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水稻插秧机改进的蔬菜移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64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由水稻插秧机改进的蔬菜移栽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蔬菜钵苗等机械化移栽的农业机械,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由水稻插秧机改进的蔬菜移栽机。二、背景技术蔬菜移栽技术有利于培养壮苗、保护根系、缩短苗期、提高产量而被广泛使用,要求其配套机械不断的改进。目前蔬菜移栽机主要有钳夹式栽植机、链夹式栽植机、圆盘夹式栽植机、吊篮式栽植机、带式栽植机、导苗管式栽植机,不同类型的钵苗移栽机的主要区别在于持苗及植苗机构的不同,移栽机构的工作性能直接影响着钵苗的移栽质量,指夹式、链夹式移栽机容易夹伤秧苗,移栽后的秧苗易倾倒和被土埋没,不适宜秧苗幼小的蔬菜移栽; 导苗管式、挠性圆盘式移栽机相对来说对秧苗的损伤率小。在国外栽植机械以半自动为主, 全自动机型均因结构过于复杂,价格过高而没有广泛推广。在国内均因育苗技术落后,配套性差,综合效益低等原因,未得到推广应用及批量生产。现有的水稻插秧机由动力输出部分、驱动轮部分、传动部分、栽植作业部分、控制操作部分组成,其中的传动部分包括变速箱、链传动箱和横向移箱器,变速箱将发动机传来的动力变为合适的速度将其通过链传动传动到横向移箱器,并同时在侧支架内将动力传给栽植臂,栽植作业的主要部件是栽植臂, 栽植针与栽植臂固定在一起,栽植臂还安装有推秧器,栽植臂带动栽植针将从秧箱传送过来的秧苗种植到稻田里;秧箱内安装有纵向进给机构,纵向进给机构为双排链轮输送带式结构,秧箱的秧门与栽植针相对应,通过皮带传动运送秧苗;插秧机向前行走是通过动力输出部分连接驱动轮,驱动轮带动橡胶轮向前运动的,但这种水稻插秧机的栽植作业部分仅适用于水田,不适用于旱田播种。三、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水稻插秧机改进的蔬菜移栽机,这种由水稻插秧机改进的蔬菜移栽机用于解决现有的蔬菜移栽机存在的配套性不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由水稻插秧机改进的蔬菜移栽机包括驱动轮、栽植臂、秧箱,它还包括叉式取秧器、投苗器、划刀式开沟器、V型双轮镇压器,叉式取秧器与栽植臂固定在一起,投苗器安装在秧箱的秧门下方,投苗器是弧形的, 投苗器的上部分是导苗槽,投苗器的下部分是投苗口,叉式取秧器的切刀伸入到投苗器的导苗槽中;划刀式开沟器安装在投苗器的前面,V型双轮镇压器安装在投苗器的后面。上述方案中秧箱内安装的纵向进给机构为栅形齿板输送带式结构,皮带与双排链轮连接,皮带上设置有隔栅,相邻的隔栅之间设置两个并排的齿孔,相邻的隔栅构成齿板输送槽。上述方案中叉式取秧器为叉形的,由U型切刀和连接杆构成,U型切刀的刀片是楔形的。上述方案中驱动轮通过传动链与钢质轮圈连接,钢质轮圈外表面均布有与钢质轮圈相垂直的圆柱钢,这样,可消除驱动轮打滑现象,便于移栽运行平稳,保证蔬菜移栽准确。有益效果[0012]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栽植臂、秧箱、叉式取秧器、投苗器、划刀式开沟器、V型双轮镇压器有机地设计在一起,可实现旱田蔬菜移栽,配套性好,伤苗率小。[0013]2、本实用新型根据栽植机“零速投苗”原理设计,栽植深度可调节,直立度和株距合格率均大于95%,适于茄子、辣椒等钵苗移栽作业。[0014]3、本实用新型可以一机多用,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移栽工作效率。[0015]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2是图1中叉式取秧器部位的放大图;[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叉式取秧器的俯视图;[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叉式取秧器的侧视图;[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纵向进给机机构的示意图;[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投苗器的结构示意图。[0022]1驱动轮 2栽植臂 3秧箱 4叉式取秧器 5投苗器 6开沟器 7镇压器 8导苗槽 9投苗口 10纵向进给机构 11隔栅 12齿孔 13钵体 14钢质轮圈 15圆柱钢。[0023]五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0025]如图1所示,这种由水稻插秧机改进的蔬菜移栽机通过对原水稻插秧机的驱动轮部分、栽植作业部分、秧箱部分进行改进,用叉式取秧器4取代秧针,同时将栽植作业部分增加了投苗器5、划刀式开沟器6、V型双轮镇压器7。