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水草通道和水车式增氧机进行河蟹养殖的方法

文档序号:355412阅读:7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水草通道和水车式增氧机进行河蟹养殖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蟹的养殖方法,特别是一种促进养殖河蟹池塘水形成环流的河
蟹养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河蟹学名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主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已开展了河蟹的人工养殖,目前已形成了产业化的生产体系。随 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河蟹养殖的密度和产量也随之得到了提高,因 此对水体的溶氧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养殖产量和降低发病率,河蟹养殖目前普遍采用的工艺流程是①清理和 消毒养殖水体和池底;②注水过滤;③种植水草;④选购优质蟹苗;⑤投放人工饵料和螺 蛳;⑥改善养殖水环境和生态;⑦清除敌害和防病;⑧捕捞。上述技术措施中种植水草是河 蟹养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这是因为水草具有以下的功能①可作为河蟹的饵料; ②水草可作为河蟹的隐蔽物;③水草可以遮荫和降低水温,使夏季的水温不至于太高;④ 水草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盐,有利于生态的平衡和水质的改良。因此水草长势和密度直接 关系到河蟹成活率和养殖产量的提高。但水草大量生长后不利池塘的水体交换和流动,高 温季节极易发生底部水体局部缺氧的情况,同时水草的疯长减少了河蟹的活动空间,不利 于河蟹觅食人工饲料。除此之外,过多的水草还会引起池塘底部水草因缺少光照而腐烂,极 易引发蟹病。目前对过度生长的水草通常采取①定期割除表层水草;②在水草丛中开出 通道;③投放增氧粉;④增设微孔增氧机;⑤降低养殖密度;⑥减少饵料投放;⑦换水。上 述方法在水草疯长时对防止河蟹缺氧和发病确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水草生长较快,割 除的水草和人工开出的通道很快就会被水草所覆盖,清除水草稍不及时还会发生死蟹的事 故。河蟹养殖池中通常使用微孔增氧机进行增氧,而传统机械增氧机受水草阻隔的影响只 能增加局部水体的溶氧量,无实际使用价值。割除表层水草和启用机械或微孔增氧设备只 能起到防止水草腐烂和解决水体缺氧问题,对河蟹蜕壳无促进作用。所以,河蟹养殖的池塘 的构建是河蟹养殖的一个重要方便,提供一种不仅可以解决池塘养蟹的增氧问题,而且具 有刺激河蟹蜕壳的作用,有利于河蟹养殖产量和效益提高的池塘,一直是河蟹养殖户和企 业所期望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水草通道和水车式增 氧机进行河蟹养殖的池塘构建方法,该方法既可以解决草型池塘的增氧问题,又能利用增 氧形成的微流刺激河蟹蜕壳,使河蟹养殖的产量和效益得到提高。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利用水草通道和水车式增氧机进 行河蟹养殖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河蟹养殖池塘的构建每亩水面用50千克-150千克生石灰清塘,一周后采用50-70目筛绢过滤注水,注水深度为15-25厘米后,在池底移栽伊乐藻水草或移栽伊乐藻和 轮叶黑藻水草,每穴水草的间距为0. 5-1. 5米,水草的覆盖率为60-80%,随着水草的生长 逐步加高水位,待水位达到0. 8-1. 2米时开始构建水流通道;(2)水流通道的构建在河蟹养殖池塘内构建池塘环沟和无水草水流通道,所述 构建池塘环沟是沿池塘四周开挖无种水草的水沟,水沟宽2-8米,深0. 5-1. 2米;所述构建 无水草水流通道是在池塘的水草丛中开辟出无水草的通道,无水草水流通道分为主通道和 支通道,主通道宽5-8米,支通道宽2-4米,无水草水流通道处的水深度与池塘水深度相同; 所述主通道一端与所述支通道一端相连,主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支通道的另一端分别与环 沟相连;(3)水车式增氧机设置在主通道中安装功率为1. 0-2. 0千瓦的水车式增氧机,所 述水车式增氧机是由漳州市友兴机电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4)水车式增氧机的运行利用水车式增氧机搅动水体,使池水在通道和环沟内 形成微弱的环流,并向水草丛中扩散。所述的支通道相互之间的最大间距为8-40米。所述的在池塘的水草丛中开辟出无水草的通道是由人工每半月清除一次主通道 和支通道内的水草,以降低水体流动的阻力。