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深浅泥脚的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84阅读:10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适应深浅泥脚的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插秧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应深浅泥脚的插秧机。
背景技术
全国有水田面积约5亿亩,30cm以上的深泥脚田占水田面积相当大的比例,以四川省泸州市为例,有水田约240万亩,30cm以上的深泥脚田占水田的60%以上。深泥脚水田占有相当部分比例,而深泥脚水田的插秧技术还处于人工插秧的阶段,主要问题在于深泥脚水田的泥脚深度太大,现有插秧机下地不能行走,很容易出现打滑和陷机的现象。当前的水稻插秧机要求泥脚深度小于20cm左右,无法用于深泥脚田插秧,严重制约着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开发适应30cm以上的深泥脚田插秧机非常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适应深浅泥脚的插秧机,它的结构设计巧妙。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适应深浅泥脚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发动机和横向传动箱,横向传动箱的侧壁上固定有纵向传动箱,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横向传动箱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横向传动箱中的横向输出轴与纵向传动箱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纵向传动箱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装有驱动轮;所述机架下方设有秧船,机架与秧船之间设有秧船机架,秧船机架上端铰接在机架上,秧船机架下端固定在秧船上;所述秧船后部开有通口, 所述驱动轮位于通口中。一种适应深浅泥脚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环形外壁的某一段弧形面上固定有长度可调的驱动轮叶片。—种适应深浅泥脚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面仅有部份弧形面上固定有长度可调的驱动轮叶片。本发明为了解决深泥脚水田插秧问题,采用了类似机耕船的浮式驱动原理,整机重量由秧船承载,由驱动轮驱动,每旋转一圈前进一个株距,分插部分选用了往复直插的双摆杆机构,通过变速箱时间相位设定,使插秧机的前进运动与插秧运动在时间上错开。本发明的设计原则
(1)采用类似机耕船的浮式驱动,驱动能力不受泥脚限制;
(2)采用步行式驱动方式,减少船体在水田中的行驶波浪对已插秧苗影响;
(3)适应深浅泥脚插秧驱动要求;
(4)整机重量尽可能轻,以减少船体支撑面积;
(5)尽可能采用已有技术,以利生产和推广应用。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指标
(1) 分插机构插秧频率60次/min、90次/min、120次/min;
(2)驱动轮直径350mm;
(3)驱动轮叶片径向长度(从驱动轮圆弧计量)最小值100mm;(4)驱动轮叶片径向长度(从驱动轮圆弧计量)最大值250mm;
(5)驱动轮转速60转 /min、90 转 /min、120 转 /min ;
(6)行数6行; (7)行距300_
(8)理论功效:1.62亩/小时,2.4亩/小时,3.2亩/小时(按株距5寸计算);
(9)操作者田间行走速度600m/小时,900m/小时,1200m/小时(按株距5寸计算);
(10)理论株距4寸、5寸、6寸;
(11)驱动轮叶片数3片(通过换装不同长度驱动轮叶片改变株距,通过驱动轮叶片径向长度调节螺栓17改变驱动轮叶片径向长度微调株距);
(12)整机重量(不带秧苗)约70Kg,(带秧苗)85Kg左右。
所述插秧机工作部分选择
分插机构选用往复直插式双摆杆分插机构,其重量轻,工作可靠,易于制造,价格便宜; 横向送秧机构选用链条式移箱机构,重量轻,工作可靠。本发明中行走装置和秧船的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图中,G插秧机的重力,&地轮轴的驱动力矩,^土壤对地轮的支承力.土壤对地轮叶片的作用力的垂直分力,土壤对地轮叶片的作用力的水平分力,Gcd壤对秧船的支承力,秧船的滑行阻力,FN地轮的驱动力(在泥浆田FN 0),驱动轮底面与秧船底面距离1/3R(R驱动轮半径)。各个作用力的平衡条件。在水平方向ΣΓ=0 +FN = Fc
在^^ &时,插秧机可正常工作。在垂直方向ΣΖ = O
(;=Qd + Qc + P^ 在地轮处:ΣΜ = O
Pij- ( 4 + Qi ) *S2- (- F N + ▽ ) *2/3R-Q*Sl+t_ +Sl= V1 由于 FN ^ 0,-Q*S1+&*S1=0 p^ *h+ ( Pdt + ρ, ) P +2/3R = Mi Pij - Fq
各作用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插秧机的驱动轮% 为土壤对地轮叶片的作用力的水平分力,与土壤情况、叶片面积、插秧机前进速度有关;为使插秧机满足插秧株距要求,可通过换装不同长度叶片实现。插秧机的阻力^ + 4 巧为地轮的滚动阻力,受到土壤情况的影响,4为插秧机的滑行阻力,与田面整地质量、土壤性质有关,为减J ^丛须提高整地质量,并在插秧时保持田面有一定的水层深度。地轮的正常作业条件 Mi >+
当Aid( + ^)^2- /; 成立时,驱动力克服土壤对插秧机的阻力,驱动
轮每旋转一圈,插秧机行走一个株距。本发明接地比压接地面积为8186cm2,工作时接地比压为0. OIKg/cm2,工作时水田有1 cm2水深,秧船浮力有8. 2 Kg,若在2 cm2水深工作,秧船浮力有16. 4Kg,尽管不能全部浮起整机,但有利于减少秧船的滑动阻力。发动机的选定
