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筒式复混肥转鼓造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92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套筒式复混肥转鼓造粒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套筒式复混肥转鼓造粒机,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多种性能粉状物料的造粒的套筒式复混肥转鼓造粒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用于生产复混肥的造粒机主要有圆盘造粒机、双轴造粒机、转鼓造粒机、 挤压造粒机。挤压造粒机普遍存在只能进行有限单位肥的混合造粒,不能生产多元优质复混肥,且能耗高,产量少;圆盘造粒机主要是粉尘和烟雾的收集较困难,不能有效地进行氨化,也不方便用蒸汽造粒,只能用冷水造粒,故能耗也高,产量也不大;双轴造粒机结构简单,灵活性大,能适应各种工艺条件,但生产产品粒子外观不圆润,不易被农户接受;转鼓造粒机产量大,粒子外观也圆润,缺点是产品得率低、产品硬度小,空隙率大,易结块。传统的转鼓造粒机,物料通过转鼓造粒机旋转时产生的摩擦作用形成一滚动的料床。滚动产生的挤压力使含有一定液相的物料团聚成小颗粒,这些小颗粒成为核心,粘附周围的粉料形成较大的颗粒,物料充填率只有6% 8%,所以产量低,成球率也不高,只有4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成粒效率高,颗粒均勻、紧密,能耗低,设备造价低,占地面积小的套筒式复混肥转鼓造粒机。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套筒式复混肥转鼓造粒机,包括支架1、进料口 2、托轮4、机架8、出料口 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8上设有内筒7以及套设在该内筒7外的与其转动方向相同但转速不同的外筒6,所述的内筒7外壁设有呈螺旋状排布配置的造粒棒3,内筒7通过转轴可转动设置于支架1上,所述的外筒6通过托轮4 设置在机架8上,所述的外筒6 —端设有进料口 2,另一端设有出料口 9 ;物料由进料口 2加入后,落入旋转的内筒7的造粒棒3上,通过造粒棒3的混合和搓揉后物料落入外筒6内底部,通过外筒6旋转时产生的摩擦作用,又将物料带到一定高度后重新落到造粒棒3上,如此循环,5-10分钟后造粒好的物料经出料口 9排出。所述的外筒6的外壁设有齿轮5,外筒6通过齿轮5连接第二电机12。所述的内筒7的转轴通过减速机构10连接第一电机11。所述的造粒棒3的截面为圆形、扁平状或三角形。所述的造粒棒3的截面为圆形。所述的内筒7的转速为50 300rpm,所述的外筒6的转速为5 40rpm。所述的内筒7的转速为100 200rpm,所述的外筒6的转速为10 30rp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套筒式复混肥造粒机主要是在利用双轴造粒和转鼓造粒的优点,合二为一的造粒机,即内筒的外表面配置的有螺旋状配制的造粒棒,既有造粒功能,又有密实作用,使颗粒圆润,不易压碎,抗结块,类似双轴造粒机,外筒其实就是一只转鼓造粒机,在此主要起抛光作用,这样将造粒与抛光集一体。两只圆筒各自由减速机构与电机相连,且同向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1、可用任何性能的粉料生产出任何配方的高效优质的多元颗粒复混肥。2、体积小,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工作稳定、能耗低、投资低,能生产各种配比的高效优质多元颗粒复混肥,特定配比能做到无干燥,节能环保。3、成粒率高(95%以上);成粒质量高,颗粒均勻、紧密、不易压碎,抗结块。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内筒和外筒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内筒和外筒的剖面图;图4为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 4所示,一种套筒式复混肥转鼓造粒机,包括支架1、进料口 2、造粒棒3、 托轮4、齿轮5、外筒6、内筒7、机架8、出料口 9、减速机构10、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所述的支架1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内筒7两端,所述的内筒7通过转轴可转动设置于支架1上, 并通过转轴连接减速电机10和第一电机11,内筒7外套设有与其转动方向相同转速不同的外筒6,所述的外筒6通过外壁托轮4设置在机架8上,外筒6的外壁还设有齿轮5,外筒6 通过所述齿轮5连接电机,所述的外筒6 —端设有进料口 2,另一端设有出料口 9。所述的内筒7外壁设有螺旋状配置的造粒棒3,所述的造粒棒3的截面为圆形、扁平状或三角形,优选圆形。