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亳芍的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亳芍的种植方法,属于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亳芍共有10个种(或变种)。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年版收载,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作为 亳芍的物种来源。但据调查,作亳芍药用的除《药典》收载的亳芍外,尚有其变种毛果芍药 P. Lactiflora var trichocarpa(Bunge) sterm.作亳芍用,其栽培面积较大。栽培的亳芍和 变种毛果亳芍均作亳芍药用。安徽毫芍主要栽培于毫州、涡阳、太和,多为亳芍和毛果亳芍的混杂品种。目前为 亳芍药材的主产品之一。当地药农根据药材形态特征,将其分为“线条”、“蒲棒”、“鸡爪”、 “麻基”4个品种。以“线条”品种为优,其特点是根分枝呈圆柱形,根条少而长,粉性足,质 量实,色白净,产量高。但此品种生长周期长,4年以上方可挖起,俗称“笨花子”。“蒲棒”品 种质量仅次于“线条”,其特点是根分枝略呈纺锤形,只条短粗、质松、产量较高,此种生长周 期短,28个月即可采挖,俗称“燥花子”。“鸡爪”,主根不明显,多分枝,分枝呈圆锥形,该品种 因药材外观不佳,现己很少栽培。亳芍田中有时间杂以上3个品种。但主要是“线条”、“蒲 棒”两个品种。亳芍对气候适应性较强,适宜温和气温,喜阳光充足。亳州地跨东经115° 53' 116° 49',北纬32° 51' 35° 05',长约150公里,宽约90公里。辖境与黄河决口扇 形地相连,地势平坦;整个亳州地势西北高,以1/9000地面自然坡降向东南微倾。由于受河 流蜿蜒切割变迁和黄河历次南泛的影响,形成平原中岗、坡、碟形洼地相间分布,地势起伏 跌宕,具有“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全市气候处在暖温带南缘,属于暖温带半温润气候 区,有明显地过渡性特征,年平均气温14. 7°C,平均日照2320小时,平均无霜期216天,平均 降水量822毫米,适宜亳芍生长。亳芍背阴地或荫蔽度大则生长不良,产量不高;耐寒,在寒 冷地区,冬季培土能安全越冬;一般10月下旬地冻前,在离地面8cm处剪去枝叶,并于根际 培土,即可保护过冬;也能耐高温,在短期42°C高温下能安全越夏;抗干旱,怕潮湿,平时不 需灌溉,怕积水,水淹6小时以上时全株死亡;亳芍分布较广,生产基地选择范围较宽。在我 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但主要栽培于安徽、浙江、四川以及山东。其中以亳亳芍最为道地。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亳芍的种植方法。一种亳芍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地与整地步骤、繁殖与种植步骤、田间管 理步骤、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步骤、采收与加工步骤和包装、储藏及运输步骤;步骤1、选地与整地步骤对土壤化学性状、土壤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进行检 测;施基肥;作平畦或高畦;步骤2、繁殖与种植步骤毫芍主要采用芍头繁殖,将芍头直接种到本田中;亳芍栽植时间以9-10月栽种;用芍头种,芽头按大小分级,分别栽种,开浅平穴,每穴种芍头一 个,较小的放两个,并排放于穴内,相距4cm,切面朝下,覆土 8-lOcm,作成馒头状或垄状;扶 垄、防冻,垄土高10-15cm ;种植密度一般行距45cm,株距35_4cm ;间作时,行距60_70cm、株距40cm ;种植密 度约为3000株/亩;步骤3、田间管理步骤包括中耕除草步骤和晾根步骤、间作步骤和培土步骤;步骤4、对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步骤采取步骤A)①清洁田园秋季亳芍落叶后,将枯枝残叶集中烧毁并深埋;②轮作或深翻土地轮作或下种前深翻土地,将表层翻入下层,以减轻来年发病;③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雨后及时排水;④合理密植,使株间通风透光,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⑤选用无病种芽,并用65%代森锌300倍液浸种10-15分钟,消毒处理后下种;⑥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800 1000倍液,每隔10天1次,连喷2_3次;或者发 病初期喷1 1 100波尔多液,每隔10-14天1次,连喷3 4次;步骤5、采收与加工步骤采收时间栽种后3-4年采收,8月间选晴天进行;产地加工步骤对亳芍加工分煮芍、去皮、干燥三个步骤。一种亳芍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地与整地步骤、繁殖与种植步骤、田间管理 步骤、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步骤、采收与加工步骤和包装、储藏及运输步骤。步骤1、选地与整地步骤选地步骤亳芍以根入药,入土深,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地势高燥或倾斜的坡 地,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砂质壤土、夹砂黄土及淤积壤土为好;对土壤化学性状、土壤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整地步骤9月前作收获后,选晴天翻地,深翻土壤30cm以上,使其充分风化熟化, 再经多次翻耕,打碎土块,清除石块、草根,特别要除净香附子和茅草根。施基肥步骤整地前,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2000 2500公斤,加50公斤的生 物肥,翻入土内作基肥。作畦步骤平畦或高畦,作畦可根据土壤质地、排水好坏、当地气候条件和耕作习 惯的不同而定,砂质较重透水好,排水方便的地,或少雨的地区,可分成几大块,采用平畦 (种后作成垄状),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土质较粘,透水不甚好,排水较差的地,或多雨地区, 宜采用高畦,畦面宽约1. 5m,畦高17-20cra,畦沟宽30_40cm。沟系要求不论平畦、高畦,其四周均要开好排水沟,做到内三沟配套贯通。即畦 沟、腰沟和田头沟。畦沟上宽40cm,下宽30cm,深30cm ;腰沟沿畦向每隔40—50cm,与向 垂直方向;及田头沟即田块四周各开排水沟一条,上宽50cm,下宽40cm,深40cm,并严格做 到与外三沟沟系相通。步骤2、繁殖与种植步骤繁殖方法步骤毫芍主要采用芍头繁殖,将芍头直接种到本田中。种植步骤亳芍栽植时间以9-10月栽种为好。酷暑过后,9月上旬气温下降即可种植,有利于早发根和生长;最迟不过11月上旬。种植方法步骤用芍头种,芽头按大小分级,分别栽种,开浅平穴,每穴种芍头一个,较小的放两 个,并排放于穴内,相距4cm,切面朝下,覆土 8-lOcm,作成馒头状或垄状;扶垄、防冻,垄土 高 10-15cm。种植密度一般行距45cm,株距35_4cm。间作时,行距60_70cm、株距40cm。种植 密度约为3000株/亩。栽后处理步骤在芍头栽种后,为了防止冬季低温对芍头产生冻伤,栽种后要及时培土扶垄即把 芍头两边背垄的土翻到芍头上,垄土高10 15cm湿。如遇天气干旱,要及时浇水,土稍干后培土。步骤3、田间管理步骤中耕除草步骤每年中耕除草3 4次。