还有脉冲升压变压器;在整机的上部还设有遮雨罩(6)以及挂钩(7)。
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智能捕杀器,其特征在于主板、电源盒(1)是设在整机的 底部,中间部位设置了组合光源(2),在主板、电源盒(1)与组合光源(2)的外围设有高压电 极网(3),在整机的顶部设置了遮雨罩(6)。
3.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智能捕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光源(2),其安置方 式是竖立式或平放式或环状式安置的。
专利摘要害虫智能捕杀器,它主要有光传感器、湿传感器、主控电路板、高频振荡器、变压器、高压电极网、组合光源以及遮雨罩组成;其底部装有充电电池,所以不用外接电源供电,不受距离的限制,使用方便、安全。该捕杀器在白天和夜晚湿度大时被锁定而不启动,只在夜晚的适合害虫出来活动的时候启动处于工作状态。
文档编号A01M1/04GK201595107SQ2009201258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日
发明者吴有林 申请人:吴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