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捕并培育天蚕的方法

文档序号:118755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诱捕并培育天蚕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蚕诱捕和培育的方法,属于生物培育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中国古老的丝绸业为中华民族文化织绣了光辉的篇章,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
几千年前,当丝绸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向欧洲,它所带去的,不仅仅是一件件华美的服饰、饰品,更是东方古老灿烂的文明,丝绸从那时起,几乎就成为了东方文明的传播者和象征。目前已知的最早丝织物,是出土于距今约4700年良诸文化的遗址。中国是家蚕丝的发源地,养蚕,缫丝是我国古代在纤维利用上最重要的成就。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发明丝绸织造以及朱砂染色技术,此后随着织机的不断改进,印染技术的不断提高,丝织品种日益丰富,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染织工艺体系,使我国古代的丝绸染织技术领先于世界各国。 根据中国“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蚕茧产量应达85 90万吨,蚕农年收入达到200亿元;丝产量达17 19万吨,烘茧和丝绸印染等领域的总体耗水耗能,比2005年降低10 20%,丝绸工业年产值2500亿元;真丝绸年出口创汇50 55亿美元,初步实现“丝绸大国” 向“丝绸强国”转变的目标。
从本质上讲,丝是绢丝昆虫茧的主要成分。目前世界范围内使用的丝绸大部分都来自桑蚕,即我们通常说的家蚕。此外,柞蚕丝也有少量生产,但由于其品质不足,常常要与麻或者棉混纺。绢丝昆虫种类很多,在脉翅目(Neuroptera)、毛翅目(Trichoptera)、双翅目(Di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和鳞翅目(L印idoptera)中都有绢丝昆虫。在所有绢丝昆虫中,鳞翅目中的蚕蛾科(Bombycidae )和天蚕蛾科(Mturniinae)(也叫大蚕蛾科)的应用价值较高,此外还有分布在西西里岛和希腊的栎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具有应用价值。目前所说的野蚕主要指天蚕蛾科成员。在我国的天蚕蛾科有柞蚕属、樗蚕属、柳蚕属、樟蚕属、栗蚕属、透目天蚕属、黄目天蚕属七个属。此外,日本锈斑天蚕属、鹿纹天蚕属、 惜古比天蚕属、日月天蚕属、丁目天蚕属和合目天蚕属等,在我国也有记载。其中有经济价值且可以人工养殖的至少有14种,其中经济价值最高的当数大蚕蛾、琥珀蚕、天蚕。目前, 在我国有野生或养殖记录的为天蚕。
天蚕又称为日本柞蚕,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又名山蚕,学名Antheraea yamamai Guerin-Meneville,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等地。天蚕茧为绿色,能缫丝,且丝质优美、轻柔,无需染色就能保持天然绿色,并具有独特的光泽,织成丝绸后的色泽艳丽、美观,是高级的丝织品。野生的天蚕茧呈长椭圆形,长径45 53cm,短径23 27cm,茧色有深绿或浅绿或深金黄色,大部分为绿色,且一侧颜色较深,一侧较浅,而人工饲养的天蚕茧为黄绿色,茧能缫丝,1000粒茧可缫生丝250 300g,一粒茧丝长600 700m,纤度比桑蚕丝粗一倍,伸度为40 50%,比桑蚕丝高1. 8倍,强力是桑蚕丝的2. 5倍,织成丝绸后色泽艳丽、美观,可与其它纤维混织,是极高级的丝织物。此外,天蚕除了天蚕丝外,天蚕的幼虫、蚕蛹和成蛾都是极其重要的药材和保健品,因此,天蚕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的昆虫资源。
