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颞下颌关节压应力加载的后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258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鼠颞下颌关节压应力加载的后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大鼠颞下颂关节压应力加载的后牵引装置涉及一种动物模型矫治器, 具体涉及一种大鼠颞下颂关节压应力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安氏III类错牙合是口腔正畸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对颜面美观、咀嚼功能都有严重影响。对于轻、中度III类骨骼畸形的患者,大多数学者认为应在青春生长发育高峰期尽早进行矫形治疗如颏兜等。III类矫形力指对颞下颂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 施加一定大小的压应力,抑制下颂骨的向前生长发育。尽管多数学者肯定了III类矫形装置的临床效果,但长期以来,关于III类矫形力如颏兜治疗对TMJ的影响一直是颇具争议的问题,它是否会引起颞下颂关节紊乱(TMD) ?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动物实验研究,模仿临床颏兜后牵引矫形治疗,观察髁突软骨的变化。大鼠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对象,在早期治疗III类错牙合畸形的作用机理和矫治的临床应用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目前实验用的大鼠下颂后退矫治器包括斜导式和后牵引式。斜面导板式功能性矫治器是固位于大鼠的上切牙,依靠向后的斜面诱导大鼠下颂后退, 阻碍下颂前伸。由于这类矫治器的斜面导板位于大鼠上下切牙之间,对大鼠的食物咀嚼有明显影响。此外,这种功能矫治器施加的矫形力不能进行定量的调整,无法明确力值大小与髁突软骨改建之间的关系。而后牵引式与临床的颏兜治疗非常类似,主要是对颏兜施加一种向后、向上的牵引力。该矫治器一般作用于下颂切牙,以头枕部作为支抗,对大鼠咀嚼功能影响小,并且能定量调整矫形力,为III类错牙合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装置。但是,对于后牵引装置,如何选择合适的固位支抗装置是一个关键性的技术难点。有学者设计夹板式固定于头颅,但是此装置严重妨碍大鼠前肢的进食活动,而夹板的松紧很难调控,过松容易滑脱,过紧又导致窒息,并影响大鼠的生长发育。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大鼠颞下颂关节压应力加载的后牵引装置,该矫形治疗器需要有良好的固位,制作简单,对大鼠咀嚼、活动功能无明显影响,并能通过调节矫形力的大小来研究压应力与髁突软骨改建之间的关系,利于对III类错牙合治疗的实验模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大鼠颞下颂关节压应力加载的后牵引装置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大鼠颞下颂关节压应力加载的后牵引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侧翼和牵引钩,所述的装置侧翼有两个并相互对称,装置侧翼设置在装置本体两侧,牵引钩设置在装置侧翼端部,装置本体使用时贴合在大鼠背部,装置侧翼固定在大鼠的前肢上,牵引钩通过皮筋与固位于大鼠下切牙的细丝牵引圈相连。所述的装置本体采用带皮粗铜丝弯制而成。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大鼠麻醉后,用复合树脂粘结剂在其下切牙上制成树脂倒凹,在倒凹的龈方用0. 25mm粗的不锈钢细丝弯制成两个直径约0. 5mm的牵引小圈,分别位于切牙左右两侧,将大鼠的前肢固位于装置侧翼内,牵引钩和切牙两侧的牵引圈间用皮筋相连,根据所需加的矫形力的大小调整皮筋大小和长度。在大鼠的胸部和背部分别用细绳绑紧矫治器的双翼,防止大鼠前肢挣脱。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的后牵引装置,制作方便,易于调整大小,且方便大鼠进食,能很好的模拟临床III类错牙合的矫治。该矫形治疗器被覆塑料皮,可防止矫治器摩擦引起大鼠皮肤溃烂。它固位于大鼠的前肢和颈背部,为口外支抗,支抗强。矫治器双翼延伸出的牵引钩通过皮筋与大鼠下切牙上的细丝牵引圈相连,通过调整皮筋的大小和长度即能调整所加的矫形力的大小,从而引起髁突软骨不同程度的改建,为研究者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大鼠下切牙上的细丝牵引圈通过粘结技术固定于切牙牙颈部,与以往的大鼠下颂后退矫治器相比,对实验动物的咀嚼功能影响小,保证了大鼠正常的饮食。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大鼠颞下颂关节压应力加载的后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大鼠颞下颂关节压应力加载的后牵引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 2,本实用新型大鼠颞下颂关节压应力加载的后牵引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侧翼2和牵引钩3,所述的装置侧翼2有两个并相互对称,装置侧翼2设置在装置本体1两侧,牵引钩3设置在装置侧翼2端部,装置本体1使用时贴合在大鼠背部,装置侧翼2固定在大鼠的前肢上,牵引钩3通过皮筋4与固位于大鼠下切牙的细丝牵引圈相连。所述的装置本体1采用带皮粗铜丝弯制而成。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大鼠麻醉后,用复合树脂粘结剂在其下切牙上制成树脂倒凹,在倒凹的龈方用0. 25mm粗的不锈钢细丝弯制成两个直径约0. 5mm的牵引小圈,分别位于切牙左右两侧,将大鼠的前肢固位于装置侧翼2内,牵引钩3和切牙两侧的牵引圈间用皮筋4相连,根据所需加的矫形力的大小调整皮筋大小和长度。在大鼠的胸部和背部分别用细绳5绑紧装置侧翼2,防止大鼠前肢挣脱,并加强支抗。
权利要求1.一种大鼠颞下颂关节压应力加载的后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装置侧翼和牵引钩,所述的装置侧翼有两个并相互对称,装置侧翼设置在装置本体两侧,牵引钩设置在装置侧翼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颞下颂关节压应力加载的后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本体采用带皮粗铜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大鼠颞下颌关节压应力加载的后牵引装置涉及一种动物模型矫治器,具体涉及一种大鼠颞下颌关节压应力加载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侧翼和牵引钩,所述的装置侧翼有两个并相互对称,装置侧翼设置在装置本体两侧,牵引钩设置在装置侧翼端部。所述的装置本体采用带皮粗铜丝。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易于调整大小,且方便大鼠进食,能很好的模拟临床Ⅲ类错牙合的矫治。该矫形治疗器被覆塑料皮,可防止矫治器摩擦引起大鼠皮肤溃烂。它固位于大鼠的前肢和颈背部,为口外支抗,支抗强。矫治器双翼延伸出的牵引钩通过皮筋与大鼠下切牙上的细丝牵引圈相连,通过调整皮筋的大小和长度即能调整所加的矫形力的大小。
文档编号A61D5/00GK202113187SQ20112021039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1日
发明者吴拓江, 李煌, 闻娟 申请人:吴拓江, 李煌, 闻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