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塑料大棚早熟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122218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乌龙茶塑料大棚早熟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乌龙茶塑料大棚早熟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乌龙茶是中国独有茶类,主产于福建、广东和台湾。其生产历史源远流长,以其独特香气、醇爽滋味、浓厚茶文化享誉世界。近年来,乌龙茶以其独特的品质风格和保健功效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茶叶产量和销量逐年增加,茶园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消费者品新赏鲜的欲望日益迫切。在非采茶季节,能够品饮新茶,是人们追求的时尚, 若能把茶叶开采期提前到春节期间,更是景上添花。塑料大棚是一种简易实用的保护地栽培设施,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它充分利用太阳能,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并通过卷膜能在一定范围调节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起到春提前、秋延后的保温栽培作用。塑料大棚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特别是蔬菜、花卉和果树的反季节栽培。目前,塑料大棚茶园在北方地区已有一些研究和应用,在南方地区鲜见报道;特别是乌龙茶塑料大棚早熟栽培技术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乌龙茶塑料大棚早熟栽培方法,本发明在冬春季节为茶树创造适宜生长环境,提高棚内的气温、地温和叶片温度,增加有效温度,促进芽的生长,提早采摘时间,增加经济效益,是促进乌龙茶发展的一项新技术。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一种乌龙茶塑料大棚早熟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塑料大棚设施栽培,秋茶采收后结合封园进行整枝修剪、深施基肥、充分灌溉、喷施石硫合剂进行田间管理;做到及时扣棚和揭棚,并控制棚内温湿度。为茶园创造适宜的微环境,促进茶芽在冬、春季提早萌发,以使春季新梢的物候期提前,达到茶叶早采、早制、早上市的目的。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塑料大棚茶园要求选择地势平坦或南低北高、避风向阳、光照充足、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茶园;选择茶树种植规范、茶行南北朝向、生长势好、芽头萌发密、树龄为4 8年、树冠覆盖度在85%以上的茶园进行大棚茶叶生产为宜。所述的塑料大棚采用钢架结构,棚长度30 50米,棚跨宽8 10米,棚高度 3. 5 4. 5米,大棚面积250 500平方米为宜;大棚方向坐北朝南,棚膜采用耐低温,容韧性好,透光率高的无滴膜,覆盖薄膜时,在大棚两侧离地表0. 3 1. 8米处设可启闭的通风道,两端设有进出门,以便调节温湿度;大棚内离地2米处安装有微喷灌系统。所述的整枝修剪时间为11月中旬,扣棚前5 10天进行一次轻修剪与边缘修剪, 修剪深度以2 5厘米为宜,整理树冠蓬面,保持茶树行间有15 20厘米的间隙,控制树高50 70厘米;以利通风透光和茶树养分积累,提高早春茶生产效益。所述的深施基肥是指大棚茶园在深秋(一般在11月中旬)结合深翻土壤进行深施基肥;每亩施有机肥料(豆籽饼或菜籽饼,购于山东沃源有机肥业有限公司)150 250 公斤,农家肥(土渣粪厩肥草灰土杂肥=5 :5:1: 10) 1000 2000公斤,钙镁磷肥(购于南平市磷肥厂)25公斤;茶芽萌动后(1月中下旬)进行1次催芽肥,每亩施有机肥料40 50公斤;增施固体二氧化碳生物气肥,每亩施用固体二氧化碳生物气肥(购于宁夏宏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40公斤,提高光合作用;为防止大棚乌龙茶树缺素症的发生,要全面营养茶树,促进茶树健康生长,及早发芽,从盖膜后至揭膜前每周喷施1次多元素叶面肥。