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氧霉素与尼可霉素杂合抗生素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69926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氧霉素与尼可霉素杂合抗生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合成生物学策略对多氧霉素工业菌株进行代谢通路改造而生产杂合抗生素,具体而言,涉及多氧霉素与尼可霉素杂合抗生素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制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的广泛应用,导管介入、 器官移植等治疗手段的普及以及恶性肿瘤、艾滋病等临床严重疾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深部真菌感染病例日益增多;另一方面,临床抗真菌药物的长期运用,真菌耐药性也越来越严重。因此目前亟待需要研发出新型的抗真菌药物来应对日益严重的深部真菌感染问题。作为几丁质合成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多氧霉素与尼可霉素不仅具有广谱的抗真菌活性,并且对动植物毒性较低。但由于体外活性很难转化为体内活性,这两个抗生素并没有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如下结构式所示,多氧霉素与尼可霉素在化学结构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它们都是由一个核苷骨架与一个或两个肽基组合而成。多氧霉素是尿嘧啶或其5’位置被甲基、羟甲基或羧基取代的尿嘧啶,而尼可霉素核苷骨架的碱基部分也可以是尿嘧啶,因而两者都可以使用尿嘧啶作为核苷骨架的碱基部分。多氧霉素与尼可霉素结构上也有很多不同点。就核苷骨架的碱基部分来说,尼可霉素除了可以使用尿嘧啶外还可以使用4-甲酰-4-咪唑-2-酮。对肽基部分来说,两者结构上的不同点更为明显。多氧霉素在Rl位置的肽基可以是聚肟酸(POIA),而尼可霉素在该位置可以是谷氨酸;多氧霉素的另一个肽基是氨甲酰多氧聚草氨酸(CPOAA),尼可霉素的另一个肽基是羟基吡啶同型苏氨酸(HPHT)。
权利要求
1.多氧霉素与尼可霉素的杂合抗生素从左到右分别为nikkoxin B、nikkoxin C和 nikkoxin D,其结构如下所示
2.制备权利要求I所述杂合抗生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重组菌株ZLP2、ZLP3和ZLP6的构建将质粒pJTU5701/zl/7i秘通过接合转移入多氧霉素工业菌株基因突变株SA1,通过apramycin抗性筛选,得到重组菌株ZLP2 ;将质粒pJTU5701/zl/7i秘通过接合转移入多氧霉素工业菌株和基因双突变株SA2,通过apramycin抗性筛选,得到重组菌株ZLP3 ;将质粒pJTU5701/zl/7i^汝1/ 从^通过接合转移入多氧霉素工业菌株/7o7J和/7o7A基因双突变株SA2,通过apramycin抗性筛选,得到重组菌株ZLP6 ;2)重组菌株ZLP2、ZLP3和ZLP6的发酵及杂合抗生素提取和纯化将重组菌株ZLP2、ZLP3或ZLP6直接进行发酵培养,发酵液用草酸调节pH值至3. O,过滤后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用氨水洗脱,选择性收集组分,旋转蒸发浓缩;用HPLC 进行检测,再经制备型HPLC得到杂合抗生素纯品。
3.权利要求I所述的杂合抗生素作为先导化合物在开发制备有效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通过将尼可霉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突变并导入多氧霉素工业菌株中进行异源表达。经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检测,确定产生了四个多氧霉素与尼可霉素的杂合抗生素。其中三个对人类或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更加显著的抗菌活性。本发明是以多氧霉素工业菌株作为“细胞工厂”杂合抗生素的生产,抗生素产量较高,具有产业化价值。
文档编号A01P3/00GK102603867SQ201210049728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9日
发明者程放, 翟李鹏, 邓子新, 陈文青 申请人:武汉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