目前在开发利用天蚕资源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1)种质问题,2)新型制种技术,3) 如何用多种不同地域的野生天蚕进行杂交育种的技术。杂交育种(bybridization)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杂交可以使双亲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以提供丰富的材料。
传统的天蚕收集方式是幼虫收集或野外拾茧,但由于天蚕幼虫与同属其他绢丝昆虫形态非常接近,而且幼虫和茧容易染病,因此,长期以来天蚕病害泛滥,无法实现规模化养殖和产业化可持续发展。发明内容
为克服幼虫和茧容易染病,无法实现规模化养殖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天蚕诱捕和培育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诱捕并培育天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下列步骤A.在天蚕蛾捕捉期,在光强度为100000 1500001UX条件下,用诱捕器捕捉天蚕蛾;B.将步骤A捕捉到的雄性天蚕蛾和雌性天蚕蛾,按雄性天蚕蛾雌性天蚕蛾=3 1—5 3的数量比,在黑暗且温度为M 27°C,湿度为60— 80%条件下,进行配对、受精;C.向步骤B受精后的雌性天蚕蛾喷洒激素混合溶液,并在温度为^_30°C、湿度为75% 条件下,在产卵器上产卵,其中激素混合溶液为按10 30mg/10000头的量,将蜕皮激素溶解于IOL浓度为2. 5%的葡萄糖溶液中,即得激素混合溶液;D.挑选步骤C所产的蚕卵散开放置,并于沈 下放置10 18天,得成熟蚕卵, 并置于8 10°C下保存;E.将步骤D的成熟蚕卵,在超净环境下,用蚕卵消毒液浸泡5分钟,再用灭菌水洗涤3 次,并以25°C恒温吹干,得消毒蚕卵;F.在步骤E的消毒蚕卵表面喷洒复合氨基酸溶液,将蚕卵置于温度为^°C、湿度为 70 85%的养蚕盒中,用光照强度为1500 25001uX的红光照射至孵化成蚁蚕;G.将步骤F的孵化蚁蚕置于消毒后的蚕盒中,再放入消毒后的栎叶片,盖上纱布,然后置于温度为26 ^°C、湿度为60 75%的养蚕盒中培养,直至天蚕成长到5L,将天蚕移至作茧盒中,并在作茧盒中插入木棒,让天蚕作茧;H.收集步骤G的蚕茧,用与步骤F相同的复合氨基酸溶液喷洒蚕茧,在温度为沈 ^°C、湿度为60 75%条件下,使蚕茧羽化后,重复步骤C、D、E,即获得抗病能力强的成熟蚕卵。
所述步骤A中的天蚕蛾捕捉期是云南天蚕蛾捕捉期为每年4月初 5月底以及 9月初 10月中旬;湖南和辽宁天蚕蛾捕捉期为7月中旬 8月底。
所述步骤A的诱捕器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高压汞灯,设置在高压汞灯一侧的反光板,高压汞灯的灯光为模拟点光源,360度照射。
所述步骤A的天蚕蛾捕捉是在夜间雌性天蚕蛾出现时,用网袋套住雌性天蚕蛾后,将雌性天蚕蛾悬挂于所设的高压汞灯处,利用雌性天蚕蛾分泌的性外激素吸引雄性天蚕蛾,并用网袋套住雄性天蚕蛾。
所述步骤C的产卵器包括网袋,置于网袋中的孔板,使雌性天蚕蛾产卵在孔板上。
所述步骤D中蚕卵的挑选是选择表面颜色均一、卵壳完整的卵。
所述步骤E中蚕卵消毒液为有效氯浓度为0. 8%的次氯酸钠溶液。
所述步骤F和H的复合氨基酸溶液是由以下组分组成精氨酸0. 05 0. lg/L、 半胱氨酸0. 1 0. 3g/L、甲硫氨酸0. 05 0. 3g/L、甘氨酸0. 1 0. 3g/L、色氨酸0. 05 0. lg/L,其 pH 值为 6.0 6.8。
所述步骤G中的,养蚕盒消毒是用浓度为1%的高锰酸钾溶液以及浓度为1%的双氧水按ι 1体积比混合后的混合液,将养蚕盒在消毒液中浸泡20分钟,再用水冲洗至无色, 最后以65°C烘干;栎叶消毒是将新鲜栎叶用水洗去尘土,再将栎叶浸泡在体积浓度为70% 的酒精中30秒,然后用水冲洗2分钟,再在下列消毒液中浸泡10分钟按1 400的固液质量比,将1份二氧化氯高浓缩消毒泡腾片溶解于400份水中制得的消毒液,再用水冲洗后甩干,用于喂食天蚕;并在培养过程中,及时清理养蚕盒,去除排泄物,并且每14天对养蚕盒消毒一次。
所述步骤G中的天蚕成长到5L中的5L是天蚕生长状态的判断标准,对应于吐丝前期,体态表现为体积最大,可以从背部看到其丝腺已经透明化。
所述步骤G的作茧盒木棒优选直径0. 5厘米的小木棒,倾斜插于作茧盒中,插入深度为4厘米,倾斜角度为45度。