第1次于春季齐苗后,宜浅松土,勤除草; 第2次于夏季杂草大量滋生时,要除尽杂草,避免草荒,中耕较前次稍深,但勿伤幼根;第3 次于秋季倒苗后,除净杂草,清洁田间,将枯枝残叶集中运出田外烧毁。从第3、4年后中耕 除草次数可减少至2次,第1次春季,第2次在初夏,植株封行后杂草较难生长,可不必进 行。晾根步骤在栽后的第二年开始,每年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把根部的土壤扒 开,使根部露出一半,晾晒一周左右,使须根晒至萎焉,并剔除须根,俗称“晾根”。主要目的 是使须根晒至萎蔫,养分集中于主根,生长粗壮,有利增产。晾根一周后,要及时覆土压实, 以免影响墒情。通过整根的亳芍根粗大,二端大小均勻。间作步骤亳芍栽种当年冬季不出苗,第二年因发棵小,株间空隙大,可利用行间 空闲地适当间作,增加当年收益。亳芍产地都有间作的习惯。但亳芍是喜光作物,荫蔽度大 对其生长会有影响。安徽产区间种芝麻、小豆等作物。培土步骤一般在10月下旬土壤封冻前,在离地面6-9cm处,把亳芍地上部分枯萎 的枝叶剪去,并在根际进行培土,土厚约10-15cm左右,以保护芍芽安全越冬。步骤4、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步骤采取步骤A)①清洁田园秋季亳芍落叶后,将枯枝残叶集中烧毁并深埋。②轮作或深翻土地轮作或下种前深翻土地,将表层翻入下层,以减轻来年发病。③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雨后及时排水。④合理密植,使株间通风透光,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⑤选用无病种芽,并用65%代森锌300倍液浸种10_15分钟,消毒处理后下种。⑥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800 1000倍液,每隔10天1次,连喷2_3次。或者发 病初期喷1 1 100波尔多液,每隔10-14天1次,连喷3 4次。或步骤B)①收获后清除残株病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菌;②深翻土地,实行三年以上轮作③结合摘花蕾、中耕除草等田间管理,摘除植株下部病叶,带出田外集中烧毁;④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 1500倍液,或 1:1: 100波尔多液,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
或步骤C)①实行3年期以上的轮作。②亳芍园周围不要栽松柏类植物,因松柏类植物是锈病菌的转主寄生。③亳芍收获后将残株病叶收拾烧毁或怄肥减少越冬菌源。④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作高畦种植减轻发病。⑥在亳芍开花前喷1 1 100波尔多液1次,开花后继续喷防2次,每次间隔 10 15天。⑥发病初期喷25%粉锈宁乳剂1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0. 3 0. 4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钠400倍液。或步骤D)①秋季结合中耕除草,彻底剪除病枝残叶,清除落叶残枝集中烧毁并 深埋;②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③在亳芍发芽后至4月下旬开花前,喷50%多菌灵800 1000倍液,或50%托布 津1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每隔10天1次,连喷2 3次。或步骤E):①贮藏芍芽的河沙用0. 3%新洁尔灭溶液消毒使用,砂自勺湿度要干 湿适中,湿度不宜过大;②种芽贮放要选通风处,使切口干燥,贮放场所先铲除表土及熟土后,用1 %福尔 马林或5度石硫合剂喷洒消毒;③芍芽贮藏前也用0. 3%新洁尔灭浸种消毒,晾干药液后砂藏;④亳芍加工时注意勤翻、薄摊,防止霉烂。或步骤F)①清洁田园,烧毁病残枝叶并深埋;②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合理种植,植株间要保持良好的 通风透光条件;③发病初期,用1 1 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 600倍液喷雾,每隔 7 10天用药1次,直到9月为止;④培育抗病品种。虫害及防治步骤(1)栽前土壤处理翻耕前用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50 300ml/亩,或BT乳剂300-350m/亩,加湿润细土 10 15公斤/亩,充分拌勻做成毒土(或 用腐熟的细碎饼肥或粪土代替细土做成毒肥,饼肥和粪土可以根据施肥需要适当增加)。整 地挖穴后将配好的毒土或毒肥直接施于栽植穴内,然后栽芽。或均勻撒于地表,随即整地翻 入土中,即可栽芽。(2)药材生长期幼虫防治每年可进行两次一次于春季结合晾根施药防治越冬 幼虫第二次于夏季7-8月间施药防治当年孵化的幼虫,可采用两种方法;毒饵法用炒香 的麦拌药撒施根际。毒土法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50-300ml/亩 (药材收获年份最好用辛硫磷),拌细土 25公斤/亩,撒施根际;毒水法可选用40%甲基 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50 300ml/亩(药材收获年份最好用辛硫磷),加水350 公斤/亩,浇灌根部。在田间湿度较大年份应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BT乳剂(100亿孢子/ ml)300-350ml/亩。(3)农业防治措施步骤
A.避免重茬连作,实行轮作。尤其水旱轮作。提倡自芍单作,尽量避免与泡桐、玉 米、花生等农林作物间作套种。B.在早春或晚秋亳芍种植前,及时翻耕土地,部分幼虫可因受机械损伤而死亡,翻 到地面的幼虫,往往被天敌取食,起到降低虫口数量的作用。C.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亳芍田进行一次中耕除草,可杀死大量卵和低龄幼 虫。D.春季晾根和秋季起挖亳芍时人工拾虫,集中处死。(4)成虫的防治步骤A.大面积田块可喷药剂防治成虫,在成虫盛发期5月上中旬,选用药剂40%乐果 乳剂和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每亩用药液量100公斤;也可使用1. 5%乐果粉剂和 2. 5%敌百皋粉剂2. 5公斤/亩,可采用喷雾、喷粉法喷在成虫的田间寄主(如亳芍、花生、 芝麻)叶片和行道树(杨树、泡桐树)叶片上。行道树防治还可采用涂干和根部注射法。B.成虫盛发期(5月上中旬)用新鲜杨树枝浸以500 600倍氧化乐果药液,插在 亳芍田中诱杀。C.黑光灯诱杀或成虫盛发期日落后树下烧火诱杀。步骤5、采收与加工步骤采收步骤采收时间栽种后3-4年即可采收,一般8月间选晴天进行。迟不能超过9月底;采收方法步骤采收时应选择晴天,先割去茎、用三齿耙深插入地下1 1. 5尺,把 根挖起,抖掉泥土,运至室内,将芍根从芍头着生处切下,然后将粗根上的侧根剪去,修平凸 面,切去头尾,按大、中、小分成三档。在室内堆2-3天,每天翻堆两次,促使芍根水分蒸发, 质地变得柔软,便于加工。产地加工步骤亳芍加工分煮芍、去皮、干燥三个步骤。煮芍步骤先将锅水(最好用铝锅)烧至80°C -90°C时,把芍根淘洗好后从清水中 捞出,放入锅中,放水量以浸没芍根为度,每锅约放芍根15-25公斤。煮时上下不断翻动使 煮根受热均勻,保持锅水微沸。加热过快会使芍根表皮已熟,而内部浆液未吐尽还是生的。 加热过快会使芍根表皮已熟,而内部浆液未吐尽还是生的。煮芍时间一般小芍根5-8分钟, 中等粗的芍根煮8-12分钟,大的芍根煮12-15分钟。一般烧一次水可煮三次芍根,第四次可以煮“采芍”(根细小,不便刨皮的称“采 芍”)。