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水鱼冰温无水保活运输方法

文档序号:114481阅读:13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淡水鱼冰温无水保活运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淡水鱼保活运输方法,具体涉及淡水鱼冰温无水保活运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鱼类产品的需求日益趋向鲜活,鱼类产品的保活运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商品活鱼运输主要有短途的有水运输、活体麻醉运输等方式。但用采用这些方法进行活鱼运输时会遇到缺氧、二氧化碳增加、酸碱度变化、水温变化及由于晃动引起鱼体粘膜脱落、体表损伤等,从而造成鱼类产品品质恶化和食用安全性等问题。开发新的鱼类产品运输方法,确保产品在运输、贮藏和销售中品质稳定和食用安全,是实现鱼类产品产业化亟待解决的问题。低温保活运输是根据水产动物的生态冰温,采用控温方式,降低新陈代谢,使其处于半休眠或完全休眠状态,以减少机械损伤,延长存活时间的方法,该法运输应用较为广泛,适用于鱼、虾、蟹、贝类等。在保活运输过程中,水温、氧气、密度等环境因子都会对鱼体造成胁迫而使鱼体产生应激反应,导致鱼体的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外周组织、尤其肌肉和肝脏中蛋白质水解作用以及脂肪和肝糖原分解加强,乳酸含量升高等,冰温是指从o°c开始到生物体冻结温度为止的温域,在这一温域保存储藏农产品、水产品等,可以使其保持刚刚采摘(捕捞)的新鲜度,仅次于冷藏、冰冻的第三种保鲜技术。鱼类产品物性学研究结果表明各种鱼类都存在一个区分生死的冰温零点,冰温保活鱼类的原理就是当环境温度下降到生态冰温时,呼吸和代谢下降到最低点,使鱼类处于休眠状态,延长其存活时间,为活体运输和销售提供条件。目前针对粮食、果蔬和肉类产品等研究较多,而对水产品的研究很少,特别是用于鱼类产品冰温无水活运的成功例子还鲜见报道。 由于鱼类产品在实现休眠、保持休眠和解除休眠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如冰温蓄冷剂、 冰点调节剂、高精度温度控制,冰温贮藏与运输设备等方面,能成熟适用的很少。
CN101107922A公开的一种无水保活淡水鱼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白酒稀释液诱导活鱼休眠的无水保活方法,其具体的步骤是首先,将捕捞的或市售的健康活跃的鲫鱼,置于清水中暂养M h以上,保持水的循环与清洁;然后,将活鱼转入白酒稀释液10 40 min诱导休眠,白酒稀释液为白酒在水中的稀释液,白酒稀释的体积倍数为5 1000 ;最后,将已进入休眠状态的活鱼从白酒稀释液中取出,置于无水湿润环境或特制容器中长距离运输,无水环境温度在0 14°C。该方法虽然实现了无水保活运输,但是其自动化程度不高,由于无水环境温度控制范围较大,且偏高,从而导致存活时间短,而且白酒稀释液是一种化学试剂,采用其诱导休眠存在着一些的安全问题,以及缺乏唤醒机制。CN101940174A在《反复休眠无水保活淡水鱼的方法》中介绍了一种通过反复休眠对淡水鱼进行保活的方法,反复休眠无水保活方法至少包括两次休眠,反复休眠的次数依据运输距离和时间的实际需要选择;该方法步骤包括暂养、第一次休眠、复苏静养、第二次休眠和复苏;在水产品转运途中对同一批活鱼进行多次反复休眠保活,延长无水保活时间, 有利于淡水鱼的活体运输。但是该方法的缺点是,操作复杂,自动化程度不高,无水保活环境温度较高,多次采用食用酒精等诱导剂诱导休眠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且保活时间短。CN101278660B披露了一种波纹巴非蛤生态冰温保活流通方法,该方法将波纹巴非蛤在紫外杀菌制备海水中净化Mh,以细菌总数和大肠菌为指标,控制温度,海水流量,贝水比等因素。净化合格后,对贝进行分装,然后进行有水或无水生态冰温保活流通。虽然此方法结合了净化和保活工艺,操作简单,且安全性高,但是自动化程度不高,保活流通温度过高,并缺乏唤醒机制,从而直接导致存活率降低及营养价值下降。综合以上的方法,在鱼的保活运输过程中,加入了白酒或者是酒精作为诱导鱼体休眠的试剂,该试剂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而且采用该试剂增加了运输过程中的成本;以上方法的另一个问题是操作复杂,自动化程度不高,无水保活环境温度较高,缺乏唤醒机制,从而直接导致存活率降低及营养价值下降。因此,需要针对上述方法的缺点,发明一种能克服上述缺点的方法,使淡水鱼在保活运输中,不仅消除其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保存其营养价值,而且还能降低成本、易于操作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温结合无水保活淡水鱼流通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对鱼进行梯度降温至冰温,使淡水鱼处于半休眠或完全休眠状态,再用无水双层充气袋充氧后包装,经贮运后采用梯度升温将鱼唤醒,从而来实现淡水鱼的无水保活运输。本发明采用对淡水鱼降温处理,使其处于半休眠或者是休眠状态,再对其进行包装并充氧,然后运输,唤醒,达到保活运输的目的,不仅克服了采用白酒或酒精作为诱导剂休眠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问题,而且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还降低了成本。本发明的一种淡水鱼冰温无水保活运输方法,其步骤是将淡水鱼暂养后降温休眠,再将其移入充气袋后充氧并密封,运输至目的地后将淡水鱼唤醒,该方法的特点是降温休眠是对鱼进行梯度降温至冰温;将淡水鱼唤醒是梯度升温使鱼苏醒。以上所说的降温休眠步骤中,冰温为1 -2°C的温度区间;唤醒鱼体的步骤中,升温是从-2 1°C升至10 20°C的温度区间。所述的采用梯度降温至冰温的方式,其降温梯度与降温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 降温至20 10 !的温度区间其降温速率为每小时降温3 5 0C ;