结合图2所示,这种由水稻插秧机改进的蔬菜移栽机将叉式取秧器4与栽植臂2固定在一起,投苗器5安装在秧箱3的秧门下方,叉式取秧器4的切刀伸入到投苗器5的导苗槽8中,划刀式开沟器6安装在投苗器5的前面,V型双轮镇压器7安装在投苗器5的后面;驱动轮1通过传动链与钢质轮圈14连接, 钢质轮圈14外表面均布有与钢质轮圈14相垂直的圆柱钢15。[0026]本实用新型通过栽植臂前端的叉式取秧器4间歇切取植质钵苗,由推秧器和投苗器5联合作用,将钵苗以近似直立的姿态,落入划刀式开沟器6开出的沟内,再由V型双轮镇压器7,进行覆土镇压,完成移栽作业,本实用新型通过各部分之间配套作业,实现旱田蔬菜移栽。[0027]结合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叉式取秧器4为叉形的,由U型切刀和连接杆构成,U型切刀的刀片是楔形的,楔角的顶部是刃口,原水稻插秧机的秧针的普遍采用较小的尺寸,其前端无刃口,且前端的平面与针柄平面之间平行,无夹角设计。对于植质钵体苗,只能以硬性撕裂方式抓取,对钵苗的根系造成严重损伤。本实用新型通过用叉式取秧器4取代秧针,可适合蔬菜钵育的栽植,伤苗率小。[0028]本实用新型中秧箱内安装的纵向进给机构10为栅形齿板输送带式结构,皮带与双排链轮连接,如图5所示,皮带上设置有隔栅11,相邻的隔栅11之间设置两个并排的齿孔 12,相邻的隔栅11构成齿板输送槽。采用栅形齿板输送带式结构可以消除钵盘与皮带的滑差,使钵体13落入齿板输送槽内被强制向秧门方向输送。[0029]如图6所示,投苗器5是弧形的,投苗器5的上部分是导苗槽8,投苗器5的下部分是投苗口 9,钵体苗被叉式取秧器4切取下来后,沿着导苗槽8下行,从投苗口 9垂直落到落入划刀式开沟器6开出的沟内。 本实用新型根据具田间移栽实施要求和栽植机“零速投苗”原理,并考虑蔬菜钵苗的形态、释放后的运动状态和回流土对苗体的综合作用,有效的解决了蔬菜钵苗直立度和株距合格率问题,可以一次完成双行开沟,送苗入沟,扶正,覆土,压实等工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用性好,作业适应性强,各项作业性能指标完全符合农艺要求,为小型全自动移栽机的改进设计和产业化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权利要求1.一种由水稻插秧机改进的蔬菜移栽机,其特征在于这种由水稻插秧机改进的蔬菜移栽机包括驱动轮(1)、栽植臂(2)、秧箱(3),它还包括叉式取秧器(4)、投苗器(5)、划刀式开沟器(6)、V型双轮镇压器(7),叉式取秧器(4)与栽植臂(2)固定在一起,投苗器(5)安装在秧箱(3)的秧门下方,投苗器(5)是弧形的,投苗器(5)的上部分是导苗槽(8),投苗器 (5)的下部分是投苗口(9),叉式取秧器(4)的切刀伸入到投苗器(5)的导苗槽(8)中;划刀式开沟器(6)安装在投苗器(5)的前面,V型双轮镇压器(7)安装在投苗器(5)的后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水稻插秧机改进的蔬菜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秧箱 (3)内安装的纵向进给机构(10)为栅形齿板输送带式结构,皮带与双排链轮连接,皮带上设置有隔栅(11),相邻的隔栅(11)之间设置两个并排的齿孔(12),相邻的隔栅(11)构成齿板输送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由水稻插秧机改进的蔬菜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叉式取秧器(4)为叉形的,由U型切刀和连接杆构成,U型切刀的刀片是楔形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由水稻插秧机改进的蔬菜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轮(1)通过传动链与钢质轮圈(14)连接,钢质轮圈(14)外表面均布有与钢质轮圈(14)相垂直的圆柱钢(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由水稻插秧机改进的蔬菜移栽机,这种由水稻插秧机改进的蔬菜移栽机包括驱动轮、栽植臂、秧箱,它还包括叉式取秧器、投苗器、划刀式开沟器、V型双轮镇压器,叉式取秧器与栽植臂固定在一起,投苗器安装在秧箱的秧门下方,投苗器是弧形的,投苗器的上部分是导苗槽,投苗器的下部分是投苗口,叉式取秧器的切刀伸入到投苗器的导苗槽中;划刀式开沟器安装在投苗器的前面,V型双轮镇压器安装在投苗器的后面。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旱田蔬菜移栽,配套性好,伤苗率小。
文档编号A01C11/02GK202310554SQ2011204326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4日
发明者万霖, 张伟, 张玉娇, 彭华, 汪春, 田永久, 车刚 申请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