每次煮制后要将浮在水面的油泡子捞净,否则煮出的芍根会变为黑色或红色。煮好的芍根迅速从锅中捞出,送往晒场摊晒。去皮步骤将煮好的芍根迅速从锅中捞出,立即并用凉水冲洗,使其内外受热不 均,便于脱皮。去皮方法人工去皮用竹刀、玻璃仔细刮去芍根外层栓皮,并把有虫眼处挖净。机械去皮将芍根和粗河沙一同装入滚桶机内(滚桶直径约1. 2m,长约3m。内有 拨齿转速约30转/min),开动电源芍根和粗砂随齿轮转动向下上翻滚,在粗砂的摩擦下将 芍根的栓皮擦去。同时向滚桶内注入清,洗去泥砂和栓皮。10-15min后即可去皮干净,倒出后晾晒。干燥步骤煮好的芍根及时送晒场,薄薄摊开先曝晒1-2小时,渐渐地把芍根堆厚曝晒,使表 皮慢慢收缩。步骤6、包装、储藏及运输步骤亳芍用麻袋包装。每件约100公斤。置通风干燥地方贮藏,严防受潮,要经常检查 是否有受潮、霉变,要定期进行翻晒,翻晒要在温和的阳光下进行,忌烈日曝晒,以免变色翻 红。有条件的地方,在芍根中充以N2、C02,进行气调养护,经气调养护的药材色、香、形、味 等原有性状保持较好,有效成分也无明显影响。如发现翻红或虫蛀应立即处理,可先喷少许 水于表皮上,再用挥发油熏蒸。具体方法将芍根用10000 1比例的荜澄茄或丁香挥发油在密封状态下熏蒸6 天。丁香挥发油的抑菌效果高于荜澄茄挥发油,但成本较高。用荜澄茄挥发油熏蒸防霉,比 氯化钴、硫黄等熏蒸更经济、更实用、且无残留。本发明的效果安徽具有全国有名的中药材生产基地。自古以来具有中药材种植、加工、经营的悠 久历史和经验。本发明广泛收集了白芍种质资源,分析了白芍的开花特性,并采用常规技术 和现代科技手段,培养新品种;对白芍优良品种选育形成了比较科学的系统。建立了白芍种 群提纯复壮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为白芍种植规范化生产中急需的纯正良种问题进行了广 泛的筛选;培育出2个优良品系,优良品系的推广和应用对于促进中药可持续发展、提高中 药质量、加强中药种质资源知识产权保护均有重要意义。对白芍种质的收集及整理分析,不 仅形成了白芍种质圃,并为即将展开的遗传育种工作做好了先期准备。同时,将会有力推动 安徽地道药材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本发明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可以统一、优化白芍的生 产用种质,通过大面积推广,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与稳定白芍的品质,从而起到实现白芍规范 化种植,推进我国白芍产业的现代化进程,满足社会用药需求;2)为白芍的规范化种植提 供了种质支撑,有利于提高白芍药材的产量,实现其生产的规模化与产业化,并打下良好的 基础,推动白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通过种质资源的保存与优化,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 性,为白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奠定基础。安徽中医学院药物研究所的检验报告
具体实施例方式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发明的宗旨所做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如上所述,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只要实质上没有脱离本发 明的发明点及效果可以有很多的变形,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 样的变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对亳芍规范化生产中的选地、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中药材指药用植物、动物的药用部分采收后经产地加工形成的原料药材。中药材为芍药科(Paeoniaceae)植物芍(Paeonia IactifloraPall.)。地道药材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或特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所生产 的货真质优的中药材。如宣木瓜、凤丹皮等。中药材 GAP:是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 of Medicinal Plants andAnimals 的缩写,是从 保证中药材质量出发,控制影响药材质量的各种因子,规范药物各生产环节乃至全过程,以 达到药材“真实、优质、稳定、可控”的目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与发布的“中药材生产质
13量管理规范标准”。中药材GAP产品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 质或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中药材GAP要求制订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 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GAP要求和国家药典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 使用中药材GAP产品标志的产品。中药材 SOP:^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的缩写。是企业或种植基地者依据国家有关部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中药材 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中药材GAP)为基本原则,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 研究、技术实验,根据各自的生产品种、环境特点、技术状态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达到GAP 要求的方法和措施,这就是标准操作规程(SOP)。农药残留量植物生长过程中对有机氯化合物吸收的积累量。重金属指汞Hg、镉Cd、砷As、铅Pb、铬Cr生境适合该植物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砂质壤土 土壤质地疏松含有一定砂性的土壤。壤土 土壤质地疏松不含砂性的土壤。基肥在播种或移植前进行土壤施肥。追肥在植物生育期进行土壤施肥。农家肥料是指就地取材、积制,就地使用的含有大量生物物质的各种有机肥料。生物肥料指用特定微生物菌种培养生产具有活性的生物制剂。生态环境的自然生境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生产基地应选择大气、水质、土壤无污染的地区。周围不得有 污染源,环境生态质量空气环境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灌溉水质应符 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二级标准。(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 “日平均”为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不许超过的限值。** “任何一次”为任何一次采样测定不许超过的浓度限值。