所述步骤G的天蚕作茧条件优选光照强度为4500 60001UX的白光,温度^°C、 湿度75%。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将捕获的雄性天蚕蛾和雌性天蚕蛾进行配对、受精,之后让雌性天蚕蛾产卵,让卵孵化成蚁蚕,培养蚁蚕至作茧,使蚕茧羽化,再产卵、孵化、培养至作茧、蚕茧羽化,如此重复,即获得抗病能力强的成熟蚕卵。彻底解决了野生天蚕资源利用的核心问题,使天蚕的杂交育种成为可能。本发明的天蚕杂交制种和人工辅助交配、产卵技术,其产卵率达到90%以上,产卵数量在200 450个/雌蛾,平均每只雌性天蚕蛾产卵数量可达到370粒,蚕茧30日内羽化率可以达到95%以上。本发明的天蚕室内饲养方法可以实现高效率、高成活率和成茧率,有效地促进天蚕产业化,对天蚕育种、制种和大规模养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图1为诱捕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支架,2为高压汞灯,3为反光板。
图2为产卵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0为网袋,9为多孔板。
图3为养蚕盒结构示意图,图中,5为壳体,4为粪便收集室,6为养蚕室,7为纱布盖,8为隔离纱布。
图4为作茧盒结构示意图,图中,11为盒体,12为木棒,13为纱布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A.在天蚕蛾捕捉期,即每年的4月初(云南),架设高度为2米的支架1,并在支架1顶端设置高压汞灯2,高压汞灯2的灯光为模拟点光源,360度照射,在高压汞灯2 —侧设置高度为4米的反光板3,控制光强度为lOOOOOlux,在夜间雌性天蚕蛾出现时,用网袋套住雌性天蚕蛾后,将雌性天蚕蛾悬挂于所设的高压汞灯处,利用雌性天蚕蛾分泌的性外激素吸引雄性天蚕蛾,并用网袋套住雄性天蚕蛾;B.将步骤A捕捉到的雄性天蚕蛾和雌性天蚕蛾,按雄性天蚕蛾雌性天蚕蛾=3 1 的数量比,在黑暗且温度为M°C,湿度为60%条件下,进行配对、受精;C.向步骤B受精后的雌性天蚕蛾喷洒激素混合溶液,并在温度为^°C、湿度为75%条件下,在产卵器上产卵,其中激素混合溶液是按lOmg/lOOOO头的量,将蜕皮激素溶解于10L 浓度为2. 5%的葡萄糖溶液中而得到的激素混合溶液;产卵器包括网袋10,置于网袋10中的孔板9,使雌性天蚕蛾产卵在孔板9上;D.挑选步骤C所产的表面颜色均一、卵壳完整的蚕卵散开放置,并于^rc下放置18 天,得成熟蚕卵,置于80°c下保存;E.将步骤D的成熟蚕卵,在超净环境下,用蚕卵消毒液,即有效氯浓度为0.8%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5分钟,再用常规灭菌水洗涤3次,并以25°C恒温吹干;F.在步骤E的消毒蚕卵表面按常规喷洒适量下列成分的复合氨基酸溶液精氨酸 0. 05g/L、半胱氨酸0. lg/L、甲硫氨酸0. 05g/L、甘氨酸0. 3g/L、色氨酸0. lg/L,pH值为6. 0, 将蚕卵置于温度为、湿度为70%的养蚕盒的养蚕室6中,用光照强度为15001UX的红光照射至孵化成蚁蚕;G.将步骤F的孵化蚁蚕置于消毒后的养蚕盒中,该养蚕盒消毒是即用浓度为1%的高锰酸钾溶液以及浓度为1%的双氧水按1 1体积比混合后的混合液,将养蚕盒在消毒液中浸泡20分钟,再用水冲洗至无色,在65°C下烘干;之后放入消毒后的栎叶片,该栎叶消毒是 将新鲜栎叶用水洗去尘土,再将栎叶浸泡在体积浓度为70%的酒精中30秒,然后用水冲洗2 分钟,再在下列消毒液即按1 400的固液质量比,将1份二氧化氯高浓缩消毒泡腾片溶解于400份水中制得的消毒液中浸泡10分钟,之后用水冲洗并甩干,以用于喂食天蚕;盖上纱布盖7,然后置于温度为、湿度为60%的养蚕盒中培养,培养期间及时清理养蚕盒,去除养蚕盒粪便收集室4中的排泄物,并且每14天对养蚕盒消毒一次;直至天蚕成长到5L, 将天蚕移至作茧盒中,并在作茧盒顶部的纱布盖13上插入木棒12,该木棒12直径为0. 5厘米,倾斜插于作茧盒中,插入深度为4厘米,倾斜角度为45度,让天蚕在光照强度为45001UX 的白光,温度为^TC、湿度为75%条件下作茧在木棒12上;H.收集步骤G的蚕茧,用与步骤F相同的复合氨基酸溶液喷洒蚕茧,在温度为、湿度为60%条件下,使蚕茧羽化后,重复步骤C、D、E,即获得抗病能力强的成熟蚕卵。
