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稻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08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水稻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农用机械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水稻插秧机。
技术背景
目前国内的插秧机内的传动机构、插秧机构、秧箱机构结构多样且复杂,零件繁多,存在着传动效率低、故障率高、制造成本及维护费用高的缺点。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插秧机的传动效率低、故障率高、制造成本及维护费用高等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合理,性能稳定,高效低成本的改进型水稻插秧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水稻插秧机,包括机架、与拖拉机机头连接的传动装置、插秧装置、秧箱装置和船板组成。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前端的变速箱,变速箱的输入端与机头的动力联接,变速箱的输出端通过链轮传动机构连接驱动主轴,驱动主轴通过轴承座与机架固定联接,插秧架副轴固定在插秧架主轴上,插秧架主轴固定在机架上,插秧架副轴上固定有插秧架;驱动主轴一端设有连杆机构与插秧架副轴中心连接,插秧架副轴在连杆机构带动下可绕插秧架主轴前后摆动;驱动主轴的另一端设有连杆机构带动插秧架副轴,插秧架在连杆机构带动下可绕插秧架主轴上下摆动;这样,实现了插秧架上秧爪的向上取秧和向下插秧的动作。
所述驱动主轴上另设有链轮传动机构与驱动副轴连接,驱动副轴两端通过轴承座连接在机架前端,驱动副轴一端设有连杆机构带动秧箱架的往复运动机构;这样,实现了秧箱架的横向往复运动,便于连续取秧。
所述秧箱架通过滑动轴承放置在机架上,秧箱架后设有拨叉轴,拨叉轴的两端设有拨肖,与拨肖相对应的在秧箱架上设有拨叉,拨肖置于拨叉一端的开口内,拨叉另一端为斜面,与设在机架上的挡板的斜面对应;在秧箱架后另设有齿轮轴,轴上与秧苗室对应处分布设有数对齿轮,秧苗室与齿轮对应处设有开口,使齿轮伸出;拨叉轴一端通过连杆机构与齿轮轴一端设置的单向器连接,秧箱架上设有拉簧连接单向器;这样,当秧箱架运动到一端要折返时,秧箱架上的拨叉斜面与机架上的挡板斜面接触,推动拨叉旋转,拨叉带动拨肖转动,拨肖带动拨叉轴旋转,拨叉轴通过轴端连杆机构带动单向器旋转,单向器带动齿轮轴旋转,齿轮轴带动齿轮旋转,齿轮可将秧苗块下移至取秧处,当拨叉与挡板分离后,拉簧将单向器复位。
所述插秧架的端部设数个有秧爪,秧爪为倒U字形长杆,秧爪端部取秧口为V字形,秧爪根部固定在插秧架横杆上,秧爪内腔下设有推板,推板根部固定在推杆上,推杆与插秧架横杆之间设有拉簧;驱动副轴上设有凸轮,机架上在推杆和凸轮之间设有软轴,软轴一端通过机架上设置的控制杆与凸轮接触,软轴另一端通过插秧架横杆上设置的拨杆与推杆接触;这样,可通过凸轮外形利用软轴来控制推板与秧爪的同步运动,当秧爪上升取秧时,软轴将推板拉开,当秧爪向下插秧时,软轴放松,在拉簧作用下推板伸出推秧。
所述秧箱架在机架上倾斜放置,在秧苗室前设有压秧条,压秧条固定在秧箱架上; 这样,可保持秧苗块的稳定。
采用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合理适用,取秧、插秧动作稳定可靠,故障率大大降低, 达到了高效低成本的目的。


图1是本发明的装配结构的左前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前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的后侧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水稻插秧机,由机架1、与拖拉机机头连接的传动装置、插秧装置、秧箱装置和船板四组成。
如图1所示,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1前端的变速箱10,变速箱10的输入端齿轮11与机头的动力联接,变速箱10的输出轴8通过链轮传动机构9连接离合器7带动驱动主轴6,驱动主轴6通过轴承座14与机架1固定联接,如图2所示,驱动主轴6 —端设有连杆机构32与插秧架副轴23连接,驱动主轴6的另一端设有连杆机构4带动插秧架副轴23,插秧架副轴23通过两端的轴承座2固定在插秧架主轴25上,插秧架主轴25通过两端轴承座2固定在机架1上,插秧架副轴23上固定有插秧架27。
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主轴6上另设有链轮传动机构5与驱动副轴3连接,驱动副轴3两端通过轴承座2连接在机架1前端;如图2所示,驱动副轴3 —端设有连杆机构15 带动秧箱架18的往复运动机构33。