每5-8亩河蟹养殖池塘一般设置一台水车式增氧机。无水草水流通道可起到降低水体流动的阻力,增加池水的流动性、促进池塘水体 的交换,以提高水体的溶氧含量和刺激河蟹蜕壳生长。无水草水流通道由人工一般每半月 清除一次通道内的水草。由水车式增氧机旋转带动无水草水流通道和环沟内的水体流动后形成的环流,环 流大小取决于增氧机的功率、池塘形状和池塘面积,增氧机功率越大和池塘面积越小则环 流越大,反之则越小,园形或椭园形池塘的环流大于正方形池塘,正方形池塘的环流大于长 方形池塘。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利用池塘环沟和无水草水流通道进行增氧可解决草型池塘水体缺氧问 题。2、采用水流通道与水车式增氧机相结合的方式使水流在池塘内形成微弱的环流,可增 加池水的流动性和池底的溶氧含量,使养殖风险得到降低,养殖效果得到提高。3、可提高河 蟹蜕壳的同步率,减少蜕壳不遂造成的死亡率。4、有利于提高商品蟹的规格、产量和效益。


图1为本发明采用水流通道与水车式增氧机相结合的方式使水流在池塘内形成 环流的示意图;图中1环沟后端、2环沟前端、3环沟侧沟、4主通道、5支通道、6水车式增氧机、7水草。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一种利用水草通道和水车式增氧机进行河蟹养殖的方法
1、每亩水面用100千克生石灰清塘,一周后采用60目筛绢过滤注水,注水深度为 20厘米,然后移栽伊乐藻,每穴水草的间距为1米,水草的覆盖率为60%。随着水草的生长 逐步加高水位,待水位达到1米时开始构建池塘环沟和无水草水流通道。2、水流通道的构建包括池塘环沟和无水草水流通道的构建;沿池塘四周开挖宽 2米,深0.8米的环沟,沟内不种植水草;在水草丛中开辟出无水草水流通道,通道分为主通 道和支通道,主通道宽5米,支通道宽3米,深度与池水相同,支通道之间的间隔为8米。3、水车式增氧机设置在主通道中安装功率为1. 5千瓦的水车式增氧机,并用绳 索固定,使增氧机叶轮的转动方向与通道的长度延伸方向保持一致。4、水车式增氧机的运行利用水车式增氧机的水体搅动功能使池水在水流通道和 池塘环沟内形成环流,并向水草丛中扩散。增氧机的开启与关闭视天气、水质和河蟹生长状 况而定,以确保池水的溶解氧不低于細g/L为准。实施例二一种利用水草通道和水车式增氧机进行河蟹养殖的方法1、每亩水面用100千克生石灰清塘,一周后采用60目筛绢过滤注水,注水深度为 20厘米,然后移栽伊乐藻和轮叶黑藻,每穴水草的间距为1米,水草的覆盖率为80%。随着 水草的生长逐步加高水位,待水位达到1米时开始构建池塘环沟和无水草水流通道。2、水流通道的构建包括池塘环沟和无水草水流通道的构建;沿池塘四周开挖宽 6米,深1.2米的环沟,沟内不种植水草;在水草丛中开辟出无水草的水流通道,通道分为主 通道和支通道,主通道宽8米,支通道宽4米,深度与池水相同,支通道之间的间隔为18米。3、水车式增氧机设置在主通道中安装功率为2千瓦的水车式增氧机,并用绳索 固定,使增氧机叶轮的转动方向与通道的长度延伸方向保持一致。4、水车式增氧机的运行利用水车式增氧机的水体搅动功能使池水在水流通道和 池塘环沟内形成环流,并向水草丛中扩散。增氧机的开启与关闭视天气、水质和河蟹生长状 况而定,以确保池水的溶解氧不低于細g/L为准。实施例三一种利用水草通道和水车式增氧机进行河蟹养殖的方法1、每亩水面用100千克生石灰清塘,一周后采用60目筛绢过滤注水,注水深度为 20厘米,然后移栽伊乐藻,每穴水草的间距为1米,水草的覆盖率为60%。随着水草的生长 逐步加高水位,待水位达到1米时开始构建池塘环沟和无水草水流通道。2、水流通道的构建包括池塘环沟和无水草水流通道的构建;沿池塘四周开挖宽 8米,深0.5米的环沟,沟内不种植水草;在水草丛中开辟出无水草的水流通道,通道分为主 通道和支通道,主通道宽6米,支通道宽3米,深度与池水相同,支通道之间的间隔为四米。3、水车式增氧机设置在主通道中安装功率为1. 5千瓦的水车式增氧机,并用绳 索固定,使增氧机叶轮的转动方向与通道的长度延伸方向保持一致。4、水车式增氧机的运行利用水车式增氧机的水体搅动功能使池水在水流通道和 池塘环沟内形成环流,并向水草丛中扩散。增氧机的开启与关闭视天气、水质和河蟹生长状 况而定,以确保池水的溶解氧不低于細g/L为准。实施例四一种利用水草通道和水车式增氧机进行河蟹养殖的方法
1、每亩水面用100千克生石灰清塘,一周后采用60目筛绢过滤注水,注水深度为 20厘米,然后移栽伊乐藻,每穴水草的间距为1米,水草的覆盖率为80%。随着水草的生长 逐步加高水位,待水位达到1米时开始构建池塘环沟和无水草水流通道。2、水流通道的构建包括池塘环沟和无水草水流通道的构建;沿池塘四周开挖宽 5米,深1.0米的环沟,沟内不种植水草;在水草丛中开辟出无水草的水流通道,通道分为主 通道和支通道,主通道宽5米,支通道宽2米,深度与池水相同,支通道之间的间隔为40米。3、水车式增氧机设置在主通道中安装功率为2千瓦的水车式增氧机,并用绳索 固定,使增氧机叶轮的转动方向与通道的长度延伸方向保持一致。4、水车式增氧机的运行利用水车式增氧机的水体搅动功能使池水在通道和环沟 内形成环流,并向水草丛中扩散。增氧机的开启与关闭视天气、水质和河蟹生长状况而定, 以确保池水的溶解氧不低于細g/L为准。