实施例2A.在天蚕蛾捕捉期,即每年的9月初(云南),架设高度为2米的支架1,并在支架1顶端设置高压汞灯2,高压汞灯2的灯光为模拟点光源,360度照射,在高压汞灯2 —侧设置高度为4米的反光板3,控制光强度为1500001UX,在夜间雌性天蚕蛾出现时,用网袋套住雌性7天蚕蛾后,将雌性天蚕蛾悬挂于所设的高压汞灯处,利用雌性天蚕蛾分泌的性外激素吸引雄性天蚕蛾,并用网袋套住雄性天蚕蛾;B.将步骤A捕捉到的雄性天蚕蛾和雌性天蚕蛾,按雄性天蚕蛾雌性天蚕蛾=5 3 的数量比,在黑暗且温度为27°C,湿度为80%条件下,进行配对、受精;C.向步骤B受精后的雌性天蚕蛾喷洒激素混合溶液,并在温度为30°C、湿度为75%条件下,在产卵器上产卵,其中激素混合溶液是按30mg/10000头的量,将蜕皮激素溶解于IOL 浓度为2. 5%的葡萄糖溶液中而得到的激素混合溶液;产卵器包括网袋10,置于网袋10中的孔板9,使雌性天蚕蛾产卵在孔板9上;D.挑选步骤C所产的表面颜色均一、卵壳完整的蚕卵散开放置,并于下放置10 天,得成熟蚕卵,置于10°c下保存;E.将步骤D的成熟蚕卵,在超净环境下,用蚕卵消毒液,即有效氯浓度为0.8%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5分钟,再用常规灭菌水洗涤3次,并以25°C恒温吹干;F.在步骤E的消毒蚕卵表面按常规喷洒适量下列成分的复合氨基酸溶液精氨酸 0. lg/L、半胱氨酸0. 3g/L、甲硫氨酸0. 3g/L、甘氨酸0. lg/L、色氨酸0. 05g/L,pH值为6. 8, 将蚕卵置于温度为、湿度为85%的养蚕盒的养蚕室6中,用光照强度为25001UX的红光照射至孵化成蚁蚕;G.将步骤F的孵化蚁蚕置于消毒后的养蚕盒中,该养蚕盒消毒是即用浓度为1%的高锰酸钾溶液以及浓度为1%的双氧水按1 1体积比混合后的混合液,将养蚕盒在消毒液中浸泡20分钟,再用水冲洗至无色,在65°C下烘干;之后放入消毒后的栎叶片,该栎叶消毒是 将新鲜栎叶用水洗去尘土,再将栎叶浸泡在体积浓度为70%的酒精中30秒,然后用水冲洗2 分钟,再在下列消毒液即按1 400的固液质量比,将1份二氧化氯高浓缩消毒泡腾片溶解于400份水中制得的消毒液中浸泡10分钟,之后用水冲洗并甩干,以用于喂食天蚕;盖上纱布盖7,然后置于温度为、湿度为75%的养蚕盒中培养,培养期间及时清理养蚕盒,去除养蚕盒粪便收集室4中的排泄物,并且每14天对养蚕盒消毒一次;直至天蚕成长到5L, 将天蚕移至作茧盒中,并在作茧盒顶部的纱布盖13上插入木棒12,该木棒12直径为0. 5厘米,倾斜插于作茧盒中,插入深度为4厘米,倾斜角度为45度,让天蚕在光照强度为60001UX 的白光,温度为^TC、湿度为75%条件下作茧在木棒12上;H.收集步骤G的蚕茧,用与步骤F相同的复合氨基酸溶液喷洒蚕茧,在温度为、湿度为75%条件下,使蚕茧羽化后,重复步骤C、D、E,即获得抗病能力强的成熟蚕卵。
权利要求
1.一种诱捕并培育天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下列步骤A.在天蚕蛾捕捉期,在光强度为100000 1500001UX条件下,用诱捕器捕捉天蚕蛾;B.将步骤A捕捉到的雄性天蚕蛾和雌性天蚕蛾,按雄性天蚕蛾雌性天蚕蛾=3 1—5 3的数量比,在黑暗且温度为M 27°C,湿度为60— 80%条件下,进行配对、受精;C.向步骤B受精后的雌性天蚕蛾喷洒激素混合溶液,并在温度为^_30°C、湿度为75% 条件下,在产卵器上产卵,其中激素混合溶液为按10 30mg/10000头的量,将蜕皮激素溶解于IOL浓度为2. 5%的葡萄糖溶液中,即得激素混合溶液;D.挑选步骤C所产的蚕卵散开放置,并于沈 下放置10 18天,得成熟蚕卵, 并置于8 10°C下保存;E.将步骤D的成熟蚕卵,在超净环境下,用蚕卵消毒液浸泡5分钟,再用灭菌水洗涤3 次,并以25°C恒温吹干,得消毒蚕卵;F.在步骤E的消毒蚕卵表面喷洒复合氨基酸溶液,将蚕卵置于温度为^°C、湿度为 70 85%的养蚕盒中,用光照强度为1500 25001uX的红光照射至孵化成蚁蚕;G.将步骤F的孵化蚁蚕置于消毒后的蚕盒中,再放入消毒后的栎叶片,盖上纱布,然后置于温度为26 ^°C、湿度为60 75%的养蚕盒中培养,直至天蚕成长到5L,将天蚕移至作茧盒中,并在作茧盒中插入木棒,让天蚕作茧;H.