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送秧分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79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秧机送秧分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机产品,具体地说是一种插秧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插秧机送秧分秧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水稻产区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对水稻插秧机进行了大量的研制、推广使用,但由于性能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插秧作业要求,农民接受程度低。目前市场上的PF455S 手扶式和P600乘座式及其他类似的仿制机型,只能插带土苗,苗高要求严格,在14 cm 18 cm之间,要求根系发达,盘根良好,床土干湿适宜,这要有很好的育秧技术;使用这类插秧机最好是工厂化育秧与之相匹配,而工厂化育秧需要一整套设备和与之相适应的科技知识, 且首期成本投入很大,是一种较大规模的育秧模式,只有大面积种植户才有可能采用,现阶段大多数农民很难也无必要涉足。其送秧方式都是整块带土苗纵送和秧箱横送,插秧效果全靠秧苗的盘根带土保证,送秧量调整是靠调整纵送量和秧箱横送量实现,调整后是一个固定的秧块面积,这样取秧量就与播种的密度、均勻度和谷粒的发芽成苗率相关;且由于苗高限制,秧苗稚嫩,插秧机浮板引发的拥泥常把秧苗淹埋,转弯时特别突出;同时杂交稻每穴一般在1 2根最多3根秧苗,这类插秧机也难很好满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传统育秧方式的插秧机送秧分秧装置。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的,一种插秧机送秧分秧装置, 它包括送分秧机架,下支架通过秧道支承架安装在送分秧机架上,上支架通过秧道底座安装在插秧机架上,下支架上设有由棘轮驱动用于输送秧苗的步进输送带,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和秧道支承架与秧道底座之间形成一个秧道;秧道下部设有由小锥齿轮带动的两个偏心轮,两个偏心轮上分别通过铰接在送分秧机架上的两个第二道爪摇杆安装有第二道送秧爪甲、第二道送秧爪乙,第一道送秧爪上设有与棘轮配合的棘爪,第一道送秧爪一端上的连接轴与第二道送秧爪甲上的连接孔连接,另一端与铰接在送分秧机架上的第一道爪摇杆连接;小锥齿轮上设有凸轮,送分秧机架上设有由凸轮驱动的送秧杠杆,插秧机架上铰接有由送秧杠杆驱动的送秧板。本实用新型为保证分秧效果,秧道底座上铰接有活动秧舌,所述的活动秧舌与第二道送秧爪甲或第二道送秧爪乙的第一个爪尖配合实现秧苗的分离。本实用新型为调整送秧量,秧道底座的调节螺栓座板上设有调节螺栓和由调节螺栓调整的调节板;秧道支承架上设有送秧量调节螺栓和由送秧量调节螺栓调整的固定在秧道支承架上的送秧量调节板。本实用新型为保证秧苗在秧道内平行输送,所述的上支架上设有用于压住秧苗的弹性压条。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较好的实现了发明目的,其结构简单,采用传统的育秧方式,具有明显的分秧过程,送分秧效果好,能满足插秧机取秧、插秧的要求。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0]图2是图1的左视图;[0011]图3是图1的俯视图;[0012]图4是第一道送秧爪6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5是图4的左视图;[0014]图6是第二道送秧爪甲5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7是图6的右视图;[0016]图8是第二道送秧爪乙4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9是图8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可知,一种插秧机送秧分秧装置, 它包括送分秧机架沈,下支架13通过秧道支承架9安装在送分秧机架沈上,上支架14通过秧道底座16安装在插秧机架27上,下支架13上设有由棘轮11驱动用于输送秧苗的步进输送带12,上支架14与下支架13之间和秧道支承架9与秧道底座16之间形成一个秧道观;秧道观下部设有由小锥齿轮2带动的两个偏心轮3,两个偏心轮3上分别通过铰接在送分秧机架沈上的两个第二道爪摇杆7安装有第二道送秧爪甲5、第二道送秧爪乙4,第一道送秧爪6上设有与棘轮11配合的棘爪10,第一道送秧爪6 —端上的连接轴四与第二道送秧爪甲5上的连接孔31连接,另一端与铰接在送分秧机架沈上的第一道爪摇杆8连接;小锥齿轮2上设有凸轮30,送分秧机架沈上设有由凸轮30驱动的送秧杠杆25,插秧机架27上铰接有由送秧杠杆25驱动的送秧板15。