所述的充分灌溉是指在扣棚前1周,对大棚茶园进行充分灌溉1次,使土壤湿润层深度达25 35厘米;扣棚期间每8 12天进行喷水1次,每次的喷水量为8 12毫米, 喷水在晴天上午9 11点进行。所述的扣棚时间在11月下旬(“小雪”前后,最低气温在10°C以上)进行,棚内温度以15 25°C为宜,最高不能超过30°C,湿度为70 80%;当棚内气温超过30°C,就应通风降温;棚内气温下降到20°C时要及时关闭通风口 ;扣棚期间每隔3 5天,选择在大棚的内外温度基本一致时,打开通风口进行换气1次。所述的揭膜是指在3月中旬(“春分”前后)进行揭膜,此时气温开始回升,日平均气温高于15°C ;揭膜前,需要经过数次炼茶;在正式揭膜前,白天开启大棚两端的进出门以及两侧的通风道,傍晚关闭,连续5 6天,使棚内茶树逐步适应露天自然环境;最后全部开启两端进出门和两侧通风道。所述的喷施石硫合剂是指大棚茶园于11月下旬采用石硫合剂(以0. 3 0. 5波美度为宜)进行封园,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石硫合剂按0.4 0.5波美度进行叶面喷雾,或 45%晶体石硫合剂每亩用0. 5公斤,加水50 75公斤进行喷雾,要求蓬面、叶背、大小枝梗均勻喷透,喷至滴水为止。所述的乌龙茶为铁观音、本山、水仙、佛手、乌龙、黄金桂、毛蟹中的一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充分利用塑料大棚提高茶园的生长温度,打破茶树的休眠与生长的平衡,促进芽的生长,提早采摘时间;同时,塑料大棚的微环境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改善;本发明可实现乌龙茶的反季节栽培和无公害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选择地势平坦、避风向阳、光照充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种植规范、茶行南北朝向、生长势好、芽头萌发密、树冠覆盖度在85%左右的4年生铁观音茶园进行大棚茶叶生产。塑料大棚为钢架拱型结构,方向坐北朝南,棚长度21米,棚跨宽6. 5米,棚高度3. 7米(其中肩高2米,拱高1.7米);棚膜采用耐低温、抗拉压、抗老化、透光率高的 0. IOmm厚的PVC无滴膜。在大棚两侧离地0. 3 1. 8米范围设可启闭的通风道,两端设有进出门。大棚内离地2米处安装有微喷灌系统。11月16日对大棚铁观音茶树进行一次轻修剪与边缘修剪,修剪程度为2厘米,整理树冠蓬面,保持20厘米的茶树行间,树高为50 70厘米。同时,结合深翻土壤进行深施基肥;每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其中土渣粪厩肥草灰土杂肥=5 :5:1: 10;有机肥料200公斤(豆籽饼或菜籽饼),钙镁磷肥25公斤;1月25日茶芽萌动后进行1次催芽
4肥,每亩施有机肥料42公斤;增施固体二氧化碳生物气肥,每亩施用固体二氧化碳生物气肥40公斤;从盖膜后至揭膜前每周喷施1次多元素叶面肥。11月19日对茶园进行充分灌溉1次,使土壤湿润层深度达30厘米左右。扣棚期间每8 12天进行喷水1次,每次的喷水量为10毫米左右,喷水在晴天上午10点左右进行。11月25日采用0. 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施大棚茶园茶树,茶树蓬面、叶背、大小枝梗均勻喷透,喷至滴水为止;然后进行封园。 11月沈日进行大棚茶园的盖膜,此时最低气温开始低于10°C,维持棚内温度15 25°C,湿度为70 80%。晴天中午当棚内气温超过30°C,就通风降温;棚内气温下降到20°C时及时关闭通风口。扣棚期间每隔3 5天需要进行换气1次。3月14日进行大棚茶园的揭膜, 此时气温开始回升,日平均气温高于15°C,且没有晚霜和倒春寒。揭膜前,需要经过数次炼茶;白天开启大棚两端的进出门以及两侧的通风道,傍晚关闭,连续5 6天,使棚内茶树逐步适应露天自然环境;最后全部开启两端进出门和两侧通风道。3月25日(“春分”前后) 茶树新梢达到采摘标准,采摘2 4叶梢,进行“开面采”(新梢长到3 5叶,顶叶六七成开面)。经过观测,塑料大棚铁观音的开采期提前了 30天,鲜茶产量提高40. 