(2)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选地与整地土壤物理性状亳芍以根入药,入土深,应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地势高燥或倾斜的坡地,排水 良好,土质肥沃的砂质壤土、夹砂黄土及淤积壤土为好。土层薄,排水不良或不易保水保肥 的砂土,均生长不良粘性重、土结板、低洼地、易积水或容易被洪水冲击的地方不宜种植。 盐碱地也不宜栽种。忌连作。可与紫菀、红花、菊花、豆科作物轮作。隔3 5年才能种植。 坡地种植,应选阳坡,坡向以东南向为宜,地的四周不应有树木及其他荫蔽物遮荫,以免影 响产量。主产区安徽毫州药农多选择耕作性能良好、疏松肥沃的砂、淤二合土种植,生长发 育良好,根粗壮,产量较高。为防止金龟甲危害,最好不要选择前茬是大白菜等十字花科植 物的地段。土壤化学性状亳芍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不严。pH6. 5-8的土壤最为适宜。土壤农药残留量六六六的浓度不得超过0. 1毫克/千克。滴滴涕的浓度不得超过0. 1毫克/千克。重金属含量参考黄壤、黄综壤、棕壤、褐土、灰褐土中允许的最大含量(单位毫克/升)汞0. 264毫克/升(黄壤),镉0. 28毫克/升(黄综壤、灰褐土),铅82毫克/升 (黄壤),砷35毫克/升(黄壤),铬131 — 198毫克/升(棕壤)。整地
亳芍生长年限长,土地不能每年翻耕,栽植前整地非常重要,要求精耕细作。9月前 作收获后,选晴天翻地,深翻土壤30cm以上,使其充分风化熟化,再经多次翻耕,打碎土块, 清除石块、草根,特别要除净香附子和茅草根。施基肥整地前,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2000 2500公斤,加50公斤的生物 肥,翻入土内作基肥。作畦平畦或高畦,作畦可根据土壤质地、排水好坏、当地气候条件和耕作习惯的 不同而定,砂质较重透水好,排水方便的地,或少雨的地区,可分成几大块,采用平畦(种后 作成垄状),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土质较粘,透水不甚好,排水较差的地,或多雨地区,宜采 用高畦,畦面宽约1. 5m,畦高17-20cra,畦沟宽30_40cm。沟系要求不论平畦、高畦,其四周均要开好排水沟,特别是土质较粘的平原地区, 更要注意此项工作,严格做到内三沟配套贯通。即畦沟、腰沟和田头沟。畦沟上宽40cm, 下宽30cm,深30cm;腰沟沿畦向每隔40—50cm,与向垂直方向;及田头沟即田块四周各 开排水沟一条,上宽50cm,下宽40cm,深40cm,并严格做到与外三沟沟系相通。三沟配套,可 降低畦面湿度,有利于排水,减少根腐病的发生。亳芍的前作以玉米、小麦、豆类、甘薯等作物较好。繁殖与种植的繁殖方法毫芍主要采用芍头繁殖,将芍头直接种到本田中。也有用种子繁殖,但因其生长周 期太长,一般除育种外,生产上很少采用。种芽的选择亳芍在收获时,先将亳芍根部从芽头着生处全部割下,加工成药材, 所遗留的即为芽头(即芍头)。选其形状粗大,芽头饱满,发育充实,不空心,无病虫害的健 壮芽头,按其大小和芽的多少,顺其自然生长状况,用刀切开成块状,每块有粗壮的芽苞3-4 个,供种苗用。在芍芽下仅留2cm长的根,如根留多,主根不壮,多分叉,长出的根多而细,质 量不好;过短,养分不足,生长不良。一般生长好的亳芍,一亩地所得到的芍头可以种植5-6田。种芽宜随分割随栽种,否则不要切开分块,将整个芽头砂藏备用。种芽的贮藏亳芍最好能随收随切芽随栽,如因农忙或土地安排不开,也可暂行贮 藏。贮藏可按以下方法进行选高燥阴凉通风的室内,任选一角,在地上铺上湿润的细砂或细土 8 IOcm厚,将 芍头堆放其上。芍根贮藏,芽朝上,按顺次倾斜堆放,厚约15 20cm,放好后其上盖湿润的 砂或泥12cm厚,四周围用砖或其它物体围好。或在地势高燥的田地内,挖一宽70cm、深20cm 的坑,长度视芍芽多少而定。先将坑底整平,铺一层厚6cm的清洁河砂。然后将芽头向上顺 序排放一层芍芽,再覆盖一层厚6cm的细砂,填严空隙,芽头稍露出土面。层积期间经常翻 开检查,过干时可适当浇水湿润,发现霉变要及时用清洁河沙重新层积砂藏。贮藏地不能晒到太阳,不能用堆放过化肥、农药、石灰、水泥地作贮藏地。种植的种植时间亳芍栽植时间以9-10月栽种为好。酷暑过后,9月上旬气温下 降即可种植,有利于早发根和生长;最迟不过11月上旬,下种过迟,贮藏的芍根和芍头己发 出新根,栽时易折断。另外气温下降对发根不利,影响第二年生长。种植方法用芍头种,芽头按大小分级,分别栽种,开浅平穴,每穴种芍头一个,较 小的放两个,并排放于穴内,相距4cm,切面朝下,覆土 8-lOcm,作成馒头状或垄状;扶垄、防冻,垄土高 10_15cm。种植密度一般行距45cm,株距35_4cm。间作时,行距60_70cm、株距40cm。种植 密度约为3000株/亩。栽后处理在芍头栽种后,为了防止冬季低温对芍头产生冻伤,为芍头发根创造一 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栽种后要及时培土扶垄即把芍头两边背垄的土翻到芍头上,垄土高 10 15cm,这样既可防冻,又可保湿。如遇天气干旱,要及时浇水,土稍干后培土,以免芍头在干燥土壤中失水过多,造 成死亡。田间管理的中耕除草亳芍最忌草荒,特别是第1 2年,苗小,由于行株距宽,易 生杂草,故应勤除。但此时芍根纤细,扎根不深,特别是芽头栽种,不宜深锄,切忌在株旁松 土以免搬动或损伤幼根,影响生长。每年中耕除草3 4次。第1次于春季齐苗后,宜浅松土,勤除草;第2次于夏季 杂草大量滋生时,要除尽杂草,避免草荒,中耕较前次稍深,但勿伤幼根;第3次于秋季倒苗 后,除净杂草,清洁田间,将枯枝残叶集中运出田外烧毁。从第3、4年后中耕除草次数可减 少至2次,第1次春季,第2次在初夏,植株封行后杂草较难生长,可不必进行。晾根在栽后的第二年开始,每年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把根部的土壤扒开,使 根部露出一半,晾晒一周左右,使须根晒至萎焉,并剔除须根,俗称“晾根”。主要目的是使须 根晒至萎蔫,养分集中于主根,生长粗壮,有利增产。晾根一周后,要及时覆土压实,以免影 响墒情。通过整根的亳芍根粗大,二端大小均勻。间作亳芍栽种当年冬季不出苗,第二年因发棵小,株间空隙大,可利用行间空闲 地适当间作,增加当年收益。亳芍产地都有间作的习惯。但亳芍是喜光作物,荫蔽度大对其 生长会有影响。安徽产区间种芝麻、小豆等作物。适当间作,在夏季可降低地表温度(尤其 是砂土地),在高温雷雨季节,可防止芍根灼伤而枯死。培土 一般在10月下旬土壤封冻前,在离地面6-9cm处,把亳芍地上部分枯萎的枝 叶剪去,并在根际进行培土,土厚约10-15cm左右,以保护芍芽安全越冬。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亳芍病害及防治灰霉病(Botryri s Paeoniac Oudem.)又名花腐病。病原是真菌中一种半知菌。为害茎、叶、花各部。一般从下部叶的叶 尖或叶缘开始发生,病斑褐色,近圆形,有不规则的轮纹。在天气潮湿时长出霉状物(病原 子实体);茎部被害,出现褐色、梭形病斑,致使茎部腐烂,植株折断,重则引起全株倒伏花 蕾、花发病后,颜色变褐腐烂,也生有灰色霉状物。在阴雨连绵,湿度较大时,容易发病,6-7 月发病较重。幼嫩植株易受害。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秋季亳芍落叶后,将枯枝残叶集中烧毁并深埋。②轮作或深翻土地轮作或下种前深翻土地,将表层翻入下层,以减轻来年发病。③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雨后及时排水。④合理密植,使株间通风透光,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⑤选用无病种芽,并用65%代森锌300倍液浸种10_15分钟,消毒处理后下种。
17