本实用新型为保证分秧效果,秧道底座16上铰接有活动秧舌19,所述的活动秧舌 19与第二道送秧爪甲5或第二道送秧爪乙4的第一个爪尖配合实现秧苗的分离。本实用新型为调整送秧量,秧道底座16的调节螺栓座板23上设有调节螺栓22和由调节螺栓22调整的调节板18 ;秧道支承架9上设有送秧量调节螺栓17和由送秧量调节螺栓17调整的固定在秧道支承架9上的送秧量调节板。本实用新型为保证秧苗在秧道观内平行输送,所述的上支架14上设有用于压住秧苗的弹性压条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动力经传动箱带动插秧机主轴旋转,再经大锥齿轮1、 小锥齿轮2使偏心轮3旋转,偏心轮3通过第二道爪摇杆7带动第二道送秧爪甲5、第二道送秧爪乙4交替运动,实现秧苗在秧道支承架9与秧道底座16之间的秧道观内交替送秧;同时,小锥齿轮2上的凸轮30通过送秧杠杆25驱动送秧板15摆动,送秧板15的摆动可以拍齐秧道观内的秧苗和将秧道观内的秧苗前送,摆动幅度可由摆动调节螺钉螺母M调整。 由于秧道底座16上铰接有活动秧舌19,活动秧舌19与第二道送秧爪甲5或第二道送秧爪乙4的第一个爪尖配合将秧道观内的存秧和欲插秧分离开,以实现秧苗的分秧。此时,插秧装置中插秧爪上的活动插爪21打开活动秧门20,抓取并捏紧秧苗插入泥下。与此同时,第二道送秧爪甲5通过第一道送秧爪6、第一道爪摇杆8带动棘爪10运动以驱动棘轮11步进,从而使步进输送带12带动秧苗在上支架14与下支架13之间的秧道观下移运动,第一道送秧爪6上各齿插入秧丛并将秧苗强行平行下送,实现送秧。输送带12和上支架14上的弹性压条32可保障秧苗横向平行下移而不致秧苗前端倾斜影响送秧效果。为调整送秧量,旋转调整调节螺栓22和送秧量调节螺栓17能有效调节送秧量。
权利要求1.一种插秧机送秧分秧装置,它包括送分秧机架(26),其特征是下支架(1 通过秧道支承架(9)安装在送分秧机架06)上,上支架(14)通过秧道底座(16)安装在插秧机架(XT)上,下支架(1 上设有由棘轮(11)驱动用于输送秧苗的步进输送带(12),上支架(14)与下支架(13)之间和秧道支承架(9)与秧道底座(16)之间形成一个秧道08);秧道08)下部设有由小锥齿轮( 带动的两个偏心轮(3),两个偏心轮C3)上分别通过铰接在送分秧机架06)上的两个第二道爪摇杆(7)安装有第二道送秧爪甲(5)、第二道送秧爪乙G),第一道送秧爪(6)上设有与棘轮(11)配合的棘爪(10),第一道送秧爪(6) —端上的连接轴09)与第二道送秧爪甲( 上的连接孔(31)连接,另一端与铰接在送分秧机架 (26)上的第一道爪摇杆(8)连接;小锥齿轮( 上设有凸轮(30),送分秧机架06)上设有由凸轮(30)驱动的送秧杠杆(25),插秧机架(XT)上铰接有由送秧杠杆0 驱动的送秧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送秧分秧装置,其特征是秧道底座(16)上铰接有活动秧舌(19),所述的活动秧舌(19)与第二道送秧爪甲( 或第二道送秧爪乙(4)的第一个爪尖配合实现秧苗的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秧机送秧分秧装置,其特征是秧道底座(16)的调节螺栓座板上设有调节螺栓0 和由调节螺栓0 调整的调节板(18);秧道支承架(9) 上设有送秧量调节螺栓(17)和由送秧量调节螺栓(17)调整的固定在秧道支承架(9)上的送秧量调节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秧机送秧分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支架(14)上设有用于压住秧苗的弹性压条(3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秧机送秧分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支架(14)上设有用于压住秧苗的弹性压条(3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传统育秧方式的插秧机送秧分秧装置,其特征是下支架通过秧道支承架安装在送分秧机架上,上支架通过秧道底座安装在插秧机架上,下支架上设有由棘轮驱动用于输送秧苗的步进输送带,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和秧道支承架与秧道底座之间形成一个秧道;秧道下部设有由小锥齿轮带动的两个偏心轮,两个偏心轮上分别通过铰接在送分秧机架上的两个第二道爪摇杆安装有第二道送秧爪甲、第二道送秧爪乙,第一道送秧爪上设有与棘轮配合的棘爪,第一道送秧爪一端上的连接轴与第二道送秧爪甲上的连接孔连接,另一端与铰接在送分秧机架上的第一道爪摇杆连接;小锥齿轮上设有凸轮,送分秧机架上设有由凸轮驱动的送秧杠杆,插秧机架上铰接有由送秧杠杆驱动的送秧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送分秧效果好。
文档编号A01C11/02GK202135487SQ201120250759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5日
发明者刘志光 申请人:刘志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