降温至10 1°C的温度区间时降温速率为每小时降温0. 5 2 0C ; 降温至1 _2°C的温度区间其降温速率为每小时降温0. 3 0. 6 °C,以上所说的降温梯度其精确度达士0.2°C ;
权利要求
1.一种淡水鱼冰温无水保活运输方法,其步骤是将淡水鱼暂养后降温休眠,再将其移入充气袋后充氧并密封,运输至目的地后将淡水鱼唤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温休眠是对淡水鱼进行梯度降温至冰温;所述的将淡水鱼唤醒是梯度升温使鱼苏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鱼冰温无水保活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降温休眠步骤中,所述的冰温为1 _2°C的温度区间;唤醒鱼体的步骤中,升温是从-2 1°C升至10 20°C的温度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鱼冰温无水保活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用梯度降温至冰温的方式,其降温梯度与降温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降温至20 10 !的温度区间其降温速率为每小时降温3 5°C ; 降温至10 1°C的温度区间时降温速率为每小时降温0. 5 2°C ; 降温至1 _2°C的温度区间其降温速率为每小时降温0. 3 0. 6°C ;降温梯度。C降温速率°C /h20 103 510 10. 5 21 -20. 3 0. 6所述的梯度升温唤醒淡水鱼的过程中,其升温梯度与升温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升温梯度°c升温速率°C /h-2 10. 8 1. 51 101. 5 310 203 5升温至-2 1°C的温度区间,每小时升温0. 8 1. 5°C,升温至1 10 !温度区间,每小时升温1. 5 3°C ;升温至10 20 V的温度区间,每小时升温3 5°C。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鱼冰温无水保活运输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1)活鱼的休眠将捕捞的淡水鱼置于暂养系统中,并调节水温为20 25°C,停食暂养 20 38h ;将鱼取出,放入培养水槽中,同时剔除体质差、有伤痕的鱼;然后将淡水鱼转移至带有控温仪的培养水槽中,水槽中的初始水温为20 22°C,对淡水鱼所处的水环境进行降温处理,淡水鱼所处的水环境其降温梯度与降温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降温至20 10 !的温度区间时降温速率为每小时降温3 5 0C ; 降温至10 5°C的温度区间时降温速率为每小时降温0. 5 2 0C ; 当培养水槽中的温度降至5°C时,将鱼移至无水的低温培养箱中继续降温处理,此时淡水鱼所处环境的降温梯度与降温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降温至5 1°C的温度区间降温速率为每小时降温0. 5 2 0C ;降温至1 _2°C的温度区间降温速率为每小时降温0. 3 0. 6 0C ;当鱼在无水环境的低温培养箱中降温至1 _2°C时,鱼处于半休眠或完全休眠状态;(2)活鱼的包装将步骤(1)中处于半休眠或完全休眠状态下的鱼移入到无水双层充气袋中,排出袋中的气体,按每Ikg的淡水鱼充氧量为150 200ml的比例充入氧气,充氧完成后密封无水双层充气袋;(3)活鱼的贮藏及运输将步骤( 中密封包装好的鱼移入保鲜运输箱中,监控并保持箱内的温度在1 _2°C,然后将保鲜运输箱移至冷链运输车,运输至目的地;(4)活鱼的唤醒打开保鲜运输箱中淡水鱼的包装,对淡水鱼进行梯度升温唤醒,首先将鱼移至低温培养箱中,淡水鱼的升温梯度及升温速率的对应关系是 升温至-2 1°C的温度区间,每小时升温0. 8 1. 5°C ; 升温至1 5 °C温度区间每小时升温1. 5 ;TC ; 当温度达到5 °C时,将淡水鱼移至培养水槽中升温处理, 升温至5 10 !的温度区间每小时升温1. 5 3°C ; 升温至10 20 V的温度区间每小时升温3 5°C。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淡水鱼冰温无水保活运输方法,其中所述的淡水鱼具体为鲫鱼、鲤鱼或大马哈鱼。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淡水鱼保活运输方法,具体涉及淡水鱼冰温无水保活运输方法。其步骤是将淡水鱼暂养后降温休眠,再将其移入充气袋后充氧并密封,运输至目的地后将淡水鱼唤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温休眠是对淡水鱼进行梯度降温至冰温;所述的将淡水鱼唤醒是梯度升温使鱼苏醒。本发明的优点是不需要用到任何的化学试剂,使淡水鱼对人体无副作用,减少了安全隐患,而且还最大限度的保存了淡水鱼的营养价值;成本低;淡水鱼存活时间可达60h~81h,存活率达95%以上;本发明的方法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易于操作,能实现大批量的输送。
文档编号A01K63/02GK102349467SQ20111026208
公开日2012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6日
发明者侯成杰, 张家国, 张长峰, 王国利, 聂小宝 申请人: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