⑥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800 1000倍液,每隔10天1次,连喷2-3次。或者发 病初期喷1 1 100波尔多液,每隔10-14天1次,连喷3 4次。叶斑病(Cercospora paeoniae Theon et Deniels)又名轮纹病,病原是真菌中一种半知菌。危害叶片。发病初叶正面为褐色近圆形圆 斑,后逐渐扩大,呈同心轮纹状。病斑多时,互相连接成为大斑,使叶片枯死。天气潮湿时, 病斑上长出黑色霉状物。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发病严重时,致使叶 片焦枯,提早落叶,植株生长势衰弱,影响产量和质量。防治方法①收获后清除残株病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菌;②深翻土地,实行三年以上轮作③结合摘花蕾、中耕除草等田间管理,摘除植株下部病叶,带出田外集中烧毁;④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 1500倍液,或 1:1: 100波尔多液,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亳苟锈病[Cronartium f laccidum (Alb. et Schw.) Win·]又名亳芍刺锈病。病原属真菌中的担子菌,学名Cronartiumfiaccidum(Alb. et Schw. )ffint. 0是亳芍生产上一种常见的病害。危害叶片。易引起亳芍枝叶提前枯死,影响 亳芍产量。亳芍被害后,初期叶片背面出现黄色至黄褐色赖粒状物(夏孢子堆),后期叶面 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灰褐色病斑,被害茎叶弯曲、皱缩,植株生长不良。5月上旬 开花后发生,7-8月发病严重。时晴时雨、湿暖潮湿或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情况下发病严重。防治方法①实行3年期以上的轮作。②亳芍园周围不要栽松柏类植物,因松柏类植物是锈病菌的转主寄生。③亳芍收获后将残株病叶收拾烧毁或怄肥减少越冬菌源。④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作高畦种植减轻发病。⑥在亳芍开花前喷1 1 100波尔多液1次,开花后继续喷防2次,每次间隔 10 15天。⑥发病初期喷25%粉锈宁乳剂1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0. 3 0. 4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钠400倍液。叶霉病(Cladosporium paeoniae Pass.)又名红斑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的枝孢属。危害叶片和绿色茎。叶片发病,初 期叶背出现绿色针头状小点,并向叶背面突起,后逐恤扩展成3-5毫米红色小斑,病斑边缘 不明显。气温升高后,病斑扩大到了 12毫米,成为暗红色不规则的大斑,病斑多有轮纹。 后逐渐扩大连接成大斑,使叶片枯焦。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可产生暗绿色霉层,故又称叶霉 病。茎部发病,初为紫红色小点,后逐渐发展成长3-5mm的长圆形凹陷病斑,使病茎枯死后, 病部产生暗绿色霉层。植株矮小,严重时枯死。防治方法①秋季结合中耕除草,彻底剪除病枝残叶,清除落叶残枝集中烧毁并深埋;②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③在亳芍发芽后至4月下旬开花前,喷50%多菌灵800 1000倍液,或50%托布
18津1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每隔10天1次,连喷2 3次。^iM'M [Rhizopus Stolonifer (Ehrenb. ex Fr.) Vui 11.]又名烂芍,病原属真菌中一种藻状菌。危害种芽,是种芽堆藏期间和亳芍加工过程 中发生的一种病害。病原菌从种芽切口处侵入,发病后切口处病部起初现水渍状褐色病斑, 后变软呈黑褐色,手捏可流出浆水。病部生灰白色绒毛,后顶端生出小黑点。最后干缩僵化。防治方法①贮藏芍芽的河沙用0. 3%新洁尔灭溶液消毒使用,砂自勺湿度要干湿适中,湿度 不宜过大;②种芽贮放要选通风处,使切口干燥,贮放场所先铲除表土及熟土后,用1 %福尔 马林或5度石硫合剂喷洒消毒;③芍芽贮藏前也用0. 3%新洁尔灭浸种消毒,晾干药液后砂藏;④亳芍加工时注意勤翻、薄摊,防止霉烂。褐斑病(Cladosporium paeoniae Pass.)病原为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主要危害叶片,也在叶柄和茎部发病。发病初期叶片 正面出现近圆形紫褐色斑点,斑点扩大后,逐渐形成中央淡褐色,边缘紫褐色的病斑,病斑 背面褐色,其直径2 3cm,质脆,易破裂。病斑上生有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 分生孢子。发病轻时影响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而降低产量,发病重时,全株叶片黑褐焦枯, 植株死亡。病害在田间一般从6月份开始发生,7-8月雨量多,空气湿度大,为发病高峰期, 9月份病害停止发展。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烧毁病残枝叶并深埋;②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合理种植,植株间要保持良好的 通风透光条件;③发病初期,用1 1 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 600倍液喷雾,每隔 7 10天用药1次,直到9月为止;④培育抗病品种。虫害及防治蛴螬俗称地狗子、地蚕。是金龟甲幼虫的统称。以植食性蛴螬华北大黑锶金龟 Holotrichia oblita Faldermann、暗黑银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铜绿 丽金龟Anomala coralentaMotschulsky是发生危害的优势虫种。以幼虫、成虫危害。危害情况幼虫蛴螬生活在土中,在土下取食危害。在幼苗期,地下根茎的基部被 咬断或大部分被咬断,地上部分枯死在成株期,亳芍地下块根被咬食,使亳芍形成空洞、疤 痕,从而影响亳芍的产量和质量。成虫白天隐蔽,傍晚开始飞出取食植物的叶片。危害时期幼虫4月开始,6月中下旬危害最盛。7、3、9月是幼虫危害高峰期。10 月上旬随着气温下降开始下降,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5月中旬开始出土活动,成虫 盛发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防治方法(1)栽前土壤处理翻耕前用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50 300ml/亩,或BT乳剂300-350m/亩,加湿润细土 10 15公斤/亩,充分拌勻做成毒土(或 用腐熟的细碎饼肥或粪土代替细土做成毒肥,饼肥和粪土可以根据施肥需要适当增加)。整 地挖穴后将配好的毒土或毒肥直接施于栽植穴内,然后栽芽。或均勻撒于地表,随即整地翻 入土中,即可栽芽。可防止药芽及第二年春出土的苗遭 受蛴螬危害。(2)药材生长期幼虫防治每年可进行两次一次于春季结合晾根施药防治越冬 幼虫第二次于夏季7-8月间施药防治当年孵化的幼虫,可采用两种方法;毒饵法用炒香 的麦拌药撒施根际。毒土法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50-300ml/亩 (药材收获年份最好用辛硫磷),拌细土 25公斤/亩,撒施根际;毒水法可选用40%甲基 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50 300ml/亩(药材收获年份最好用辛硫磷),加水350 公斤/亩,浇灌根部。