88%,茶树新梢长度增加6厘米,新梢叶片数量增加2个叶片;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16. 23%,净光合速率增加45. 83% ;茶叶的品质也得到改善,茶多酚含量提高23. 11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11. 77%,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7. 42%,咖啡碱含量降低了 9. 81%。本实施例充分利用塑料大棚提高茶园的生长温度,打破茶树的休眠与生长的平衡,促进芽的生长,提早采摘时间;同时,塑料大棚的微环境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改善;本发明可实现乌龙茶(包括铁观音、本山、水仙、佛手、乌龙、黄金桂、毛蟹中的任一品种乌龙茶) 的反季节栽培和无公害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实施例2 选择地势平坦、避风向阳、光照充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种植规范、茶行南北朝向、生长势好、芽头萌发密、树冠覆盖度在85%左右的4年生本山茶园进行大棚茶叶生产。塑料大棚为钢架拱型结构,方向坐北朝南,棚长度21米,棚跨宽6. 5米,棚高度3. 7 米(其中肩高2米,拱高1.7米);棚膜采用耐低温、抗拉压、抗老化、透光率高的0. IOmm 厚的PVC无滴膜。在大棚两侧离地0. 3 1. 8米范围设可启闭的通风道,两端设有进出门。 大棚内离地2米处安装有微喷灌系统。11月16日对大棚本山茶树进行一次轻修剪与边缘修剪,修剪程度为2厘米,整理树冠蓬面,保持20厘米的茶树行间,树高为50 70厘米。同时,结合深翻土壤进行深施基肥;每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其中土渣粪厩肥草灰土杂肥=5 :5:1: 10;有机肥料200公斤(豆籽饼或菜籽饼),钙镁磷肥25公斤;1月25日茶芽萌动后进行1次催芽肥, 每亩施有机肥料42公斤;增施固体二氧化碳生物气肥,每亩施用固体二氧化碳生物气肥40 公斤;从盖膜后至揭膜前每周喷施1次多元素叶面肥。11月19日对茶园进行充分灌溉1 次,使土壤湿润层深度达30厘米左右。扣棚期间每8 12天进行喷水1次,每次的喷水量为10毫米左右,喷水在晴天上午10点左右进行。11月25日采用0. 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施大棚茶园茶树,茶树蓬面、叶背、大小枝梗均勻喷透,喷至滴水为止;然后进行封园。11 月沈日进行大棚茶园的盖膜,此时最低气温开始低于10°C,维持棚内温度15 25°C,湿度为70 80%。晴天中午当棚内气温超过30°C,就通风降温;棚内气温下降到20°C时及时
5关闭通风口。扣棚期间每隔3 5天需要进行换气1次。3月14日进行大棚茶园的揭膜, 此时气温开始回升,日平均气温高于15°C,且没有晚霜和倒春寒。揭膜前,需要经过数次炼茶;白天开启大棚两端的进出门以及两侧的通风道,傍晚关闭,连续5 6天,使棚内茶树逐步适应露天自然环境;最后全部开启两端进出门和两侧通风道。3月22日(春分前后)茶树新梢达到采摘标准,采摘2 4叶梢,进行“开面采”(新梢长到3 5叶,顶叶六七成开面)°经过观测,塑料大棚本山茶树的开采期提前了 35天,鲜茶产量提高54. 07%,茶树新梢长度增加4. 9厘米,新梢叶片数量增加1. 5个叶片;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12. 00%, 净光合速率增加45. 83%;茶叶的品质也得到改善,茶多酚含量提高13. 37%,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6.35%,可溶性糖含量提高27. 70 %,咖啡碱含量降低了 43. 41 %。本实施例充分利用塑料大棚提高茶园的生长温度,打破茶树的休眠与生长的平衡,促进芽的生长,提早采摘时间;同时,塑料大棚的微环境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改善;本发明可实现乌龙茶(包括铁观音、本山、水仙、佛手、乌龙、黄金桂、毛蟹中的任一品种乌龙茶) 的反季节栽培和无公害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实施例3选择地势平坦、避风向阳、光照充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种植规范、茶行南北朝向、生长势好、芽头萌发密、树冠覆盖度在85%左右的4年生佛手茶园进行大棚茶叶生产。