收集步骤G的蚕茧,用与步骤F相同的复合氨基酸溶液喷洒蚕茧,在温度为沈 ^°C、湿度为60 75%条件下,使蚕茧羽化后,重复步骤C、D、E,即获得抗病能力强的成熟蚕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捕并培育天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的诱捕器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高压汞灯,设置在高压汞灯一侧的反光板,高压汞灯的灯光为模拟点光源, 360度照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捕并培育天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的天蚕蛾捕捉是在夜间雌性天蚕蛾出现时,用网袋套住雌性天蚕蛾后,将雌性天蚕蛾悬挂于所设的高压汞灯处,利用雌性天蚕蛾分泌的性外激素吸引雄性天蚕蛾,并用网袋套住雄性天蚕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捕并培育天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的产卵器包括网袋,置于网袋中的孔板,使雌性天蚕蛾产卵在孔板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捕并培育天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蚕卵的挑选是选择表面颜色均一、卵壳完整的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捕并培育天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蚕卵消毒液为有效氯浓度为0. 8%的次氯酸钠溶液。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捕并培育天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和H的复合氨基酸溶液是由以下组分组成精氨酸0. 05 0. lg/L、半胱氨酸0. 1 0. 3g/L、甲硫氨酸 0. 05 0. 3g/L、甘氨酸 0. 1 0. 3g/L、色氨酸 0. 05 0. lg/L,其 pH 值为 6. 0 6. 8。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捕并培育天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G中的,养蚕盒消毒是用浓度为1%的高锰酸钾溶液以及浓度为1%的双氧水按1 1体积比混合后的混合液,将养蚕盒在消毒液中浸泡20分钟,再用水冲洗至无色,最后以65°C烘干;栎叶消毒是 将新鲜栎叶用水洗去尘土,再将栎叶浸泡在体积浓度为70%的酒精中30秒,然后用水冲洗 2分钟,再在下列消毒液中浸泡10分钟按1 400的固液质量比,将1份二氧化氯高浓缩消毒泡腾片溶解于400份水中制得的消毒液,再用水冲洗后甩干,用于喂食天蚕;并在培养过程中,及时清理养蚕盒,去除排泄物,并且每14天对养蚕盒消毒一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捕并培育天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G的作茧盒木棒优选直径0. 5厘米的小木棒,倾斜插于作茧盒中,插入深度为4厘米,倾斜角度为45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捕并培育天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G的天蚕作茧条件优选光照强度为4500 60001UX的白光,温度^°C、湿度7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诱捕并培育天蚕的方法,将捕获的雄性天蚕蛾和雌性天蚕蛾进行配对、受精,之后让雌性天蚕蛾产卵,让卵孵化成蚁蚕,培养蚁蚕至作茧,使蚕茧羽化,再产卵、孵化、培养至作茧、蚕茧羽化,如此重复,即获得抗病能力强的成熟蚕卵。彻底解决了野生天蚕资源利用的核心问题,使天蚕的杂交育种成为可能。本发明的天蚕杂交制种和人工辅助交配、产卵技术,其产卵率达到90%以上,产卵数量在200~450个/雌蛾,平均每只雌性天蚕蛾产卵数量可达到370粒,蚕茧30日内羽化率可以达到95%以上。本发明的天蚕室内饲养方法可以实现高效率、高成活率和成茧率。
文档编号A01K67/04GK102524197SQ20111025754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日
发明者杨婧, 胡颂军, 董扬 申请人:湘潭市祂施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