实施例五一种利用水草通道和水车式增氧机进行河蟹养殖的方法(1)构建河蟹养殖池塘每亩水面用50千克-150千克生石灰清塘,一周后采用 50-70目筛绢过滤注水,注水深度为15-25厘米后,在池底移栽伊乐藻水草或移栽伊乐藻和 轮叶黑藻水草,每穴水草的间距为0. 5-1. 5米,水草的覆盖率为60-80%,随着水草的生长 逐步加高水位,待水位达到0. 8-1. 2米时开始构建水流通道。(2)构建水流通道在河蟹养殖池塘内构建池塘环沟和无水草水流通道,所述构 建池塘环沟是沿池塘四周开挖无种水草的水沟,水沟宽2-8米,深0. 5-1. 2米;所述构建无 水草水流通道是在池塘的水草丛中开辟出无水草的通道,由人工每半月清除一次主通道和 支通道内的水草,以降低水体流动的阻力。无水草水流通道分为主通道和支通道,主通道宽 5-8米,支通道宽2-4米,支通道相互之间的最大间距为8-40米,无水草水流通道处的水深 度与池塘水深度相同;所述主通道一端与所述支通道一端相连,主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支 通道的另一端分别与环沟相连。(3)设置水车式增氧机在主通道中安装功率为1. 0-2. 0千瓦的水车式增氧机,所 述水车式增氧机是由漳州市友兴机电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4)利用水车式增氧机搅动水 体,使池水在通道和环沟内形成微弱的环流,并向水草丛中扩散。增氧机的开启与关闭视天 气、水质和河蟹生长状况而定,以确保池水的溶解氧不低于細g/L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水草通道和水车式增氧机进行河蟹养殖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河蟹养殖池塘的构建每亩水面用50千克-150千克生石灰清塘,一周后采用 50-70目筛绢过滤注水,注水深度为15-25厘米后,在池底移栽伊乐藻水草或移栽伊乐藻和 轮叶黑藻水草,每穴水草的间距为0. 5-1. 5米,水草的覆盖率为60-80%,随着水草的生长 逐步加高水位,待水位达到0. 8-1. 2米时开始构建水流通道;(2)水流通道的构建在河蟹养殖池塘内构建池塘环沟和无水草水流通道,所述构建 池塘环沟是沿池塘四周开挖无种水草的水沟,水沟宽2-8米,深0. 5-1. 2米;所述构建无水 草水流通道是在池塘的水草丛中开辟出无水草的通道,无水草水流通道分为主通道和支通 道,主通道宽5-8米,支通道宽2-4米,无水草水流通道处的水深度与池塘水深度相同;所述 主通道一端与所述支通道一端相连,主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支通道的另一端分别与环沟相 连;(3)水车式增氧机设置在主通道中安装功率为1.0-2. 0千瓦的水车式增氧机,所述水 车式增氧机是由漳州市友兴机电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4)水车式增氧机的运行利用水车式增氧机搅动水体,使池水在通道和环沟内形成 微弱的环流,并向水草丛中扩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草通道和水车式增氧机进行河蟹养殖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支通道相互之间的最大间距为8-40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草通道和水车式增氧机进行河蟹养殖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在池塘的水草丛中开辟出无水草的通道是由人工每半月清除一次主通道和 支通道内的水草,以降低水体流动的阻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水草通道和水车式增氧机进行河蟹养殖的方法,包括河蟹养殖池塘的构建,在河蟹养殖池塘内构建池塘环沟和无水草水流通道,在主通道中安装水车式增氧机以及水车式增氧机的运行。本发明利用池塘环沟和无水草水流通道进行增氧可解决草型池塘水体缺氧问题,采用水流通道与水车式增氧机相结合的方式使水流在池塘内形成微弱的环流,可增加池水的流动性和池底的溶氧含量,可提高河蟹蜕壳的同步率,减少蜕壳不遂造成的死亡率,使养殖风险得到降低,养殖效果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商品蟹的规格、产量和效益。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106275SQ20101062188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8日
发明者华伯仙, 周鑫, 徐增洪, 徐跑, 水燕, 赵朝阳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江苏水仙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