塑料大棚为钢架拱型结构,方向坐北朝南,棚长度21米,棚跨宽6. 5米,棚高度3. 7 米(其中肩高2米,拱高1.7米);棚膜采用耐低温、抗拉压、抗老化、透光率高的0. IOmm 厚的PVC无滴膜。在大棚两侧离地0. 3 1. 8米范围设可启闭的通风道,两端设有进出门。 大棚内离地2米处安装有微喷灌系统。11月16日对大棚佛手茶树进行一次轻修剪与边缘修剪,修剪程度为2厘米,整理树冠蓬面,保持20厘米的茶树行间,树高为50 70厘米。同时,结合深翻土壤进行深施基肥;每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其中土渣粪厩肥草灰土杂肥=5 :5:1: 10;有机肥料200公斤(豆籽饼或菜籽饼),钙镁磷肥25公斤;1月25日茶芽萌动后进行1次催芽肥, 每亩施有机肥料42公斤;增施固体二氧化碳生物气肥,每亩施用固体二氧化碳生物气肥40 公斤;从盖膜后至揭膜前每周喷施1次多元素叶面肥。11月19日对茶园进行充分灌溉1 次,使土壤湿润层深度达30厘米左右。扣棚期间每8 12天进行喷水1次,每次的喷水量为10毫米左右,喷水在晴天上午10点左右进行。11月25日采用0. 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施大棚茶园茶树,茶树蓬面、叶背、大小枝梗均勻喷透,喷至滴水为止;然后进行封园。11 月沈日进行大棚茶园的盖膜,此时最低气温开始低于10°C,维持棚内温度15 25°C,湿度为70 80%。晴天中午当棚内气温超过30°C,就通风降温;棚内气温下降到20°C时及时关闭通风口。扣棚期间每隔3 5天需要进行换气1次。3月14日进行大棚茶园的揭膜, 此时气温开始回升,日平均气温高于15°C,且没有晚霜和倒春寒。揭膜前,需要经过数次炼茶;白天开启大棚两端的进出门以及两侧的通风道,傍晚关闭,连续5 6天,使棚内茶树逐步适应露天自然环境;最后全部开启两端进出门和两侧通风道。3月30日(春分前后)茶树新梢达到采摘标准,采摘2 4叶梢,进行“开面采”(新梢长到3 5叶,顶叶六七成开面)°经过观测,塑料大棚佛手的开采期提前了 25天,鲜茶产量提高31.观%,茶树新梢长度增加2. 5厘米,新梢叶片数量增加1个叶片;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20. 04%,净光合速率增加45. 83% ;茶叶的品质也得到改善,茶多酚含量提高9. 6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7. 60%,可溶性糖含量提高21. 77%,咖啡碱含量降低了 25. 07%。
本实施例充分利用塑料大棚提高茶园的生长温度,打破茶树的休眠与生长的平衡,促进芽的生长,提早采摘时间;同时,塑料大棚的微环境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改善;本发明可实现乌龙茶(包括铁观音、本山、水仙、佛手、乌龙、黄金桂、毛蟹中的任一品种乌龙茶) 的反季节栽培和无公害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权利要求
1.一种乌龙茶塑料大棚早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采用塑料大棚设施栽培,乌龙茶秋茶采收后结合封园进行整枝修剪、深施基肥、充分灌溉、喷施石硫合剂进行田间管理;做到及时扣棚和揭膜,并控制棚内温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龙茶塑料大棚早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大棚采用钢架结构,棚长度30 50米,棚跨宽8 10米,棚高度3. 5 4. 5米,大棚面积 300平方米为宜;大棚方向坐北朝南,棚膜采用耐低温,容韧性好,透光率高的无滴膜,覆盖薄膜时,在大棚两侧离地表0. 3 1. 