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钢丝塑料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21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跨度钢丝塑料大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大棚。
背景技术
简易塑料薄膜蔬菜大棚的发明,使我国广大农村摆脱了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农作物的生产周期大大延长,生产效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几十年来,简易塑料薄膜大棚有了飞快的发展,在结构上也有了较大的变化,现已发展为联体、控温、控光、控湿的现代化大棚,其应用范围也扩大到园艺、水果种植业。但由于水产养殖水面作业和田间作业方式的不同,使简易塑料薄膜蔬菜大棚不适应在水产养殖上应用。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以池塘养殖为主,池塘面积一般为5-20亩,池塘的跨度在 20米以上,同时池塘养殖的捕捞以拉网为主,致使在池塘水体内不宜设立柱子。而按传统设计工艺建造20米以上大跨度、中间无立柱大棚,其结构复杂、造价昂贵。因此,水产养殖越冬大棚由于受池塘结构特殊性的限制而发展较为缓慢。此外,陆基水产养殖设施虽然可以代替解决越冬等问题,但也由于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过高,目前还难以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制造出一种结构简单、实用的、低成本的、大跨度的、安全的水产养殖越冬塑料大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地桩、地锚、钢丝、塑料薄膜、纵梁、斜梁、立柱,其特征是有一排按一定的距离间隔分布的立柱设置在相邻的两池塘间的塘梗上,立柱高2-2. 5 米,沿着上述一排立柱的上端固定一道纵梁;池塘两边的塘埂上构筑地锚,池塘两端的塘埂上构筑地桩;纵梁支撑多根横向跨越的底层钢丝,底层钢丝两端在地锚上固定锁紧;沿着池塘两端的塘埂设置斜梁,斜梁由构筑在池塘两端塘埂上的地桩支撑;在底层钢丝上铺设塑料薄膜,再在塑料薄膜上布设纵横交错的钢丝,纵横交错钢丝的纵向钢丝两端在池塘两端的地桩上固定锁紧,纵横交错钢丝的横向钢丝两端在池塘两边的地锚上固定锁紧,纵横交错钢丝、塑料薄膜和底层钢丝在节点处固定,形成一个钢丝塑料薄膜顶棚。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实用、低成本、大跨度的优点,横向总跨度可达90米, 适于用作水产养殖安全越冬的塑料大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顶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A-A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3的B-B局部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参见附图)采用一排按一定的距离间隔分布的立柱11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池塘间的塘梗上,立柱高2-2. 5米,立柱下部可设地桩4 ;沿着一排立柱的上端固定一道纵梁10 ;池塘3两边的塘埂上构筑地锚2,池塘两端的塘埂上构筑地桩1 ;纵梁支撑多根横向跨越的底层钢丝9,底层钢丝两端在地锚上固定锁紧;沿着池塘两端的塘埂设置斜梁,斜梁由构筑在池塘两端塘埂上的斜梁支撑地桩5支撑;在底层钢丝上铺设塑料薄膜8, 再在塑料薄膜上布设纵横交错的钢丝,纵横交错钢丝的纵向钢丝6两端在池塘两端的地桩上固定锁紧,纵横交错钢丝的横向钢丝7两端在池塘两边的地锚上固定锁紧,纵横交错钢丝、塑料薄膜和底层钢丝钢丝在节点处固定,形成一个钢丝塑料薄膜顶棚。
权利要求1.大跨度钢丝塑料大棚,采用地桩、地锚、钢丝、塑料薄膜、纵梁、斜梁、立柱,其特征是有一排按一定的距离间隔分布的立柱设置在相邻的两池塘间的塘梗上,立柱高2-2. 5米, 沿着上述一排立柱的上端固定一道纵梁;池塘两边的塘埂上构筑地锚,池塘两端的塘埂上构筑地桩;纵梁支撑多根横向跨越的底层钢丝,底层钢丝两端在地锚上固定锁紧;沿着池塘两端的塘埂设置斜梁,斜梁由构筑在池塘两端塘埂上的地桩支撑;在底层钢丝上铺设塑料薄膜,再在塑料薄膜上布设纵横交错的钢丝,纵横交错钢丝的纵向钢丝两端在池塘两端的地桩上固定锁紧,纵横交错钢丝的横向钢丝两端在池塘两边的地锚上固定锁紧,纵横交错钢丝、塑料薄膜和底层钢丝在节点处固定,形成一个钢丝塑料薄膜顶棚。
专利摘要大跨度钢丝塑料大棚,本实用新型采用地桩、地锚、钢丝、塑料薄膜、纵梁、斜梁、立柱,其特征是一排立柱设置在相邻两池塘间的塘梗上,立柱高2-2.5米,沿立柱上端固定一道纵梁;池塘两边的塘埂上构筑地锚,池塘两端的塘埂上构筑地桩;纵梁支撑横向跨越的底层钢丝,底层钢丝两端在地锚上固定锁紧;沿池塘两端的塘埂设置斜梁,斜梁由池塘两端塘埂上的地桩支撑;在底层钢丝上铺设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上布设纵横交错钢丝,纵横交错钢丝的纵向钢丝两端在池塘两端的地桩上固定锁紧,纵横交错钢丝的横向钢丝两端在池塘两边的地锚上固定锁紧,纵横交错钢丝、塑料薄膜和底层钢丝在节点处固定,形成一个钢丝塑料薄膜顶棚。本实用新型用作水产养殖大棚。
文档编号A01G9/14GK201957516SQ2011200431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1日
发明者张忠华, 张根玉, 张海明, 朱建明 申请人:上海市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