在田间湿度较大年份应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BT乳剂(100亿孢子/ ml)300-350ml/亩。(3)农业防治措施A.避免重茬连作,实行轮作。尤其水旱轮作。提倡自芍单作,尽量避免与泡桐、玉 米、花生等农林作物间作套种。B.在早春或晚秋亳芍种植前,及时翻耕土地,部分幼虫可因受机械损伤而死亡,翻 到地面的幼虫,往往被天敌取食,起到降低虫口数量的作用。C.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亳芍田进行一次中耕除草,可杀死大量卵和低龄幼 虫。D.春季晾根和秋季起挖亳芍时人工拾虫,集中处死。(4)成虫的防治A.大面积田块可喷药剂防治成虫,在成虫盛发期5月上中旬,选用药剂40%乐果 乳剂和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每亩用药液量100公斤;也可使用1. 5%乐果粉剂和 2. 5%敌百皋粉剂2. 5公斤/亩,可采用喷雾、喷粉法喷在成虫的田间寄主(如亳芍、花生、 芝麻)叶片和行道树(杨树、泡桐树)叶片上。行道树防治还可采用涂干和根部注射法。B.成虫盛发期(5月上中旬)用新鲜杨树枝浸以500 600倍氧化乐果药液,插在 亳芍田中诱杀。C.黑光灯诱杀或成虫盛发期日落后树下烧火诱杀。采收与加工采收时间栽种后3-4年即可采收,过早采收产量低,过迟采收则根心空,不仅产量低,且芍 根过老,质地疏松,品质较差。一般8月间选晴天进行。过早会影响产量和质量;迟不能超 过9月底,过迟新根发生,养分转化,也影响重量和质量,且不易干燥。采收方法采收时应选择晴天,先割去茎、用三齿耙深插入地下1 1. 5尺,把根挖 起,抖掉泥土,运至室内,将芍根从芍头着生处切下,然后将粗根上的侧根剪去,修平凸面, 切去头尾,按大、中、小分成三档。在室内堆2-3天,每天翻堆两次,促使芍根水分蒸发,质地 变得柔软,便于加工。产地加工亳芍加工分煮芍、去皮、干燥三个步骤。煮芍先将锅水(最好用铝锅)烧至80°C -90°C时,把芍根淘洗好后从清水中捞 出,放入锅中,放水量以浸没芍根为度,每锅约放芍根15-25公斤。煮时上下不断翻动使煮根受热均勻,保持锅水微沸。加热过快会使芍根表皮已熟,而内部浆液未吐尽还是生的。加 热过快会使芍根表皮已熟,而内部浆液未吐尽还是生的。煮芍时间一般小芍根5-8分钟,中 等粗的芍根煮8-12分钟,大的芍根煮12-15分钟。—般烧一次水可煮三次芍根,第四次可以煮“采芍”(根细小,不便刨皮的称“采 芍”)。每次煮制后要将浮在水面的油泡子捞净,否则煮出的芍根会变为黑色或红色。煮制是芍根加工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既要将芍根煮透,又不可将芍根煮过,无论 是未透还是煮过都会直接影响到加工成品的品质。煮得过久,内部空心、分量减少,过生则 内层中心变黑。芍根是否煮透的检查方法(1)注意观察煮锅,发现亳芍两端有气泡吐出上升,开始时很少,然后逐渐增多呈 接连密集吐出,最后气泡逐渐变大,并渐次减少,此时证明芍根内的浆液已经吐尽,芍根已 经煮透。(2)从锅内选几条芍根,用口在芍根上吹气,见芍根上水气迅速干燥,有“吸汗”现 象时,表明已好。(3)用竹针试刺,如容易穿刺,表明已煮好。(4)煮几分钟后,在锅中任选芍根,用大拇指指甲掐试,如能顺利掐入则表明芍根 已煮好。俗称“过指”。(5)煮几分钟后,把已“过指”的芍根顺指甲印掰开,若心部有轮纹状和放射状花 纹,既呈菊花心状,且断面一致,表明已经煮好。俗称“菊花心”。(6)用刀切去头部一薄片,见切面色泽一致,表明已好。(7)在切面用碘酒擦一下,见切面蓝色即退,芍根已煮好。检查时几种方法综合运用。煮好的芍根迅速从锅中捞出,送往晒场摊晒。去皮将煮好的芍根迅速从锅中捞出,立即并用凉水冲洗,使其内外受热不均,便 于脱皮。去皮方法人工去皮用竹刀、玻璃仔细刮去芍根外层栓皮,并把有虫眼处挖净。不可用铁制 刀刮皮,否则会使芍根变色。机械去皮将芍根和粗河沙一同装入滚桶机内(滚桶直径约1. 2m,长约3m。内有 拨齿转速约30转/min),开动电源芍根和粗砂随齿轮转动向下上翻滚,在粗砂的摩擦下将 芍根的栓皮擦去。同时向滚桶内注入清,洗去泥砂和栓皮。10-15min后即可去皮干净,倒出 后晾晒。干燥煮好的芍根及时送晒场,薄薄摊开先曝晒1-2小时,渐渐地把芍根堆厚曝 晒,使表皮慢慢收缩。这样晒的芍根表皮皱纹细致,迅速干燥,有“吸汗”现象时,表明已好。留种亳芍收获时,切下药用部分,留下根头6cm左右,纵切断块,每块保留4 5 个芽苞,在伤口处蘸些石灰放到阳光下微晒一下,使伤口水分干燥,用沙藏法保藏于窖内或 室内,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栽种。种子在7月中、下旬成熟,连壳剪下,放阴凉处10天左右, 然后脱粒,忌日光暴晒,于7月底至8月初播种,播种后应注意覆草保温、保湿。质量标准及监测质量标准的外观性状
21
本品呈圆柱形,粗细较均勻,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_2. 5cm。 表面粉白色或类白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 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质量标准的分级标准一等干货。呈圆柱形。直或稍弯,去净栓皮,两端整齐。表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 质坚体重。断面类白色或白色。味微苦酸。长8cm以上,中部直径1.7cm以上。无芦头、花 麻点、破皮、裂口、夹生、杂质、虫蛀、霉变。二等干货。呈圆柱形。直或稍弯,去净栓皮,两端整乔。表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 质坚实馇重。断面类白色或白色。味微苦酸。长6cm以上,中部直径1.3cm以上间有花麻 点。无芦头、花麻点、破皮、裂口、夹生、杂质、虫蛀、霉变。三等干货。呈圆柱形。直或稍弯,去净栓皮,两端整齐。表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 质坚实体重。断面类白色或白色。味微苦酸。长4cm以上,中部直径0.8cm以上,间有花麻 点。无芦头、花麻点、破皮、裂口、夹生、杂质、虫蛀、霉变。四等干货。呈圆柱形。直或稍弯,去净栓皮,两端整齐。表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 质坚实体重。断面类白色或白色。味微苦酸。长短粗细不分,兼有夹生、间有花麻点、头尾碎节或拣去净栓皮。无枯芍、芦头、花麻点、杂质、虫蛀、霉变。质量标准的质量监测有效成分含量监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VID》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芍药苷(C23H28O11)不得少于0. 80%。农药残留监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IX 6》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参照国家外经贸部2001颁布的《药用植物及制品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六六六(BHC)小于等于0. lmg/kg ;DDT 小于等于 0. lmg/kg ;五氯硝基苯PCNB小于等于0. lmg/kg ;艾氏剂Aldrin 小于等于 0. 02mg/kg ;重金属含量监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IX重金属检查法。参照国家外经贸部2001颁布的《药用植物及制品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重金属总量小于等于20. Omg/kg ;铅(Pb)小于等于5. Omg/kg ;镉(Cd)小于等于0. 3mg/kg ;汞(Hg)小于等于0. 2mg/kg ;砷(As)小于等于2. Omg/kg ;包装、储藏及运输亳芍一般用麻袋包装。每件约100公斤。置通风干燥地方贮藏,严防受潮,要经常 检查是否有受潮、霉变,要定期进行翻晒,翻晒要在温和的阳光下进行,忌烈日曝晒,以免变色翻红。有条件的地方,在芍根中充以N2、C02,进行气调养护,经气调养护的药材色、香、形、 味等原有性状保持较好,有效成分也无明显影响。如发现翻红或虫蛀应立即处理,可先喷少 许水于表皮上,再用挥发油熏蒸。 具体方法将芍根用10000 1比例的荜澄茄或丁香挥发油在密封状态下熏蒸6 天。丁香挥发油的抑菌效果高于荜澄茄挥发油,但成本较高。用荜澄茄挥发油熏蒸防霉,比 氯化钴、硫黄等熏蒸更经济、更实用、且无残留。