发动机的选定要考虑到足够的驱动力还有其大小和重量,综合所有因素,选取日本生产的GX120K1汽油机,其最大功率为4PS/3,600rpm,使用功率为3. 5PS/3, 600rpm。变速箱的动力传动路线
变速箱设计成株距分别为4、5、6寸时的三个档位,通过移动最上面三个齿轮达到设计的要求。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插秧机的间隙运动有效减少插秧时的泥水波浪,可使插秧机在1到2cm水深的深浅泥脚水田插秧,同时有效减少了驱动阻力,节省插秧时的能耗。样机经田间试验,达到了预料的各项设计指标。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秧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行走装置的受力分析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见附图。一种适应深浅泥脚的插秧机,包括有机架2,所述机架2上安装有发动机1和横向传动箱19,横向传动箱19的侧壁上固定有纵向传动箱18,发动机1的输出轴与横向传动箱 19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横向传动箱19中的横向输出轴与纵向传动箱18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纵向传动箱18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装有驱动轮17 ;所述机架2下方设有秧船,机架2与秧船之间设有秧船机架14,秧船机架14上端铰接在机架2上,秧船机架14下端固定在秧船11上;所述秧船11后部开有通口 21,所述驱动轮17位于通口 21中。驱动轮17环形外壁的某一段弧形面上固定有长度可调的驱动轮叶片15。弧形面占据驱动轮17环形外壁的某一段弧面。驱动轮17上安装了几片驱动轮叶片14,驱动轮叶片14可通过驱动轮叶片径向长度调节螺栓16调节驱动轮叶片15的径向长度。其工作原理是发动机1通过三角带传动到横向传动箱19,横向传动箱19动力通过纵向传动箱18带动驱动轮17和驱动轮叶片15作旋转运动,由于在驱动轮17上只有几片驱动轮叶片15,在驱动轮叶片15与泥水接触时类似船的螺旋桨驱动整机前进一个株距, 而驱动轮17在无驱动轮叶片16弧度端呈现与泥水滑动,不能驱动整机前进,这样使整机呈现走走停停的步行状态,这样可减少整机前进时的泥水波浪对已插秧苗的影响。另外通过传动相位配合,当驱动轮叶片15出土时,横向传动箱19纵向输出轴通过万向接3带动曲柄 4,曲柄4带动连杆13,连杆13带动分插机构摆杆12,使分插机构5工作。分插机构5通过接触棘轮棘齿传动杆8带动棘轮棘齿机构9使链条式移箱机构7工作。操作者行走在未插秧一侧通过方向控制机构20操作插秧机前进。
权利要求
1.一种适应深浅泥脚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发动机和横向传动箱,横向传动箱的侧壁上固定有纵向传动箱,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横向传动箱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横向传动箱中的横向输出轴与纵向传动箱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纵向传动箱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装有驱动轮;所述机架下方设有秧船,机架与秧船之间设有秧船机架,秧船机架上端铰接在机架上,秧船机架下端固定在秧船上;所述秧船后部开有通口,所述驱动轮位于通口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深浅泥脚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环形外壁的某一段弧形面上固定有长度可调的驱动轮叶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应深浅泥脚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面仅有部份弧形面上固定有长度可调的驱动轮叶片。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深浅泥脚的插秧机,包括有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发动机和横向传动箱,横向传动箱的侧壁上固定有纵向传动箱,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横向传动箱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横向传动箱中的横向输出轴与纵向传动箱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纵向传动箱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装有驱动轮;所述机架下方设有秧船,机架与秧船之间设有秧船机架,秧船机架上端铰接在机架上,秧船机架下端固定在秧船上;所述秧船后部开有通口,所述驱动轮位于通口中。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插秧机的间隙运动有效减少插秧时的泥水波浪,可使插秧机在1到2cm水深的深浅泥脚水田插秧,同时有效减少了驱动阻力,节省插秧时的能耗。样机经田间试验,达到了预料的各项设计指标。
文档编号A01C11/02GK102511228SQ201110352839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0日
发明者徐伟君, 许良元, 邵陆寿 申请人:安徽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