8米处设可启闭的通风道,两端设有进出门,以便调节温湿度;大棚内离地2米处安装有微喷灌系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龙茶塑料大棚早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枝修剪时间为11月中旬,扣棚前5 10天进行一次轻修剪与边缘修剪,修剪深度以2 5厘米为宜,整理树冠蓬面,保持茶树行间有15 20厘米的间隙,控制树高50 70厘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龙茶塑料大棚早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深施基肥是指大棚茶园在11月中旬结合深翻土壤进行深施基肥;每亩施有机肥料150 250公斤,农家肥1000 2000公斤,钙镁磷肥25公斤;1月中下旬茶芽萌动后进行1次催芽肥,每亩施有机肥料40 50公斤;增施固体二氧化碳生物气肥,每亩施用固体二氧化碳生物气肥 40公斤,提高光合作用;其次从盖膜后至揭膜前每周1次喷施多元素叶面肥;所述的有机肥料采用豆籽饼或菜籽饼;所述的农家肥采用土渣粪、厩肥、草灰和土杂肥;其中土渣粪厩肥草灰土杂肥的重量比为5 5 1 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龙茶塑料大棚早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分灌溉是指在扣棚前1周,对大棚茶园进行充分灌溉1次,使土壤湿润层深度达25 35厘米;扣棚期间每8 12天进行喷水1次,每次的喷水量为8 12毫米,喷水选择在晴天上午9 11点进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龙茶塑料大棚早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棚时间在11月下旬进行,棚内温度以15 25°C为宜,最高不能超过300C,湿度为70 80 % ; 当棚内气温超过30°C,就应通风降温;棚内气温下降到20°C时要及时关闭通风口 ;扣棚期间每隔3 5天,选择在大棚的内外温度基本一致时打开通风口进行换气1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龙茶塑料大棚早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揭膜是指在3月中旬进行揭膜,此时气温较高;揭膜前,需要经过数次炼茶;在正式揭膜前,白天开启大棚两端的进出门以及两侧的通风道,傍晚关闭,连续5 6天,使棚内茶树逐步适应露天自然环境;最后全部开启两端进出门和两侧通风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龙茶塑料大棚早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施石硫合剂是指大棚茶园于11月下旬采用0. 3 0. 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叶面喷雾封园, 石硫合剂按0. 4 0. 5波美度直接叶面喷施,或45%晶体石硫合剂每亩用0. 5公斤,加水 50 75公斤进行喷施,要求蓬面、叶背、大小枝梗均勻喷透,喷至滴水为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龙茶塑料大棚早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乌龙茶为铁观音、本山、水仙、佛手、乌龙、黄金桂、毛蟹中的一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乌龙茶塑料大棚早熟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塑料大棚设施栽培,秋茶采收后结合封园进行整枝修剪、深施基肥、充分灌溉、喷施石硫合剂进行田间管理;做到及时扣棚和揭棚,并控制棚内温湿度。本发明在冬春季节为茶树创造适宜生长环境,提高棚内的气温、地温和湿度,增加有效温度,促进芽的生长,提前采摘期,增加经济效益,是促进乌龙茶发展的一项新技术。
文档编号A01G1/00GK102422770SQ201110302740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刘建福, 吴亚雄, 吴天恩, 吴端普, 洪秀勤, 王明元, 陈震文, 高俊杰, 黄美珍 申请人:华侨大学, 泉州市灌溉试验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