权利要求
一种亳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选地与整地步骤、繁殖与种植步骤、田间管理步骤、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步骤、采收与加工步骤和包装、储藏及运输步骤;步骤1、选地与整地步骤对土壤化学性状、土壤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施基肥;作平畦或高畦;步骤2、繁殖与种植步骤毫芍主要采用芍头繁殖,将芍头直接种到本田中;亳芍栽植时间以9 10月栽种;用芍头种,芽头按大小分级,分别栽种,开浅平穴,每穴种芍头一个,较小的放两个,并排放于穴内,相距4cm,切面朝下,覆土8 10cm,作成馒头状或垄状;扶垄、防冻,垄土高10 15cm;种植密度一般行距45cm,株距35 4cm;间作时,行距60 70cm、株距40cm;种植密度约为3000株/亩;步骤3、田间管理步骤包括中耕除草步骤和晾根步骤、间作步骤和培土步骤;步骤4、对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步骤采取步骤A)①清洁田园秋季亳芍落叶后,将枯枝残叶集中烧毁并深埋;②轮作或深翻土地轮作或下种前深翻土地,将表层翻入下层,以减轻来年发病;③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雨后及时排水;④合理密植,使株间通风透光,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⑤选用无病种芽,并用65%代森锌300倍液浸种10 15分钟,消毒处理后下种;⑥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每隔10天1次,连喷2 3次;或者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每隔10 14天1次,连喷3~4次;步骤5、采收与加工步骤采收时间栽种后3 4年采收,8月间选晴天进行;产地加工步骤对亳芍加工分煮芍、去皮、干燥三个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亳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选地步骤亳芍以根入药,入土深,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地势高燥或倾斜的坡地, 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砂质壤土、夹砂黄土及淤积壤土为好;整地步骤9月前作收获后,选晴天翻地,深翻土壤30cm以上,使其充分风化熟化,再经 多次翻耕,打碎土块,清除石块、草根,特别要除净香附子和茅草根;施基肥步骤整地前,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2000 2500公斤,加50公斤的生物 肥,翻入土内作基肥;作畦步骤平畦或高畦,作畦根据土壤质地、排水好坏、当地气候条件和耕作习惯的不 同而定,砂质较重透水好,排水方便的地,或少雨的地区,分成几大块,采用平畦种后作成垄 状,土质较粘,透水不甚好,排水较差的地,或多雨地区,宜采用高畦,畦面宽约1. 5m,畦高 17-20cra,田圭沟宽 30_40cm ;沟系要求不论平畦、高畦,其四周均要开好排水沟,做到内三沟配套贯通;即畦沟、腰 沟和田头沟;畦沟上宽40cm,下宽30cm,深30cm ;腰沟沿畦向每隔40—50cm,与向垂直方 向;及田头沟即田块四周各开排水沟一条,上宽50cm,下宽40cm,深40cm,并严格做到与外 三沟沟系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亳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栽后处理步骤在芍头栽种后,栽种后要及时培土扶垄即把芍头两边背垄的土翻到芍头上,垄土高 10 15cm 湿;如遇天气干旱,要及时浇水,土稍干后培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亳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中耕除草步骤每年 中耕除草3 4次;第1次于春季齐苗后,宜浅松土,勤除草;第2次于夏季杂草大量滋生 时,要除尽杂草,避免草荒,中耕较前次稍深,但勿伤幼根;第3次于秋季倒苗后,除净杂草, 清洁田间,将枯枝残叶集中运出田外烧毁;从第3、4年后中耕除草次数减少至2次,第1次春季;晾根步骤在栽后的第二年开始,每年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把根部的土壤扒开, 使根部露出一半,晾晒一周左右,使须根晒至萎焉,并剔除须根;晾根一周后,要及时覆土压 实;通过整根的亳芍根粗大,二端大小均勻;间作步骤间种芝麻、小豆等作物;培土步骤在10月下旬土壤封冻前,在离地面6-9cm处,把亳芍地上部分枯萎的枝叶剪 去,并在根际进行培土,土厚约10-15cm左右,以保护芍芽安全越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亳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包括步骤B)①收 获后清除残株病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菌;②深翻土地,实行三年以上轮作③结合摘花蕾、中耕除草等田间管理,摘除植株下部病叶,带出田外集中烧毁;④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50 %托布津1000 1500倍液,或 1:1: 100波尔多液,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或步骤C)①实行3年期以上的轮作;②亳芍园周围不要栽松柏类植物,因松柏类植物是锈病菌的转主寄生;③亳芍收获后将残株病叶收拾烧毁或怄肥减少越冬菌源;④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作高畦种植减轻发病;⑥在亳芍开花前喷1 1 100波尔多液1次,开花后继续喷防2次,每次间隔10 15天;⑥发病初期喷25%粉锈宁乳剂1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0. 3 0. 4波美 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钠400倍液;或步骤D)①秋季结合中耕除草,彻底剪除病枝残叶,清除落叶残枝集中烧毁并深埋;②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③在亳芍发芽后至4月下旬开花前,喷50%多菌灵800 1000倍液,或50%托布津 1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每隔10天1次,连喷2 3次;或步骤E):①贮藏芍芽的河沙用0. 