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大鲵养殖池溢流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产品养殖池,尤其涉及一种水产品养殖池的溢 流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现存两栖动物中比较原始的种类之一,为我国二级 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大鲵对生存环境要求极为苛刻,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仅仅依靠自然 保护、自然增殖的方法很难恢复大鲵的种群数量,更难满足市场的需求;为此,必须走人工 驯养繁殖的路子。目前,人工驯养繁殖大鲵技术虽然取得了进展,但真正规模化繁殖成功的却很少。 授权公开号分别为“CN100500112C”、“CN100506033C”,名称分别为“大鲵模拟生态环境养殖 方法及装置”、“大鲵仿生态人工驯养繁殖方法”的两项专利文献虽然披露了人工建造大鲵 生态系统的结构,但由于均为室外露天养殖,因此占地面积大、管理困难、产量低等缺陷,而 且易受天气、气温、自然天敌、人类活动等因素等的影响。再例如公开号为“CN1140013A”、 名称为“大鲵工厂化立体养殖方法及养殖系统”,以及申请号为“200820052407. 9”、名称为 “商品大鲵养殖系统”的两项专利文献均公开了两种室内人工养殖大鲵的装置,但由于均没 有设置水位调节装置,因此不能调控水位,不能满足不同生长期大鲵的需要。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调控水位方便的大鲵养殖池溢流调节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与水池连通的排水管; 出水管固定在水池的底部,在出水管的出口处设有可绕该出水管轴线转动的弯管。在出水管入口处设有防护网;当出水管的入口端为封闭结构时,该出水管的管壁 上设有若干通孔。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因此不仅能够通过转动 弯管来改变水池的水位,而且还能够方便地排出沉积在养殖池底的污物。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中弯管1出水管2通孔3 防护网4水池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图1 2中,出水管2固定在水池5的底部,该出水管的出口端从水池5中伸出; 出水管2的出口端设有可绕该出水管轴线转动的弯管1。为了防止个体较小的大鲵顺管道 出逃,出水管2入口处设有防护网4 ;为了避免产生旋涡,出水管2的入口端采用封闭结构, 并在该出水管的管壁上设置若干通孔3。
权利要求一种大鲵养殖池溢流调节装置,包括与水池连通的排水管;其特征在于出水管(2)固定在水池(5)的底部,在出水管(2)的出口处设有可绕该出水管轴线转动的弯管(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鲵养殖池溢流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出水管(2)的入 口处设有防护网(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鲵养殖池溢流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水管(2)的入口 处为封闭结构,该出水管的管壁上分布有若干通孔(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鲵养殖池溢流调节装置,属于大鲵养殖池排水装置;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控水位方便的养殖池排水装置。它包括与水池连通的排水管;出水管(2)固定在水池(5)的底部,在出水管(2)的出口处设有可绕该出水管轴线转动的弯管(1)。本实用新型不仅可根据大鲵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要,方便调控水池的水位,而且还能够方便地排出沉积在水池底的污物;是工厂化大规模养殖大鲵的理想排水装置。
文档编号A01K67/02GK201624069SQ20092012590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0日
发明者兰洪明, 李 灿 申请人:贵定锦江娃娃鱼开发有限公司;贵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