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花生联合收获机摘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领域,花生收获机用部件。
背景技术:
花生联合收获机是近几年研究开发的农业机械设备,收获花生的流程主要为挖掘、输送、摘果、清选、集果。目前花生联合收获机摘果装置多采用与夹持输送链平行布置,摘果滚筒表面摘果板与摘果滚筒轴心线平行,由于花生植株根系高度长短不一,在摘果时往往不能把花生植株根系全部包容,因此不能完全输送在脱粒区位置,造成摘果不净,摘果损失较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花生联合收获机摘果装置。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后轴承座1、前轴承座3,摘果滚筒2分别于前后轴承座通过轴承连接,摘果滚筒2位于夹持输送链8下方;锥齿轮4位于轴承前端并与传动轴5配合连接,轴承座6位于传动轴5两端。摘果滚筒2上有摘果板,按圆周均布4-6个。摘果板布置在摘果滚筒2圆周时与摘果滚筒2轴心线存在螺旋角。摘果滚筒2成对使用,两个摘果滚筒旋向相反。摘果滚筒2成前低后高布置,摘果滚筒2前端与夹持输送链8间距离较后端与夹持输送链8间距离大。本发明通过摘果滚筒以及滚筒上的摘果板设计,有效地增大有效脱粒区,对花生根系摘果强度从前到后逐步增强,针对花生植株根系高低不一的花生植株均能达到较好的摘果效果,可以消除现有花生联合收获机摘果不净的缺陷,减少摘果损失。
图IA是花生联合收获机摘果装置的俯视图,图IB为摘果滚筒正视2是花生收获机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为花生联合收获机部件,属摘果部件,位于割台、去泥装置后部。它包括后轴承座1、前轴承座3,摘果滚筒2分别于前后轴承座通过轴承连接,摘果滚筒2位于夹持输送链8下方;锥齿轮4位于轴承前端并与传动轴5配合连接,轴承座6位于传动轴5两端。摘果滚筒2上有摘果板,按圆周均布4个,摘果板与摘果滚筒2轴心线存在螺旋角。两个摘果滚筒2旋向相反。摘果滚筒2安装位置为前低后高,当花生植株经过割台夹持输送链8通过摘果滚筒2的脱粒区时,即使植株根系高低不一,但是因为摘果滚筒2前端与夹持输送链8距离较大,可以对根系较长的植株有效脱粒;后端与夹持输送链8距离较小,可以
3对根系较短的植株有效脱粒;摘果滚筒2外圆周布置有4-6只摘果板,摘果板与滚筒轴心线倾斜一螺旋角,两只滚筒螺旋角方向相同,当植株根系通过摘果滚筒2中部摘果时,两只摘果滚筒2同步反向旋转,在摘果滚筒2前端脱粒间隙(即两片相对应摘果板之间距离)较大,向摘果滚筒2后端脱粒间隙逐步减小,摘果强度逐步增大,这样在前部将花生果柄连接强度小的果实首先摘净,后部逐步增大脱粒强度,摘净连接强度大的的果实,减轻摘果时的负荷,提高摘果率,减小摘果损失,并防止因根系拥堵在摘果滚筒之间造成含杂率太高和果实破碎太多。
权利要求
1.一种花生联合收获机摘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轴承座(1)、前轴承座(3),摘果滚筒(2)分别于前后轴承座通过轴承连接,摘果滚筒(2)位于夹持输送链(8)下方;锥齿轮(4)位于轴承前端并与传动轴(5)配合连接,轴承座(6)位于传动轴(5)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摘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摘果滚筒(2)上有摘果板,按圆周均布4-6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摘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摘果板布置在摘果滚筒(2)圆周时与摘果滚筒(2)轴心线存在螺旋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摘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摘果滚筒(2)成对使用,两个摘果滚筒旋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摘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摘果滚筒(2)成前低后高布置,摘果滚筒(2)前端与夹持输送链(8)间距离较后端与夹持输送链(8)间距离大。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领域,花生收获机用部件,提供了一种花生联合收获机割台。包括后轴承座1、前轴承座3,摘果滚筒2分别于前后轴承座通过轴承连接,摘果滚筒2位于夹持输送链8下方;锥齿轮4位于轴承前端并与传动轴5配合连接,轴承座6位于传动轴5两端。摘果滚筒2上设置有摘果板,摘果板与摘果滚筒2轴心线存在螺旋角。本发明通过摘果滚筒以及滚筒上的摘果板设计,有效地增大有效脱粒区,对花生根系摘果强度从前到后逐步增强,针对花生植株根系高低不一的花生植株均能达到较好的摘果效果。
文档编号A01D29/00GK102550199SQ20111020147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0日
发明者查建兵, 蒯杰, 陆小明 申请人:江苏宇成动力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