3%新洁尔灭溶液消毒使用,砂自勺湿度要干湿适 中,湿度不宜过大;②种芽贮放要选通风处,使切口干燥,贮放场所先铲除表土及熟土后,用福尔马林 或5度石硫合剂喷洒消毒;③芍芽贮藏前也用0.3%新洁尔灭浸种消毒,晾干药液后砂藏;④亳芍加工时注意勤翻、薄摊,防止霉烂;或步骤F)①清洁田园,烧毁病残枝叶并深埋;②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合理种植,植株间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透光条件;③发病初期,用1 1 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 600倍液喷雾,每隔7 10天用药1次,直到9月为止;④培育抗病品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亳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虫害及防治步骤(1)栽前土壤处理翻耕前用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50 300ml/ 亩,或BT乳剂300-350m/亩,加湿润细土 10 15公斤/亩,充分拌勻做成毒土或用腐熟的 细碎饼肥或粪土代替细土做成毒肥,饼肥和粪土可以根据施肥需要适当增加;整地挖穴后 将配好的毒土或毒肥直接施于栽植穴内,然后栽芽;或均勻撒于地表,随即整地翻入土中, 即可栽芽;(2)药材生长期幼虫防治每年可进行两次一次于春季结合晾根施药防治越冬幼虫 第二次于夏季7-8月间施药防治当年孵化的幼虫,可采用两种方法;毒饵法用炒香的麦拌 药撒施根际;毒土法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50-300ml/亩药材 收获年份最好用辛硫磷,拌细土 25公斤/亩,撒施根际;毒水法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 油或50%辛硫磷乳油250 300ml/亩,药材收获年份最好用辛硫磷,加水350公斤/亩,浇 灌根部;在田间湿度较大年份应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BT乳剂(100亿孢子/ml)300-350ml/ 亩;(3)农业防治措施步骤A.避免重茬连作,实行轮作;尤其水旱轮作;提倡自芍单作,尽量避免与泡桐、玉米、花 生等农林作物间作套种;B.在早春或晚秋亳芍种植前,及时翻耕土地;C.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亳芍田进行一次中耕除草,可杀死大量卵和低龄幼虫;D.春季晾根和秋季起挖亳芍时人工拾虫,集中处死;(4)成虫的防治步骤A.大面积田块可喷药剂防治成虫,在成虫盛发期5月上中旬,选用药剂40%乐果乳剂 和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每亩用药液量100公斤;也可使用1. 5%乐果粉剂和2. 5% 敌百皋粉剂2.5公斤/亩,采用喷雾、喷粉法喷在成虫的田间寄主亳芍、花生、芝麻叶片和行 道树杨树、泡桐树叶片上;行道树防治还可采用涂干和根部注射法;B.成虫盛发期5月上中旬用新鲜杨树枝浸以500 600倍氧化乐果药液,插在亳芍田 中诱杀;C.黑光灯诱杀或成虫盛发期日落后树下烧火诱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亳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煮芍步骤 先将锅水烧至80°C -90°C时,把芍根淘洗好后从清水中捞出,放入锅中,放水量以浸没芍根 为度,每锅约放芍根15-25公斤;煮时上下不断翻动使煮根受热均勻,保持锅水微沸;加热 过快会使芍根表皮已熟,而内部浆液未吐尽还是生的;加热过快会使芍根表皮已熟,而内部 浆液未吐尽还是生的;煮芍时间一般小芍根5-8分钟,中等粗的芍根煮8-12分钟,大的芍根 煮12-15分钟;一般烧一次水可煮三次芍根,第四次可以煮“采芍”根细小,不便刨皮的称“采芍”;每次 煮制后要将浮在水面的油泡子捞净,否则煮出的芍根会变为黑色或红色;煮好的芍根迅速从锅中捞出,送往晒场摊晒;去皮步骤将煮好的芍根迅速从锅中捞出,立即并用凉水冲洗,使其内外受热不均,便 于脱皮;去皮方法人工去皮用竹刀、玻璃仔细刮去芍根外层栓皮,并把有虫眼处挖净; 机械去皮将芍根和粗河沙一同装入滚桶机内,滚桶直径约1. 2m,长约3m ;内有拨齿转 速约30转/min,开动电源芍根和粗砂随齿轮转动向下上翻滚,在粗砂的摩擦下将芍根的栓 皮擦去;同时向滚桶内注入清,洗去泥砂和栓皮;10-15min后即可去皮干净,倒出后晾晒; 干燥步骤煮好的芍根及时送晒场,薄薄摊开先曝晒1-2小时,渐渐地把芍根堆厚曝晒,使表皮慢 慢收缩;步骤6、包装、储藏及运输步骤亳芍用麻袋包装;每件约100公斤;置通风干燥地方贮藏,严防受潮,要经常检查是否 有受潮、霉变,要定期进行翻晒,翻晒要在温和的阳光下进行,忌烈日曝晒,以免变色翻红; 有条件的地方,在芍根中充以N2、C02,进行气调养护,经气调养护的药材色、香、形、味等原 有性状保持较好,有效成分也无明显影响;发现翻红或虫蛀应立即处理,先喷少许水于表皮 上,再用挥发油熏蒸;具体方法将芍根用10000 1比例的荜澄茄或丁香挥发油在密封状态下熏蒸6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亳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收方法步骤采收 时选择晴天,先割去茎、用三齿耙深插入地下1 1. 5尺,把根挖起,抖掉泥土,运至室内,将 芍根从芍头着生处切下,然后将粗根上的侧根剪去,修平凸面,切去头尾,按大、中、小分成 三档;在室内堆2-3天,每天翻堆两次,促使芍根水分蒸发,质地变得柔软,便于加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亳芍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地与整地步骤、繁殖与种植步骤、田间管理步骤、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步骤、采收与加工步骤和包装、储藏及运输步骤;本发明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可以统一、优化白芍的生产用种质,通过大面积推广,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与稳定白芍的品质,从而起到实现白芍规范化种植,推进我国白芍产业的现代化进程,满足社会用药需求;2)为白芍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种质支撑,有利于提高白芍药材的产量,实现其生产的规模化与产业化,并打下良好的基础,推动白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通过种质资源的保存与优化,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为白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奠定基础。
文档编号A01B79/00GK101889520SQ20101023132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0日
发明者张丽萍 申请人:安徽沪谯中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