如图3所示,所述秧箱架18通过滑动轴承35放置在机架1上,秧箱架18后设有拨叉轴34,拨叉轴34的两端设有拨肖37,与拨肖37相对应的在秧箱架18上设有拨叉38, 拨肖37置于拨叉38 —端的开口内,拨叉38另一端为斜面,与设在机架1两端的挡板39的斜面对应;在秧箱架18后另设有齿轮轴40,轴上与秧苗室41对应处分布设有五组齿轮36, 秧苗室41与齿轮36对应处设有开口 17,使齿轮36伸出;拨叉轴34 —端通过连杆机构31 与齿轮轴40 —端设置的单向器30连接,秧箱架18上设有拉簧观连接单向器30。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插秧架27的端部设五个有秧爪22,秧爪22为倒U字形长杆,秧爪22端部取秧口为V字形,秧爪22根部固定在插秧架27横杆上,秧爪22内腔下设有推板M,推板M根部固定在推杆沈上,推杆沈与插秧架27横杆之间设有拉簧21 ;驱动副轴3上设有凸轮13,机架1上在推杆M和凸轮13之间设有软轴19,软轴19 一端通过机架1上设置的控制杆12与凸轮13接触,软轴19另一端通过插秧架27横杆上设置的拨杆 20与推杆沈接触。
如图1所示,所述秧箱架18倾斜放置,在秧苗室41前设有压秧条16,压秧条16固定在秧箱架18上;在机架1底部设有船板四。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水稻插秧机,包括机架(1)及其上设置的传动装置、插秧装置、秧箱装置和船板(29),其特征在于a、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1)前端的变速箱(10),变速箱(10)的输入端与机头的动力联接,变速箱(10)的输出端通过链轮传动机构(9)连接驱动主轴(6),驱动主轴(6) 的通过轴承座(14)与机架(1)固定联接,驱动主轴(6)的一端设有连杆机构(4)连接插秧架副轴(23)中心,驱动主轴的另一端设有连杆机构(32)带动插秧架副轴,插秧架副轴(23) 两端通过轴承座(2 )固定在插秧架主轴(25 )上,插秧架主轴(25 )两端通过轴承座(2 )固定在机架(1)上,插秧架副轴(23)上固定有插秧架(27);b、所述驱动主轴(6)上设有链轮传动机构(5)与驱动副轴(3)连接,驱动副轴(3)两端通过轴承座(2)连接在机架(1)前端,驱动副轴(3)—端设有连杆机构(15)带动秧箱架(18) 的往复运动机构(33);c、所述秧箱架(18)通过滑动轴承(35)放置在机架(1)上,秧箱架(18)后设有拨叉轴 (34),拨叉轴(34)的两端设有拨肖(37),与拨肖(37)相对应的在秧箱架(18)上设有拨叉 (38),拨肖(37)置于拨叉(38)—端的开口内,拨叉(38)另一端为斜面,与设在机架(1)上的挡板(39)的斜面对应;在秧箱架(18)后另设有齿轮轴(40),轴上与秧苗室(41)对应处分布设有数对齿轮(36),秧苗室(41)与齿轮(36)对应处设有开口( 17),使齿轮(36)部分伸出;拨叉轴(34 ) —端通过连杆机构(31)与齿轮轴(40 ) —端设置的单向器(30 )连接,秧箱架(18 )上设有拉簧(28 )连接单向器(30 );d、所述插秧架(27)的端部设有数个秧爪(22),秧爪(22)为倒U字形长杆,秧爪(22)端部取秧口为V字形,秧爪(22)根部固定在插秧架(27)横杆上,秧爪(22)内腔下设有推板 (24 ),推板(24 )根部固定在推杆(26 )上,推杆(26 )与插秧架(27 )横杆之间设有拉簧(21); 驱动副轴(3)上设有凸轮(13),机架(1)上在推杆(26)和凸轮(13)之间设有软轴(19),软轴(19) 一端通过机架(1)上设置的控制杆(12)与凸轮(13)接触,软轴(19)另一端通过插秧架(27)横杆上设置的拨杆(20)与推杆(26)钩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秧箱架(18)在机架 (1)上倾斜放置,在秧苗室(41)前设有压秧条(16 ),压秧条(16 )固定在秧箱架(18 )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水稻插秧机,它包括变速箱(10)及与其联接的驱动主轴(6)、插秧架副轴(23)、插秧架主轴(25)、插秧架(27);驱动主轴连接驱动副轴(3)、连杆机构(15)、往复运动机构(33),驱动副轴连接凸轮(13)、软轴(19)、推杆(26);秧箱架后设有拨叉轴(34)、齿轮轴(40);插秧架上设有秧爪(22)、推板(24);秧苗室(41)上设有压秧条(16)。采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构合理、适用,插秧动作稳定、可靠,达到了高效低成本的目的。
文档编号A01C11/02GK102511232SQ20111044846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9日
发明者陈邦善 申请人:陈邦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