外筒6、内筒7开启后,内筒7由第一电机11驱动,以300rpm的转速转动,外筒6 由第二电机12驱动,其转速慢,为20rpm,但是外筒6和内筒7同一轴心;原料由进料口 2加入,通过造粒棒3的造粒,原料在内筒上不断成粒,通过旋转,成粒后的物料抛向外筒,在外筒里面不断抛光,抛光后的物料自由落体降落在造粒棒,在经造粒、抛光、如此循环,最终造粒物料由出料口 9进入下一道工序。将上述套筒式复混肥转鼓造粒机用于生产氮磷钾复混肥将配好的氯化钾250 份、尿素70份、氯化铵200份、磷酸一铵200份、粘土 280份混合后由进料口 2加入,物料落入旋转的内转筒造粒棒上,通过造粒棒的混合和搓揉后物料落入外转筒内底部,通过外转筒旋转时产生的摩擦作用,又将物料带到一定高度后重新落到造粒棒上,这样如此循环, 约6分钟后造粒好的物料经出料口 9进入下一工序干燥,再经筛分、冷却即得N-P2O5-K2O = 10-10-15的成品。旋转着的造粒棒将加入的物料搓揉、挤压、成粒的同时,并将物料强行带入顶部, 直至充满整个筒体,使物料充填率达20%左右,这样产量也大。旋转的造粒棒因起着混合和搓揉作用,使产品成分均勻;颗粒的强度也好,外观也圆润,成球率也高约95%。实施例2
所述的内筒的转速为50rpm,所述的外筒的转速为5rpm。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3所述的内筒的转速为lOOrpm,所述的外筒的转速为lOrpm。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4所述的内筒的转速为200rpm,所述的外筒的转速为30rpm。其余同实施例1。
权利要求
1.一种套筒式复混肥转鼓造粒机,包括支架(1)、进料口 O)、托轮、机架(8)、出料口(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8)上设有内筒(7)以及套设在该内筒(7)外的与其转动方向相同但转速不同的外筒(6),所述的内筒(7)外壁设有呈螺旋状排布配置的造粒棒 (3),内筒(7)通过转轴可转动设置于支架(1)上,所述的外筒(6)通过托轮(4)设置在机架⑶上,所述的外筒(6) —端设有进料口 O),另一端设有出料口(9);物料由进料口⑵加入后,落入旋转的内筒⑵的造粒棒(3)上,通过造粒棒(3)的混合和搓揉后物料落入外筒(6)内底部,通过外筒(6)旋转时产生的摩擦作用,又将物料带到一定高度后重新落到造粒棒C3)上,如此循环,5-10分钟后造粒好的物料经出料口(9)排出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筒式复混肥转鼓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6) 的外壁设有齿轮(5),外筒(6)通过齿轮( 连接第二电机(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筒式复混肥转鼓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筒(7) 的转轴通过减速机构(10)连接第一电机(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筒式复混肥转鼓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造粒棒 (3)的截面为圆形、扁平状或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套筒式复混肥转鼓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造粒棒 (3)的截面为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筒式复混肥转鼓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筒(7) 的转速为50 300rpm,所述的外筒(6)的转速为5 40rp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筒式复混肥转鼓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筒(7) 的转速为100 200rpm,所述的外筒(6)的转速为10 30rp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套筒式复混肥转鼓造粒机,包括支架(1)、进料口(2)、托轮(4)、机架(8)、出料口(9),所述的机架(8)上设有内筒(7)以及套设在该内筒(7)外的与其转动方向相同但转速不同的外筒(6),所述的内筒(7)外壁设有呈螺旋状排布配置的造粒棒(3),内筒(7)通过转轴可转动设置于支架(1)上,所述的外筒(6)通过托轮(4)设置在机架(8)上,所述的外筒(6)一端设有进料口(2),另一端设有出料口(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成粒率高、不受原料性能的限制,可生产任何配方等优点。
文档编号C05G5/00GK102432404SQ201110284679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2日
发明者刘冰, 杨焕银 申请人:上海化工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